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爆料:运营商某县公司三年内入职的大学生目前有8个,按理说不少了,但是像大伙说的,基本都是中后台。
三个问题:
一是现在年轻人,根本承受不了压力,不想吃苦,家里也都不差钱,就想在后台窝着,钱挣多少没关系。 第二,有能力的想回市公司就没想在县区长久干。 第三,就给他放到经营一线了,干不了几天把人逼走了离职考公去了,回头还是没有人。
算了算,我这里五年后退休大概11个人。年轻正式工接不上,由于压力太指标重,劳务工现在也不好招。太难了。
从分营开始至今已经20余年,运营商经历了2005-2008年、2014-2016年两个大发展阶段。这期间既是运营商营收增速较快的时期,也是人员扩展较快的时期。但是这两个时间段补充人员大都集中在地市级及以上层级公司。真正留在基层的还是分营起步阶段的那些派遣制员工。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虽然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经过内部竞聘解决了绝大多数派遣制员工的身份问题,但是这也在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员工的老龄化问题。毕竟分营之初的正式工目前大都处于临退休状态,当时招聘的派遣制员工目前也都在40岁左右。
运营商的县市级公司中,特别是经济欠发发达地区,平均年龄超过或者接近40岁。这种情况虽然在地市级公司中有所好转,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地市级公司管理人员占比高,自然年龄也就会更大。虽然每年新招聘的员工大都留在了地市级公司,但是存量的老龄员工还是太多了。
除了员工层面的问题,运营商的基层管理人员年龄也是偏大的。分营时期的县市级公司领导目前都处于临退休状态,虽然有大量年轻人望眼欲穿想着提前接班,但是运营商的内部政策对提前内退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于这些硬性规定一般人不好突破。另外也有一部分领导不愿意提前内退。
最近两年,运营商虽然在大力推进干部年轻化,但是在缺乏逐级重点培养的前提下,大搞运动式干部年轻化之后,这些新晋的年轻干部能否承担起运营商的发展重任这也是个问题,毕竟当前的人才选拔机制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夸夸其谈。
老人退不下去,新人提拔不起来,普通员工只能在眼巴巴的期待无望之后另谋出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嫌疑,但是运营商的国企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其“干部能上不能下”,以及要么忍要么滚的管理模式。
过去,通信运营商是管道工的角色,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基本上是靠人海战术搞营销抢夺市场,所以大批的后台和维护人员转到了一线营销岗位,营销人数(含营销管理和营销支撑岗位)占比一般不低于70%,后面有所调整,目前不含支撑岗位的纯一线营销人数也不低于50%。一线营销人员主要包括直接从事销售的一线的个人客户经理、商务客户经理、大客户经理等。
随着市场的饱和和同质化竞争加剧,一线的营销工作越来越难,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原先从事营销工作的人都年纪大了,尤其是看看很多区县公司,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坚守在一线营销岗位上,几乎看不到年轻力量。
现在的大学生,只要放在营销一线的,基本一两年就跑光了。招的劳务派遣,全部都是营销、装维一线,性价比不高,也都呆不长。留下来的大学生,如果从县分调去市公司,就基本不跑了,留在县分的大学生,不在营销一线的,工资低,啥事都没有十全十美。县分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些岗位必须用正式工,但正式工逐步退休,新的正式工又养不住,转正的临时工又特别少。总之,运营商矛盾重重,积重难返。
是的,我们这里前两三年就是这样的,每年都会去邮电大学招两三个,放在支局。。但是都不长久!!!有关系的上位,没关系的就在一线。。工资基本上8000+ 五险一金。还是可以!但留下依然不多。一半一半。。。。
现在的问题是:年轻大学生从985大学AI、大数据专业毕业出来,去基层给你当销售卖卡?公司疯了还是大学生疯了?
真整去区县卖卡了,年轻人是没长腿不会跑是咋的?天底下的单位是只剩运营商了?
目前,年轻人都往上走,都在集团、省里呆着,到基层单的又都在后台呆着,到了县分都在副总管理岗位上呆着,都不到一线承担任务,这一切不愿意去基层的根源还在于制度,在于激励的政策上!
从制度上解决了,一线年轻人多起来,基层就活了,业绩就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