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 690
- 分贝
- 0
- 家园分
- 1551
- 在线时间:
- 19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1-22
- 帖子:
- 373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20-12-8
- UID:
- 1551386
注册:2020-12-893
|
周末和几位业界好友交流了一下,谈到一个问题,“云计算厂商算不算科技公司?”,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无稽,在传统认知里,云计算厂商应该是相当硬核的科技公司。
其中一位朋友(某商业银行IT)的观点是,阿里云、华为云这些或许可以勉强算是“科技公司”,而其他的很多所谓云厂商,更多的只能算是“运营公司”——有丰富的机房资源, 商务能力也很强大, 但是产品和服务并不专业。
显然,“其他”里也包含运营商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区分”呢?为什么都是卖云的公司,在公众/业内人士的认知中被划分为“技术流派”和“运营流派”呢?
尤其是当前运营商云都在倾尽全力强化其自主研发、自主可控能力的背景下,为什么运营商云并没有获得“技术流”的认可呢?
事实上,我认为,双方在技术实力层面上肯定是有差距的,但差距并不如人们认为的那么大,至少不足以被区别划分为“技术流派”和“运营流派”。
比如,移动云,当前研发人员超4000人,坚持自主研发超过10年,硬核技术实力在业界肯定是排得上号的,被归入“运营流派”多少有点冤枉。
原因在哪里?
我个人的观点是,阿里云是技术起家,血液里天生就带有技术元素,而运营商云确实是靠运营发家,而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忽略了技术元素的注入。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去天翼云的官方网站上看它们的成功案例,其中大部分的案例都是聚焦于客户应用系统的价值,比如,排在第一的案例,“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其实就是海南省建了这么一个平台,放在了天翼云的服务器上。这个平台本身确实挺有价值,但那更多的是客户的东西,似乎跟天翼云没有太大关系,至少作为一家云厂商,其发挥的价值并没有太多体现。
其他大部分的案例基本都类似。没有成功案例, 就很难形成活跃的用户社区, 技术的传递和迭代更新就会很慢。这是一个基本认知。
当然,也不是说运营商云完全没有技术的输出,还是以天翼云为例,在其公众号上偶尔会有一些技术的科普文章,比如:拥有HBlock这项“存储盘活绝技”,数据中心也能“热辣瘦身”!但这些文章基本上也就停留在科普水平,很难彰显其技术底蕴。
今天,无论是天翼云、还是移动云,都已经跻身市场top行列,但其对于行业的引领作用、其对产业技术的贡献,远不及其市场份额,也与其行业地位不相匹配。
有人也许会说,当你技术实力不允许的时候,最好保持低调。
但我认为,有时候勇于发声,也是实力的一种。尤其是当前云计算行业发展处于相当焦灼的状态,下云声音不绝于耳,而AI对智能算力的需求缺口也在持续放大,运营商云有必要站出来,站在行业角度谈一谈关于道路的问题。
运营商云需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传播体系,去为自己的品牌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的元素,毕竟,云计算终究是一盘技术内核的生意。
至于这个传播体系如何构建,有哪些着力点,我梳理了一下,后面有机会再谈。
注:以上所谈,纯属个人观点,天翼云只是作为案例,非有意针对。白犀牛通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