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将

注册:2005-6-30

家园荣誉版主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7 15:5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原书作者】: [澳]Abbas Jamalipour<br/>【译者】:罗涛/ 郝建军/ <br/>【ISBN 】: 7-111-15428-2<br/>【页数 】:323<br/>【开本 】 :16<br/>【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br/>【出版日期】:2005年1月 <br/>【<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E%C4%BC%FE">文件</span>格式】:超星<br/></p><p>【<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D5%AA%D2%AA">摘要</span>或目录】: 本书是一本比较全面介绍<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E%DE%CF%DF">无线</span>移动因特网的教科书,从<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D3%A6%D3%C3">应用</span>的角度讲述了如何构建<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E%DE%CF%DF">无线</span>移动因特网。<br/>&nbsp; &nbsp;本书系统讲述了无线移动因特网的体系结构、协议及其业务、覆盖面宽,几乎涵盖了无线移动因特网需要的所有知识、包括:无线移动因特网完整的定义及其所使用的<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BC%BC%CA%F5">技术</span>;无线移动因特网需求及其实现中的一些问题;无线移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其全球化问题。<br/>出版说明<br/>译者的话<br/>前言<br/>中文版序<br/>致谢<br/>第1部分 无线因特网<br/><br/>第1章 无线移动因特网导言<br/>1.1 电信技术<br/>1.1.1 电信:有线、无线及蜂窝<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D%A8%D0%C5">通信</span><br/>1.1.2 因特网:固定、无线及移动因特网<br/>1.2 无线因特网发展趋势<br/>1.2.1 接入技术: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br/>1.2.2 因特网应用的增长<br/>1.2.3 电信服务的普及<br/>1.2.4 移动蜂窝技术的覆盖范围<br/>1.2.5 电信业务:语音、数据及多媒体<br/>1.2.6 移动因特网需求<br/>1.3 无线因特网需求<br/>1.3.1 移动情况下因特网的延伸<br/>1.3.2 因特网连接规范和QoS<br/>1.3.3 因特网协议变化<br/>1.3.4 <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8%CF%D6%A4">认证</span>、授权及计费<br/>1.3.5 资源管理<br/>1.3.6 <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D%F8%C2%E7">网络</span>体系结构的改变<br/>1.4 本书结构<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无线蜂窝数据网络<br/>2.1 无线蜂窝数据网络简介<br/>2.1.1 电路交换<br/>2.1.2 分组交换<br/>2.1.3 接入网<br/>2.1.4 核心网<br/>2.2 第二代蜂窝数据业务<br/>2.2.1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br/>2.2.2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br/>2.3 高级蜂窝数据业务<br/>2.3.1 无线应用协议<br/>2.3.2 i-mode<br/>2.3.3 自由多媒体接入<br/>2.4 标准化组织<br/>2.4.1 国际电信障联盟(ITU)<br/>2.4.2 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br/>2.4.3 通用<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D2%C6%B6%AF%CD%A8%D0%C5">移动通信</span>系统论坛(UMTS)<br/>2.4.4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者计划(3GPP)<br/>2.4.5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者计划2(3GPP2)<br/>2.4.6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br/>2.4.7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MWIF)<br/>2.5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蜂窝移动网络<br/>3.1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GSM">GSM</span>)<br/>3.1.1 CSM体系结构<br/>3.1.2 CSM带宽分配<br/>3.1.3 CSM控制和数据信道<br/>3.1.4 CSM系统特征<br/>3.1.5 CSM网络体系结构<br/>3.1.6 DCS1800和PCS1900<br/>3.2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br/>3.2.1 GPRS体系结构<br/>3.2.2 GPRS新路由器<br/>3.2.3 GPRS信令<br/>3.2.4 GPRS移动管理<br/>3.3 增强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br/>3.3.1 EGPRS阶段1<br/>3.3.2 EGPRS阶段2<br/>3.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br/>3.4.1 逻辑层的改进<br/>3.4.2 UMTS网络体系结构<br/>3.4.3 UMTS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 <br/>3.4.4 UMTS工作模式<br/>3.4.5 UMTS网络协议<br/>3.4.6 UMTS开放业务体系结构<br/>3.5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未来移动网络<br/>4.1 IMT-2000<br/>4.1.1 IMT-2000标准族<br/>4.1.2 cdma2000<br/>4.1.3 IMT-2000标准<br/>4.2 后3G系统<br/>4.2.1 4G移动系统:互连网络<br/>4.2.2 全IP网络<br/>4.2.3 面向4G移动系统的一种模块化方法<br/>4.2.4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br/>4.3 未来移动因特网应用<br/>4.3.1 普通因特网应用<br/>4.3.2 移动因特网的应用<br/>4.4 未来移动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br/>4.4.1 移动因特网接入<br/>4.4.2 分层体系结构<br/>4.4.3 网络管理<br/>4.5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2部分 无线IP的<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BB%F9%B4%A1">基础</span>知识<br/><br/>第5章 移动环境下的服务质量(QoS)<br/>5.1 QoS的定义<br/>5.1.1 有户层QoS需求<br/>5.1.2 基于技术的和络的QoS需求<br/>5.1.3 QoS指标间的相关性<br/>5.2 IP网络的QoS保证<br/>5.2.1 分组分类<br/>5.2.2 分组隔离<br/>5.2.3 有效资源管理<br/>5.2.4 业务负载控制<br/>5.2.5 小结<br/>5.3 因特网中的QoS解决<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B7%BD%B0%B8">方案</span><br/>5.3.1 综合服务<br/>5.3.2 区分服务<br/>5.3.3 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的比较<br/>5.3.4 区分服务域上的综合服务<br/>5.4 蜂窝中QoS的解决方案<br/>5.4.1 GPRS的QoS支持<br/>5.4.2 UMTS的QoS支持<br/>5.5 移动网络是的QoS建立<br/>5.6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无线IP的业务模型<br/>6.1 业务模型<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B8%C5%CA%F6">概述</span><br/>6.1.1 新出现的下一代移动业务 <br/>6.1.2 业务模型的重要性<br/>6.1.3 业务模型准则<br/>6.2 柏松(Poisson)模型和马尔可夫(Markov)模型<br/>6.2.1 泊松业务模型和马尔可夫业务模型的限制<br/>6.2.2 新业务模型的必要性<br/>6.3 新出现业务的特征<br/>6.3.1 重尾(Heavy-tailed)<br/>6.3.2 自相似性<br/>6.3.3 分形<br/>6.3.4 长相关性(LRD)<br/>6.3.5 自相似性和长相关性的适应性<br/>6.4 自相似及LRD业务模型<br/>6.4.1 传统业务模型<br/>6.4.2 当前和未来的业和模型<br/>6.4.3 用于因特网应用的业务模型<br/>6.5 短相关模型和长相关模型<br/>6.5.1 自相似业务模型<br/>6.5.2 长相关性业务模型<br/>6.6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无线IP的业务管理<br/>7.1 概述<br/>7.2 接入控制<br/>7.2.1 基于参数的接入控制<br/>7.2.2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br/>7.2.3 服务质量QoS参数<br/>7.3 无线IP网络<br/>7.3.1 无线接入网络<br/>7.3.2 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标准<br/>7.3.3 无线局域网(WLAN)的特性<br/>7.3.4 无线IP网的接入控制<br/>7.4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br/>7.4.1 网络负载估计<br/>7.4.2 测量参数<br/>7.4.3 可能的错误来源<br/>7.4.4 MBAC在无线IP网络中的适用笥<br/>7.5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的实现<br/>7.5.1 网络参考模型<br/>7.5.2 无线IP网的性质<br/>7.5.3 <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B7%C2%D5%E6">仿真</span>描述<br/>7.6 流量管理参数<br/>7.6.1 参数的选择<br/>7.6.2 仿真的验证<br/>7.7 优选权方案和预留方案的比较<br/>7.7.1 没有预留或者优先权<br/>7.7.2 预留<br/>7.7.3 优先权<br/>7.7.4 优先权的预留的比较<br/>7.8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8章 蜂窝网络的移动性<br/>8.1 概述<br/>8.2 移动模型<br/>8.2.1 拓扑模型<br/>8.2.2 移动模型<br/>8.2.3 驻留时间模型<br/>8.2.4 呼叫-到达模型<br/>8.3 位置管理机制<br/>8.3.1 更新策略<br/>8.3.2 寻呼 <br/>8.3.3 最后评述<br/>8.4 位置管理机制的分析框架<br/>8.4.1 影响因素<br/>8.4.2 总代价函数<br/>8.4.3 更新代价函数<br/>8.4.4 最优边界设定<br/>8.4.5 寻呼代价<br/>8.4.6 分割算法<br/>8.5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9章 无线IP的传输协议<br/>9.1 概述<br/>9.2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br/>9.2.1 TCP/IP体系结构<br/>9.2.2 TCP的一般特征<br/>9.2.3 TCP段结构<br/>9.2.4 TCP流量控制<br/>9.2.5 TCP超时机制<br/>9.2.6 TCP拥塞控制<br/>9.2.7 关于TCP的一些结论<br/>9.3 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控制协议<br/>9.3.1 关于用于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控制协议问题的探索<br/>9.3.2 在无线信道上TCP性能预期<br/>9.3.3 TCP协议的增或是<br/>9.4 带有确认回复的显示丢失通告(ELN)<br/>9.4.1 一种新的确认报文形式<br/>9.4.2 一种新的基站代理<br/>9.4.3 在TCP发送端的处理流程<br/>9.5 性能分析<br/>9.5.1 仿真环境<br/>9.5.2 吞吐量性能<br/>9.5.3 延迟性能<br/>9.5.4 拥塞窗口性能<br/>9.6 蜂窝网络中的传输控制协议<br/>9.7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10章 无线IP的因特网协议<br/>10.1 引言<br/>10.2 因特网协议概述<br/>10.2.1 因特网中的分层次路由<br/>10.2.2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br/>10.2.3 网络层协议的一般特性<br/>10.3 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br/>10.3.1 IPv6动机<br/>10.3.2 IPv6的头信息格式<br/>10.3.3 IP协议的过滤<br/>10.3.4 IPv6的现状<br/>10.3.5 无线:IPv6的发展方向<br/>10.4 移动IP<br/>10.4.1 协议概述<br/>10.4.2 移动IPv4的性能<br/>10.4.3 移动IPv6<br/>10.4.4 移动IPv6中的切换<br/>10.4.5 分级的移动代理<br/>10.5 蜂窝IP和HAWAII<br/>10.5.1 蜂窝IP<br/>10.5.2 HAWAII<br/>10.5.3 蜂窝IP和HAWAII的比较<br/>10.6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3部分 无线IP的高级专题<br/><br/>第11章 无线IP的因特网展望<br/>11.1 分组数据业务<br/>11.1.1 接入层<br/>11.1.2 数据链路层<br/>11.1.3 网络层<br/>11.1.4 安全性<br/>11.2 分级数据业务——功能模型<br/>11.2.1 归属代理<br/>11.2.2 分组数据服务节点<br/>11.2.3 认证、授权和计费<br/>11.2.4 分组控制功能<br/>11.2.5 无线资源控制<br/>11.2.6 移动台<br/>11.3 体系结构模型<br/>11.4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12章 移动对等网络(Ad Hoc)及未来的挑战<br/>12.1 移动Ad Hoc网络简介<br/>12.1.1 无线局域网<br/>12.1.2 使用无线局域网的Ad Hoc网络<br/>12.1.3 IEEE802.11标准规范<br/>12.2 统一的Ad Hoc功率管理<br/>12.2.1 <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9%E8%B1%B8">设备</span>功率消耗<br/>12.2.2 功率管理<br/>12.3 Ad Hoc网络的MAC协议<br/>12.4 在Ad Hoc网络中支持服务质量<br/>12.5 Ad Hoc业务发现的体系结构<br/>12.6 转发模型与激励<br/>12.7 Ad Hoc地址与命名<br/>12.8 优选连接和抢占连接<br/>12.9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br/>第13章 <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CE%C0%D0%C7">卫星</span>在线IP中的应用<br/>13.1 简介<br/>13.2 卫星通信的概况<br/>13.2.1 第一代移动卫星服务<br/>13.2.2 第二代移动卫星服务<br/>13.2.3 宽带卫星系统<br/>13.3 卫星在全球因特网中的作用<br/>13.3.1 卫星的连接结构<br/>13.3.2 卫星的应用<br/>13.4 卫星在第三代无线网络中的应用<br/>13.5 基于卫星的因特网应用技术问题<br/>13.5.1 移动性管理<br/>13.5.2 位置管理<br/>13.5.3 路由管理<br/>13.5.4 切换管理<br/>13.5.5 服务质量的管理<br/>13.6 卫星和陆地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br/>13.6.1 卫星网络<br/>13.6.2 蜂窝网络<br/>13.6.3 切换管理和位置管理<br/>13.7 因特网中的卫星传输部分<br/>13.7.1 TCP的不足<br/>13.7.2 改进的TCP<br/>13.8 小结和结论<br/>参考文献<br/>附录<br/>英文缩写字<br/></p><p>&nbsp;</p><br/>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Archiver|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3:51 , Processed in 0.1732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