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校

注册:2024-5-143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4-9 21:52: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借力媒体舆论,抢占道德高地
央视“突袭式”曝光:
在发改委尚未完成调查、未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时,通过央视《新闻30分》突然曝光电信联通“涉嫌垄断”,利用国家级媒体的公信力迅速引爆舆论。普通用户难以分辨“ISP骨干网垄断”与“公众宽带服务”的区别,导致电信运营商被贴上“垄断剥削用户”的标签。
舆论定性:
通过持续报道强化“电信运营商垄断”的公众认知,即使最终未坐实垄断处罚,也成功让这一印象深入人心,为后续广电争取政策支持铺垫。
2. 利用行政博弈,推动政策倾斜
借反垄断调查施压:
广电可能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广电总局)向发改委举报或施压,促使反垄断调查启动。调查本身虽未直接导致业务拆分,但迫使电信联通在宽带结算费用、市场开放等问题上让步。
捆绑“三网融合”议题:
同步推动社科院等机构提出“电信业第五次重组”方案(建议拆分电信联通数据业务给广电),将反垄断与广电获取宽带资源的目标挂钩,制造政策讨论空间。
2. 利用行政博弈,推动政策倾斜
借反垄断调查施压:
广电可能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广电总局)向发改委举报或施压,促使反垄断调查启动。调查本身虽未直接导致业务拆分,但迫使电信联通在宽带结算费用、市场开放等问题上让步。
捆绑“三网融合”议题:
同步推动社科院等机构提出“电信业第五次重组”方案(建议拆分电信联通数据业务给广电),将反垄断与广电获取宽带资源的目标挂钩,制造政策讨论空间。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8 09:53 , Processed in 0.19119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