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三级通信军士

注册:2015-11-1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30 17:07: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效率软件有很多,帮助提高生产力的也不少,但论哪个最有品,还得是 Notion。

本周内,Notion 发布更新,全面重构了内置的 AI 功能,而且还专门安排了一位「代言人」。


黑白线条沿袭了 Notion 一贯的风格,有品不是说说而已。

这个灵感来自于九十年时的初代 AI 助理,微软 Clippy。认得这个回形针的朋友,应该都是老网民了。


Notion 的团队还专门找到了 Clippy 的设计师 Steven Sinofsky,了解当年的设计理念。设计了很多版的草图,非常用心。


Fast Company 针对这个有趣的新图标做了深入报道,有几点挺有趣的:

  • Notion 参考了从经典迪士尼动画到《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等作品,尤其是后者。Notion 的创始人之一 Ivan Zhao 提到他不希望 Notion 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生产力应用,而是希望给人一种玩《王国之泪》的感觉——打工人真是太不容易了,这差不多就是「五彩斑斓的黑」了吧!
  • Notion 艺术总监 Roman Muradov 操刀了这次设计,他曾经为《纽约客》画过插画。这次,他尝试过墨水瓶、笔记本、Notion 自己的立方体和各种可爱动物拟人化等等灵感。最终,他放弃了将物体拟人化的想法,并通过简化的笔触呈现创建了 Notion AI。
  • 更新发布之后,Notion 竞争产品 Obsidian 的创始人 Steph Ango 声称,Notion 抄袭了他在 X 和博客上推广 Obsidian 产品的头像,并指出 Notion 的几名员工在网上关注他。

Steph Ango 后来发了好几条帖子阴阳怪气,Notion 回应称,Muradov 不知道这位创始人的作品,也没有关注他,只能先按下不表了。

重构 AI 体验,「知识库」终于不再被暴殄天物
回到实际的使用体验方面。之前 Notion 在 AI 方面的实践,都给人一种隐约的错配感。

长文本总结阅读、写作润色和翻译,这些都挺有用。但作用在 Notion 上,并没有特别出彩。说白了,同类的产品和功能也很多啊。

这种错配感,总算在这次更新上得到扭转。

新升级的 Notion AI,进一步强化了对话机器人的形式。相比于之前的「发号施令」,这次 Notion 更希望你能跟它「聊着天把活儿干了」。

比如在针对这次更新的官方教程里,有这样一个用例:用户先是通过对话安排了一些工作,接着选取了 Slack 插件,询问 AI 有哪些素材可以被调用。


AI 就通过 connectors,深入到用户的 Slack 数据库里,检索相关的素材,再给出回答。这也会纳入记忆库,变成后续对话的素材。


这种跨页面甚至跨应用的调取,是最大的亮点。不仅省掉了用户切换的步骤,还能够把知识库流畅地引入到当前的作业任务里。

更重要的是,这种调用带来了一种「灵感碰撞」。我尝试用一个非常-钻的细节来「考考它」


这个提问其实有点钓鱼,因为我自己都忘了究竟有没有把原文存进来,纯粹是莫名其妙地记得这个细节,找不出来我并不意外。

在提供的相近答案里,直接高亮出了它认为最相近的段落。


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得寸进尺」,直接在段落上再唤起 AI 助手,完成翻译或者总结、提炼的工作。

这样一来,虽然这次没找到准确的出处,但是新的材料带来了新的灵感。

AI 助理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同事,只需要跟它聊聊,什么都能告诉你。这对盘活用户在自己的 Notion 空间里所沉淀的内容,有非常大的帮助。

不过,这个调用算不上很稳定,会出现指定页面不出现、出现的页面并非指定的情况。

而且,这里有一个隐藏前提:你得是 Notion 的深度用户

对于非深度用户来说,不太能感受到这种迭代有多强劲。我对比了自己的工作账号和个人账号,前者留存的文章、内容比较少,后者多出一大截。显然,后者能尝试的玩法就更多,回答的返送也更准确。



跨应用也是类似的道理,在 Notion 上接入的外部应用越多、通过各路插件把生态建设的越丰富,AI 的效能才越能得到激发。

换句话说,当你在 Notion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后,有了一个「图书管理员」。你只需要简单提问,它就负责给你找出所有相关的素材。

然而一旦知识库前提不成立,一切都无从谈起。就好比目前的插件生态虽然丰富,适配国内用户的却不多,主要还是 Google 系产品,那么这个优势实际上发挥不出来。

这样一来,即便 AI 做的再好,用户还是得吭哧吭哧地把各种链接、网页快照、文件、笔记、草稿、PDF 往里传,从头开始在一个应用里建立知识库,这一步可就太劝退了。

写作辅助,提高了,但不多
Notion 一直很爱强调自己在写作任务上的优势,尤其是加入 AI 之后,就差把「如有神助」打在公屏上。这次的升级里,写作辅助的体验主要是提高在交互上——还是那个「聊着聊着把事儿办了」的方式。


可是大语言模型对于文本工作的帮助,基本已经碰到天花板了。日常工作里的文书、邮件等高度格式化、规则化的文本,横竖就是那些规矩,也不必多发挥。

至于需要一些创意介入的,比如写小说写故事,甚至社交媒体的文案,这一类文本 AI 也就是给个初稿,用户肯定还要自己修剪,给不了太多帮助。

比如,我试图摸鱼,让新的 AI 助理帮我续写这个稿子,它就开始背诵自己的产品说明书。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对话框一旦长了,版面排列时会压字。

最早推出 AI 时,写作辅助的功能基本都是接在当前页面的最后一段,或者指定段落的后面。类似于这样:


后来的迭代中,也会出现压字的情况,比如这样:


图片来自 YouTube 频道 Better Creating

上图大概是 4 个月前的版本,那时候对话机器人的形态还没有被强调,即便使用了对话框形态,意图也是短平快地解决问题,然后就可以回归到写作页面。

但是新版本里,强化了 chatbot 的交互模式之后,对话一旦变长,压字就成了问题。可以从下图感受一下,在我外接的显示屏中,全截图尺寸约为 1920x1080,几乎只有拉成全尺寸之后才能不压字。


但凡桌面多摆几个窗口,压字就会是一个挺恼火的问题。

这是自打 Notion 引入 AI 都让人所感受到的:有点过于强势了。曾经 AI 生成的内容,不管是文本总结还是续写,都会直接出现在版面上,导致用户不能选择性剪贴,删减润色又是一道新的工序,体验很一般。

这次升级之后,也不是所有用户都完全买账。尤其是在交互体验上,总会有人觉得还不如别更新。


不得不说,以 Notion 的用户体量来讲,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基本是不可能的。

今天,Notion 已经是市面上最强大的效率软件之一,但在 2015 年的时候,它几乎濒临解散。

第一次发出的版本无人问津,动不动就崩溃。可是手上的钱消耗得差不多了,两位联创 Ivan Zhao 和 Simon Last 只能解散团队,搬到了日本京都。


到了京都之后,他们不会讲日文,周围也没什么人讲英语,他们只能埋头写程序。这段日子里,他们逐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为不懂写代码的人打造一款效率软件。

到了 2018 年再面世时,Notion 惊艳众人,被称赞为 UX 设计史上的里程碑。喜欢它的用户们,热情地在网上分享自己建立的模版、使用心得,Notion 的运营也顺水推舟,着重扶持了社区大使计划,到现在已经有超过 30 万会员。

而在 ChatGPT 面世之后,Notion 是反应最快的一批的效率软件,立足于自己在写作和知识沉积的优势,很快就推出了原生的 AI 功能。

这次更新可以看出,Notion 在盘活知识库上又进了一步,而且选择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与 Clippy 的设计师 Steven Sinofsky 交流的过程中,Sinofsky 提到了一个概念——媒介方程。


这个在九十年代时、由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提出的概念指出,为媒介分配社会角色、情感和人类特征是人类天生的反应,哪怕这个媒介实际上只是由芯片、电路和合成金属组成的、必须连网接电源的电脑盒子。

因此,即便这个黑白线条脸背后,只是一个大语言模型,也反映了 Notion 对未来 AI 助理与用户交互时,应该是状态:那将会是一种更自然、更灵动、更人性化的样子。

来源:36kr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04:54 , Processed in 0.24713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