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校

注册:2015-11-1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4-14 11:04: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科技浪潮奔涌不息的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其中,AI 无疑是这场转型风暴中的核心驱动力,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重塑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全方位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创新与发展。今天老杨将从企业数字化角度,总结了六大关键词进行深入解读。这六大关键词,宛如六把钥匙,正解锁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图景,揭示着在 AI 时代企业如何谋变、求存与发展的关键密码。

第一,认知与共生

当前企业管理者对AI的认知差异明显:少数领先企业已在探索将AI深度融入业务,视为战略核心;大多数企业虽然认可AI的价值,但缺乏具体落地方案;还有部分企业仍简单地把AI当作自动化工具。所以管理层对AI的理解决定企业能走多远。在AI的认知上当前最常见的两种极端就是:要么把AI当神话,以为能解决所有问题;要么当骗局,完全拒绝。前者更希望应用AI技术马上就实现尽可能多的人员优化,即所谓的降本增效,而从未考虑企业自身的能力与管理问题,所以前者会很快变成后者以为AI是骗人的。

因此AI时代企业领导的认知很重要,领导者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时代?AI时代需要的是人机共生而非谁取代谁。"人机共生"的本质是构建动态协同的智能生态系统。形成持续进化的增强回路:人类操作数据反哺AI学习,AI应用又驱动员工技能升级,同时需建立清晰的伦理责任框架。某制造企业的实践表明,当产线工人与质检AI形成"实时预警-人工复核"的闭环,不仅缺陷率下降60%,更重塑了质量管控体系。这种共生关系正在重构企业竞争力公式——未来优势=人类创造力×AI计算力×协同系数,其成熟度直接决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

对于企业信息部门而言,要学会从技术专家到沟通桥梁的转变:提升全公司的AI认知及共生能力。信息部门需要扮演“翻译者”的角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解释AI的价值和局限性。就像教爸妈用智能手机,既不能指望他们马上变成极客,也不能因为他们学得慢就放弃。关键是要有持续学习和适应的心态,逐步提升全公司的AI认知水平,减少技术落地的阻力。

第二,变革与重构

AI时代的"变革与重构"就像给企业做一次彻底的"智能升级",不是简单地工具升级、换个新系统,而是彻底改变企业运作方式。变革就是改变企业原有的工作方式。以前靠人做的事情,现在要让AI来帮忙;以前凭经验做的决定,现在要靠数据说话。重构则是更深层次的改造,要把企业变成一个"会学习"的智能体,让AI像大脑一样帮企业思考,就像把马车改造成汽车,不仅是换发动机,连道路、加油站、驾驶规则都要重建。企业必须重新设计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

最难的是思维转变。员工要习惯和AI搭档工作,管理者要学会指挥"人机混合团队",整个企业要像手机系统一样能持续更新。这不是一次性的改变,而是要让企业具备不断自我进化的能力。

对于信息部门而言必须主动参与业务决策,推动企业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过去,信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系统稳定、解决技术故障,但在AI时代,这种被动响应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信息部门不应等待业务部门提出需求,而应主动研究AI技术如何赋能业务,成为企业变革的推动者。

第三,数据驱动

在AI时代每个企业都想培育自己的“数字大脑”,企业领导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你花钱买了算力就步入了AI时代,数据的质量决定所构建的“数字大脑”的聪明程度。数据对AI的重要性如同教材对学生——海量、多样的数据能让AI掌握更全面的技能,但若"教材"错误百出,AI学到的就是歪理。优质数据必须具备三个特质:

一要"干净"无污染,避免错误信息误导AI;

二要"完整"无缺失,确保AI认知全面;

三要"新鲜"及时更新,让AI紧跟变化。

企业建立数据能力,本质是在打造智能生产线:原始数据是原材料,AI系统是加工设备,最终产出的是精准决策。这条产线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设备多先进,而在于原材料是否优质——脏数据就像发霉的面粉,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美味面包。在AI时代,数据质量直接决定智能上限,持续提供高营养的"数据膳食",才能培养出真正靠谱的企业数字大脑。记住:垃圾数据进,垃圾决策出,优质数据才是AI价值爆发的第一性原理。

那么在AI时代,信息部门需要确保数据的高质量流通和应用。首先,要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企业内各部门数据的无缝对接。其次,要推动数据治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导致AI决策失误。最重要的是,信息部门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优化业务,例如通过客户行为分析提升营销精准度,或利用设备运行数据预测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第四,场景与价值

AI时代的"场景与价值"就像找对象——关键要合适,不能光看外表。企业搞数字化不是比谁用的AI技术高级,而是要比谁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痛点场景",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好的AI应用不是生搬硬套现成方案,而是量体裁衣找到最适合的切入点。这需要先搞清楚:到底哪个环节最费时费力?哪个决策经常出错?哪些工作让人头疼?找准场景的核心是问三个问题:

这个痛点够不够痛?

AI是不是最佳解法?

投入产出划不划算?

就像生病吃药,不是越贵的药越好,而是要对症下药。所以AI时代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1)能不能省下真金白银;

2)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3)能不能创造新的机会;

因此真正的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让技术像水渗进海绵一样,自然融入业务每个环节。当员工觉得"没有AI反而不习惯"时,才是价值最大化的时刻。记住:AI的价值不在技术本身,而在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很多企业在AI应用上投入巨大,但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技术方案与业务需求脱节。信息部门必须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要从实际业务痛点出发,选择最合适的AI解决方案,确保AI方案真的有用,而不是在技术上自嗨。信息部门应与业务团队紧密合作,先在小范围内验证AI方案的有效性,再逐步推广,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带来实际回报。

第五,容错与信心

企业引入AI不可能一步到位,关键是要建立"允许试错、快速改进"的健康心态,既要敢于尝试,又要做好防护措施。容错不是放任错误,而是设置安全的实验空间。企业要用小范围试点来验证AI效果,给新技术一个"练习场"。在这个过程中,允许AI犯些小错,但要有及时纠正的机制,避免错误扩散影响全局。

信心来源于看得见的进步。企业需要设立合理的阶段目标,不追求AI一夜之间完美无缺,而是关注它每周、每月带来的微小改进,这种渐进式的成功最能建立长期信任。

最怕两种极端:要么对AI期望过高,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要么过度谨慎,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聪明的做法是像种树一样——先确保树苗不枯死(基础保障),再耐心等待它枝繁叶茂(价值显现)。所以企业在AI项目建设过程中既不能因为初期的不完美就全盘否定AI,也不能盲目相信AI永远正确。要像培养实习生一样对待AI系统——给予成长机会,但重要决策仍需把关。这种既开放又谨慎的态度,才是企业用好AI的关键。记住:AI的成熟需要时间,企业的信心来自持续投入和耐心培育。

企业对AI的恐惧往往源于对失败的担忧。信息部门需要利用专业技术,从专业角度帮助企业建立合理预期,明确AI不是“一次性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不断迭代优化的长期投资。同时在AI项目建设前一定要与企业领导达成共识,建立容错机制,允许项目在可控范围内试错,避免因短期挫折而放弃AI战略。

第六,进化与边缘化

AI时代的"进化与边缘化"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跑得慢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对企业来说,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

进化意味着企业要像智能手机系统一样持续升级。今天好用的AI工具,明天可能就落伍了。关键要培养"自我更新"的能力:定期检视哪些流程可以更智能,哪些数据还没用好,哪些新技术值得尝试。就像锻炼身体,不能等生病才去医院,要养成日常健身的习惯。

AI时代的技术淘汰不是慢慢发生的,而是某个临界点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节奏,被边缘化了。企业在AI时代做数字化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换轮胎——既要保持现有业务运转(不翻车),又要快速升级(换新胎)。最危险的不是开得慢,而是以为停在原地很安全。实际上,当所有车都在加速时,原地不动就等于倒退。因此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既不被技术绑架,也不被时代甩下。最危险的是"半吊子数字化"——买了AI系统却不真正用起来,就像办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企业要么全力拥抱进化,要么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边缘化,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记住:在这个时代,不进则退,进化速度决定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

对企业信息部门来说,AI时代的"进化与边缘化"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时代没有中间地带,信息部门要么主动升级,要么就会被淘汰。进化意味着信息部门要从"修电脑的"变成"智能架构师"。过去装个系统、维护服务器就够了,现在必须掌握数据治理、AI模型训练、云原生架构这些新技能。就像手机从2G升级到5G,信息部门的工作内涵已经完全改变,不能再守着老一套。边缘化是最现实的威胁。如果信息部门还停留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运维轻创新"的旧思维,很快就会被业务部门绕过,甚至被专门的数字化团队取代。当业务部门自己开始用低代码平台和云服务时,传统IT运维的价值就会快速贬值。

因此在AI时代的信息部门不能只做技术支撑,而要成为企业智能化的"大脑",必须重构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变革与重构是方向,数据驱动是内核,场景与价值是落点,认知宽带是支撑,进化与避免边缘化是挑战与机遇,信心则是前行的动力。这些 AI 时代的关键词彼此交织,勾勒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景图。企业唯有深度领悟并积极践行,方能在这充满变数却又充满希望的时代,驾驭 AI 之力,穿越转型迷雾,驶向持续增长与创新发展的彼岸。

信息部门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从后台走向前台。未来的IT团队不仅是技术提供者,更是业务创新的合作伙伴。通过主动变革、数据驱动、聚焦需求、提升认知、持续进化和建立信心,IT部门可以带领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来源:36kr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6 03:59 , Processed in 0.1640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