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5-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4-14 16:42: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通信工程高处作业风险与防范
一、相关术语及定义
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行为被称为高处作业;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称作坠落高度基准面。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被称为可能坠落范围;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注: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用米表示,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度。)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的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hb)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高处作业高度(hw)。
二、高处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30m以上四个区段。
三、高处作业高度计算方法
3.1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的规定
R根据hb规定如下:
a)2m≤hb≤5m,R3m
b)5m<hb≤15时[ font],r为4m;
c)15" m30,R6m
3.2高处作业高度的计算示例
(1)举例1
下图中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5m;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的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hb)=15m+5m=20m;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高处作业高度(hw)=20m
(2)举例2
下图中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5m;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的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hb)=14m+6m=20m;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高处作业高度(hw)=14m


(3)举例3
下图中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5m;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的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hb)=5.5m+24m=29.5m;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高处作业高度(hw)=5.5m
四、高处作业事故的类型和原因
(1)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健全。
(3)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
(4)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蹬空、滑倒、失稳。
(5)作业人员在立体垂直交叉作业时不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6)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物体碰撞、电击、风刮而坠落等。
五、通信工程常见的高处作业及作业要求

5.1 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1)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进传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作业。高处作业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记录。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及酒后等其他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施工。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按定定期进行体检,如发现身体不适,不适合高处作业时,不得从事此工作。
(2)在高处作业范围以及高处落物的伤害范围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进行安监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范围和落物伤人范围。
(3)高处作业人员应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用品,并应按规起正确佩戴和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头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员应挂牢安全带;高处作业人员要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不得穿拖鞋、硬底鞋或赤脚。
(4)高处作业时,对施工作业现场可能坠落的物料,应及时拆除或采取固定措施。高处作业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妨碍通行和装卸。拆卸下的物料、余料和废料应及时理并采用系绳溜放到地面,不得随意放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料时不得抛掷。
高处作业暂时不用的工具,应装入工具袋,随用随拿。常用的工具应系在身上,用不着工具应采用系绳溜放到地面,不得向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具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防止遗留在作业现场而掉落伤人。
(5)在雨、霜、雾、雪等天气下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冻和防雷措施,并及时清除作业面上的水、冰、雪、霜。当遇有六级及以上强风、浓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雨雪天气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时,应立即修理完善,维修合格后方可使用。
(6)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手持物体攀登。
(7)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立体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隔离措施,无措施严禁同时进行施工。
(8)在高处吊装施工时,密切注意、掌握季节气候变化,遇有暴雨、六级及以上大风、大雾等恶劣气候,应停止高处作业,并做好吊装构件、机械等稳固工作。吊装施工危险区域应设围栏和警告标志,禁止行人通过和在起吊物件下逗留。
(9)作业中发现安全设施有缺陷和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10)在架空光缆工程中,经常会使用脚扣登杆,脚扣的使用应符合要求。
5.2 梯子和高凳的使用要求
通信工程中不管是设备工程还是线路工程都经常会用到梯子和高凳,因此梯子和高的正确使用是保证高处作业安全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使用前检查:使用梯子和高凳前应进行检查,保证梯子和高凳完好无损,配件后齐全、各部位连接应牢固,梯梁与踏板无歪斜、折断、松弛、破裂、腐朽、扭曲、变形等缺陷;折叠梯、伸缩梯应活动自如;伸缩梯的绳索应无破损和断股现象;金属梯踏板应做防滑处理、梯脚应装防滑绝缘橡胶垫。
(2)梯子和高凳的选择:选用的梯子和高凳应能满足承重要求,长度适当,方便操作,在以下情况下,应选择绝缘梯子,严禁使用金属伸缩梯。
①带电作业;
②在电力设备或用电设备附近作业;
③在电力线下方或附近作业;
④在其他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作业。
(3) 梯子与高凳的搬移:移动超过5m长的梯子,应由2个人抬,且不得在移动的梯子上摆放任何物品。梯子上方有线缆或其他障碍物时,不得举梯移动。搬移高凳时,应先检查、清理高凳上的工具和器材。
(4)梯子与高凳的安置:梯子与高凳应安置平稳可靠,放置基础及所搭靠的支撑物应稳固,并能承受最大负荷;地面应平整、无杂物、不湿滑;梯子放置的斜度要适当,梯子上端的接触点与下端支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宜等于接触点和支撑点之间距离的1/4~ 1/3;当梯子搭靠在吊线上时,梯子上端至少高出吊线30cm(梯子上端装铁钩的除外),但高出部分不得超过梯子高度的1/3;当梯子靠在电杆上时,上端应绑扎U形铁线环或用绳子将梯子上端固定在电杆或吊线上。在通道、走道使用梯子时,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并设置“勿碰撞”的警示标志;如果梯子靠放在门前,应锁闭房门。
(5)梯子的使用:使用直梯或较高的人字梯时,应有专人扶梯;直梯不用时应随时平放。使用人字梯时,搭扣应扣牢,不得将人字梯合拢作为直梯使用。伸缩梯伸缩长度严禁超过其规定值。上下梯子时,应面向梯子,保持三点接触,不得携带笨重工具和材料。在梯子上工作应站在距离梯顶不少于1m的梯蹬上,应穿防滑鞋;不得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梯子上工作或上下,不得斜着身子远探工作,不得单脚踏梯,不得用腿、脚移动梯子,不得坐在梯子上工作。
(6)高凳的使用:上下高凳时不得携带笨重材料或工具,一个人不得脚踩两只高凳作业。高凳上放置工具和器材时,人离开时应随手取下。
5.3 塔上作业安全要求
塔上作业属于高处作业,除应道守高处作业的基本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要求。
(1)塔上作业应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施工区,并设置安全警示牌或警示带,未经现场指人员同意,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
(2)塔上作业时,地面应有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在塔上工作期间,指挥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应密切观察塔上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发现违章行为应及时制止。
(3)遇到下列气候环境条件时不得上塔施工作业:
①气温超过 40℃或低于-10℃时;
②六级及以上大风;
③沙尘、浓雾或能见度低;
④雨雪天气;
⑤杆塔上有冰冻、霜雪尚未融化时;
⑥ 附近地区有雷雨。
(4)在塔上安装天馈线工作时,应先认真检查塔的固定方式及其牢固程度,确认牢固可靠后方可上塔作业。上下塔时应按规定路由攀登,人与人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m,行动速度宜慢不宜快;不得在防护栏杆、平台和孔洞边沿停靠、坐卧休息。
(5)塔上作业人员踩踏塔体部件时,应确认安全后方可踩踏。塔上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固定在铁塔的主体结构上。
5.4 屋顶作业安全要求
屋顶作业属于高处作业,除应遵守高处作业的基本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要求。
(1)在屋顶作业时,行走要做到“瓦房走尖,平房走边,石棉瓦走钉,玻璃钢瓦走脊,楼顶内走棱”,防止踩踏房顶而发生坠落事故。
(2)在楼房上装机引线时,如窗外无走廊、晒台,不得蹲立在窗台上工作,确实需在窗台上工作时,必须扎绑安全带。
(3)楼顶作业时,不得将任何工具、器材放置在女儿墙上。
(4)楼顶没有围栏或围栏不牢固时,应在距离边沿1.5m处围上1m高的警戒线,用以防施工人员过于靠近楼顶边沿。
(5)楼顶有电力线通过时,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5.5通信线路高处作业安全要求
通信线路工程在杆上作业、架设吊线、敷设架空光缆、安装架空交接箱以及桥梁侧布放光缆等作业属于高处作业,应遵守高处作业基本要求,还应遵守其相关专业要求。

通信工程高处作业风险与防范-20250414.pdf

292.07 KB, 下载次数: 3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6 04:01 , Processed in 0.2587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