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 11101
- 分贝
- 0
- 家园分
- 32068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5-10
- 帖子:
- 1684
- 精华:
- 8
- 注册时间:
- 2005-4-13
- UID:
- 44054
注册:2005-4-13
|
李勇,汪成义
1引言
今天,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局域网中不可或缺、暂时还无可取代的技术。随着局域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输速率的不断增长,以及网络互联互通和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以太网的传输方式、传输能力、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是以太网传输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以太网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走向城域网技术甚至广域网技术的关键。然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传输速率越高,传输受限距离越短;从应用需求来说,越是高速率,越可能用于骨干传输,其传输距离要求越长。也正因为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以及高速以太网向更大范围的园区骨干和城域应用的快速扩展,以太网相关标准的传输距离限制常常遇到挑战:为何受到标准距离的限制?能否突破以满足实际距离需求?本文以基于光纤介质的吉位以太网相关标准为参照,着重从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传输损耗、传输色散等角度分析以太网传输距离的限制因素和突破办法。
2吉位以太网相关标准的距离限制
自从1998年6月IEEE 802.3z吉位以太网标准(有关1 000 Base-SX,1 000 Base-LX和1 000 Base-CX接口)正式通过以来,先后通过了IEEE 802.3ab(有关1 000 Base-T接口)吉位以太网标准和IEEE 802.3ae(有关10 GBase-SR, 10 GBase-LR,10 GBase-ER,10 GBase-SW,10 GBase-LW,10 GBase-EW和10 GBase-LX4接口)10 G以太网标准。但就长距离传输的吉位以太网来说,主要关心的是与光纤介质相关的吉位以太网标准——IEEE 802.3z。
依据IEEE 802.3z标准,不同光纤带宽对应的波长、最大传输距离如表1所示。其中,工作波长850 nm对应1 000 Base-SX,工作波长1 310 nm对应1 000 Base-LX。
表1吉位以太网对应不同光纤类型、波长的最大传输距离
光纤类型工作波长(nm)模带宽(MHz·km)最大传输距离(m)
62.5 μm 多模850160220
62.5 μm多模850200275
50 μm多模850400500
50 μm多模850500550
62.5 μm多模1 310500550
50 μm多模1 310400/500550
10 μm单模1 310N/A5 000
表1中与传输距离限制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模带宽,是一段光纤所能通过的最大调制频率脉冲的调制频率和光纤长度的乘积,它体现了光纤传输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了色散对光纤系统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的影响。表1中有关参数的给定条件分析:①均采用LD光源而不再像低速率系统那样采用LED光源;②考虑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光纤,特别是传统的光纤,新出现的光纤未列出但其将提供更好的性能;③单模光纤模式色散可忽略不计,其对应模带宽值足够大;④最大传输距离是指无中继放大、无色散补偿时的距离。
3影响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
影响以太网传输距离的因素很多,如噪声、串扰等,其中较关键的因素主要有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信号传输的衰减和信号传输的色散。下面分别就其原理、影响、改进办法进行分析。
3.1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对传输距离的制约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CSMA/CD是制约传输距离的最基本的因素,它随以太网技术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而限制距离更短。CSMA/CD的基本思想是先听后说,遇干扰时找机会再说,即对于同一网段上的每个节点,共享同一传输介质,监听同一网段的状态,并可能试图发送数据,但同一时间段只能有一个节点能够发送合法数据,其他节点可接收被传输的数据,若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被其他信号所混淆,说明已发生冲突,需用退让算法进行避让。典型的退让算法是截断二进制指数退让算法(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1)当发送某数据第一次出现冲突时,取m=2;
(2)退让时间为r个时间片,每个时间片等于网络中端到端往返的传播时延,r为0~2m间的随机数;
(3)第n次出现冲突时,m=min(n,10);
(4)n的最大值一般设为16,超过时丢弃数据而不再重发。
对于10 Mbps,100 Mbps以太网,最小帧长度为64字节,时间片为发送512比特所需的时延,对于1 Gbps以太网,最小帧长度仍为64字节,时间片则变为发送4 096比特所需的时延。最小帧长度不变是为了保证吉位以太网的兼容性,但基于CSMA/CD,为保证冲突能即时、有效地检测,往返距离必须足够小,以使最短帧的第一位在最后一位发送前往返整个网段,按信号传送速度20万km/s计算,对于10 Mbps,100 Mbps和吉位以太网的往返距离分别为10 240 m,1 024 m和102.4 m。考虑到连接器等设备带来的延迟,特别是速率提高使发送最短帧的时间更短,从而缩短了冲突域的直径,网段长度变成不可接受的几十米。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在以太网帧后增加一个与数据相区别的扩展字段,其长度等于时间片内可发送比特数减去最小帧比特数。由此也导致吉位以太网传输效率的降低,解决办法是引入帧的突发机制,即一旦成功地发送了一个帧,该站可不用重新竞争而继续发送其他帧,其最大突发限制为65 536比特。
3.2信号衰减对传输距离的制约
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会逐渐损耗,由此决定着信号在无中继时的最大传输距离。当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传输到L处的平均光功率与入纤时平均光功率呈指数规律减少,即P(L)=P(0)10-αL/10,衰减系数α的单位为dB/km。
对吉位以太网而言,表1中最大传输距离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对应传输系统的损耗特性,包括光纤损耗、插入损耗、光通道代价、发送功率、接收灵敏度、富裕度等。在IEEE802.3z中,基于最坏条件考虑,给出了在最大传输距离时的链路功率预算,见表2。
在工程实施时,如果相关参数值都符合表2中数据,在标准中规定距离内的应用是肯定能成功的。在实际工程中,常常有超出标准中规定距离的应用需求,
表2最坏条件下的链路功率预算
参数850 nm,62.5 μm850 nm,50 μm1 300 nm,62.5 μm1 300 nm,50 μm1 300 nm,10 μm,SMF
链路功率预算(dB)7.57.57.57.57.57.57.58.0
链路距离(m)2202755005505505505505 000
通道插入损耗(dB)2.382.603.373.562.352.352.354.75
链路功率代价(dB)4.274.294.073.573.485.083.963.27
最小平均发射功率(dBm)-9.5-11.5-11.5-11.5-11.0
接收灵敏度(dBm)-17-19
消光比(dB)9
富裕度(dB)0.840.600.050.371.670.071.190.16
或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需采用标准距离限制更短但费用低廉的方案,因此,有必要对表中参数进行具体分析:
(1)标准中数值确定的前提:综合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如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连接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光纤的传输特性差别很大,如早期光纤。
(2)标准对传输距离的扩展留有“后门”:如果符合其他的规范条件,超出距离范围是可以接受的。
(3)表中参数关系:
①链路功率预算与收发设备:链路功率预算的值为最小平均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的差,由此可见,若实际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参数值与表中不同,只要其差值符合链路功率预算要求,也应能满足实际需要。
②通道插入损耗:包括链路段中的连接损耗、光纤线路损耗等。
③链路功率代价除与链路的损耗有关外,与链路的色散、噪声和发送端的消光比等有关,其原因是波形失真导致接收机的灵敏度下降。
④链路功率预算与富裕度:某一网段要能成功实施,即在满足误码率要求情况下实现信号的无中继传输,其链路功率预算值应足够大,或者说其通道插入损耗和链路功率代价应足够小,以使系统的功率有富裕而非不足,即应满足:
裕度=链路功率预算值-通道插入损耗-链路功率代价>0
(4)表中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①表中通道插入损耗值应包含至少两对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和光纤线路的损耗。以MT-RJ接头每对最大插入损耗值为0.75 dB来看,两对的最大插入损耗值为1.5 dB,若采用62.5 μm的多模光纤在850 nm波段传输信号,按最大光纤衰减3.75 dB/km计算,在最大距离即220 m时有0.825 dB的损耗,故共有2.325 dB的通道插入损耗,仍然满足2.33 dB通道插入损耗的预算。对于常用的SC,ST和FC型号连接器,实际插入损耗小得多,以武汉某公司产品为例,其插入损耗为:单模:≤0.3 dB,多模:≤0.1 dB,即使是MT-RJ连接器,其实际插入损耗为:单模:≤0.7 dB,多模:≤0.45 dB;另一方面,新的多模光纤的衰减也已减小,在850 nm处<3.0 dB/km,在1 300 nm处<1.0 dB/km。由此可见,单就通道插入损耗值,实际功率预算有相当的富裕。
②表中链路功率预算值为7.5 dB或8.0 dB,实际设备若能提供更大的链路功率预算值,则意味着系统能提供更远的传输距离。
3.3色散对以太网传输距离的制约
光纤的色散是因光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的传输速度不同而引起,它使光纤带宽变窄,从而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同时也限制了光信号的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光纤的色散主要有色度色散、模式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它们依所用光纤的类型、系统的传输速率、光源、调制方式等不同而对系统有不同的影响。
在高速率、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系统中,色散对系统有着明显的影响。如对于10 G以太网,若采用G.652单模光纤(NDSF),并采用EA调制器,工作波长惟1 550 nm,光源为带啁啾的单纵模激光源,此时,色散受限距离主要由频率啁啾功率代价和色度色散功率引起,其色散受限距离约34 km;同样环境用于2.5 Gb/s系统,其相应色散受限距离约600 km;同样环境用于吉位以太网,其相应色散受限距离则可达3 000 km,其估算关系如下:L=71 400/(αDB2λ2),其中α为光波的频率啁啾系数,B为系统传输速率(Gb/s),D为光纤的色散系数(ps/(nm·km)),此公式对α>0的常见各类激光器有效。
对于基于多模光纤的系统,其色散包括色度色散、模式色散两类,当采用LED光源时,色度色散是主要的色散来源,当采用LD光源时,其模式色散是主要的色散来源。在高速系统(如吉位以太网、10 G以太网)中,一般采用LD光源,故其色散受限距离更多考虑的是模式色散的影响。就多模光纤的带宽来说,其影响依色散类别而分为两类:模式带宽Bm和色度带宽Bs,总的带宽Bz=(B-2m+B-2s)-1/2,而吉位以太网的光源为LD光源,故多模光纤的模带宽实际只需考虑Bm,即只需考虑模式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对系统的影响,也就是说,表1中模带宽均指模式带宽Bm。
对于高速系统,偏振模色散PMD的影响会随着速率的提高而变得十分突出,以信号功率代价低于1 dB为例,其最大PMD受限距离为:L=1/(10*B*PMD)2,PMD系数一般不大于0.5 ps/(km)1/2,对于10 Gbps系统,L为400 km,对于吉位以太网,则大到可忽略不计。
4局域/城域以太网对传输距离的扩展途径
吉位以太网对传输距离的扩展途径可分为3大类:基于纯以太网技术进行扩展、基于传输技术进行扩展和基于接入技术进行扩展。
基于纯以太网技术进行扩展的方法又可作如下细分。
①全双工工作方式:距离不受CSMA/CD的制约,只受系统传输特性的制约。
②在标准许可范围内进行适当扩展:由于标准中的指标数据兼顾了各种可变动因素,数值比较保守,故根据网段的实际情况,如经实测或计算发现有较大光功率富裕,可适当超过表1中的距离。
③选择新型器件:若采用渐变型多模光纤,其模带宽更大,色散影响更小。
④增加功率预算值:加大光源的发送光功率,采用接收灵敏度更好的设备,这类产品有支持不同超长传送距离的各种吉位光纤收发器、GBIC模块,如CISCO产品的1 000 Base-LH接口支持的最大距离为10 km,1 000 Base-ZX接口支持的最大距离为70 km,100 km(用色散位移光纤时)。
⑤增加中继设备:必要时可利用中继设备实现光信号光纤介质之间的透明传输,从而延伸传输距离。
⑥增加色散补偿设备:根据前面的计算,对吉位以太网不用考虑,但若采用10 G以太网,色散受限距离较短,可适当采用色散补偿光纤。
基于传输技术进行扩展的方法可作如下细分。
①基于SDH平台:利用SDH传输平台实现对以太网的透明传输或汇聚,无论是基于网络协议的一层实现的对以太网的透明传输,还是基于网络协议的二层实现的对以太网的交换汇聚传送,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已经过映射转换,即由原来的以太网数据帧映射为SDH帧,按SDH的信号在SDH传输平台上传送。由于作为长距离传输平台的SDH在技术上已很成熟,并被各大电信运营商、各大行业专网所广泛采用,目前是构建城域以太网的一种较理想的承载平台。
②基于WDM平台:无论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还是粗波分复用CWDM,都为以太网在城域网的应用提供了能节省光纤资源的解决方案,并为以太网的真正透明传输提供了可能,但到目前为止,实际系统都要作O-E-O的波长转换,有的还要映射为更高速率等级的SDH帧后再传送。
③基于RPR平台:RPR能提供经济的以太网接口,无需额外带宽的快速保护与恢复功能,具有空间重用、动态带宽分配等特点。
④基于MSR平台:城域网多业务环MSR是由中国提出并通过的城域网国际标准即ITU-T X.87,它为以太网在城域网中的接入、传送提供了比RPR更灵活的途径。
基于接入技术进行扩展的方法主要有EPON,即在光纤上基于无源光网络实现点到多点的高速率以太网的传输,至于EDSL,则是在铜线上基于数字用户线实现长距离以太网的传输。
5结束语
随着吉位以太网在企业内部网、园区网的大规模应用,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系统的经济性、方便性、可扩展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既能保证系统的传输速率、传输性能并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又能提高系统安装、维护的方便性和扩展、覆盖能力,是用户关注的问题。文中分析说明,在符合标准特别是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扩展吉位以太网的传输距离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是挖掘系统实际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城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吉位以太网与相关传输技术相结合,正由传统的局域网范围的应用向城域范围扩展,其长距离传输能力和方式得到极大的提高。本文以吉位以太网相关标准指标数据为根据,对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以太网传输距离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各种可能的突破途径,文中内容对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各种速率以太网(如10 G以太网)均适用。
摘自《中国有线电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