4月22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显示,一季度营运收入2638亿元,同比增长0.02%,息税前利润807亿元,同比增长3.44%,股东应占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国移动2025年首季业绩犹如一份精心烹制的“开胃菜”——在营收微增0.02%的表象下,利润端却展现出3.45%的稳健增长,这道出了中国移动在存量市场中的经营哲学:以战略定力锚定转型方向,用精益管理释放增长动能。这份财报既是中国移动穿越周期的能力验证,更是其面向未来构筑竞争力的战略宣言。 一、基本面“压舱石”:用户规模与连接价值双锚定 当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时,中国移动的“基本盘”展现出惊人韧性: 用户金字塔稳固:10.03亿移动用户构成的超大规模网络,5.78亿5G用户占比超57%,这不仅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连接规模,更形成数据要素沉淀的“重力场”。 流量价值跃迁: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77%,户均流量达16.1GB,折射出从“人口红利”向“行为红利”的转型。用户行为数字化深度提升,为算力网络、AI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埋下伏笔。 二、战略纵深突破:四大市场矩阵的“升维战” 财报数字背后,是中国移动对产业周期的精准卡位: 个人市场:通过“四维细分”运营体系,实现从“用户增长”到“价值深耕”的跃迁。ARPU值46.9元保持坚挺,印证存量经营策略的有效性。 家庭市场:宽带用户季度净增548万户,家庭综合收益率提升2.3%,彰显“一根线+一张网+一个家”战略的穿透力。当友商困于价格战时,中国移动已通过智慧家庭生态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政企市场:AI+DICT项目标准化复制,本质是传统“管道商”向“数字服务商”的进化。当云计算巨头激战IaaS时,中国移动另辟蹊径,以“网+云+DICT”组合拳切入产业数字化深水区。 新兴市场:数字内容赛道布局与“通信+金融”融合,昭示着从B2C向G2B2C的生态扩张。这种“连接+内容+金融”的三位一体,正在重构信息服务的价值链条。 三、未来增长极: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 面对生成式AI、算力网络等技术范式变革,中国移动的战略定力尤为可贵: 技术投入的前瞻性:通过“BASIC6”科创计划持续加码算力基础设施,这不仅是响应“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更是在构建数字时代的水电煤——算力将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AI+行动的产业赋能:从网络运维到客户服务,AI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效率革命,正在重塑运营商的成本结构。 全球化叙事升级:新兴市场收入占比提升,标志着中国数字服务模式的海外输出进入新阶段。这种“技术+资本+模式”的出海组合,有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四、挑战与隐忧:大象起舞的动能边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财报亦透露出转型期的微妙平衡术: 增量空间焦虑:营运收入0.02%的同比增速,折射出传统业务增长逼近天花板。如何持续拓展第二曲线,避免“大象陷阱”,考验战略定力。 技术迭代压力:5G向6G的代际跨越窗口期,需要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如何在保证股东回报与战略投入间平衡,是长期命题。 竞争格局演化:民营运营商的低价策略、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冲击,要求中国移动必须保持“战略敏捷性”。 结语 中国移动首季业绩犹如一幅产业转型的立体画卷:既有传统业务的“压舱石”,又有新兴动能的“推进器”;既有规模优势的“重力场”,又有技术创新的“跃迁点”。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这家通信巨头正以“韧性+远见”为桨,在数字经济海洋中开辟新航道。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份财报的价值不仅在于当期的数字增长,更在于其勾勒出未来十年信息产业的进化图谱——当连接成为基础设施,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