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模式2为分集,而传输模式3为分集和开环空间复用,那为啥还要传输模式2 ?
首先,讨论一下TM3中什么情况下使用TxD(发射分集)以及为什么要使用TxD(发射分集):
1) 传输模式3中的TxD存在于两种情况下:
case-1. Fallback(回退)传输,对应DCI format 1A;
case-2. 主传输方案,且rank=1时,对应DCI format 2A
2)fallback传输主要用于链路质量突然恶化或TM(传输模式)切换过程中
•对于前一种情况,需要回退到一种较为稳定的可靠性较高的传输方式
•对于后一种情况,一方面在进行TM切换时需要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为eNB在TM切换过程中进行链路自适应、速率匹配以及资源分配时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缓冲阶段
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每种TM的fallback传输都采用了最可靠的传输方案(主要是TxD,但需注意并非所有TM都使用TxD作为fallback)与DCI格式(1A属于一种压缩形式的DCI,DCI开销的降低意味着占用相同PDCCH资源条件下,对DCI的等效编码速率更低,L1/2控制信息的传输更为可靠)
3)关于TM3主传输方案中的TxD(对应于DCI format 2A) ——见Table 7.1-5,Large delay CDD or Transmit diversity
对于rank大于1的情况,TM3对应的传输方案是large delay CDD(实际上是一种结合了层交织与CDD的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这种传输方案的precoding模块包含通过U矩阵进行的的层交织、通过D矩阵进行的CDD以及通过循环切换W矩阵实现的“层”-CRS端口映射(此处的"层"是经过U及D矩阵处理之后的数据,而非precoding模块输入的layer)。但是在在rank=1时,TM3对应的传输方式是TxD。如果rank=1时TM3仍然使用这种precoding方式,那么rank=1时precoding的操作将只起到循环切换预编码向量的作用(类似频域随机波束赋形)。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等效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但是其分集增益将极大地受到具体的信道实现以及编码速率的影响而很难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从链路性能角度考虑,rank=1时不如采用SFBC或SFBC/FSTD这样相对可靠的TxD方案。
其次,再讨论一下既生瑜何生亮的问题。
尽管TxD广泛地应用于PDSCH的多种TM之中,单独定义一个针对TxD优化的TM仍然是有必要的,其原因主要在于:
1)fallback模式中的TxD对应于DCI format 1A,其资源分配方式灵活度受限。而TM2中TxD可以使用DCI format 1A与DCI format 1 。
2)对于TM3中对应于DCI format 2A的TxD而言,其DCI开销较高,不适于边缘、高速等信道条件相对较差的用户(如前所述DCI开销增加意味着占用相同PDCCH资源时,DCI的等效编码速率提高,可靠性下降)
3)除了配置单天线端口的eNB(或eNB中仅存一个端口能正常工作时)之外,TM2应当是所有eNB都必须支持的基本传输模式(而其余的传输模式对于基站实现而言,并非必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