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授权分享:从商业模式的转变看IT和CT的未来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10-27 10:54
作者: 家园副管06     标题: 授权分享:从商业模式的转变看IT和CT的未来

从商业模式的转变看IT和CT的未来

注:此文系家园网友kevincheng于两年前的神作,发表至今被转载引入数次,文中对行业趋势的预测如今正逐一被证实,近日C114主站头条文章《程序商店的毒苹果诱惑(一):从千元牛肉和极致硬件到HaaS》中再次提及此文。

非常感谢原文作者kevincheng对C114通信人家园平台的信任与认可,出于kevincheng愿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ICT未来走向的初衷,特将此文发表至通信人家园设备专区,大家一起学习!

目录一览:

1 神奇的沃尔玛模式

2 Apple带来的商业模式

     2.1 iPod+iTunes商店

     2.2 iTunes+Apple TV

     2.3 iPhone冲击波

3 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HaaS

     3.1 亚马逊的电子书kindle

     3.2 亚马逊网络服务

     3.3 EMC

     3.4 IBM

     3.5 惠普

     3.6 Dell

4 SaaS

     4.1 salesfore

     4.2 google

     4.3 微软

     4.4 阿里巴巴

     4.5 金蝶

     4.6 用友

5 云计算产生的原因

6 HaaS,SaaS和云计算

7 云计算对IT和CT的影响

     7.1 云计算对IT的影响

     7.2 云计算对CT的影响

          7.2.1 对电信运营商

          7.2.2 对电信设备商

8 预测

     8.1 数字内容发行渠道公司

     8.2 电信业的未来


1、神奇的沃尔玛模式

  在《发现利润区》这本书,作者提到一种盈利模式:配电盘模式。给出的解释为:有一些市场的特点是,多个供应商与多个客户发生交易,双方都承担很高的交易成本。通常,这种情况会导致出现一种高价值的中介业务。这种中介业务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成本(包括金钱的付出和身心的烦恼),并收取中介费用。

  配电盘模型(switchboard profit model)的重要功能体现在配电盘本身。参与交易的买家、卖家越多,这个模型就越有价值。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持续降低。配电盘的管理人控制着信息流,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即使对每一笔交易少量收费,也极其有利可图。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在某个行业中,比如农产品,由于农产品的供应商和购买农产品的人都非常多,供应商要接触大量的购买者需要付出很多成本,比如时间;购买着要接触大量的供应商也需要付出时间等成本。于是,最初的集市产生,供应商和购买者在集市上完成交易,随着社会的发展,集市逐渐被超市所代替,以沃尔玛为典型。这些超市通过专家谈判使得供应商满足其对商品的要求。通过超市,大量的供应商的商品才可能接触到购买者,而购买者到超市才能接触到大量的商品。为方便理解,我们把配电盘模式称为沃尔玛模式。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沃尔玛的模式司空可见,以至于大部分人都不会注意到它们。先来看看传统行业:

  日用品的供应商和购买者的数量都很多,这造就了零售业的沃尔玛、人人乐、华润万家、Target,tesco。。。

  储蓄者和贷款者的数量都很多,这造就了银行业的花旗、汇丰、中国银行。。。

  家电的供应商和购买者数量都很多,这造就了家电卖场国美、苏宁、bestbuy。。。

  建材的供应商和购买者数量都很多,这造就了百安居、乐安居。。。

  电子产品的供应商和购买者数量都很多,这造就了赛格等电子交易市场。

  买房和卖房的人都很多,这造就了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

  酒店和需要订酒店的人都很多,这造就了携程等订房中介。

  需要给产品做广告的公司众多,而被动的广告受众更多(尽管他们不喜欢广告),这造就了报纸、电台、电视、分众、新浪等媒体。

  再看看科技行业的例子:

  书籍的供应商和买书人的数量都很多,这造就了亚马逊、当当网、卓越网。。。

  通过网络销售产品的供应商和商品购买者众多,这造就了ebay、阿里巴巴、淘宝。。。

  音乐的供应商众多,而音乐的消费者更多,这造就了ipod+iTunes的成功。

  打算通过网络做广告的公司和个人众多,而被动的广告受众更多(尽管他们不喜欢广告),这造就了google、百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面的各个行业或者公司,都承担了类似沃尔玛的中介功能:将众多的供应商和众多的客户联系起来,降低交易的费用。

  这种简单商业模式将越来越影响到电信和IT行业的未来。
时间:  2010-10-27 10:55
作者: 家园副管06

2.1iPod+iTunes商店

  2001年,苹果公司的iPod甫一推出就风靡全球,为其配套的外设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在苹果公司掌门人乔布斯眼里,iPod并不是大多数人眼中所谓的MP3 Player,它的出现甚至不是用来听音乐的。

  2008年2月,《财富》杂志高级编辑贝齐·莫里斯 (Betsy Morris) 在夏威夷的柯纳镇 (Kona, Hawaii) 采访了乔布斯。其中提到苹果的战略选择,乔布斯提到iPod和iTunes时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iTunes 音乐商店,是因为我们觉得,能够以电子方式购买音乐会相当了不起,而不是因为我们计划去重新定义音乐产业。我的意思是,音乐发行逐步电子化的趋势简直已经白底黑字地写在那儿了。这再明白不过了,我们凭什么要多花钱啊?音乐行业的油水够肥了。如果你可以简单地通过电子进行传播,为什么还要多花那些冤枉钱呢?”。从乔布斯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iPod和iTunes的出现是作为音乐的发行渠道出现的。众所周知,传统音乐产业链是非常冗长的,包括了唱片公司、音像产品生产厂商如光盘厂商,卡带厂商、渠道代理商、渠道销售商如私人商店、专业音响卖场和超市等、以及播放器厂商、播放耳机厂商、播放电源厂商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他们是实现音乐产品收听的最关键环节。如此长的价值链使得消费音乐成为昂贵的行为,因此互联网成为音乐价值链崩溃的掘墓人。而iPod+iTunes代替了传统价值链上冗长的渠道,取得成功也是必然的,赚取原有价值链上的利润也是可观的。

  iPod+iTunes的成功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沃尔玛模式的魅力:音乐的供应商众多,而音乐的消费者更多,将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就是iPod+iTunes. iPod+iTunes扮演的角色就是配电盘,或者说是一个销售数字内容的虚拟沃尔玛。最新的消息是,2008年9月9日,苹果公司在名为“Let’s Rock ”iPod新品发布会上,NPD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iPod在美国已经占据了73.4%的市场份额,全球为其生产的外设超过5000个,美国市场上90%的汽车集成了iPod接口,截至2008年6月,累计销售超过1.6亿台iPod。同时,iTunes升级为8.0版本,在线提供 850 万首歌、超过125,000 个 podcast、30,000 个电视节目、2600 部好莱坞电影。同时,使用信用卡付费的用户超过65,000,000。而且,2007年从iTunes中撤出的NBC电视台也回归iTunes。

  如果有一天,iTunes里面除了现有的音频、视频节目外,有了其他数字内容,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作为数字内容的发现渠道,出现其他数字内容不仅仅非常合理,而且必定会出现。(Let’s Rock发布会参见:http://events.apple.com.edgesuit ... 89/event/index.html

  2007年2月史蒂夫·乔布斯在其网站发表了一封题为“关于音乐的思考”的公开mail,深入探讨了苹果iTunes网上商店现状以及未来反盗版音乐在线销售可能遇到的挑战。乔布斯表示,苹果被迫开发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以便在iTunes网上音乐商店销售全球四大唱片公司的音乐。

  乔布斯表示,我们还有另外几种选择。其一,苹果以及其它在线音乐经销商继续走数字版权管理的老路;其二,苹果将FairPlay技术(苹果公司开发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授权给其它经销商;其三,唱片公司授权不含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音乐。很明显,苹果赞成第三种选择。

  乔布斯表示,“想象一下,所有在线商店都销售不含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而且是以开放的授权格式编码的音乐,在这样的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播放任何商店的音乐,任何商店也可以销售供所有人播放的音乐,很明显,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2007年4月,百代公司接受了乔布斯的建议,通过在线零售商销售其不带拷贝保护技术的音乐产品。如果iTunes商店的音乐去掉DRM,则iTunes向“音乐沃尔玛”的目标更近一步了。

  随着iPod系列从shuffle,nano,classic到touch的过渡,iTunes商店的数字商品从音乐扩展到了视频。

  2008年6月20日消息,苹果公司宣布,用户从其网络音乐商店iTunes下载的歌曲数量已突破50亿首。按照其每首歌曲0.99美元的定价,销售额达到49.5亿美元。

  反观,其他众多的音乐播放器生产厂家逐渐退出这个市场。

  最新的消息是,9月15日消息,Napster宣布,同意以1.21亿美元出售给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从而成为又一家因不堪苹果冲击而被迫重组的数字音乐服务公司。

  Napster采用每月15美元无限下载的业务模式,与RealNetworks的Rhapsody和雅虎音乐服务模式如出一辙。今年2月,雅虎已经关闭了音乐注册服务,而Rhapsody也与维亚康姆旗下的MTV Networks合并。

  导致这些数字音乐服务公司重组的主要原因是无法与苹果的数字音乐服务相抗衡,苹果采取的iPod与iTune捆绑服务模式,而在播放器市场,iPod拥有高达73%的份额。
 
然而,iTunes+iPod的沃尔玛模式远远没有结束。
时间:  2010-10-27 11:01
作者: 家园副管06

2.2 iTunes+Apple TV

iTounes商店的视频节目除了可以在iPod播放之外,苹果自然也打算将这些数字内容引入客厅,Apple TV应运而生。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字内容包括图片、音乐、视频、博客引入客厅的TV上面。

2.3 iPhone冲击波

  2007年iPhone的推出对于手机行业甚至电信行业的影响可以用发布会现场说的那样来定义:Apple reinvents the phone。iPhone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iPhone毫无悬念地、可以说是必然地集成了iTunes,这使得iTunes的虚拟沃尔玛覆盖到更广的人群。但iPhone影响业界IT和电信业更深远的地方在于iTunes中的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商店中销售的软件每卖出一件,苹果要提成30%作为费用。如果说iTunes是销售音频和视频等数字内容的虚拟沃尔玛,App store在音频、视频专柜之外的、销售应用软件的虚拟专柜。

  由于软件盗版的原因,无论是独立的软件开发商或者个人,依靠license销售获得利润非常困难,而需要软件的人数则不计其数,这样大量的软件供应商和大量的软件使用者就需要有一个中介来完成供应和需求的交易,而App store就承担了这个角色。可以预见,大量的软件或者应用将从App Store商店发行到iPhone和Mac平台上面。

  从苹果网站上,可以看到App store里面的软件分类,包括了books,business,Education,Entertainment,Finance,Games,Healthcare & Fitness,Lifestyle,Music,Navigation,News,Photography,Productivity,Reference,Social Networking,Sports,Travel,Utilities,Weathe等,可以说,涵盖了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软件或应用,或者简单地说,将我们在互联网上使用的各种应用搬到了手机上。乔布斯在“Let’s Rock ”iPod新品发布会说,App store中用于iPhone和iPod Touch的软件超过3000个。

  2008年8月,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采访时表示,自苹果App Store开张一个月以来,用户已经下载了超过6000万份iPhone软件,约3000万美元,平均每天销售额为100万美元。他说,按目前的速度,App Store每年将给苹果带来至少3.6亿美元的营收。乔布斯预测,这一数字可能会很快达到5亿美元。iPhone软件将发展成1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在2008年9月的“Let’s Rock ”新品发布会上,乔布斯宣布,App Store上线仅仅60天,其中应用的下载次数达到1亿次,其中游戏占大部分,App Store在全球62个国家可以使用。

  乔布斯向《华尔街日报》表示,iPhone软件销售额的30%归苹果,70%归软件开发者。但乔布斯相信,iPhone软件将带动iPhone和支持无线技术的iPod touch的销售,并提高这些产品的吸引力。Gartner在最近一份题为《2008年及以后的IT组织和用户预测》的报告中,预计苹果在美国和西欧的市场份额将翻一番。报告中预测,到2012年,50%的在野外作业的员工将把笔记本电脑“扔”在家中而选用其它设备。对于苹果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苹果在未来数年将利用iPhone巩固其市场地位。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苹果在目前拥有iPod,iPhone,Apple TV系列产品,这些预装了iTunes的产品都是销售数字内容(音乐、podcast、视频、电影、软件)的载体,但苹果并没有打算将这些硬件生产的足够多,足够便宜。为什么?

  由于电子产品的硬件成本下降的非常快,而模仿又非常简单,纯粹依靠硬件销售来盈利的商业模式最终都会变成价格战的牺牲品。从电信设备、手机终端到IT设备以及其他电子硬件产品都面临价格战问题。(2008年8月份的《财富》杂志报道,按净利润计算,google的净利润为25%,微软为28%,思科为21%)我们知道,产品是非常容易模仿的,而服务是非常难以模仿的商业模式,因此,服务模式逐渐得到硬件提供商的青睐。苹果公司是最典型的代表,也是最先完成这个商业模式转变的公司,它生产硬件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自己的服务,硬件仅仅是销售服务的载体或者说是电子渠道,并且这种服务区别于产品本身的售后服务,而是通过硬件这个载体销售了其他服务或者为其他公司服务

  用苹果的例子简单地解释为,苹果公司通过销售一系列硬件,造就了一个数字媒体的发布渠道或者称为销售数字产品的虚拟沃尔玛,苹果通过这个渠道服务于传统的唱片公司、电影公司、软件公司等,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这些公司传统的发布渠道,通过这种服务,苹果公司取得利润。因此,硬件的出货量大、便宜不是苹果的目的。

  我们把这种商业模式成为HaaS(Hardware as a service硬件即服务。这种商业模式重要的是:服务->硬件化,或者说服务=硬件+软件。

  无独有偶,苹果公司并不是HaaS的独行者。
时间:  2010-10-27 11:05
作者: 家园副管06

3.1 亚马逊的电子书kindle

  2002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阅读设备Kindle,通过Sprint的EVDO无线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从kindle store中购买并阅读电子书、报纸、杂志、博客,使用者并不需要为Sprint付费,只需要为购买的数字产品付费。尽管到目前为止,亚马逊没有对外宣布kindle的销售数量、利润情况。2008年8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分析师预计,亚马逊Kindle阅读器今年的销量将达到37.8万台。消息发出后,亚马逊的股价上涨9.4%,达到88.09美元。媒体称,尽管亚马逊并未公布Kindle的销量,但花旗投资研究公司分析师马克·马哈尼(Mark Mahaney)预计,Kindle第二季度的销有望达到38万部,达到此前预期的两倍。马哈尼将亚马逊股票评级为“买入”,并将目标价定为97美元。马哈尼表示:“Kindle在2002年上市的时候并不起眼,人们当时都在关注iPod。如今,Kindle已逐渐变得受人瞩目。” 马哈尼表示,Kindle是亚马逊网站上的主打电子类产品,用户对其正面的评价越来越多。马哈尼预计,Kindle将在今年的圣诞购物旺季再次有出色的表现。马哈尼预计截至2010年,Kindle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0亿美元,占亚马逊总营收的4%。

  在这里,Kindle+kindle store的组合就类似于iPod+iTunes、Apple TV+iTunes、iPhone+iTunes的。尽管目前kindle store中的数字内容仅仅提供书、报纸、博客,但未来某天,kindle store中提供其他数字内容,包括音乐、视频、电影,游戏。。。就像iTunes商店一样的数字内容,或者提供通信功能,我们不会感到惊讶。

  事实上,2008年3月19日,亚马逊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对数字音频内容提供商Audible的收购。

      1997年成立的Audible是著名的数字有声书网站,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贩卖畅销书有声版、报纸有声版、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有声档案。消费者可从网站下载文件至iPod、PDA、MP3随身听、计算机,或刻录成CD,并利用塞车或运动时收听。目前Audible约有8万个有声档案、520家出版商和数字内容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来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等知名作家的有声图书,以及来自《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的音频内容。

  Amazon从2000年起销售Audible的有声产品,而Audible于2002年登上Apple的iTunes Store,成为iPod风潮下的受益者,与Apple间的合作关系紧密。Amazon指出,并购Audible让公司走向下一个数字影音里程碑,为市场提供更全面的有声内容服务。

  然而,Amazon与Apple却是数字影音市场的竞争对手。Apple透过iPod的成功,以及封闭的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技术,防止盗版并打造iPod+iTunes的专属音乐下载模式。而Amazon则采用开放的DRM格式,让下载的音乐可在不同品牌的MP3随身听上播放,甚至还在去年推出无DRM加密的音乐下载服务,企图抢占数字音乐市场。

  目前,Audible提供的档案皆有DRM保护。Amazon表示,除非消费者有解除DRM的要求,否则将会维持DRM的保护策略,此外,Amazon将与Audible的原有合作伙伴、包括Apple在内,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数字影音市场愈来愈大,CD、DVD的实体销售受到影响,连带使Amazon等电子商务网站不能固守实体产品,必须走向数字影音业务。去年,Amazon推出无线下载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如今又合并有声书公司Audible,显示其在数字影音市场的决心。

  2008年9月4日消息,亚马逊推出最新的Amazon Video on Demand(亚马逊视频点播)视频传输服务。业内人士称,测试表明该服务将成为苹果iTunes的最大竞争对手。

  目前,在iTunes商店中,仍然可以购买Audible的数字内容,但可以预料,随着kindle store中数字内容的增加,未来kindle store和iTunes商店将面临严重的竞争。

  在这里,我们看到,kindle作为书籍等数字内容发现的硬件或者说渠道,和iPod的作用类似,销售kindle并不是亚马逊的最终目的,kindle仅仅是销售数字内容的硬件载体,或者说是亚马逊提供数字内容发行渠道服务的载体。未来,在kindle上面提供和iPod一样的服务,如视频下载,我们不会感到惊奇。

然而,亚马逊并不满足提供书籍等数字内容的发行渠道。


3.2 亚马逊网络服务

  2002年,亚马逊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迄今为止它主要由4块核心服务组成: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单的存储服务,S3);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EC2);Simple Queuing Service(简单排列服务)以及目前尚处在测试阶段的SimpleDB。换句话说,亚马逊目前所提供的是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

  首个亚马逊网络服务是简单存储服务S3,它能提供无限量的文档,照片,视频和其他数据的存储。接着又推出了弹性计算云EC2,是让用户自行选择服务器配置来按需付费的计算机处理服务。例如,达拉斯创业公司MileMeter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汽车保险,该公司最初在一个数据中心托管了自己的服务器。但不久之前,MileMeter将大部分应用都转移到亚马逊网络服务弹性计算云(简称“EC2”)的虚拟计算机上。EC2允许客户在“计算云”中快速创建一台虚拟计算机,并将它作为一台网络服务器,用于处理数据。MileMeter首席执行官克里斯·盖伊(Chris Gay):“我们没有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我们也无需担心硬件过时。” 他说:“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期,在数据中心拥有大量服务器可以表明公司的强大。但现在,除非它是你的核心业务,否则大量的服务器只是负担。”亚马逊主管产品管理和开发者关系的副总裁亚当·塞里普斯基(Adam Selipsky)表示,该公司希望创业者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意上,而不是硬件租赁和服务器维护。他说:“我们将帮助开发者创新和获利。”

  亚马逊为何要大张旗鼓的进军网络服务呢?随着公司作为电子商务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不断发展,亚马逊在数据中心方面开始向纵深研发专业技术并重金投入。时下许多企业的首席信息官们想要找到取代向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心不断投资的替代方法,亚马逊以此为契机通过向其他公司开放数据库使资金不断得以积累。"亚马逊不是一家书店或者零售商,它是一家技术公司的核心所在,很多人都还不理解这一点"亚当·塞里普斯基表示。

  下面这个具体例子便于你加深对亚马逊网络服务的理解:美国的《纽约时报》就利用了亚马逊的开放平台做了一个新的应用软件TimesMachine,这是一个免费的档案搜索服务,可以搜索1851年至1922年间的所有档案,包括1500万篇文章。纽约时报将这项任务外包给了亚马逊,他们认为如果只靠自己的力量来做这件事,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完成它。
虽然亚马逊从不生产电脑和硬盘,也不会向企业出售软件,但现在,亚马逊开始为企业提供计算服务,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认为,亚马逊已经在自己内部建立了庞大的IT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数目庞大的服务器群,存储硬盘等。既然自己的IT能力建设如此之强,那么亚马逊除了在满足自己平台基本的交易业务之外,也可以向公司之外的其他组织提供这种基础设施与计算能力的服务。这等于是把自己强大的IT能力输出给了别的小公司。

  2003年7月,哈佛商业评论》编辑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题为《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首次使用Hardware as a service来描述亚马逊网络服务。更多信息参加其个人主页:http://www.nicholasgcarr.com

  时间来到2008年,更多的业界人士,将亚马逊网络服务称为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服务。


3.3 EMC

  2008年,5月2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EMC world 2008”大会上,EMC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乔•图斯的演讲就是以他个人拥有的电子邮件、照片等数字信息为例开篇的。EMC认识到,存储行业开始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个人信息管理的时代,EMC已经在“备战”这个时代。在这次大会前不久,EMC刚刚宣布以2.13亿美元收购Iomega公司,这是一家面向小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存储软件公司。“EMC会从高端走向到低端,中小企业是我们最大的客户群,而将来会是以家庭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乔•图斯说。

  事实上,EMC最近几年在HaaS领域的动作越来越引起业界的注意。

  2007年10月,EMC宣布收购总部位于犹他州的Berkeley数据系统公司旗下的Mozy.com,该公司专门为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远程办公服务器提供在线数据备份恢复服务。

  2008年2月,EMC宣布将收购位于西雅图的Pi公司,加快了进军消费存储服务市场的步伐,从而为该公司构建在线数据托管服务事业助一臂之力。总部设在西雅图的 Pi 公司尚未推出新产品,该公司的测试软件和服务能帮助人们“查找、访问、共享及保护”自己的个人数字信息。该公司拥有大约 100 名工程师,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地。

  收购 Pi 公司后,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Paul Maritz 也将来到 EMC 公司,Maritz是前微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将负责管理 EMC 新成立的“云式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部门”(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Division)。Maritz 将直接向 EMC 公司的总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Joe Tucci 报告。 Tucci 在周四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Pi 公司的技术对于我们新推出的云式计算基础设施战略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4月初,EMC首次推出了面向小企业和家庭用户的“存储宝箱”产品,并率先在中国市场发布。据介绍,EMC存储宝箱最大可支持4TB容量,除了容量大以外,还包括大型存储系统里的很多管理功能,如数据保护、网络共享、自动备份等。而且,存储宝箱简单易用,只要会操作电脑的人都可以自己完成设备的初始设置。

  2007年,10存储及软件服务提供商EMC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图斯(Joe Tucci)在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EMC只收购软件技术及服务公司,传统的存储硬件公司并不是潜在的收购目标内。在最近的3年内,EMC收购了30多家公司,其中主要是软件技术及服务公司,这也使得公司的软件收入超过了存储硬件收入,成为一个以软件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在谈及EMC的收购思路时,乔图斯说,EMC只收购两类的公司,一类是软件技术公司,另一类是做服务的公司。

  EMC还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到解决方案、内容管理、信息基础架构管理软件等领域。EMC在过去的5年中大肆收购很多软件和服务公司,其中包括内容管理软件厂商Documentum、虚拟软件厂商VMware、存储管理厂商Legato、安全厂商RSA等。“存储、保护、优化和利用方面,将是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四个中心环节,EMC的所有投资和并购都是围绕这四个中心环节进行的。” 乔·图斯表示。

  战略上的转型和扩张使得EMC过去5年从年收入50亿美元硬件存储公司增长为130亿美元的软硬一体的信息基础方案提供商,其中EMC软件加服务已经占近60%的收入。

  据EMC公司CTO Jeff Nick介绍, EMC正在建立针对云计算的下一代的广泛存储平台,这也是EMC应对谷歌等在线存储对手而进行的布局。“目前很多存储设备是个人用户买不起的,但是有了云计算以后,存储不一定在家里,可以在云层里订购。”EMC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前景,而且针对的用户不仅是大企业、中小型企业,还会通过云计算服务更多个人消费者。Jeff Nick也承认,从买硬件、软件产品到订购服务,这是一个新的业务模式,对用户来说也是消费习惯上的改变。“就像有人买汽车,有人愿意租车。”


3.4 IBM

  作为IT服务的龙头,IBM在HaaS或者说云计算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2007 年 10月,IBM和Google推出联合大学项目来帮助大学生获得云应用的编程技能。

  2007年11月,IBM推出了“ 蓝云”计划,它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包括为客户在数据中心带来云计算体验、托管服务和其他云环境。“蓝云”技术是IBM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计划以IBM全球所有的云计算中心的推动者。

  2008年2月,IBM 宣布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第一个中国云计算中心。

  2008年3月,IBM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建立了欧洲第一家云计算中心;;IBM与欧洲的许多合作伙伴就云计算项目建立合作;

  2008年5月, IBM日前宣布,将斥资3.6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IBM将该数据中心称为史上最复杂的数据中心。IBM同时还将在东京建立一所新的机构,帮助用户使用云计算基础设施。预计将于09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IBM表示:“使用该数据中心的用户能够获得空前的互联网计算能力,并获得业内领先的成本和环保优势。”该数据中心是“Blue Cloud”云计算计划的一部分。

  IBM位于东京的机构将不是数据中心。IBM在东京的专家将为大企业、大学和政府提供云计算咨询,帮助他们利用云计算设施,设计云计算应用,以及向他们的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

  2008年6月IBM(NYSE: 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隆重举行了以“携手云端•创新未来”为主题的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启动仪式。宣布建立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该中心将帮助大中华地区的客户设计和部署自己的云计算设施和程序。

  2008年7月7日消息,IBM与荷兰的主机托管服务公司iTricity近日宣布,iTricity将以IBM“蓝云”技术为基础,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一家全新的云计算中心并向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地区提供主机托管服务。这一新的云计算中心建成之后,iTricity的计算服务将以月度信用卡计帐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既可以缴纳固定费用,也可以按使用量交费。按照计划,主机托管服务将涵盖iTricity在阿姆斯特丹地区的五个数据中心。

  据悉,IBM将投资三亿美元新建13个数据中心,这样世界各地的客户可以利用这种基于云技术的存储模式存储其数据,即使遇到天灾人祸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可以轻易恢复数据。这些数据中心将在今年兴建,地点主要定在香港、东京、巴黎、伦敦、北京、波兰、意大利、新泽西州、德国、巴西、印度和南非。

  IBM声明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贴合其业务连续性方案的备份及信息保护,使用这个递交平台,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其商业数据存储到IBM的数据保护库。一旦该信息受到保护,用户可以在发生事故后直接从IBM数据中心或其他站点重获数据。”




3.5 惠普
作为IBM在IT服务领域最大的对手,惠普在云计算方面也频频出手。
2008年7月11日国际报道--美国防部日前与惠普达成一项合作交易,后者将帮助它建立庞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2008年7月30日,惠普、英特尔和雅虎在周二共同宣布,三家公司将共同创立一系列新的数据中心以推广云计算技术。三家公司预备共同创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名称是“惠普/英特尔/雅虎云计算试验台”,这个试验台最初将由三家公司各自的数据中心组成,此外还包括新加坡资通讯发展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机构的数据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参与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数据中心建设工作。
上述每个数据中心都将成为云计算中心的一个主站,每个主站都使用惠普公司的硬件和英特尔公司开发的软件。雅虎公司将为这些云计算中心主站提供相关的公开软件资源以及通过互联网发行的软件。
惠普、英特尔以及雅虎三家公司表示,云计算试验台项目将为推广和发展云计算科技提供测试与研究环境,预计这个试验台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惠普实验室主任Prith Banerjee强调指出,与谷歌和IBM的计划不同,他们的计划是全球性的,重点不仅是编写在云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程序,而且还研究分布式管理的系统级技术。他说,这个计划更广泛。
2008年3月6日, HP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策略和技术官Shane Robison先生在HP Labs新策略发布会上,谈到IT技术行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虽然这一转折仍处于早期,但它将最终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这一全新的浪潮将由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所驱动:企业或个人将不再需要在电脑中安装大量套装软件,而是通过Web浏览器接入到一种大范围的、按需定制的服务——我们称之为“云服务”。“云服务”的基础是“云计算”——一种可以进行密集型数据处理的基础设施。
目前为止,很多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种模式——“软件即服务”。没错,这是一种业经验证的、通过互联网实现软件按需应用的模式。在惠普,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向用户提供众多的软件产品,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免除了客户在本地安装、维护应用的费用和麻烦。
  但是,“软件即服务”这种模式只是冰山一角,未来的趋势是:从您的工作生活到娱乐再到不同的社区,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接触到的是什么,一切事务都能以一种“服务”的形态体现在您面前。在惠普,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我们相信这将是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企业和个人将能完全定制他们的计算环境和用户体验。个人用户可以根据生活方式去寻求个性化的云服务;那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也会不断采用基于动态云服务的产品,用以满足他们最苛刻的按需计算的需求。


3.6 Dell
云计算正在受到戴尔公司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为一些大公司,Web 2.0企业,像Facebook、微软、Amazon、雅虎提供云计算产品。我们建立了新部门,以便为客户提供专门服务。现在,这一部门的销售收入为几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它将达到10亿美元规模。”戴尔公司副总裁兼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总经理Forrest Norrod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尔的一系列举动表明其云计算计划是围绕着大型数据中心展开的,可以大大的降低应用成本。Norrod强调,与C/S架构及其他架构相比,云计算能够带来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他说道:“戴尔的重点是早期的使用者和大客户,我们为其提供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由于云计算是刚刚兴起的概念,其标准和软件框架还未完全确定,所以我们也在努力促进云计算生态系统的建设。”
Norrod表示,戴尔最近收购Message One、Silverback Technologies和Everdream三家软件公司就是为了将工作重点放在软件方面,而不仅仅是硬件,从而表现了它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向云计算发展的决心。但无论是IBM还是惠普,包括Sun在内的数据中心厂商都在积极的为自己在云计算新生市场中谋得优势地位而不断优化其产品。
Facebook的副总裁Jonathan Heiliger认为:“戴尔在积极的尽可能多的为云计算做打算。我个人认为戴尔的视角很高,并且可以说戴尔在对未来的设想上很超前。”Facebook目前已经有1万台服务器,而戴尔则负责着这些服务器的安全维护。Heiliger表示,硬件的价格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厂商甚至可以用很低的折扣或者赔钱来出售硬件,以获得最初的生意。“因为决定总成本的关键是降低运营成本,而不只是最初服务器的采购成本。”这就是说,厂商需要考虑的是在未来如何利用云计算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虽然现在还主要作为供应商在为云计算和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器。但在未来,戴尔会涉足软件即服务等云计算领域,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Norrod表示,“戴尔第二季度的业绩飞升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也在说明公司策略的正确性,无疑,云计算是公司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dell此前已经申请了域名cloudcomputing.com,并推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
总结来说,这些传统的IT硬件或者IT服务巨头之所有提供HaaS或者云计算,就是利用他们在硬件方面的优势来提供服务。
  除了HaaS模式的云计算之外,云计算也包括了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





时间:  2010-10-27 11:14
作者: 家园副管06

4.1 salesfore

  Salesforce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在它之后数十家软件即服务公司接踵而至。2007年4月,Salesforce推出Salesforce Content迈入企业内容管理市场,Salesforce Content与微软的SharePoint和EMC的Documentum功能类似,能实现用户对信息的存储,分类和共享。

  Salesforce还采用了多层租赁的基础架构,在这种基础架构下服务器和其他IT资源都可以由用户共享。

  销售数字为Salesforce的成功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证。Salesforce的销售收入截至4月30日季度末已经达到2.48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53%,以它目前的增长速度Salesforce将成为首家云计算销售总收入超10亿美元的公司。

  2008年4月14日,软件开发商Salesforce.com宣布将通过其网络渠道来自分发Google的应用软件Google Apps,此外该公司还将在其CRM系统中使用Google技术来进行两者表格软件之间的切换。

4.2 google

  谷歌公司围绕互联网搜索创建了一种超动力商业模式。如今他们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他们的云计算。

  2008年4月,谷歌推出了Google App Engine(谷歌应用软件引擎),这是一种让研发人员编译以Python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并免费获取最高可达500MB存储空间并使用谷歌基础架构来托管的服务。除此之外,谷歌根据每中央处理器核心/小时收费10到12美元,每10亿字节存储空间收费15到18美元。谷歌还透露了提供可由企业自定义的托管企业搜索服务的计划。

  对最终用户而言,Google Apps就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文档,电子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型应用软件。Google Apps有免费版和收费版两种,收费版每年每用户收费50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软公司的桌面系统办公自动化2007套装(Office 2007)每用户最高收费可达500美元。

  目前有超过50万家企业已经签约使用谷歌的Google Apps,包括GE和Procter & Gamble,如今Google Apps的用户群已经达到将近1000万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用户中的多数人是普通消费者,大学学生和小型企业员工,而不是企业群体。谷歌公司资深产品经理Rajen Sheth也承认谷歌的Google Apps并没有打算取代像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的企业应用工具。

  谷歌还根据用户有时需要脱机工作这一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调整。Google Gears就是为此研发的一款浏览器插件。
谷歌还和IBM公司联手将云计算提供给大学学生和研究人员。Google-IBM云就是谷歌设备,运行Linux操作系统及Xen虚拟化工具的IBM 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和System x大型机以及Apache用于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开源Hadoop架构的结合体。
谷歌和IBM两家公司计划将他们的云合作拓展到企业级领域,但是这显然还只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除了安全需求外"企业云和用户云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几周前表示"企业云将更具价值,那也是我们合作的秘密武器"。

  谷歌目前已经完成和在建的最新数据中心分别分布在美国爱荷华州,北卡罗来纳,南卡罗莱纳和俄勒冈州,每家数据中心的平均耗资约为6亿美元。

  为了让自己的SaaS体验更好,google于9月3号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我们认为,Chrome浏览器是google云计算的入口,并且随着google云计算的发展出现在手机等其他移动终端上面。


4.3 微软

  微软也在"云"科学基础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微软宣布Office在内的关键应用软件都将在近期实现在线服务。现在,微软只能与自身开发的软件结合,这可能成为它的软肋。

  向云计算的推进迫使微软重新思考产品构建的方式,数据中心战略亦是如此。多年来微软公司一直租赁它的主要数据中心,但是目前公司已经开始设计和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目前美国地区已经完成和在建的数据中心分布在伊利诺斯州,德克萨斯州和华盛顿。还有爱尔兰和都柏林的数据中心也在建设中。

  据悉,微软的新战略将涉及三大领域的发展路线图:完成企业软件组合向网络服务的转型、发布PC软件的网络版及继续建设数据中心网络。这些举动象征着“PC时代的垄断者”微软将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008年,4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二,微软宣布推出数据存储及网络软件系统“Live Mesh”,欲迈出该公司从PC领域转型到云计算最为野心勃勃的一步。

  微软将Live Mesh视为基于网上数据中心的软件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计算机远程控制、电子设备及数据存储等。微软还希望,其他软件与服务开发商能够为该平台开发更多的应用。

  微软透露,今年下半年将进行Live Mesh的公测,安装Windows XP与Windows Mobile的各种终端可使用Live Mesh的基本服务功能,稍后还将支持苹果Mac电脑和其他移动终端。虽然基本服务将提供5G的免费存储空间,但微软没有透露额外服务的收费。

  对微软来说,推出SaaS有被迫的意味:一旦微软的各种软件、应用成为在线服务,势必会影响到其license销售的模式。因此微软对云计算的解释为“云端计算”:计算能力不仅仅在“云”中完成,也需要在“端”完成。也就是客户端也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不能完全依赖“云”端的计算能力。

  除了国外的软件巨头在SaaS方面动作频繁,国内的IT公司也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4.4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公司无疑是配电盘模式的成功者,在B2B和CBC领域中取得成功之后,阿里巴巴又将目光转向SaaS。
2008年1月16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在线软件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软件宣布与微软、思科、IBM、SUN、Oracle、戴尔、华为等企业巨头结成联盟,发布了亚洲首个软件互联平台,企业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服务。

  阿里软件总裁王涛向记者表示,阿里巴巴软件联盟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服务运营商,就跟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商家一样,因为阿里软件平台上有6000万潜在客户,“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巴巴、淘宝,雅虎中国用户共计超过6000万,如果计入支付宝用户,则超过这个数字”。

  阿里软件此次联盟的阵容堪称豪华。除微软、思科等巨头外,还包括了20余家独立软件开发商,如中宽网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政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远特通信技术公司等。
上述合作伙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微软、思科,阿里软件不仅出售其服务,还采购其设备;第二类是数量众多的独立软件开发商,阿里软件向客户出售其服务;第三类是IBM、SUN、Oracle、戴尔、华为这些厂商,合作仅限于设备采购,以搭建阿里软件联盟平台。

  2008年4月11日下午,阿里巴巴刚刚宣布推企业级综合平台“旺铺”(winport),并称这是一款对阿里巴巴具有战略级意义的产品。阿里巴巴“旺铺”目前包含三大平台:企业信息展示平台、企业营销分析平台及企业沟通平台;在未来,“旺铺”还将陆续拓展更多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应用平台。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旺铺”还具有企业级沟通平台,该平台包括站内搜索、在线留言、在线洽谈等。阿里巴巴希望,该在线洽谈工具“企业在线”以后能成为商业界标准的商贸在线沟通工具。旺铺上每个企业拥有独立的域名,用户浏览这些网站并没有感觉是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面。可以说,通过旺铺,企业拥有了全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站,旺铺提供的功能和阿里巴巴给企业提供的功能相同。阿里巴巴通过旺铺这个平台将阿里软件平台的软件作为服务销售出去。

4.5 金蝶

  2007年11月,金蝶推出了友商网(http://www.youshang.com/),将其财务软件按照SaaS的理念变成了在线财务软件,模式和salesforce类似。软件一旦变成了服务之后,就避免了盗版带来了损失,企业也无需升级软件和硬件,而仅仅支付使用费即可在线使用。

  用友2008年7月8日,用友在线正式宣布激活伟库网(http://www.wecoo.com/),用作SaaS业务运营平台,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等为载体,将软件、运营和服务整合为一体,为小型企业提供业务随需索取、服务即开即用、费用以月租赁方式的低成本信息化应用服务。

  2007年11月,金蝶推出了友商网(http://www.youshang.com/),将其财务软件按照SaaS的理念变成了在线财务软件,模式和salesforce类似。软件一旦变成了服务之后,就避免了盗版带来了损失,企业也无需升级软件和硬件,而仅仅支付使用费即可在线使用。

4.6 用友

  2008年7月8日,用友在线正式宣布激活伟库网(http://www.wecoo.com/),用作SaaS业务运营平台,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等为载体,将软件、运营和服务整合为一体,为小型企业提供业务随需索取、服务即开即用、费用以月租赁方式的低成本信息化应用服务。



时间:  2010-10-27 11:21
作者: 家园副管06

5 云计算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促使云计算的出现:

网络基础设施尤其宽带的逐渐普及,使得宽带逐渐变得和水、电、煤气一样,成为标准的基础设施。

A、存储价格逐年降低。
        
B、网上电子商业的巨大发展和上网用户比例逐年提高。
        
C、网络支付手段的普及和便利,户愿意花钱使用服务。
         
D、长尾用户的存在或者说是长尾需求的存在。

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云计算成为可能并继续支持云计算的发展。

6 HaaS,SaaS和云计算

  为更深入的理解HaaS、SaaS和云计算之间的关系,这里对这三个概念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解释。

  HaaS的核心是Hardware+software,硬件是提供服务的载体,而软件则提供了具体的服务。比如位置服务,GPS设备是载体,GPS软件提供了导航功能,二者密不可分。

  SaaS的核心是software+internet。软件有传统的license软件转变成在线软件,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服务。

  HaaS和SaaS并不等于云计算,但二者必然会过渡到云计算:在HaaS和SaaS初期,也许并不需要云计算,传统的数据中心就可以作为其基础设施。随着HaaS和SaaS服务的扩大或者说用户的海量增长,单纯扩展数据中心就会变得不再经济,这个时候云计算就是解决方案,可以大大减少基础设施包括应用和硬件的投资。

  从服务特性上来讲,云计算和水、电、煤气一样,可以认为是一种基础设施服务,就如家庭增加了家用电器,并不会考虑供电是否足够一样,使用云计算服务,也不必考虑业务本身是否需要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需要增加云计算的投资。

7.1 云计算对IT的影响

  云计算的出现,影响到IT行业的各个领域:

  以PC为中心的计算将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将变得无处不在,不仅仅在PC上出现,也将在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终端上面出现。

  以PC为中心的应用和软件将转向为互联网为中心的SaaS,SaaS将无处不在,不仅仅在PC上可以使用服务,而且可以在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终端上面使用服务。

  以硬件和软件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也将过渡到以HaaS,SaaS,云计算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

  IT行业逐渐从以桌面计算过渡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云计算,IT服务业也将转向云服务。现有的IT软件和硬件产业将不得不追随这个趋势,并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依靠建立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云服务模式赢得利润。

  拥有云计算中心的公司将变成云计算的虚拟沃尔玛,通过互联网提供云计算服务所需的应用和计算能力,而其他不在云计算平台的IT软件和服务将会逐渐式微,并逐渐消失。

7.2 云计算对CT的影响

云计算对CT的影响

  尽管云计算首先发生在IT领域,但其对CT的影响刚刚开始。我们看到,IT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其发展非常快速,对CT领域的渗透也是其发展的路径之一。所谓IT和CT的融合ICT并没有到来,而现实的结果是IT对CT领域的”侵入”,CT产业的利润逐渐向IT领域转移。

对运营商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客人”进入,这些客人带来的并非是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而是一种和电信无关的业务或者服务,他们所需的仅仅电信运营商提供给的无线连接,也就是说运营商逐渐沦为宽带运营商的“通道”作用。而这些增值业务的大部分利润被这些“客人”拿走。

  因此,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面对紧迫的转型危机,于其被其他行业介入,不如自己提供这些服务,也就是说运营商需要自己的SaaS平台,HaaS平台和云计算平台。

  电信服务本身作为服务的一种,是应该转向电信云服务的时候了。电信业提供的不应该再是通常意义的电信服务,而应该是更广阔的CT和IT的服务。简单地说,电信业是否应该有自己的kindle store, Tunes?

  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渗透的过程当中,移动运营商面临的巨大的机会,如何把握这个机会是每个移动运营商急需面对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比如会把互联网的免费理念带到移动互联网,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盈利是移动运营商必须要考虑的,否则将沦为宽带运营商的尴尬境地:自己仅仅是通道,互联网的大部分利润都被IT公司赚取。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有多家移动运营商竞争的市场,各个运营商都提供了移动宽带,网络本身的差异将非常小,各种打包的套餐很容易被其他运营商模仿,类似中国移动控制的移动梦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类似于iTunes,可能是比较糟糕的虚拟沃尔玛)的做法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是难以长久的,不但使自己的移动宽带闲置,更可能面临其他移动运营商开发宽带的压力。这种情况下,移动运营商如何盈利?

  苹果公司的做法给运营商的启示是,打造运营商自己的虚拟沃尔玛可能会成为转型的方向之一,建立电信云服务平台或许是可能的。在这个平台上或者说是虚拟沃尔玛当中提供数字内容发行渠道或者其他CT和IT服务。尤其在用户渗透率达到饱和的市场,每一个拥有SIM卡的MID设备或者移动终端则会创造一个巨大的M2M(Machine To Machine)市场。许多的增值业务(未必是传统的电信增值服务)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到达用户。

  另外,我们看到,包括苹果、google等在内的IT公司越来越多地“侵入”电信市场,尤其在手机应用和手机操作系统方面。这些新进入者给电信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改变。

设备商

  目前,电信系统设备提供商对服务的态度喊的多,做的少,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还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对传统以设备销售为盈利的模式还依依不舍。所谓的服务更多的是围绕设备进行的售后服务、网络优化等工作。这种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严格说来不是真正的服务。是否可以找到电信业的HaaS?

  对手机等终端提供商来说,iPhone对手机的冲击值得终端制作商好好学习,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单纯的手机制造能够创造的利润越来越少。

  对增值业务提供商来说,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市场的天花板很快到来,如何突破这个天花板,提供电信业的SaaS或者云服务才是转型之路。

8.1 数字内容发行渠道公司

  随着智能终端如iPhone类智能手机、Kindle电子书、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设备的普及,愈来愈多的数字化产品将通过这些电子渠道发行,无论是音乐、电影、网络视频、新闻、天气等都会选择这个电子发行渠道,因此,一定会出现新的行业:数字内容发行行业。通过无线方式,这些数字内容发行到所谓的提供移动计算的移动终端上面。这些移动终端可能包括手机、电子书、MID、Wii、PSP、MP4等。

电信业的未来

  相比IT行业来说,保守的电信业必将受到云计算的冲击,电信业不但要面临自我的转型,而且面临IT行业的渗透,这种渗透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尤其3G电信运营商和移动宽带运营商,仅仅依靠语音、数据业务可能无法满足成长的需要,能够转变保守的心态为IT服务,将自己转变为无线应用的虚拟沃尔玛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未来的电信市场可能和房地产市场类似,赚取最大利润的未必是运营商或者设备提供商,就如房地产市场一样,赚钱的并不是建筑提供商也不是建材提供商,而是将房地产价值链集成的房地产公司。资本市场上,受到资金追逐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而建筑公司并不受资本的追捧。

8.2 电信业的未来

  相比IT行业来说,保守的电信业必将受到云计算的冲击,电信业不但要面临自我的转型,而且面临IT行业的渗透,这种渗透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尤其3G电信运营商和移动宽带运营商,仅仅依靠语音、数据业务可能无法满足成长的需要,能够转变保守的心态为IT服务,将自己转变为无线应用的虚拟沃尔玛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未来的电信市场可能和房地产市场类似,赚取最大利润的未必是运营商或者设备提供商,就如房地产市场一样,赚钱的并不是建筑提供商也不是建材提供商,而是将房地产价值链集成的房地产公司。资本市场上,受到资金追逐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而建筑公司并不受资本的追捧。



时间:  2010-10-27 14:04
作者: kevincheng

感谢副管推荐。为业界朋友分享更多资料,见:http://www.slideshare.net/kevincheng

使用搜索引擎发掘信息背后的情报:http://www.slideshare.net/kevincheng/ss-3572095成为搜索专家:[url]http://www.slideshare.net/kevincheng/ss-3584821使用Google快讯跟踪信息:[url]http://www.slideshare.net/kevincheng/google-3584820[/url][/url]
时间:  2010-10-27 14:12
作者: sam912

好文章
时间:  2010-10-27 16:18
作者: bridge8502

强大!
时间:  2010-10-27 23:38
作者: wolixf

先顶再看!!!  
时间:  2010-10-28 09:31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谢谢推荐,居然错过了这么好的文章!

我的观点和作者一样,未来运营商一定会变成一个单纯的管道工,尤其在国内这种体制下

看看联通,移动,电信的“App Store” 就清楚了
时间:  2010-10-28 09:42
作者: 无尽狂野

很好很强大
时间:  2010-10-28 09:48
作者: 服务生

苹果的模式很好,即拉拢专业公司,也包容个人开发!一个良好的分发平台,搭建戏台招演员自由发挥,从百鸟争鸣出发,收到百鸟朝凤的效果!
时间:  2010-10-28 11:20
作者: liang8528

恩 分析的很好
时间:  2010-10-28 15:09
作者: new_dream     标题: 写得非常好


时间:  2010-10-28 15:29
作者: penchangwu

单纯只提供管道确实不是长远之道,多样化服务,靠服务赚钱才是王道。
时间:  2010-10-28 16:49
作者: heluoliu

很好,认真阅读
时间:  2010-10-28 20:50
作者: bloodli

不错,很犀利
时间:  2010-10-28 22:18
作者: eachfans88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
时间:  2010-10-29 10:29
作者: microcamper

好长呀……膜拜
时间:  2010-10-29 17:14
作者: 爱华2005

不错,拜读了!

硬件还是主要的收入源,软件或服务是维系用户的手段。
时间:  2010-10-30 12:35
作者: SGLegend

很有启发,现在的硅谷模式也是异曲同工啊,这个行业接下来都是要向“集成硬件、软件、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迈进了
时间:  2010-10-30 13:27
作者: zhangchenhaoa

珍藏,楼主太强了
时间:  2010-11-11 17:58
作者: LY_forever

好文啊  谢谢推荐!
时间:  2010-12-2 13:37
作者: sam912

好文章。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