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校

注册:2015-11-1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4-1 13:23: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许丽思

编辑|漠影


3月31日,普渡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 Arm。该款机器人由普渡创新实验室Pudu X-Lab研发,在普渡旗舰专用型商用服务机器人闪电匣的基础上,集成了移动、操作、交互多技术栈,能够在酒店、楼宇、餐饮、零售、医疗等各类商业场景中完成多种泛化操作。具体来看:


  • 移动:通过AI分层规划决策,闪电匣Arm能够实现高动态环境的实时避障。上层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规划出长距离最优路径并导航;下层建立局部3D全景感知地图,基于模型预测方法能够实时感知到环境的动态变化,实现全身范围的精准避障。
  • 操作:闪电匣Arm搭载可升降的7自由度仿生双臂,双机械臂操作直径最大可达2米,并配备普渡自研的11自由度五指灵巧手PUDU DH11,同时集成了触觉皮肤和AI力控算法,具备高度精细化的末端操作能力;
  • 交互:闪电匣Arm采用普渡自研具身智能技术架构,融合多种数据驱动具身智能,算力达到275 TOPS,在大模型应用上采用“大脑大模型”与“小脑大模型”分离的策略,并接入了DeepSeek等多种主流AI大模型,可实现具身智能级别的多模态交互。

闪电匣Arm是行业首款应用于商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标志着类人形服务机器人正式开启商业化落地。类人形机器人通过操作能力的加持打破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帮助各种商业场景的终端客户实现端到端的全栈式具身智能。

从专用到类人形,普渡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出发,为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带来突破性变革。

一、从专用到通用:类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拐点到来

2024年5月,普渡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类人形这一概念:通过操作机械臂的加持,服务机器人将极大提高自身的产品力,实现更加通用的产品价值。专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三种形态将共同构成服务机器人的未来行业生态。



根据普渡机器人CEO张涛的定义,三种形态在单位工作面积内的自由度不同,各具优势:专用机器人单一任务执行效率最高,人形机器人通用性最强但距离商业化距离较远;而类人形机器人能够很好地平衡专用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特点,兼具操作能力强、移动效率高的优势,是当前实现性能与成本平衡、大规模商业化的最佳选择。

随后的9月和12月,普渡分别发布了D7和D9两款类人形和人形机器人,成为行业首家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全面布局的厂商。闪电匣Arm则是短短6个月内的第三款产品,显示出其强大的研发活力。纵观普渡的发布节奏,从多技术栈到多品类产品矩阵,不仅是技术路径的革新,更是商业模式的重构。

就像汽车行业早已不满足简单地将人从A点移动到B点,当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进入下半场,机器人所提供的不再是简单地把外卖从酒店大堂送到客房、把菜品从后厨传到餐桌,而是移动、操作、交互等多重技术栈驱动的具身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需要打通跨场景端到端任务的全流程环节,为用户提供泛化任务的解决能力,真正解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与工作需求。



如今,首款商用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正式发布,通过移动能力与操作能力的深度耦合,打破了专用机器人的功能桎梏、人形机器人的落地难题,为通用具身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一条可落地的现实路径。

此前有媒体认为,类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具有开创机器人行业的“iPhone时刻”的划时代意义。普渡机器人创始人张涛曾经表示:在类人形机器人的产品逻辑驱动下,所有的专用机器人都值得被重做一遍。

无独有偶,在今年年初的2025CES上,家用清洁机器人厂商石头科技和追觅等纷纷展示了搭载机械臂的新产品,通过“移动 + 操作”的技术融合,让清洁机器人从二维地面清洁向三维空间管理跨越,行业正在用类人形机器人的逻辑重构现有的产品,这再次证明了普渡的前瞻判断。

前瞻判断的背后是反复论证的结果,闪电匣Arm的出现并非偶然。

对操作技术的研发始于普渡成立之初。2017年,普渡推出了首款机器人欢乐送,这是行业内首款多层餐架式机器人,初次定义了送餐机器人的形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欢乐送的demo曾经配有机械臂,目的就为了完成端到端的配送,实现餐饮配送过程中的泛化操作能力。



这种超前一步的技术探索,在2018年初代“闪电匣”研发中得到延续,普渡再次尝试让机器人通过机械臂按电梯的技术方案,以对行业长期依赖的IoT路线提出新解法。

普渡对于服务机器人实现泛化操作能力的前瞻布局,为后续操作能力的创新奠定了工程基础。

在闪电匣Arm发布之前,伴随着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和人形机器人PUDU D9两款产品的发布,普渡已实现了机械臂关节、夹爪和灵巧手的自主研发,为类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商用场景的技术跑通和产品论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点在闪电匣Arm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专用型机器人闪电匣的基础上,闪电匣Arm集成了普渡自研机械臂和去年10月发布的自研灵巧手PUDU DH11,这背后是一家机器人公司的久久为功。



闪电匣Arm的意义远非单一的产品创新,其本质是普渡“场景需求定义产品技术”战略的具象化体现。类人形机器人闪电匣Arm为酒店、餐饮、办公、医疗等场景的终端客户提供了一个可以“即交付即用”的新产品体验。类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拐点,由此诞生。

二、花式炫技与做好产品:具身智能商业化之问

今年以来,众多人形机器人企业频频炫技,凭借各种炫酷动作走红网络。但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认知讨论:具身智能的商业化指向何方?

一个基本共识是:人形机器人扎堆炫技的背后,是机器人动态控制能力的持续进步。但人形机器人想要融入真实的商业应用场景中,现在还存在着成本过高、市场碎片化且有限等问题,依旧道阻且长。

而成立于2016年的普渡机器人从最务实的商用场景出发,用了十年的时间塑造了一个商业化高度成熟的机器人细分赛道。得益于成熟的全球化商业渠道和成功的全球本地化策略,其市占率已经位列全球第一,成为海外可见度最高的中国机器人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的头部厂商往往各有所长,与凭借精彩表演在央视春晚出圈的宇树科技不同,普渡机器人近期凭借其商业化的领先布局和成果频频亮相央视,以另一种方式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

2月26日,普渡机器人获得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其在专用、类人形、人形多形态机器人协作的布局首先获得市场关注;紧随其后的多场央视报道中,分别聚焦了普渡在全球23%的领先市占率,以及通过创新的服务机器人产品优化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创新,获得市场的广泛应用。

▲普渡机器人登央视《新闻联播》

上述报道共同传递出一个信号:从多技术栈驱动的三种形态到完整的产品矩阵,普渡机器人的产品更加贴近商业化,其战略直指服务机器人商业落地过程中的各种痛点、难点:以用户需求为前提,以商业落地为目标。

闪电匣Arm的发布再次印证了这一事实:伴随着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下半场的到来,当其他厂商仍在朝着单一产品、单一场景的方向发展时,普渡早已将版图放在了多产品矩阵、多场景应用的更大市场布局上。

与市场最初的印象不同,在普渡的引领下,商用服务机器人早已不只局限于餐饮配送场景,而是拓展到了餐饮、酒店、零售、医疗、养老、教育等各种行业。在闪电匣Arm发布之前,专用型闪电匣机器人早已在除酒店场景以外的医疗等场景落地,在海内外众多知名医院参与检验样本配送等智慧医院物流的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发展类人形机器人本质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普渡机器人通过近十年来在楼宇、医疗、酒店、餐饮等领域的深耕,积累了深厚的场景应用经验,也为类人形机器人的正式商业化进行了长足的市场验证。

以餐饮行业为例,配送机器人依旧需要人工进行菜品取放;在医疗场景中,配送机器人无法完成对玻璃药瓶、检验样品等物品的精准稳定抓取;在酒店场景中,机器人可以完成迎宾和客房配送,但房间内的清洁与客房服务仍需依赖人工。

▲医疗场景下类人形机器人执行泛化操作

另外,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通过IoT方式联通电梯、门禁等设备,然而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法规不允许对电梯做硬件改造,只能和电梯厂商进行云端打通,而平均部署每部电梯的成本高达数万美金。对于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来说,这将带来大量的重复改造成本以及第三方设备厂商的溢价风险,制约着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商业落地。

这些长期存在且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都亟需商务服务机器人操作能力的提升来解决,而类人形机器人闪电匣Arm的出现为上述难题提出了全新解法。

闪电匣Arm通过AI与机械臂、灵巧手的结合,能够实现跨场景的通用泛化操作能力。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通过操作能力的加持,闪电匣Arm能够通过物理方式执行按电梯、刷门禁、开门敲门等泛化操作,免去了loT的重复改造成本。同时,通过泛化操作能力的提升,闪电匣Arm还能够实现自主取送物品、客房服务等不同场景内的端到端服务闭环,实现全栈式的具身智能。



不仅如此,从更现实的商业化角度来看,操作能力的加持将成为机器人出海全球化的重要抓手,通过机械臂按电梯是机器人从2D走向3D最重要的里程碑,将推动打开巨量海外市场,为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化商业落地带来重大利好。

类人形机器人闪电匣Arm的出现,是从客户需求、现实应用痛点出发,倒推产品的定义,让机器人商业化回归本质的产物——用最优性价比解决最高频问题,而非“拿着锤子找钉子”。普渡的长期的实践证明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在于让技术回归场景,让产品服务需求。

当机器人能够真正融入人类环境,成为解决问题、解放人力的工具,而非作为一种展示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才有了基本的实现路径。

三、撬动万亿级市场空间

近期,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纷纷发布研报,预测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市场走势。尽管观点各异,但市场普遍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在专用机器人泛化能力有限、人形机器人谈论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的情况下,类人形机器人更加有望撬动未来的巨量市场空间。

这种市场潜力的释放,源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实践的双重驱动。近些年,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仿生机械臂等技术的突破,使得类人形机器人在自主决策、环境交互、泛化操作等方面飞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跨场景任务处理能力,迈上了从实验室走向商用的快车道。



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通用性漫长的提升过程,从场景应用痛点出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在当前明显更具有现实意义。

更重要的是,当类人形机器人能够在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已广泛落地的酒店、餐饮、医院等行业场景中不断验证其移动操作、多任务处理、复杂环境适应和人机协作等能力,其实也是培养公众认知与使用习惯、推动成本下探的过程,推动其走向家庭、养老、陪护等更多场景,撬动更大的市场空间。

而在此过程中,普渡已经凭借其领先的产品力、丰富的客户资源、全球化的渠道网络和多技术栈的核心优势积累了足够的护城河。

量产能力也是普渡的核心护城河之一。量产是综合因素的考量,涉及标准化生产、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多重关卡。而深耕全球市场十余年的普渡机器人,已经历了成本控制、量产爬坡、客户验证、售后维保等各个环节的严苛考验,在业务布局、技术积累、全球商业化落地等方面拥有长足的先发优势,是极少数具有复杂硬件的工程能力和量产能力的厂商。



技术端的长期投入为产品量产提供了底层支持,类人形机器人通过轮式底盘进行移动,而普渡机器人在定位、感知、规划、调度、 控制等方面早已形成行业领先技术优势;在操作能力上,普渡从刚成立就大力投入机械臂的研发工作,这些技术都可以直接进行复用。

在积累了移动、操作、交互三大核心技术栈领先优势的基础上,普渡的研发逻辑始终遵循“场景反推技术”,让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能真正做到为用户的痛点对症下药。截至目前,普渡已积累超过1600项专利,核心技术基本上都实现了自主可控。

相比于大多数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样机阶段或者小批量出货的机器人企业,普渡深度整合供应链,不断刷新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新高度。去年8月,普渡在江苏盐城年产能达到10万台的超级工厂正式落成,截至目前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9万台,是全球出货量最高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伴随着其类人形和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和商业化,预计到2025年年底普渡各类产品的出货总量将突破10万台。



此外,下游渠道的复用让类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价值加速释放。与众多 C 端行业不同,商用服务机器人作为新兴 To B 行业并没有现成渠道可以复用,而一旦建立起完整的渠道体系,就会成为巨大的渠道壁垒。

截至目前,普渡已经在全球累计建立超过700家代理商的渠道体系,产品行销超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海外营收占比稳定在8成以上,在长期市场实践中的塑造了强大的全球化商业能力,为中国硬科技企业出海打磨出了一份范本。

在欧洲,普渡的配送机器人贝拉和清洁机器人CC1等产品已经在许多大型连锁商超实现了大规模的导入,提供从新品促销、商品导购、地面清洁以及补货搬运等全流程的服务。通过渠道复用,未来这部分成熟的渠道客户可以无缝导入普渡的类人形机器人,缩短市场推广周期、快速铺货的同时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撬动起一个更巨量的机器人市场。



图:猫形机器人贝拉收到海外消费者追捧

在全球化商业化的过程中,普渡还格外注重将产品与本地化做好结合。猫形机器人贝拉由于其可爱的猫形外表和人性化的交互模式与日本当地二次元文化的深度匹配,受到日本消费者的广泛喜爱,成为中国机器人出海的现象级产品。

目,普渡可以说是商业化最成功的机器人企业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行业报告,以2023年收入计,普渡机器人以2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与后几名的厂商之间拉开了较大差距。



这些数据和动作证明了,普渡对于业务的投入具备可持续性,并且具备持续将业务做好的能力。领先的市占率背后是普渡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得到市场验证的结果,而类人形机器人的发布与多元形态的积极探索也正是基于此。

如今,普渡一步步构建起来的技术、供应链、渠道等的全链路能力,正在为类人形机器人的万亿级商业化按下快进键。

四、结语:类人形重新定义服务机器人商业化价值图谱

普渡机器人的长期主义基因,让其十年来持续深耕真实场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深刻洞察客户痛点,反推技术与产品创新,而非拿着锤子找钉子。从完整的产品矩阵到通用的多元形态,从全球化到本地化,普渡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路径愈来愈清晰,以全球领先的市占率和出货量证明了——让技术回归场景本质,服务机器人才能成为重塑生产力的下一代基础设施。

人类对机器人技术的追求,应该是能确切奏效的场景应用方案,而不是等一个颠覆未来的宏大叙事。当舆论在热议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进厂打工、走进家庭时,普渡用类人形机器人重新定义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的未来。从PUDU D7到闪电匣Arm,类人形机器人的发布充分证明了商业化最朴素的真理:那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永远比炫酷的Demo更有生命力。

来源:智东西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4-3 01:33 , Processed in 0.2576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