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消息(云青)今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工作情况》,通报重点检察改革进展和成效,发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检察改革典型事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提到,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制定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工作意见,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8万人。 此前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检察机关依法严惩电诈网赌,积极参与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深挖严打组织者、领导者及幕后“金主”,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网络赌博犯罪1.9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6.9%、13%和5.3%。 据检察日报去年12月发布的理论研究文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非接触式犯罪模式是其区别于传统诈骗犯罪的关键特征,也正是基于该特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收益高、难查处,在诈骗手段上已逐渐呈现集团化、跨境性、长期性特征。如从电信网络诈骗分工看,多形成组织架构明晰、分工明确、人员相对稳定的诈骗犯罪集团,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诈骗,甚至出现将诈骗各环节解构,将引流环节、洗钱环节的工作“外包”的趋势。 从犯罪地域看,电信诈骗已出现人内网外、人外网内、人网皆外三种跨地域模式。 从犯罪手段看,电信诈骗呈现“放长线钓大鱼”特征,即诈骗分子针对被骗对象制定专业话术,通过长期交往奠定信任基础后实施精准诈骗,给司法监管与打击治理造成困难,也让被害人难以识别诈骗,危害性更大。 我国近年来加强了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2022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其中对外境外电信诈骗,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昨日受访时,介绍了最高检开展打击治理涉缅北电诈犯罪专项行动进展。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已依法及时批捕集中遣返涉诈人员4万余人,起诉2.9万余人。 杜学毅在通报上述数据时提到,检察机关依法对“缅北明家跨境犯罪集团案”提起公诉,彰显保障国家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