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书籍检索

书籍介绍


管制治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

10.0

(1人评分)

100.0%
0.0%
0.0%
0.0%
0.0%
作  者: 苑春荟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  号: 9787115197603
页  数: 0 页
出版日期: 2009-5-1
定  价: ¥68 元
管制治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简介
书  名  管制治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
丛 书 名  现代通信经济与管理丛书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19760-3/F
编目分类  F632.1
作  者  苑春荟 著
译  者  --
责任编辑  梁凝 李强
开  本  小16 开
印  张  16
字  数  310 千字
页  数  245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9年5月
本 印 次  2009年5月
首 印 数  -- 册
定  价  68.00 元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1.2 世界范围内管制改革实践的发展 3
1.2.1 世界范围内管制改革实践的发展 3
1.2.2 管制改革实践发展的特征 6
1.3 管制理论发展综述 8
1.3.1 管制理论在经济学、法学和政治科学领域里的发展 9
1.3.2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管制理论研究 10
1.3.3 制度设计视角的管制理论研究 12
1.4 本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8
1.4.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18
1.4.2 研究方法 19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0

第2章 管制的特征与分析模式 23
2.1 管制的含义 23
2.1.1 管制的含义 23
2.1.2 管制的种类 24
2.2 管制的特征 25
2.2.1 管制的制度本质 26
2.2.2 管制的资源配置功能 27
2.2.3 管制的博弈特征 27
2.2.4 管制的契约特征 28
2.2.5 管制方法的可替代性与管制的效率特征 29
2.2.6 管制的公共行政特征 30
2.3 管制活动过程 30
2.3.1 管制立法 31
2.3.2 管制执行 32
2.4 管制的分析模式 33
2.4.1 管制分析框架 33
2.4.2 管制分析的主要内容 33
2.4.3 管制分析的主要环节 34
2.4.4 管制分析的基本特征 35

第3章 管制与市场 37
3.1 管制与市场互动模型分析 37
3.2 管制的作用机理 42
3.2.1 管制与市场特征比较 42
3.2.2 管制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与协同 42
3.2.3 管制的作用机理 44
3.3 管制的制度协同特征 45
3.4 管制风险及其规避 46
3.4.1 最佳的管制强度 47
3.4.2 规避管制失灵 47

第4章 管制的产权特性与制度框架 50
4.1 管制的产权特性 50
4.1.1 产权的概念与功能 50
4.1.2 管制的产权特性 52
4.2 管制的制度框架 56
4.3 管制的职能 57
4.4 小结 59

第5章 管制治理 61
5.1 管制治理的概念与功能 61
5.1.1 治理的概念与特征 61
5.1.2 管制治理的概念与职能 65
5.2 管制治理机制 67
5.2.1 管制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67
5.2.2 管制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70
5.2.3 管制契约的基本特性及其对管制治理机制的规定 71
5.2.4 管制治理机制 75
5.3 管制治理结构 78
5.3.1 管制治理结构的概念与模式 78
5.3.2 三种模式的比较 82
5.3.3 管制目标、企业产权结构与管制治理结构 83
5.4 管制治理工具 87
5.4.1 管制过程程序及其公平性 87
5.4.2 管制过程的透明机制 88
5.4.3 管制过程程序模型与规范方法 90
5.4.4 实施管制透明的工具 94

第6章 管制激励 98
6.1 契约治理结构与管制激励 98
6.2 管制政策激励手段及其基本特征 101
6.2.1 管制政策的激励手段 101
6.2.2 管制政策的激励性特征 103
6.3 激励性管制政策设计 104
6.3.1 机制设计的一般原理 104
6.3.2 在管制政策制定中应用制度设计的思想,强化管制的执行力度 106

第7章 管制框架结构模型实证检验 111
7.1 统计调查方法 111
7.1.1 调查目的 111
7.1.2 调查对象 111
7.1.3 调查方法 112
7.1.4 问卷设计 112
7.1.5 基本假设和测量方法 113
7.2 样本信度、效度和差异性检验 114
7.2.1 信度分析 114
7.2.2 效度分析 116
7.2.3 样本差异性分析 116
7.3 模型的实证检验 121
7.3.1 测度指标的实证检验 122
7.3.2 管制制度框架结构关联模型检验 125
7.4 结果讨论 126
7.4.1 管制治理、管制激励与管制绩效关联结构 126
7.4.2 关于政策协同因素 127
7.4.3 关于管制治理 127
7.4.4 关于管制激励 128
7.5 模型与理论研究的印证及其现实意义 128
7.5.1 模型与理论研究的印证 128
7.5.2 模型的现实意义 129

第8章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案例研究 130
8.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与管制改革历程 130
8.1.1 严格管制阶段 131
8.1.2 政策扶持阶段 131
8.1.3 引入竞争阶段 132
8.1.4 管制机构的改革——政企分离 133
8.1.5 改善市场结构——企业拆分重组 138
8.2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驱动模型及其实证检验 151
8.2.1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驱动模型的提出 152
8.2.2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驱动模型实证检验 155
8.3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发展路径 164
8.3.1 引入竞争 164
8.3.2 管制制度改革 165
8.3.3 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和重组改革 165
8.4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的制度特征 167
8.5 小结 174

第9章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176
9.1 我国电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76
9.1.1 主要问题 176
9.1.2 问题的成因 177
9.2 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改革发展方向 182
9.2.1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发展方向 182
9.2.2 建立独立监管制度 183
9.2.3 管制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93
9.2.4 建立有效的监管关系 195

第10章 结论 201
10.1 基本结论 201
10.2 特点和创新 203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4

附录 案例分析 205
案例1:管制合同中的不确定性 205
案例2:小灵通业务发展中的管制政策 206
案例3:联通CDMA之痛 212
案例4:国外独立监管实践 220
案例5:OFCOM的管制咨询 225
案例6:广东市场上的电信竞争 226
案例7:恶性竞争实录 229
案例8:四川广电伙铁通狂踩雷区 固话恶性竞争再升级 231
案例9:互联互通怪事多 234
案例10:管制融合与全业务牌照 235
案例11:制度劣势是中国电信业最大难题 237

参考文献 239

   gczyz1992   2020-4-5 12:06

哈哈,我是苑老师的学生

   yuanxing2013   2013-7-1 20:13

很期待看这本书。

   onlyjim   2011-7-12 14:17

[原创]《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读后感

[font=微软雅黑][size=4]
        用了几天时间,将《管制治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一书通读了一遍。这本书总结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发展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理论探索,从产权的视角研究了管制的制度框架,讨论了管制治理、管制激励与管制绩效之间的关联结构;从契约的视角,分析了管制治理机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路径和驱动因素。
        先回顾一下中国电信产业的几次重大变革:从94年开始,原电子部联合铁道部、原电力部以及原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打破了由中国电信垄断的中国电信市场,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坚冰开始被打破。中国电信业的管制与改革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但是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直到90年代才出现。1999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革方案。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同时,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获得了电信运营许可证,形成“数网竞争”的经营格局;2002年5月16日,原中国电信集团按地域南北拆分,电信南方21省仍叫中国电信,原北方10省电信公司、网通公司以及吉通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网通。后续几年,中国电信产业没有大的动作,直至2008年,中国联通将CDMA网络出售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卫通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本人作为运营商的一名员工,亲身经历了08年的电信重组,深刻体会到电信企业的重组对员工带来的影响。就像中国电信分家时,谁也不想去中国移动,那会谁能知道现在的中国移动会这么火呢?呵呵。
        在以上一系列改革中,我国电信监管部门信息产业部分别从市场结构、进人管制和互联互通三个方面对中国电信产业进行了监管。应该说还是很有成效的,如果中国联通不成立,如果还是电信一家垄断,估计大家家里的电话还很有可能有几千块的装机费、手机费用也不会降到现在这么便宜。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电信市场由于某些资源本身的不平衡,导致电信市场始终无法良性竞争。因此,垄断始终存在,竞争始终无法充分,于是乎,一次一次的重组来了又来,折腾不完。
        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员工,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很多管制治理的道理还得以后慢慢体会。自己只希望,下次重组能来得晚一些,呵呵![/size][/font]

   邹虞   2011-7-12 14:17

[原创]《管制治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读后感

[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从拿到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趁着新书的墨香,我把这本书读完了一遍,给大家分享下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font]
[font=宋体]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管制;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电信产业管制,以及对电信产业改革方向的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电信产业的案例分析。[/font]
[font=宋体]第一部分包括了本书的前七章内容,个人感觉这部分写的比较细致,但是对于外行人来讲也就是太拘泥原理的细节了,写的很专业,我看得比较头大。毕竟,这些原理时很难掌握的,非一朝一夕之功。[/font]
[font=宋体]第二部分包括了八九两章。在此部分,本书详细分析了电信产业的管制发展和改革,对每次电信拆分重组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在第八章,作者运用在第一部分建立的管制模型来分析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分析的还是比较透彻,能学会如何分析改革的全过程。第九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电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成因和我国电信管制的发展方向。最后对比分析了中英两国电信管制机构,对我国的电信管制发展做出了分析。个人感觉分析的比较到位。这一部分是本书的亮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当前电信管制的方式和目的。[/font]
[font=宋体]第三部分是附录,分析了各自独立的十一个案例,这部分可读性强,用以辅助理解前文的理论分析。有几个案例分析的相当深入,很是不错。[/font]
[font=宋体]总体来讲,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这个案例来研究管制治理的,虽然本书也用管制原理来分析了电信产业改革。而且前面几章主要讲管制原理,有堆砌之感,可读性不是太强。另外,本书的数据略显老旧了一点。八九两章对于通信从业者来讲是亮点,推荐细读。[/font]
[font=宋体]最后感谢家园的赠书活动给了我这次机会,提高了我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谢[/font][font=Calibri]03[/font][font=宋体]的辛勤劳作,希望家园越办越好。[/font]
[font=宋体]第一次写读后感,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font]

   传输   2011-7-12 14:17

[原创]《中国电信产业改革实证研究》读后感

最近比较忙,所以读后感提交的比较晚,希望管管谅解:)
首先说下选择这本书的原因,作为一名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可能都会选择技术方面的书籍来阅读,但是我觉得现在通信行业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是很明朗,所以想从电信产业发展和管制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因此申请了这本书
       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数据和案例比较多,所有的分析和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的,而且作为运营商的一员,我可以找到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通过本书由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管制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分析了电信产业的几次拆分和重组,并对当时采取的管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比较全面,对拆分和重组的原因提出了深层次的看法,这几部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本书对电信产业管制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而且建立了很多便于理解的模式和模型,特别是对三种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包括政企合一、证监合一、独立监管,虽说独立监管理论是最好的一种模式,但是在运营商作为国企的这种角度来看似乎并不合适。
       本书附录部分列举了11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分析,虽说有些可能并不适合现有情况,但是可以从发展的角度得到一些体会。
      我觉得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列举的数据大部分都比较老,很多都是2007年之前的,所以单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未必能得到最正确的结果,而且从发3G牌照开始的部分基本没有提及,不过对于分析电信产业的整体发展这些就足够了。

Archiver| 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

GMT+8, 2024-6-6 00:36 , Processed in 0.04818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