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中国3G战略目标的选择 [ 由c114副管02转移的帖子 ]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3-8-6 18:41
作者: 骆中山     标题: 中国3G战略目标的选择 [ 由c114副管02转移的帖子 ]

(2003-08-06 08:52:13)

在3G战略上,我们首先应该认识追求知识产权的本质:追求知识产权归根到底是为了追求其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是追求知识产权的生产力。考虑如何在3G产业链中谋求自身的最大价值利益,才是3G战略的立足点。而“标准合作,运营先行,制造拓展,应用跟进”应当是适合于我国当前国情的3G战略。

近两年,全球3G技术正呈现加速发展势头。随着一些国外厂商陆续拿到大批3G合同,整个电信产业链的相当力量正迅速向3G领域集中。与此同时,我国关于3G战略及知识产权的争论仍然比较激烈,这直接影响到我国3G进程。由于3G关系重大,究竟该如何看待我国3G战略和3G知识产权?这需要全面思考和具体分析。

正如电信专家吕廷杰指出的,在3G中,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考虑如何在3G产业链中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谋求自身最大的价值利益,才是3G战略的立足点,才是我国最大的政治使命,也才是知识产权的本质要求。

知识产权是蕴藏经济价值的宝贵财富,但如何将知识产权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我国许多行业的一个问题。在3G战略上,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追求知识产权归根到底是为了追求其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是追求知识产权的生产力。

知识产权斗争激烈的3G标准处于典型的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的领域,涉及到数百成千项知识产权技术,实事求是地说,没有哪个国家或公司可以囊括3G标准所有知识产权。在相关组织对三大标准涉及的基本专利进行的评估中显示,任何竞争者在三大标准中拥有的基本专利数都不超过40%。一位北电网络的资深技术专家坦言:3G三大标准都是基于CDMA技术发展起来的,通信原理基本相同,部分基础技术专利也是通用的。在3G标准领域中有一些强势竞争者,如美国高通拥有超过1000项CDMA技术专利。连诺基亚也不得不公开承认,高通掌握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功率控制等现仍是所有竞争者无法回避的。其他竞争者大都是通过“交叉授权”的方式来突破高通的瓶颈。诺基亚、西门子等超级电信设备制造商则是通过市场应用的推动开发了数量庞大的标准技术专利,包括我国TD-SCDMA标准中的大部分专利技术其实也已被这些竞争者申请。

设备制造领域现在是我国最具优势的领域,也是最易诞生强者的领域。在此环节我国已诞生如华为、TCL等新兴企业,更有希望诞生出能与三星比肩的超级制造企业。系统设备领域中,从“巨大中华”中脱颖而出的华为、中兴的WCDMA和CDMA2000开发已走在世界前列;终端设备领域,以TCL、波导等为代表的终端制造商正显现蒸蒸日上态势,占据国内手机市场半壁江山,我国手机出口每年已超过40亿美元,成为我国比重最大的电子出口产品类别。可以预料的是,如果继续以目前态势加速向国际市场拓展,我国电信设备制造领域发展的空间可能远远大于我国3G市场本身。

就产业情况分析,我国要想在标准领域与对手全面竞争会受到许多制约。如标准竞争与芯片开发能力几乎密不可分,而我国核心通信芯片开发能力尚处起步阶段,比起国外要落后很多,芯片开发速度还远跟不上国外先进水平,现在加入这种激烈的商业竞赛恐怕非常困难。虽然TD-SCDMA有一定独特性,但要真正市场化还有待时日,而且国内企业缺少高通那种持续的芯片开发能力,即使走向市场,由于价值链上游的企业很难快速响应支撑下游不断推出的多样化终端服务,芯片换代更新速度与对手无法匹敌,市场进程将大大落后对手。

从各环节综合看,当前在3G领域我国追求知识产权应当是一项策略,而不宜取代战略本身。因为3G的经济价值实现过程也是一个包含标准、芯片开发、芯片制造、系统设备开发制造、终端设备开发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应用、内容开发等环节诸多环节的产业价值链打造过程,如何在这条链中追求实现自身最大经济利益才是3G战略的关键,知识产权策略也应服从这个价值战略,否则将可能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

如果我们采取在标准领域与对手全面竞争的战略,中下游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诺基亚、高通等已在标准领域掌握很大优势和主动权,TD-SCDMA不仅核心网络依赖GSM/WCDMA,许多关键因素如业务QOS能力尚有欠缺,而对于制造商、运营商、增值应用商等中下游合作伙伴来说,标准的成熟性不仅影响到其开发成本和设备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也很难掌握,更关键的是,由于许多增值服务需要将不断在3G这个平台上开发,运营商及下游伙伴的许多后续服务开发将会面临很大压力,上游慢一拍下游便会慢二三拍,整个下游市场开拓将会困难重重。其次,国内系统设备制造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将因此无法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也无法在市场中赢得先机,其拓展力量和竞争力将会被大大削弱,令我们相对优势的制造业付出原本不用付出的代价。进一步仔细分析,即使高通这样的超级标准竞争者年收入其实只有30多亿美元(其中又有近20亿美元是我国企业最难赚取的芯片收入),而系统设备、终端设备、运营市场都是上千亿美元的市场,很难想象我们真正丢失中下游巨大市场利益。而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这样无疑将严重削弱自身优势并束缚自身发展。

日本和韩国发展3G战略的启示:正视2G市场现实,通过运营市场先行,推动设备研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一个走向统一的3G市场中谋取最大市场利益和横纵向拓展空间。

日本五六十年代高速发展期,每年向美国等支付巨额知识产权费购买技术。据估计,日本60年代中花费约8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花费2000亿美元开发来的技术,但日本的技术市场化和产业化走在前列,它通过积极市场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日本在2G通信上是完全采用自主产权的PDC标准,但由于受国内市场引导无法走向国际市场,日本电信设备制造业为此丧失了许多竞争国际市场的机会,日本也始终未能形成类似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样的世界级电信设备商,在此领域与欧美形成较大差距,也与其领先世界的家电制造业形成反差。由于设备专用性强导致成本高昂,也使拥有全世界最高用户ARPU值的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利润率也始终不及世界大多数同行。

与此同时,韩国的2G采用CDMA技术,其知识产权虽然大都在美国高通手中,但韩国电信设备商也借此在世界电信市场上获利甚丰。韩国1995至2001年间共向高通支付了约7.6亿美元专利费,并购买了16亿美元的芯片,但期间韩国CDMA系统和终端机产品的出口持续保持年均递增100%的高速增长态势,同时还带动了GSM和TDMA等其他移动通信产品的大量出口,从而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机供应国之一,2002年韩国手机出口高达114亿美元,成为其三大出口产品之一(其中一半出口到美国)。三星、LG等韩国手机已占据着美国相当市场份额,韩国电信设备和运营商的国际竞争力也由此大大增强,同时还解决了超过140万人的就业问题,韩国获利远远大于付给高通的专利费用。

比照欧美而言,我国在3G产业链上的状况更接近韩国和日本,这两个近邻国家在价值链上游的竞争力并不输于我国,其芯片开发能力还超过我国,当初韩国和日本也都各自向国际电联提交了自己研发的3G标准(当初提交国际电联的3G标准达10个),其中韩国分别提交WCDMA和CDMA2000标准版本各一个,但后来这两个国家都较早决定在标准领域与主流国际标准相融合,并都较早发放了3G许可证,显然已形成其清晰的3G战略:正视2G形成的市场现实,通过运营市场先行来推动设备研发,利用自身优势抢先赢得巨大的国际设备制造市场,在一个走向统一的3G市场中谋取最大的市场利益和横纵向拓展空间。

韩国和日本采取的3G战略使其获益匪浅。目前这两个国家先行启动的3G市场已经红火,NTT DoCoMo加紧向7个国家输出其WCDMA系统,韩国三星、日本NEC企业生产等的3G设备正向国外加速扩张,具国际竞争力处于明显上升态势。在成为3G竞争新热点的下游增值服务领域,这两个国家借助运营先行的优势,开发了不少增值服务专利,使其成为新的摇钱工具,韩国甚至把移动位置业务作为国家的重点产业来发展。这些经验对我国当前发展3G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台湾和印度通过价值链战略来获取知识产权的经验,也给我们带 来非常有益的启示:理性分析自身和对手优劣势,在价值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是提高我国3G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拓展的战略必需。

我国台湾的计算机制造业和印度的软件产业是近年来信息业界的成功经典。其中,台湾计算机制造业的上游是以英特尔和IBM为代表的美国制造商,包括欧美许多竞争者如王安电脑、苹果电脑等都曾试图打破其垄断,但最后都无功而返。台湾并没有一开始便从竞争门槛很高的产业价值链上游着手,而是从发挥自身优势中下游环节进入价值链,在市场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台湾利用制造计算机配件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大力向上下游整机制造、芯片制造、芯片开发等延伸,也掌握了不少知识产权,还收购了包括美国CPU制造商Cyrix在内等不少公司,成为极少能生产高端CPU的地区之一,其掌握全球四成电脑配件的生产能力使其对产业链的影响力并不亚于上游。

软件产业最上游是美国微软、ORACLE等基础系统商,印度也并没有直接进军风险很大的上游领域,而是面向发达国家,通过发展软件加工和外包服务而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而一直强调知识产权的我国软件产业现在却大大落后于印度。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印度在过去经济发展中一直强调自主产权的进口替代战略,却又落后于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和重视国际经济循环的中国。

我国台湾和印度的这种价值链战略可以用建房子来打个比方。建房子不一定要自己独揽设计、建造、材料等所有环节,也未必要苛求自己去完成所不擅长的设计工作,而可以与别人建立起互利合作关系,采纳别人的设计,而在自身所擅长的建造、材料等领域进行横向专业型拓展,在利用对手的图纸建造房子的同时快速积累起经验,然后凭借自身优势帮更多人建造房子,还可利用材料成本优势抢占市场,这样实际上可以取得更多利益,在价值链拓展上也更有基础。如果和对手硬拼自身所不擅长的设计,这样即使赢了也已错过宝贵的市场机会。这种价值共存模式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也可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有助于在密切的价值关系中突破敏感的政治障碍而获取最先进技术和更多实用的知识产权。比如我国台湾,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开发恐怕很难快速达到Cyrix的生产CPU的水平,而借助市场形成的价值合作关系则较容易得到这种敏感的先进技术。

我国台湾计算机制造业和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与正在起步的我国手机制造业有许多类似特点,目前我国手机产量已达全世界的1/4,很有希望形成世界最大移动终端产业群。虽然芯片仍主要来自国外竞争者,但我国台湾和印度这种在价值基础上追求知识产权的战略的确非常值得借鉴。在3G战略上,我们也首先需要做这种市场的智者。一旦上游标准领域无法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将会导致我国在上中下游整条产业链与对手全方位竞争,使我国3G产业链市场与世界产生较大的割裂,这并非符合国情的明智之举。

“以标准合作为基础,以运营先行为契机,以制造拓展为重心,以应用开发为动力”应是我国当前发展3G的最佳战略。

许多人都很熟悉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典故。典故中,著名军事家孙膑创造的对比优劣、灵活取舍、发挥优势的统筹智慧正是今天我们发展3G战略所需要的。应当清楚地看到,3G价值链的发展正呈现一种明显特征:上游标准技术逐渐走向统一(如全IP、软件无线电等技术应用),而下游呈现分化延伸的趋势(服务多样化、分工化、个性化)。一旦网络建设完成3G的价值和竞争重心将趋向下游,这正是我们竞争3G市场的战略重心。而我国目前在上游采取的策略,固然可以在自己市场中牵制上游对手,但实际上也在更大程度上牵制了自己最具潜力的中下游市场。我们并不能在别的市场中牵制人家,别人也并不会因为这种牵制而等待我们,市场和技术也不会等我们,等我们的标准成熟了,对手已经通过别的市场滚动获得资金,新一代技术开发又已走在前面了,对手资金厚,技术也还是领先。正所谓阻不如疏,与其着眼于上游借助国内市场牵制对手,不如首先着眼于中下游向对手和国际市场拓展。

就当前3G形势看,抢占市场先机对我国尤为重要。我国过去一直在3G上实施谨慎跟进的策略,除了标准原因外,还有对市场需求的忧虑。一些人以欧洲为例断言3G没有市场需求,从深层看,欧洲3G的泡沫主要是由于运营商背负了天价牌照费,导致资本市场过激反应,对运营商产生极大收支压力,进而迫使运营商大规模压缩3G设备投资,并采取谨慎的定位高端的市场策略,因而严重阻碍了3G在欧洲的发展。虽然欧洲许多国家把3G服务推出的时间延迟,但欧洲大部分国家已发放3G牌照,3G在法律上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趋势,欧洲政府也一直热心推动3G发展,希望3G在市场上对2G发挥出替代更新作用而非补充作用,以全面推动经济增长。与欧洲出现的政府热企业冷局面形成对照的是,韩国和日本在政府和企业共同热心推动下,3G发展非常迅速,而我国则出现了企业热而政府冷的局面,企业和政府在3G步调上不协调,这对我国3G战略利益的制约作用正日益显现。

在制造领域,由于我国3G商用产业链迟迟未启动,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研发资金上受到较大制擎,市场开拓困难重重,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应用软件、终端开发、增值服务等许多环节无法获得相应市场先行机会。华为、中兴等虽然3G技术开发走在世界前列,但其目前并无市场收获,在设备商用经验方面逐渐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已陆续拿到大批3G商用合同的国外设备商已开始占据市场先机。由于商用经验常成为制造商入围电信项目的重要条件,国内3G市场开发的延后对于已经在品牌、商用经验等方面处于劣势的我国制造商正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制约作用,最终可能严重影响其竞争力和国内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由于从启动3G到3G正式运行需要至少一年时间,到3G超越2G成为市场主流时估计需要三年时间,如果快速启动3G市场,可以使国内手机制造商借助2G积累完成3G准备,及早介入3G手机开发,等到3G成为国际市场主流时候便可发挥最强的竞争力。而继续推迟3G,将导致我国手机制造商错过最佳的3G市场介入机会。

在运营市场,由于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加速度替代作用正对传统固话带来巨大冲击。而缺少移动业务,固话运营商的南北渗透也始终有限。在“异质竞争”已经成为主流的情况下,纯粹的固话竞争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竞争,市场突破困难重重。3G不启动,现有的移动运营商也不得不在3G来临前把大量的投资用在2G设备的扩容上。然而,在2G设备上国外厂商却有很大优势,这将无法给我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业带来相应的产业突破机会。

从整体利益看,快速启动3G利远大于弊。3G技术的性价比明显超过2G,以实现2G相同功能而言,3G采用的扩频码分、TURBO交织、信号分集等技术可以使其容量和覆盖范围比2G高出约一倍,通信质量也高于2G,而成本却并不高出多少,更关键的是我国制造商在3G上相对优势要比2G大得多。另外,比起移动普及率很高的日韩、欧美等国而言,我国移动通信仍有相当普及性发展空间,这个增量空间可以快速推动3G发展,使3G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消费潮流式的替代作用,使3G对我国经济产生更大推动作用。同时,3G服务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单一,比如说移动位置一项业务,便可应用于交通导航、旅游服务、物流平台、汽车防盗、刑事追踪、医疗急救、家庭安全等领域,从而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3G还给我们提供一个加快电信业与各行业信息化接轨的契机,使多样化的数据信息服务得以更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渗透到行业应用和大众消费市场,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应用市场,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目的。

言而总之,“标准合作,运营先行,制造拓展,应用跟进”应当是适合于我国当前国情的3G战略。



时间:  2003-8-6 18:41
作者: 骆中山

大家评论评论这篇文章
时间:  2003-8-6 19:11
作者: 骆中山

看看眼下,国外制造商在国外3G上攻城掠地的,真是为咱们的制造商悲哀
时间:  2003-8-6 19:37
作者: 家园客人

唉,没什么办法,将业国内招标时,中兴、华为因为没有商用经验获得合同也会很少,并且是老少边穷地区,就象中兴的CDMA一样。
时间:  2003-8-7 17:57
作者: 家园客人

中兴和华为的CDMA本来测试名列前茅,但在联通的项目招标中一个只是拣些边远地区,一个空手而归,国家为什么不给予他们实在的支持。中国的现实目标应该是培养出三星、诺基亚式的企业,而非高通这种。这样所能获得的经济好处大得多,也能够解决许多就业问题。政府这些人真被大唐这般打着民族旗号浪费国家大量钱财的人给蒙蔽了。看看他们实际开发了多少专利?
时间:  2003-8-7 18:17
作者: 家园客人

领导访美,把大把合同给了浪训、摩托罗拉,剥夺了中兴、华为的不少机会,这就是支持民族工业,今天让大唐树起个民族的牌号,官员有机会批款,大唐可以要钱,没有什么项目重邮开发出来砖块似的TD-SCDMA手机(所以前一阵子校长赶忙出来叫嚷要支持TD-SCDMA)可是看看你们做出了多少东西,QOS没有,专利数仅仅不到30%,业务平台没有,芯片没有,3G是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工程,等你们出来,人家5G都出来了。前一阵偶然看到李世鹤2000年写的文章,主张在20003年底或2004年发牌照,现在做出这点东西来,觉得不行,要继续推迟。真是自欺欺人。
    这种完全非市场化的操作模式简直是一个黑洞,官员和某些人员打着民族旗号获利,却还要蒙骗老百姓。我们需要的是把华为、中兴等发展成摩托罗拉,而非幻想似地弄个高通出来。手机、设备占领世界才是我们最有有时的,我们的优势是劳动密集型,是成本、材料优势。咱们花了那么多钱搞“龙芯“,现在只有P2的水平,台湾利用造计算机配件积累的钱,买下CYRIX可以造`1G以上的高端CPU,这两种模式究竟那种合理?我就知道,我们好一些所谓的知识产权项目失败了,开发骨干却在国外公司效力把产品卖回来,我们的一些知识产权项目却为他人做嫁妆。我们国家应该做市场的智者。


时间:  2003-8-7 19:10
作者: 农民

支持楼上观点
时间:  2003-8-8 10:15
作者: 家园客人

支持楼上的观点,有些政治人物在这个项目投了许多冤枉钱,已经输部起了
时间:  2003-8-8 10:17
作者: 家园客人

我国把TD-SCDMA弄成国际标准是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当初TD-SCDMA来源于SCDMA,大唐信威公司开发,后来骨干人员出来开发td-scdma。大唐信威公司开发的scdma卖给重庆电信公司5万线,设备严重缺陷,现在几乎只剩下一堆废铁,只有300个用户,重庆电信预付款有1000多万至今没能拿回,用这些人开发的产品谁敢用。
当初大唐现在的总裁周寰在邮电部当科技司长,他力主将大笔的钱投给大唐,TD-SCDMA是作为一个科研项目研究如何提高GSM效率,邮电分家时候领导干脆把周分到大唐让他把自己的孩子包干起来,于是td-scdma成了周一个政治上输不起的筹码。国际电联提交3G标准时候,总共有16个标准,后候选的10个,其他几个标准融合成WCDMA和CDMA2000,斗争主要在这两个标准间展开,尤其CDMA2000风头最足,因为这是高通主导的,而且高通的一些核心技术是WCDMA和TD-SCDMA也无法摆开的,美国希望借此把WCDMA刷掉,欧洲爱立信等最后和高通达成交叉授权协议,终于将WCDMA挺上去。而TD-SCDMA并不被人看好,因为没有多少谈判的筹码,一直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多少改变,邮电部的领导人费劲把TD-SCDMA挺成3G标准,政治上的确很风光,其实专家们都知道其中的分量。前一阵子高通站出来叫嚷让TD-SCDMA交钱,现在它又不吭声了,因为运营商看好WCDMA,所以高通宁愿td-scdma长大些,好半路出来宰。其实这三种标准大部通信原理相同,而且涉及到成千技术,要想摆开高通、诺基亚简直是做梦,大唐的人也并非不清楚这一点,而且td-scdma迄今没有进行过IPR谈判,高通、诺基亚等要刁难几乎易如反掌,而信息产业部委托传输所做的评估的确显示,大唐占的基本专利不足30%。华为本也想研究一下TD-SCDMA,没想到大唐一心想做高通,TD-SCDMA公布的技术标准迄今只有1/10。
大家想象看,我们国家现在最有优势的是制造,我干吗要和你去评标准,即使高通一年的专利费用只有10来亿美元,而摩托罗拉、爱立信都是几百亿美元。把TD-SCDMA立起来,只有大唐一家获利,制造商、运营商、手机商都会倒霉,日本pdc就是一个悲剧,日本制造业几乎天下第一,唯独电信制造领域没有欧美诺基亚、摩托罗拉一样的大碗。台湾电脑也没有直接去和美国拼制造cpu,而是从自己的优势先做配件,印度没有和美国竞争做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是做自己的优势,否则会被所谓的自豪感冲昏头。
树立自己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假设对方会提高门槛,其实这一点只要通过协议就可以解决,而且下游的力量未必小于上游,台湾新竹一场大火,全球的电脑公司股价都往下掉。所谓安全问题纯粹是瞎编,td-scdma的核心网络全部是人家的。
时间:  2003-8-8 10:18
作者: 家园客人

这是一手没有半点错误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评估资料:
看了这后大家有何感想:

信息产业部评估的结果:基本专利中
TD-SCDMA:NOKIA 32%,ERICSSON 23%,SIEMENS 11%,QUALCOM 2%,INTERDIGITAL 2%,OTERS(包括大唐)30%。
WCDMA:NOKIA 35%,ERICSSON 31%,QUALCOM6%,SIMENS 5%。。。。
CDMA2000UALCOM 31%,NOKIA 22%,MOTOROLA 11%,ERICSSON 6%,LUCENT 5%.....
大唐还是摆脱不了人家,人家在专利上随便可以发难;联通cdma2000的专利费全部交给qualcom,其实qualcom的cdma2000基本专利已不过半数,只不过核心专利如功率控制、软切换等无人暂时无人可以摆开,本来las-cdma倒有希望,不过在其他方面又无法摆开高通、诺基亚等





时间:  2003-8-8 10:30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说是发展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却始终也无法理解大唐为何不同华为,中兴合作。
时间:  2003-8-8 11:59
作者: 家园客人

才30%不到的专利,大唐也好意思说是国产的标准??????????
时间:  2003-8-9 00:14
作者: cruiser

  

1和作,等于跟华为中心分享市场,做设备大堂根本不是那2家的对手

没芯片靠专利费根本收不上钱..那所谓5%的专利费高通都很难收,到目前为止高通
没在专利费上从中心华为收到1分钱.销售额的百分之几说起来简单操作很难.再说
不卖芯片卖专利也值不了几个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9 0:14:49编辑过]


时间:  2003-8-9 15:57
作者: 家园客人

支持华为,中兴。

时间:  2003-8-9 15:57
作者: t21cc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3-8-11 11:08
作者: 家园客人

大唐一个人,在那里叫嚷民族产业,简直是误国!
时间:  2003-8-11 11:13
作者: 家园客人

看看大唐开发的芯片,三四年还没见影子,高通几乎一年一代,连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芯片巨头也比不过,不得不联合起来对付高通,大唐这种开发芯片的水平要想去商业化竞争,简直是当儿戏一样。大唐现在只好委托TI、意法半导体帮忙做芯片,可是这钱绝大部分还是人家赚去了。没有芯片,你的专利费恐怕收不到几个钱。
时间:  2003-8-11 12:41
作者: 家园客人

窝里斗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可怜
时间:  2003-8-11 12:42
作者: 家园客人

宁与洋人,不与家奴!我们就是要把钱给外国人!
时间:  2003-8-11 12:44
作者: 家园客人

奇怪,好像中兴,华为也参加td-scdma联盟了?。。。。支持中兴华为似乎也该支持td-scdma?
时间:  2003-8-11 13:59
作者: 家园客人

真正的汉奸是大唐,自己并没有占到多少td-scdma的专利,明明大部分td-scdma的专利在老外手中,却要声称这是国产标准
时间:  2003-8-11 14:07
作者: 家园客人

华为、中兴是被信产部拉入伙的,华为在WCDMA上投了30多个亿,TD-SCDMA却没投几个钱,也没办法投,大唐拉着西门子做,专利数还不及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这几家占了TD-SCDMA的专利66%。华为、中兴本也想做,不过大唐一心想在国内独揽,连华伟、中兴帮它一起开发也要交钱给他,真是穷疯了,高通还没弄走钱,大唐为了一个纸上的东西倒狮子大开口。而且,高通等的专利技术是公开的,大唐死死捂住,只是公开一点点理念的东西,不知道是底气不足,还是真以为奇货可居。
时间:  2003-8-11 14:22
作者: 家园客人

大唐,靠你的智能天线和多用户检测能摆开高通的技术专利吗,这只是次核心技术,你的所有资料中就这点东西,你的同步技术怎么用的,编码技术,别都是人家的把,这些技术好多是公开的,但不是拿来用就可以是自己的。你能够公开一下你自己在这些技术底层的东西怎么实现的,你迄今所公布的对于构成一个庞大的3G系统1/10都不到,可别涮了国家。
时间:  2003-8-11 14:47
作者: siumem

中兴,华为也参加td-scdma联盟,只不过是观望,说不定TD-CDMA有戏,也不至于太仓促。
时间:  2003-8-11 15:39
作者: 南帝--hnss

楼上的各位,何必这样对大唐嗤之以鼻!
不管怎样,大唐的出现起码能够拉动3G在中国的市场化成本大幅度降低。

时间:  2003-8-11 16:13
作者: 家园客人

怎么降低?拖住中国3G向前发展,为了你们大唐,国家至少每年损失多少GDP,现在启动3G,每年电信运营商至少可以投资600亿,拉动GDP可以将近2000亿,还可以拉动行业信息化和电脑终端销售;提前一年,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三年后,下游终端、系统后每年估计可以多向国外出口3G终端和设备400亿;而为了等待你们大唐,这些利益将全都损失掉,只是大唐一家赚取一点专利费,而且70%的专利费都还得交给国外,芯片费用大唐也恐怕只能赚一个小头。这些利益加起来也就百十个亿,国家用政治的方式养了一个大冤头,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丢着自己的优势不去扶持,却死撑一个阿斗,把那么多的国内厂商的死活置之不理。为什么不象台湾搞计算机制造业和印度搞软件业一样借助市场化运作?
   政治家们为了大唐的扭亏为盈,牺牲3000亿的GDP,来赚取一点蝇头小利,赚取所谓的政治风光,所谓的民族利益,其实只是一个批钱一个要钱。
时间:  2003-8-11 16:20
作者: 家园客人

真见鬼,3000亿至少可以带动多少人就业,可以解决许多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到TD-SCDMA还不知道等哪一年,TD-SCDMA手机能卖到国外吗?如果不能,要损失多少就业?政府的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弄个TD-SCDMA要少多少个就业机会。而且TD-SCDMA虽然在欧洲一些主要运营商都搭配了TDD频率,但这本来是作为室内通信补充用的,TDD不适合高速移动,其应用也必然有限,大多数恐怕永远也不会使用。论频谱利用率,CDMA2000远远高于TD-SCDMA。所谓比WCDMA低30%的成本,这是真正的骗人伎俩。
时间:  2003-8-11 16:42
作者: 家园客人

3G,真是个难解的结
时间:  2003-8-11 16:55
作者: 家园客人

国家支持中兴、华为也是支持民族产业,大唐恐怕.....机制问题不是说解决就解决的,市场不是光靠吹的,大唐搞政治还行,在报纸上搞宣传还行,搞市场竞争,恐怕....
大唐有些手段也太恶心,前一阵子出钱弄了个欧洲考察团,团长就大唐的人,竟然私自弄了一个什么意见给信息产业部,说是华为、中兴、中国电信等的意见,简直是自欺欺人,后来才知道只是大唐一家子盗用许多公司的名义上的意见书,大唐竟然这样堂而皇之把这些公司全部涮了,这种手段有点太卑鄙了
时间:  2003-8-11 17:15
作者: 掌柜

大唐最终会坑自己、坑别人、坑国家,我都没想到大唐如今这么招人恨。
时间:  2003-8-11 17:58
作者: 家园客人

叫嚷着上3g的肯定是外国买办或国内的开发厂,你们的利益肯定是越早上越好,反正中国的
运营商都是国企,化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钱,至于几千亿的投资投下去后,是否会有用户,是否赚钱,都不是你的考虑范围!你们才是汉奸!
时间:  2003-8-11 18:57
作者: liudublin

是啊,如果有本事,外国的先在自己国家赚到大笔银子,再向中国显,中国公司如果先在外国做做实验,卖个几亿(人民币即可,主要是验证一下技术的商用潜力)能保本就行,国内干嘛不上。
时间:  2003-8-11 20:13
作者: 家园客人

运营商都是国企,化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钱,至于几千亿的投资投下去后,是否会有用户,是否赚钱,都不是你的考虑范围!你们才是汉奸!
------------------------------------------------------
大唐的人也就会这么叫,现在2G发展同样要花那么多钱,即使仅仅用3G实现2G,它的覆盖范围和容量、质量都有优势,性能价格比高,而且在3G咱们中兴、华为等的优势比2G要大得多,既然能够用性价比高的3G实现,既然3G我们优势强,又能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我们为什么还要用2G。
时间:  2003-8-11 20:17
作者: 家园客人

3G在我国需求并不是本质问题,至少3G语音功能非常成熟。现在我们的普及率还有一定的空间,等到向欧洲这样高的普及率,要想获得中国这种经济推动力就难了。
时间:  2003-8-11 20:21
作者: 家园客人

大唐这些人对于市场需求理解可真肤浅,有更好的3G,即使只做语音,在中国也有很大市场,3G能够更好地实现2G的功能,还可以带动我国移动产业走在前列,为什么不上3G,大唐的人,你们找了各种理由推迟3G,只会误国吴民
时间:  2003-8-11 20:31
作者: 家园客人

现在如果等2G把剩余的2亿用户发展完,3G的推动就会向欧洲一样难以推动,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也会降低很多,国家这班决策者被大唐收买了吧,做出这种昏头的政治决策。你支持民族产业并不等于支持大唐,这么多手机厂商、系统厂商怎么不考虑,人家日本和韩国做标准的实力甚至强过我们都采用WCDMA,在标准领域注定是个共享共存的领域,而且标准的国别化正在淡薄,只有借助快速市场化开发更多专利才是最佳途径,现在CDMA2000的基本专利数实际上高通也只占了30%多,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牵制它们。
时间:  2003-8-11 20:33
作者: 家园客人

你看诺基亚,借助设备市场,开发了CDMA2000的很多专利,现在变成CDMA2000 1X EV-DV主导者,这种市场头脑非常聪明,可不是政府这般政治头脑可以想象的。
时间:  2003-8-11 20:37
作者: 家园客人

政府可能也是费的好心,做的错事。印度等一些政府过去老是搞自主产权的进口替代,生怕别人赚了钱,结果怎样?现在的经济注定是要融入世界经济圈中才会成功的,不过这不是政府那般人有头脑考虑的。
时间:  2003-8-11 20:57
作者: 家园客人

你才没脑子,dvd市场上才买700-800,就要交100元的专利费,中国要是没有td-scdma,老外会有5%专利费一说?

DVD专利费击沉中国企业?  
  中国电子音响协会已与3C(飞利浦、索尼、先锋联盟)达成协议:国产DVD企业每出口一台DVD将向3C交纳5美元的专利费用———先是6C(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联盟),现在又是3C,接下来还有1C(法国汤姆逊公司)、杜比公司、DTS以及MPEG-LA,所有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将达到21.3美元———中国DVD企业已被没完没了的专利费“砍”得头破血流。

  很显然,这是国产DVD业逃脱不过的劫数———国内DVD厂商的出口数量占整个世界市场的2/3份额,有资料显示,去年全球DVD的消费量大约为3000万台,而我国DVD产品仅上半年的出口量就达到1200万台,全年数量接近2000万台。

  国内市场也只是暂时躲过此劫,据说明年要一碗水端平,各项专利费照收不误。(去年国内市场的整体数量只有400万台,今年的乐观估计也不过800万台,这些数据之中还包括了在华的外资品牌和进口。)

  国内DVD厂商最大的优势是低廉的价格,在被各种专利费用腰斩之后,这种优势可能就荡然无存了。

  据了解,现在国际市场的通行价格大约为90-100美元,而国内DVD的出口价格大约在60美元左右,如果加上20美元的专利收费,出口价就会升到80美元,再加上运费和各种税收以及经销商费用,国产DVD的出口将不再具备竞争优势。

  要想继续保持价格优势,只有压缩利润,使出口价不要过高。

  让我们来看看DVD的成本结构。DVD的主要成本是核心原材料费用,包括机芯、解码芯片以及精密传送马达,大约占到总成本七成左右,而这些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其价格为上游企业所掌控,国内企业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可以做文章的只剩下节约劳动力成本,但组装费用不过10—15元人民币左右,在成本结构上扮演不了什么角色,而且,6C和3C的企业大多也在国内设厂加工,组装成本和国内企业相差寥寥,同时,它们相互之间不需要专利费用,这就比国产企业每台少了近20美元的成本空间。

  事实上,在这些专利厂家策略的精巧设计之下,国内厂家已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众所周知,6C、3C、1C等公司早在2000年就开始和国内厂家进行谈判,但为何在今年才开始采用强硬态度,甚至3C还通过欧洲的海关扣押了国内企业的出口产品?

  一位曾参与6C谈判的国内企业人士说:“一开始,6C的态度很柔和,还表示‘考虑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收费情况会着重考虑’,而一到了2001年年底,则态度大变。”

  “这是典型的‘蓄水养鱼’之策。”原因很简单,在2000年,整个DVD市场才刚起步,如果它们高价收费,没有众多厂家入场,市场将难以培育出来,而现在则是到了该收网的时候了。

  在这些专利之中,除了一些核心技术以外,很大部分只是一些统一的标准参数。国内厂家从一开始就认同交纳专利使用费,只是收费标准太高。

  有鉴于此,国内曾试图制定自己的一些技术标准,比如此前的DAD和NVD,但苦于无法达到足够的配套环境,至今还杳无音讯。与此相应的是,今年2月,松下、飞利浦等9家DVD技术开发商又联合推出“蓝光光盘”标准,意在替代现行DVD标准。

  由于看淡前景,有报道称,许多国内DVD企业已萌生退意,它们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时间:  2003-8-11 21:02
作者: 家园客人

-> 电脑频道-> 网络网闻-> 信息家电   
   
DVD专利又招债主每台专利费升至200元  

2002-07-31 09:24:29  
  晨报讯(记者吴彬)继日立、松下等6C企业向中国DVD企业收缴专利费成功后,国际专利收缴大军蜂拥而至,目前各种专利费用的合计已由6C的4美元上升至21.3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元,中国DVD企业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记者昨日从负责中国DVD企业与外方专利谈判的中国电子音响协会内部获悉,继6C之后,由飞利浦、索尼、先锋组成的3C联盟,另一家自成1C的法国汤姆逊公司以及杜比公司、DTS公司和MPEG-LA公司等DVD专利拥有者都已向音响协会提出收费要求,其中3C要求的DVD加VCD专利收费竟高达近8美元。此外,汤姆逊拥有的解码技术、杜比和DTS拥有的音频压缩技术、MPEG-LA公司拥有的图像压缩技术都广泛被中国企业采用,收费谈判已提上日程。所有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将达21.3美元。

  新科新闻发言人樊文建昨日向记者确认了收费压境的现状。他表示:目前由中国电子音响协会出面谈判,3C的收费近期可能会有结果,目前的最大希望是把收费额度尽量压低。另悉,如果参加收费的DVD机能达到1000万台以上,费用可以降至19.8美元,所以中国DVD企业现在采用集体谈判的方式。

  如果收费全部到位,1000多元的国产DVD将增加200多元的成本,而已经降价的DVD又很难再涨价;再加上洋品牌开始涌入中国,而又拥有互不缴纳专利费和中国本土制造的优势,中国DVD企业困境当头。

  当前,中国DVD企业已经呈现出跨行业发展、多元化支撑的态势,以防止行业风险。金正已专门成立数字信息设备事业部,喊出一年之内杀入电子词典行业前三、复读机行业第二的口号,希望能在教育电子产业领域扎下根;新科则在空调业腾挪辗转。转眼间,当年以VCD起家的碟机企业们已开始暗度陈仓。此外,由信息产业部倡导,国家经贸委立项的EVD标准正在尝试DVD专利技术国有化,突破知识产权封锁。有关人士表示,此项技术不但需要硬件厂商参与,还需要碟片厂商的加盟,要形成气候尚需时日。



时间:  2003-8-11 21:30
作者: 家园客人

核心专利与一般专利是有区别的,如las-cdma核心专利就是其编码,虽然还会申请很多相关专利。
中国的td-scdma核心技术我比较欣赏的有如下几个:
  智能天线,能够以比cdma2000/wcdma小的多的功率,便宜的多的价格提供同样多的覆盖。
  上行同步,解决了限制cdma容量的自干扰问题。
  tdd-之所以能够实现前两个,tdd是前提,也只有用tdd才能把前两个发挥到极致。不要以为tdd作不到高速度,实际上可以的。
  
  你可以随便交点钱就可以在专利局搞个专利,老外也非常喜欢注册专利,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空中楼阁,但核心专利是不一样的。希望你能理解上面的技术再来讨论。


时间:  2003-8-12 09:24
作者: 家园客人

白痴,拿dvd作比方真是自打耳光,
   首先DVD技术复杂度比3G要低多了,咱们完全有能力采取自己的独立的标准(而你们TD-SCDMA标准只算1/3个国产标准),但为什么不采用国产标准,因为那根本不可能卖到国外,就是为了出口。咱们采取国际主流的DVD标准至少可以让咱们的产量达到全世界的2/3,采用自己的标准有可能码,你能让美国接受咱们的标准。采用国际主流标准虽然交100块钱给别人,但采用自己也还可以赚150,还可以解决大量就业,而采用自己的标准可能出口的钱一个子都赚不了。
   其实,国内的DVD厂商也不是好欺负的菜头,这些DVD还有许多在国内销售,国外厂商对这部分一般无能为力,还有很多走私和转口贸易到国外的。
    DVD的事例最关键的是我国没有索尼那种超级制造商,可以结合科研与制造实力在国际标准领域纵横,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出索尼、三星这种超级制造商,而非畸形的只有政治投机头脑、只会到处瞎吹的大唐这样的公司

时间:  2003-8-12 09:34
作者: 家园客人

楼上的楼上,
   首先智能天线并不是大唐提出来的,WCDMA和CDMA2000同样可以应用智能天线,而且北电、诺基亚、西门子等智能天线的研究水平恐怕你们还要差一截。其次,智能天线所能解决的自干扰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即使达到一定效果,其算法复杂度也非常高,还没有任何数据表明它能取代和解决CDMA技术中最根本的自干扰问题(这是高通的法宝),你们也没有资料表明这一点,别吹破牛皮了。
时间:  2003-8-12 10:16
作者: 家园客人

上行同步,CDMA2000好像也是采用上行同步的,3G中同步的实现方式你们TD-SCDMA怎么实现的,别又是用的高通的GPS同步技术,WCDMA的同步实现的比较复杂,开销比较大,接入速度也比较慢,你们这种东西也拿来做吹,可是怎么实现的却没有人知道。你们还在吹软件无线电,那还是一个理念的东西,红脸不红脸?

中国电信业中最牛皮无耻的公司-----大唐,很多东西是明目张胆地自欺欺人。
1、所谓的欧洲3G考察团,盗用华为、中兴等的名义给国家上建议;
2、大唐信威公司到处吹嘘其SCDMA用户已经达到数十万,没想到一调查,上SCDMA的地方大部已经把设备都拆了,设备质量简直不堪忍受,用户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不能正常使用。
3、把只占不到30%的标准吹成国产标准
4、若干的不切实际,蒙蔽政府的欺骗手段,很多理念性的东西被信手拈来
。。。。。。。。

时间:  2003-8-12 10:45
作者: 掌柜

对于中国人来说,凡事应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我们应该承认自己在标准上的落后,虽说要奋起直追,但也不能够象大唐一样如此急于求成,看到难以成功又明目张胆地吹嘘、蒙骗,这样就不能不丢脸了。
时间:  2003-8-12 11:22
作者: 南帝--hnss

楼上的各位,似乎都很赞成上3G吗!
不过本人并不看好3G,理由很简单:3G的市场运营环境短期内不具备。先不去讲国外的运营情况,试问目前国内有多少人愿意抱着笔记本满街跑上网。固然中国能够承担这样消费的绝对人数不少,但愿意去消费的似乎没有多少。起码在上海,能有1%的IT精英就很乐观了。可惜没有!起码从目前的GPRS市场来看就没有。
如果这样,上3G有意思吗!
讲起来可以拉动几千亿的市场,试问带来的是GDP的增加吗!要知道这仅仅意味着投资,产业链的最上面的一环。最下面呢?
这一点象房地产一样,91、92的泡沫一过,又如何呢?全是银行的赖帐!
时间:  2003-8-12 11:52
作者: 南帝--hnss

楼上的各位,似乎都在对大唐嗤之以鼻!
先声明,本人早已离开大唐,对大唐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也很失望。但就我来看,大唐的现状属于体制转换的结果。就我了解,大唐3G的实际情况也未必象楼上各位说的一无是处。固然宣传上有夸大的成分,但这也属于市场的一种手段。试问目前中国市场上推广3G的厂家,包括国外的厂家,哪家不是在坑蒙拐骗。运营商不下水,就拖政府下水。第一步劝政府发牌照,第二步用政府压运营商建设。当然最好过的就是设备商可以捞一笔,至少可以把前期的投资收回了。在现在的3G市场上,设备商因为开发已经快死进去了,就拖运营商一起死。在欧洲的3G市场上,已经成为一个电信的黑洞。
大唐似乎从国家拿了很多钱进行开发,实际未必。每个企业都要生存,都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了生存,都要造势。各位要知道养一个标准,可不是一个大唐能养的起的。
就拿连宇来看,推他的3G标准的时候,企业就100来人,其中70多人是市场、媒体方面的人。干吗呢?不就是在作势,使市场的机会点离自己近一点吗!争取从政府拿到资金吗!
现在我认为大家不应去讨论大唐这个企业怎么样,而应该多讨论讨论上3G必要性、什么时候上的问题。

时间:  2003-8-12 12:48
作者: 家园客人

智能天线最早的商用产品之一是scdma,只有在tdd下,上下行信道一致,智能天线才能发挥出最佳效应,可以看一下早一点的宽带cdma研究文档,普遍认为智能天线不可行,得不偿失。而实际效果已经证明了智能天线的优越性,所以大家最近几年研究智能天线才热起来。但在FDD下智能天线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由此可见tdd的好处。
cdma is95的容量上不去的关键原因就是上行的自干扰,最近几年cdma2000也不得不对此进行修改。但实际效果如何不得而知,td-scdma上行同步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而提出上行同步的时间是8年前。我倒觉得cdma2000有抄袭之嫌。
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不要以为外国的技术都是好的,起码cdma2000和wcdma之间就相互看不起。
tdd是通信发展的方向,世界上只剩一个3g tdd标准,而各国都为tdd留出了或多或少的频段,td-scdma只要出来了,就会有机会占据国外市场。
时间:  2003-8-12 12:54
作者: 家园客人

DVD是低级技术吗?中国哪一家企业不是既需要付买芯片的钱,又要挨专利费的耳光?
3g的技术有那麽高吗?中国已经有更好的技术了。

时间:  2003-8-12 16:19
作者: zhh

以下是引用C114客人在2003-8-11 14:07:28的发言:
华为、中兴是被信产部拉入伙的,华为在WCDMA上投了30多个亿,TD-SCDMA却没投几个钱,也没办法投,大唐拉着西门子做,专利数还不及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这几家占了TD-SCDMA的专利66%。华为、中兴本也想做,不过大唐一心想在国内独揽,连华伟、中兴帮它一起开发也要交钱给他,真是穷疯了,高通还没弄走钱,大唐为了一个纸上的东西倒狮子大开口。而且,高通等的专利技术是公开的,大唐死死捂住,只是公开一点点理念的东西,不知道是底气不足,还是真以为奇货可居。


我了解到的情况确实是这样。

现在的形势是:
1、华为在WCDMA上有优势,包括掌握着部分专利。
2、中兴在CDMA2000上有优势,包括掌握部分专利。
3、大唐在TD-SCDMA上有优势,包括掌握部分专利。

以上3个厂家均可以在自己有优势的产品中通过专利互换和交叉许可的方式少花甚至不花专利费。在这个基础上考虑中国3G应该用哪个标准比较好些。

时间:  2003-8-12 16:58
作者: 掌柜

其实非常简单,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需要3G,看着市场空间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步步地瓜分而日益变小,能不着急吗?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上3G首先要提供的还是语音业务,3G能够提供比2G更高性价比的语音,数据业务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加,会缓解ARPU值的下降。
时间:  2003-8-12 17:55
作者: 家园客人

3g的大量投资只能造成恶性竞争,四大运营商谁也赚不到钱,然后是银行逼债,企业申请破产,国家出面买帐,羊毛出在羊身上,老百姓是最后的倒霉者,只有外国公司和买办赚到大笔的money,偷着乐。
时间:  2003-8-12 17:57
作者: 家园客人

3g至少是最现实的选择,我们就用3g来剩余的用户,也比2g要受益得多,楼上谈市场需求的非常肤浅,看不到实质问题。咱们3G的优势比2G足,爱立信等在2G上已经跑马圈地地差不多,国产设备太难挤进了,有了3G,咱们优势大得多。
时间:  2003-8-12 18:01
作者: 家园客人

希望中兴和华为拿到的是核心专利,不知占的百分比是多少?1% ? 2%?谁给介绍一下。
时间:  2003-8-12 18:09
作者: 家园客人

楼上的楼上,估计是移动的把,移动口袋这么充实,就是不希望让些利益给老百姓
时间:  2003-8-12 18:13
作者: 家园客人



上行同步,CDMA2000好像也是采用上行同步的,3G中同步的实现方式你们TD-SCDMA怎么实现的,别又是用的高通的GPS同步技术,WCDMA的同步实现的比较复杂,开销比较大,接入速度也比较慢,你们这种东西也拿来做吹,可是怎么实现的却没有人知道。你们还在吹软件无线电,那还是一个理念的东西,红脸不红脸?


cdma2000只是借鉴scdma上行同步做了一个上行的同步信道,以便做相关解调,从而获得了3db的增益。和td-scdma的上行同步是没法可比的(td-scdma不仅可以做相关解调,而且通过所有用户信号同步到达基站,抑制了自干扰),根本没有解决上行干扰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应该脸红的是你。



时间:  2003-8-12 18:16
作者: 家园客人

要上也要等到有了良好的盈利模式,否则只能是给中国转嫁危机
时间:  2003-8-12 19:17
作者: 家园客人

cdma2000只是借鉴scdma上行同步做了一个上行的同步信道
---------------------------------------------------
不知道谁借鉴谁,cdma2000在95年开始有产品了
时间:  2003-8-12 19:20
作者: 家园客人

3g做语音的性价比比2g高,这就是好的盈利模式,而且给咱们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移动真是该杀的,500多亿的垄断利润,国家却不驱动它用来投资,这难道是经济效率?

时间:  2003-8-12 19:29
作者: 家园客人

希望中兴和华为拿到的是核心专利,不知占的百分比是多少?1% ? 2%?谁给介绍一下
——————————————————————————————————---
华为/中兴即使拿的不是核心专利,但设备做的一流,赚头也比大唐多,竞争力也比大唐强。大唐的专利数迄今仍是个迷,在信产部的评估结果上也只标注others占30%,大唐就包括在这个others中,只是不知道有几个others,不知道是不是给大唐留点面子。
摩托罗拉、西门子的3g专利不多,可是年收入四五百亿美元,高通3g专利多,年收入也只有30多亿,那个更适合我国,大唐充气量能做到高通1/3也就10亿美元,整个国家至少因此损失500亿美元
时间:  2003-8-12 19:57
作者: 家园客人

dma2000只是借鉴scdma上行同步做了一个上行的同步信道
---------------------------------------------------
不知道谁借鉴谁,cdma2000在95年开始有产品了
搞清楚 95年是is95,是有重大缺陷的版本。98年才提出is95b.cdma2000更是靠后。
时间:  2003-8-12 20:10
作者: 家园客人

高通也不是cdma的首创者呀,cdma作为军用技术已经存在几十年了。
时间:  2003-8-12 20:27
作者: 家园客人

95年是is95,98年才提出is95b.cdma2000更是靠后。
--------------------------------------------
照你这么说,cdma2000是2000年才有的
韩国在96年就开始少量的cdma2000 1x布置了
时间:  2003-8-12 20:38
作者: 家园客人


AUTHORIZED SUPPLIERS  
  
CDMA UNIVERSITY  
  
HISTORY OF CDMA  
  
3G CDMA TECHNOLOGY  
  
ENABLING THE INDUSTRY  
  
ABOUT 1xEV-DO  
  
TECHNOLOGY FAQ  
  
TECHNOLOGY GLOSSARY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commercial 3G launches,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please visit: www.3Gtoday.com

Selecting a 3G Standard
Just 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wireless technology improved upon earlier systems, the industry looked to a third generation of technology for more advances. Although wireless was used almost exclusively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the ability to deliver data over the air was also very promising, especially as Internet users and content proliferated.

In 1999,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adopted an industry standard for third-generation (3G) wireless systems that can deliver high-speed data and other new features. The 3G standard includes three operating modes based on CDMA technology, and over 50 leading manufacturers have already licensed 3G CDMA from QUALCOMM.


First to 3G with CDMA2000
Because CDMA2000 is evolved directly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proven CDMA systems, it provides the fastest, easiest, most cost-effective path to 3G services. While all 3G technologies (CDMA2000, WCDMA and TD-SCDMA) may be viable, CDMA2000 is much further ahead in term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commercial deployment and market acceptance.

The first commercial CDMA2000 networks were launched in South Korea in early 2001, and are already providing service to over one million paying subscribers (as of September 2001), with much larger numbers expected in late 2001 and 2002. A large and growing range of CDMA2000 chipsets, handsets an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re now in volume production and gaining economies of scale, as many more North American, Lat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carriers plan to roll out CDMA2000 services in 2002.

CDMA2000 builds on an installed base of over 100 million cdmaOne™ users, leveraging previous investments and industry-wide expertise in developing cdmaOne handsets. Other 3G technologies, which are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generations, may involve very costly and complex components, new network designs and long test and deployment periods. QUALCOMM believes the proven performanc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DMA2000 make it the best choice for 3G wireless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ny is supporting the industry with other solutions for WCDMA and multi-mode systems that will bridge the gaps between various 2G, 2.5G and 3G networks.


CDMA2000 1X for Voice and Data
CDMA2000 1X technology supports both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over a standard (1X) CDMA channel, and provides many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ver other technologies. First, it provides up to twice the capacity of earlier CDMA systems (with even bigger gains over TDMA and GSM), helping to accommodate the continuing growth of voice services as well as new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s. Second, it provides peak data rates of up to 153 kbps (and up to 307 kbps in the future), without sacrificing voice capacity for data capabilities.

CDMA2000 1X phones also feature longer standby times. And because it's backwards-compatible with earlier CDMA technology, CDMA2000 1X provides an easy and affordable upgrade path for both carriers and consumers.


CDMA2000 1xEV-DO for Faster Data
For those who want higher-speed or higher capacity data services, a data-optimized version of CDMA2000 called 1xEV-DO provides peak rates of over 2 Mbps, with an average throughput of over 700 kbps - comparable to wireline DSL services and fast enough to support even demand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and large file downloads. CDMA2000 1xEV-DO also delivers data for the lowest cost per megabyt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as wireless Internet use grows in popularity. 1xEV-DO devices will provide "always-on" packet data connections, helping to make wireless access simpler, faster and more useful than ever.

After conducting field trials, several carriers have announced plans to commercially deploy 1xEV-DO in 2002. By combining 1X and 1xEV-DO as needed, CDMA2000 provides a flexible, integrated solution that maximizes capacity and throughput for both voice and data.



自己看看高通的网站,cdma2000何时出来的。商用在2001年。
时间:  2003-8-12 20:38
作者: 家园客人

高通的确不是cdma的首创者,但是功率控制、qcelp编码,gps同步技术等掌握在他手中。高通可能的确不怎样,可是在他发展cdma的时候,国际上已经有很多人看好CDMA的前景,许多专家也已经意识到CDMA是移动技术发展趋势,所以韩国才敢吃螃蟹,抢先应用技术还不成熟的CDMA,但你们现在能说TDD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方向吗?你们只是误导国家,TDD人家虽然有的给了频段作为补充,可是人家也许永远不会使用,也许只是等待4G才可能使用,也许会被政府收回去。我国政府最近几年就收回了很多频段,比如1900频段原先就有规划农村通信CDMA WLL频段,还没有应用现在又收回去了。高通也没有向你们那样吹的那样厉害
时间:  2003-8-12 20:44
作者: 家园客人

2001年商用!商用
时间:  2003-8-12 20:53
作者: 家园客人

WCDMA的QOS定的非常细致,连CDMA2000都比不上,这一点吸引了很多运营商,TD-SCDMA的QOS从来没听说过介绍,别做出来象你们过去SCDMA一样让人难以忍受,据说重庆电信的SCDMA用户竟然有50%时间不能用,发展了2000个用户只剩下300个
时间:  2003-8-12 20:54
作者: 家园客人

光是有理论,要变成产品还远哲呢
时间:  2003-8-12 20:56
作者: 家园客人


   加入书签
联系我们
退    出





首 页│公司简介│信息中心│业务介绍│网上营业厅│短信中心│客户服务│WAP中心│GPRS专栏│移动贵宾卡│移动论坛


  
后3G关键技术探讨

任立刚 李真 宋梅 宋俊德

    从2001年10月NTTDoCoMo开始提供3G商用业务以来,一些国家也陆续准备部署3G网络。但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已经开始或者计划开始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争取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这里所提到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是指后(beyond)  3G或者4G。目前普遍认为后3G的最高传输速率将超过100M(10M-100M);能够实现全球无缝漫游;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能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支持下一代Internet(IPv6),而且是全IP网络;当然服务成本低也将是后3G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技术的角度讲,未来4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要在2G和3G技术的基础上演进,因此3G特别是改进后的3G关键技术将会是后3G的重要技术之一。

  改进后3G中的关键技术

  新近列入3GPP技术规范的改进后的3G技术有:

  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是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利用天线阵的波束赋形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并自适应地调整波束方向来跟踪每一个用户,达到提高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Signal-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在3G的三个标准中的TD-SCDMA  RTT中已经使用了智能天线。现在所研究的是如何将它使用在UTRA  TDD及两种FDD系统中。所面临的将是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基带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问题;是否要修改物理层标准的问题。由于两种FDD(包括UTRA  TDD)系统设计时没有考虑智能天线的应用,可能要修改其物理层设计。

  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路是研制出一种基本的可编程硬件平台,只要在这个硬件平上改变相应软件即可形成不同标准的通信设施(如基站和终端)。这样无线通信新体制、新系统、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将逐步由硬件为主转变为以软件为主。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思想是尽可能在靠近天线的部位(中频,甚至射频),进行宽带A/D和D/A变换,然后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软件处理,以实现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功能。软件无线电技术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如何用DSP和软件在公共硬件平台上解决各种不同制式的无线接口已成为很多公司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未来几年内,依靠传统的专用芯片来制造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概念将受到重大冲击。特别是最近几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都还在不断更新,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才可能使产品的开发跟上技术的发展。

  下行高速分组交换数据传输技术:  3G的业务在上下行将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对称性。对FDD来说,则非常需要能有效地支持不对称业务的一种技术。必须在现有3G技术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最近刚刚写入3GPP技术规范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可以实现10.8M的高速下行数据,其中有很多令人瞩目的技术很可能就在未来4G的系统中得到应用。

  HSDPA技术便是一种对多用户提供高速下行数据业务的技术。此技术特别适合于多媒体、Internet等大量下载信息的业务。在传输较高速率的业务数据时,通过在特定时隙中使用较高调制方式(8PSK、16QAM、甚至64QAM)来进行传输。在TD-SCDMA  RTT中,已经使用8PSK来传输2Mb/s的业务。高通公司提出HDR技术,在CDMA  2000  1X中的某些时隙使用16QAM传输高速数据,在1.25MHz的带宽下可传输2Mb/s的数据,大量研究表明,采用若干新技术可使空中下行速率达到8Mb/s以上,若成功采用MIMO等技术还可达到20Mb/s以上。目前国际上对HSDPA技术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它是3GPP  WG1组的一个研究热点,大量的技术提案基本上集中在像AMC和MIMO等几项技术上,这些技术将在后面介绍。

  后3G可能的关键技术

  在上面介绍的3G的各种关键技术中的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技术也必将成为后3G的核心技术之一。除时分、频分、码分等多址技术,还有一种空分多址的技术。空分多址目前可以由智能天线来实现。利用智能天线是实现空分多址,增加系统容量的关键。而未来新一代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将会融合包括WLAN、LMDS、MMDS等各种无线接入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无线网络,多种无线网络意味着终端设备的多模式、多制式信号接收,这就需要软件无线电技术。很多业内专家认为,在未来5-8年内,所有的无线产品,包括基站和用户终端,均将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都是在统一的硬件平台上,用不同软件来满足不同系统的要求。到那时,标准的差别,TDD和FDD等双工方式的差别,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都变得非常简单,都将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来实现;除了这两种关键技术以外,2G和3G系统中使用的FDMA、TDMA、CDMA等多址技术也将是后3G技术的一部分,另外在HSDPA技术中也有很多引人注目的新技术,下面将这些可能的后3G关键技术做一介绍。

  正交频分复用

  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将从话音扩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因此,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宝贵的频率资源,以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同时克服高速数据在无线信道下的多径衰落,降低噪声和多径干扰,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众多技术中显示出优越的性能。OFDM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军事通信中,但因其结构复杂限制了进一步推广。70年代,人们提出了采用离散傅氏变换实现多载波调制,由于FFT和IFFT易用DSP实现,使OFDM技术开始走向实用化。OFDM在频域把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各子信道间保持正交,频谱相互重叠,这样减少了子信道间干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同时在每个子信道上信号带宽小于信道带宽,虽然整个信道的频率选择性是非平坦的,但是每个子信道是平坦的,大大减少了符号间干扰。此外,通过在OFDM中添加循环前缀可增加其抗多径衰落的能力。由于OFDM把整个信道分成相互正交的子信道,因此抗窄带干扰能力很强,因为这些干扰仅仅影响到一部分子信道。正是由于OFDM具有抗多径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的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人们不但认为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采用OFDM是发展的趋势,而且它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但是OFDM也有一些缺点,在实现OFDM系统时必须慎重考虑。在OFDM系统中是利用子信道的正交特性保证系统不存在子信道干扰。如果所需要的子信道的峰值频率与其它频率的零点不能完全一致,则导致载波间干扰;因此OFDM系统对载波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很敏感。二是峰值对平均功率(PAP)问题。由于OFDM信号是由各个子载波调制信号的和构成的,这样就会出现峰值功率远远大于平均功率的情况,使信号的动态范围变化较大,这种大的动态范围使得A/D和D/A变换器的选择更困难,因此必须使用高线性和低效率的射频放大器。

  目前,OFDM技术良好的性能使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HDSL、ADSL、VDSL、DAB和  DVB,无线局域网IEEE802.11a和HIPERLAN2,以及无线城域网IEEE802.16等系统中。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实际的无线信道具有两大特点:时变特性和衰落特性。时变特性是由终端、反射体、散射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或者仅仅是由于传输媒介的细微变化引起的。因此,无线信道的信道容量也是一个时变的随机变量,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信道容量,只有使发送速率也是一个随信道容量变化的量,也就是使编码调制方式具有自适应特性。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根据信道的情况确定当前信道的容量,根据容量确定合适的编码调制方式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送信息,实现比较高的速率。

  AMC能提供可变化的调制编码方案(  共七级调制方案)以适应每一个用户的信道质量,可提供高速率传输和高的频谱利用率。解调高次调制和需要的测量报告功能对UE(用户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阶调制另需一些如干扰消除器、更高的调制平衡器等新技术。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主要包括RCPT(Rate  Compatible  Puncturing  Turbo  codes)和高阶调制(MSPK  &  M-QAM)的结合、H-ARQ和MIMO等。面临的技术挑战是AMC对测量误差和时延比较敏感。信道的测量误差将导致调度者选择错误的数据速率和发送功率,或者太高而浪费了系统的容量,或者太低而增加了系统的误帧率;信道测量报告的时延也会减少时变移动信道质量估计的可靠性。而且干扰的变化也将增加测量误差。

  自适应编码调制系统,根据系统的C/I测量或者相似的测量报告决定编码和调制的格式,编码一般采用RCPT,调制可以采用BPSK、QPSK和一些高阶调制。RCPT即速率适配凿孔Turbo码,通常与H-ARQ-type-II或者H-ARQ-type-III结合使用。

  高阶调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并且由于高阶调制星座图上点集的密度增加,在衰落信道中,解调时对信道估计的要求比较高,对同步的精度要求随着阶数的增加而提高。而且一般也需要提高接收机的解调门限。常见的有8PSK、16QAM、增强型16QAM、64QAM.

  混合ARQ协议

  ARQ即自动请求重发,存在ARQ的通信链路一般都是闭环链路,存在一个反馈应答信号(ACK&NACK)。目前主要的ARQ技术有选择重传(Selective  Repeat)和停止等待重传(Stop  and  Wait)两种。SR方法由于其复杂性和对手机容量的要求较高等原因而不作为主要的方案;双(多)信道SAW  H-ARQ(Hybrid  ARQ)由于控制开销小、机制简单,对手机容量要求低和信道利用率高等优点。  

  H-ARQ是一种链路自适应技术,是ARQ和FEC相结合的纠错方法,与FEC共同完成无差错传输保护。H-ARQ-type-I  的目的是使用FEC处理最常见的一些错误模式,比较少发生的错误模式由错误检测和ARQ处理。H-ARQ-type-I通常放弃触发ARQ以前接收的数据包;H-ARQ-type-II是存储重复发送的包并与这个包的后续传输合并,产生一个更可靠的包,合并的方式是编码合并和分集合并;H-ARQ-type-III属于一种增量ARQ,但不同之处在于每一次重传的信息都是可以自编码的。

  AMC+H-ARQ可以形成最佳组合:AMC提供了粗糙的数据速率选择,H-ARQ则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对数据速率做精细的调整。

  多入多出天线(MIMO)

  要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提高信道的容量。MIMO可以成倍地提高衰落信道的信道容量。根据信息论最新成果,假定发送天线数为m,接收天线数是n,在每个天线发送信号能够被分离的情况下,有如下信道容量公式:

C=mlog2(n/m·SNR)  n≥m

其中SNR是每个接收天线的信噪比。

  根据这个工具,对于采用多天线阵发送和接收技术的系统,在理想情况下信道容量将随着m线型增加,从而提供了目前其他技术无法达到的容量潜力。其次,由于多天线阵发送和接收技术本质上是空间分集与时间分集技术的结合,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将多天线发送和接收技术结合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这样导致了空时编码技术的产生,空时编码技术真正实现了空分多址,是将来无线通信中必然选择的技术之一。

  MIMO天线阵列,是一种开环的MIMO技术,M个发送天线,使用编码重用  (Code  re-use)  技术将同样的码集的每个码重复使用M次,  每个码用来调制不同的数据子流,这样在不增加码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原始数据的传输速率。为了分辨M个数据子流,在接收端也要使用多天线和空间信号处理。MIMO是一种能使HSDPA增加容量和提高峰值速率的技术,但受限于物理信道模型,会增加射频的复杂性,是HSDPA进一步发展的技术。

  MIMO解调解扩接收机主要分成2个部分,一是空时RAKE接收机,主要功能是分离不同的扩频码扩频的信号,合并多径信号;二是VBLAST,  即对垂直空时码进行译码,分离出不同天线发送的空间叠加的信号。

  为充分利用MIMO信道的容量,提出了不同的空时处理方案,贝尔实验室的Foschini等人提出了一种分层空时结构(BLAST: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它将信源数据分成几个子数据流,独立地进行编码/调制,  因而它不是基于发射分集的。AT&T的Tarokh等人在发射延迟分集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编码。同时,Alamouti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发送分集方案,Tarokh等把它进一步推广提出了空时分组编码,由于它具有很低的译码复杂度,已经被正式列入WCDMA提案中。

  空时编码是一种把编码、调制和空间分集结合起来的新兴技术,也将成为后3G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空时发送分集(STTD)技术已经进入了3G协议,发送分集和接收分集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将编码调制分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空时码就是一些T*M阶码字矩阵所组成的集合。常见的空时码主要分为空时格码(STTC)、空时块码(STBC)、分层空时码(LASTC),上面的STTD属于空时块码的特例。

  除了上面介绍的MIMO技术和空时编码技术以外,将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采用的新技术还有:

  TDD双工方式:3G和后3G业务的发展,绝大多数业务将是不对称的IP型业务。而在支持不对称业务方面,TDD双工方式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后3G中将可能采用TDD技术而不是FDD。

  扩频编码技术:在CDMA系统中,一般扩频编码都是使用Walsh码。对此国内外专家都在研究效率更高的新的编码。现在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是多维编码技术(配合正在研究的多维计算机技术),它可以成倍地提高编码效率,从而提高CDMA系统的容量。

  时域技术:时域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一个亚纳秒级的窄脉冲上(其频域内带宽超过几个GHz)调制上行业务数据,仅需要非常低的发射功率就可能传输到相当远的距离,而且抗干扰能力很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联合检测:常用的多用户检测的方法:  最大似然检测(MISE)方法,该方法性能最优,但计算量太大(与用户数成指数关系);线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解相关方法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方法,计算量与用户数成线性关系;干扰消除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对码元进行递归估计,减去前次估计的码元形成的用户间干扰(MAI),  提高估计性能。目前多用户检测面临的问题有远近效应、异步问题、多径效应等。在此基础上人们提出联合检测,即多用户检测,同时使用均衡技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和码间干扰。传统的均衡技术需要用户发送训练序列,在GSM系统中,大约有20%的发送序列用于训练,由于训练序列的频繁发送,增加了大量的信道开销。盲信道均衡和盲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在信道的盲均衡中,用户不用发送训练序列,接收端通常只知道输出信号及输入信号的一些统计信息。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的盲均衡算法。但是这些算法速度慢而且很难收敛。另外联合接收与天线分集技术和Turbo码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好的接收性能。使用联合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传播路径损耗、阴影效应和快衰落现象。

  除了以上介绍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技术以外,在网络层,后3G还需要有先进的RRM管理算法、有效的分组管理算法、快速灵活的接入管理控制等技术以满足未来移动通信不同的业务需求及其QoS要求。

文章来源:通讯世界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www.hnmcc.net

©2002 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比较认同这篇文章,比较一下,如果我们做好了,做为国际认可的专利,为何不能向国外推出?
las-cdma也认为tdd是方向。
时间:  2003-8-12 21:08
作者: 家园客人

tcp/ip很少qos atm可是很精致,但是。。。至于scdma怎样,让时间来说吧。
时间:  2003-8-12 21:29
作者: 家园客人

智能天线与fdd是很难相容的,但大家都看到了智能天线的好处,于是fdd的技术也拼命想上
采取了一系列复杂处理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那里象tdd,很简单就可实现。不要认为这些补救错施是高技术!北电,朗讯的智能天线可能就是这样。
时间:  2003-8-12 22:02
作者: 家园客人

奇怪,宋俊德可是wcdma阵营的。。。
时间:  2003-8-13 11:45
作者: 家园客人

这是一手没有半点错误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评估资料:
信息产业部评估的结果:基本专利中
TD-SCDMA:NOKIA 32%,ERICSSON 23%,SIEMENS 11%,QUALCOM 2%,INTERDIGITAL 2%,OTERS(包括大唐)30%。
WCDMA:NOKIA 35%,ERICSSON 31%,QUALCOM6%,SIMENS 5%。。。。
CDMA2000UALCOM 31%,NOKIA 22%,MOTOROLA 11%,ERICSSON 6%,LUCENT 5%.....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一手数据,大唐的人怎么解释,你们敢说这是假的?!
与其说td-scdma是国产标准,倒不如说是大唐标准,与其说是大唐标准,倒不如说是诺基亚标准


时间:  2003-8-13 11:53
作者: 家园客人

tcp/ip很少qos atm可是很精致,但是。。。至于scdma怎样,让时间来说吧。
------------------------------------------------------------------------
tcp/ip之所以战胜atm,是因为市场已经形成优势,wcdma和cdma2000已经形成市场优势,TD-SCDMA有吗?在那里?你们不会是连知识产权谈判也想让政府帮你们包干,然后让政府帮你们抱一切把。。。
时间:  2003-8-13 12:14
作者: 家园客人

TD-SCDMA:NOKIA 32%,ERICSSON 23%,SIEMENS 11%,QUALCOM 2%,INTERDIGITAL 2%,OTERS(包括大唐)30%。
WCDMA:NOKIA 35%,ERICSSON 31%,QUALCOM6%,SIMENS 5%。。。。
CDMA2000UALCOM 31%,NOKIA 22%,MOTOROLA 11%,ERICSSON 6%,LUCENT 5%.....
我怎看不到华为中兴的份额?
td-scdma是无线接口标准,有的人分析份额时把核心网也算进来,我建议把所有的通信专利都统计进来,td-scmda占的份额更让你们满意和开心。
cdma2000只是2.5代的东西,不要往三代上放,等你们的3RTT出来再算份额。
wcdma全世界有多少用户?有多少市场优势??
时间:  2003-8-13 12:44
作者: 家园客人

知识产权专利费用可不是只计算无线接口,是算整个系统的,而且td-scdma你还没有进行ipr谈判,wcdma可以控制在5%以内,你们td-scdma专利大都在WCDMA和CDMA2000的竞争者手中,你怎么让他们同意把TD-SCDMA的专利费降下来,别又只是想抱着政府来帮你们扛把。
另外,纠正你一下,按照国际店联的要求,CDMA20001X EV-DO可以达到2M,并非要等3X。而且论频谱效率,CDMA20001X EV-DO的效率远高于TD-SCDMA,可以在1.25MHZ对称频率中实现2M,EV-DV可以实现4-5M,TD-SCDMA只能在5Mhz中实现148K,据说你们现在在实验室做出了384K,不过不知道有没有QOS,也不知道真正商用有多高,不过听说日本在实验室4G已经实现100M速率,照你们这条路,我们永远落后别人。/

时间:  2003-8-13 12:54
作者: 家园客人

不要不懂装懂,仔细看一下td-scdma的参数!

时间:  2003-8-13 17:10
作者: 家园客人

如果没有td-scdma,wcdma凭什么给你5%
时间:  2003-8-13 17:24
作者: 家园客人

1采用16QAM会降低覆盖范围(这就是为何ev/do强调信号好时用16QAM),以牺牲覆盖范围带来的高速率有何可自豪的!看一看td-scdma在不损失覆盖的情况下就可做到提高下行速率。
2 所有cdma制式下行本来就是同步的,提高下行的速率没有什么太大难度!
3建议cdma2000还是借鉴一下td-scdma智能天线来既达到高速率,又不损伤覆盖。
时间:  2003-8-13 17:33
作者: 家园客人

看来,连对策都替主子想好了,td-scdma是邮科院代表国家提出的标准,不是大唐的。哪一个外国公司敢和中国政府对着干,不想活了。
时间:  2003-8-13 18:01
作者: 家园客人

按照世贸,公平,普惠是基本原则,哪一个公司敢在中国这样干?对中国来说。从dvd开始
我们已经遵循了世贸公平办事。如果外国公司敢于胡来。。。。索罗斯就是下场(正好香港
金融风暴纪念日到了)
时间:  2003-8-14 08:55
作者: 家园客人

把wcdma专利费降低到5%说成是td-scdma的功劳恐怕大话了,这更是为了对抗cdma2000。
你td-scdma核心网络还依靠wcdma,人家让你td-scdma的专利费升到50%你又怎样?
时间:  2003-8-14 09:04
作者: 家园客人

td-scdma是邮科院代表国家提出的标准,不是大唐的。哪一个外国公司敢和中国政府对着干,不想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来你们就指望国家包干,还希望国家指定全部买大唐的设备!
时间:  2003-8-14 09:32
作者: gsgjx

大唐动作能不能快一点,搞了几年,所谓的中国标准中只有30%的专利,这叫中国人怎样信任你,等待你,所以联通只能选择CDMA2000先上了
时间:  2003-8-14 12:18
作者: 家园客人



把wcdma专利费降低到5%说成是td-scdma的功劳恐怕大话了,这更是为了对抗cdma2000。
你td-scdma核心网络还依靠wcdma,人家让你td-scdma的专利费升到50%你又怎样?

中国不用wcdma又怎样?!
时间:  2003-8-14 12:22
作者: 家园客人

把全部通信专利都算上,中国能占到万分之一吗?中国的整个通信业是照搬西方的,任何新技术都需要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这是全中国人的悲哀。你怎能因此指责td-scdma。在空中接口上td-scdma绝对是技术突破!

时间:  2003-8-14 12:51
作者: 家园客人

余姚那个汉奸用phs又怎样?
时间:  2003-8-14 12:53
作者: 家园客人

是啊,汉奸往往都很风光,气死你。
时间:  2003-8-14 13:00
作者: 家园客人

凭何说用phs就是汉奸,太偏颇了吧?虽然给日本人送了点钱,但满足了国内需求。
时间:  2003-8-14 15:55
作者: 家园客人

真正的汉奸是为了个人一点利益,置国家的产业利益不顾,只是一味抱住国家不让3g及时启动,为了一点私利打着民族的旗号,让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彻头彻尾的汉奸。
时间:  2003-8-14 16:30
作者: 家园客人

把全部通信专利都算上,中国能占到万分之一吗?中国的整个通信业是照搬西方的,任何新技术都需要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这是全中国人的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痴,如果不吸取别人的技术,恐怕你还只能用那个摇把子电话,哪儿来的手机,如果完全自己开发,追上别人到猴年马月,日本人的拿来主义积累资金和技术是最实在的,华为、中兴最合适,大唐你们就会故意利用民族感情,却损害民族利益,导致我们无法占据先机,整个民族利益损失,这才叫悲哀。
时间:  2003-8-14 17:31
作者: 家园客人

你才白痴,吸收人家的同时也要像td-scdma一样给世界点贡献,没有贡献只有索取才像你一样白痴。
时间:  2003-8-14 17:33
作者: 家园客人

为了自己小集团或主子的一点施舍不顾民族的利益才是汉奸
时间:  2003-8-14 19:20
作者: 家园客人

在没有任何盈利前景情况下,为外国主子摇旗呐喊拼命上3g.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极端危险的境地的人才是真正汉奸。
时间:  2003-8-14 20:05
作者: 家园客人

外国市场早已为wcdma和cdma2000留出了发挥空间,中国公司如果能在别人的地盘上站上先机,那还是很令人佩服的 。建议中国公司到外国去做实验。
时间:  2003-8-15 08:33
作者: 家园客人

可悲,大唐,你们赶快做点东西出来大家瞧瞧,别老是光靠刷嘴皮子涮全国人民,芯片作了三四年了,还是想靠意法半导体、英凌飞来帮你们做,没有芯片,要想收专利费,恐怕不那么容易,即使别人帮您们开发出来了,你的芯片更新速度慢,中下游的厂商会被你拖累死的,你不会又想依赖国家发救济把

时间:  2003-8-15 08:37
作者: 家园客人

从目前看,应当支持民族设备,而不是所谓“民族标准”,政府决策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最有优势的是设备,最缺乏的也是超级设备商,而利润最大的也是设备,标准领域是费力、风光、风险大却很难获多少利

时间:  2003-8-15 12:14
作者: 家园客人

在你能够找到3g的盈利模式之前,td-scdma肯定会做好。到时,td-scdma和wcdma,cdma200 一起在3g的盈利模式下竞争,而非现在只会造成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td-scdma的民族设备也应支持,欢迎中兴华为一起为中国无线通信做贡献,
看一看dvd,哪一个厂家能够赚到100元的利润?谁说标准不能赚钱?
更关键的是中国要从盲目的仿制到自主研发转变。为世界通信技术做贡献。
时间:  2003-8-15 12:16
作者: 家园客人

是啊,dvd芯片交钱,还要再交专利费,外国人真是太贪婪了。
时间:  2003-8-15 12:52
作者: 家园客人

如果找不到盈利模式又如何?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