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学志 老师的最新文章,都是这两天的
随着5G的日渐火热,各个厂家的解决方案纷纷出台。多址是移动通信的核心核心技术领域,第一代到第四代移动通信分别采用了FDMA、TDMA、CDMA和OFDMA技术。多址技术对于移动通信具有符号意义,因此5G的多址技术也成了各个玩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多址技术都采用了正交设计,频域、时域、码域,各种正交方式都已经穷尽,再要创新只能走非正交的路子。因此NOMA(Non O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登台亮相。
NOMA据说是NTT Docomo于2014年9月首先倡导的。其思想是发射端不同的用户分配非正交的通信资源。在正交方案当中,如果一块资源平均分配给N个用户,那么受正交性的约束,每个用户只能够分配到1/N的资源。NOMA摆脱了正交的限制,因此每个用户分配到的资源可以大于1/N。在极限情况下,每个用户都可以分配到所有的资源,实现多个用户的资源共享。非正交带来的负面作用是多用户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接收机侧采用比较复杂的接收机技术,典型的是SIC接收机。SIC接收机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解调每个用户的信号。在第一个用户的信号解调出来后,把它的信号重构出来并在接收信号当中减去,对其他用户就没有干扰了。这样逐次把所有用户的信号解调出来。
国内设备厂商华为、中兴和大唐都提出了自己的多址技术,分别叫SCMA、MUSA和PDMA。虽然技术细节有所不同,基本上都属于NOMA。三家都声称频谱效率比LTE提升了3倍。如果这是真的,那将是通信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很遗憾,NOMA只是镜花水月,因为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决定了非正交不会带来任何增益。
在我的新书《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当中,我用非常简明的方法解释了信息论里面的注水原理。由香农公式,一个AWGN信道的容量为
C=log(1+S/N), 其中S和N分别是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 如果把信号功率分成两份,S=S1+S2,则有 C=log(1+(S1+S2)/N)=log(1+S1/N)+log(1+S2/(S1+N))。
这个公式说明了S1作为信号功率产生了一个信道容量log(1+S1/N),同时等效成了对第二份功率S2的噪声,因为在上式的第二部分S1和N是加在一起的,这是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理的约束,使得S2要达到和S1相同的速率,必须付出更高的功率,因为S1的存在使得噪底抬高了。
这里的S1和S2,是一个信号的功率S的两个部分,是在功率域复接的两个信号,共享一个通信资源。也就是说,所谓的功率域复接,或者NOMA,在通信诞生之日起我们就在使用了,单用户通信就是如此。在接收机侧,当然是联合解调的。想想64QAM的解调过程,难道和SIC不是如出一辙吗? 把S1和S2当成两个用户的信号,就能提高3倍的信道容量?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不会有任何增益。
看到高通的观点,5G的多址将继续采用OFDM技术,我也是这个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