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元帅

注册:2007-12-1016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9 10:36: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京时间今天晚上(5月7日),苹果不出意外将会推出该公司史上首款配备OLED显示屏的iPad产品。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华为也将会在迪拜举办发布会,面向全球市场推出全新MateBook系列和全新MatePad系列平板电脑,这些产品很有可能也都将搭载OLED屏幕。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苹果以35.6%的份额仍然位居全球平板市场第一,但出货量同比大跌13.9%,而华为以8.3%的份额排名第三,出货量猛涨超70%。就在上个季度,华为平板10余年来首次超越苹果成为中国市场第一,0.3个百分点的份额差距让竞争白热化。


而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是,华为苹果两家巨头同日对决背后,还隐藏着一场面板产业战争。


两个月前,三星投资超200亿的8.6代OLED面板产线举行了设备搬入仪式,想以此应对中国面板厂商的步步紧逼。而仅仅20天后,京东方投资630亿的8.6代OLED面板产线也宣布奠基,凸显出对三星的紧追不舍。而两大巨头此次投建的产线,都聚焦平板和PC等IT领域。


不仅如此,市场上近期还传出,与京东方并称“国产面板双子星”的TCL华星,也将在年内投资630亿加入8代OLED生产线的竞逐。但TCL方面5月6日回应观察者网称,该公司目前没有8代OLED产线投资计划,考虑到下游需求和产业链等因素,会秉持审慎态度推进。


京东方再砸630亿,紧追三星




此次京东方630亿投建的第8.6代AMOLED产线,是中国首条高世代产线。所谓世代,指的是面板玻璃基板尺寸,世代越高尺寸越大。在此之前,京东方已在国内投建四条柔性AMOLED产线,分别是鄂尔多斯的5.5代线,以及成都、重庆和绵阳的6代线,总投资近2000亿元。


受制于良率和成本,平板和笔记本应用OLED面板要比手机更晚。直到去年9月,华为才在国内推出全球首款大尺寸柔性OLED平板,而后又在今年4月推出全球首款柔性OLED笔记本。这其中平板的屏幕由京东方和维信诺供应,市场普遍认为京东方也将供货华为OLED笔记本。


从投建时间来推断,京东方向华为、苹果、vivo等厂商供应的OLED面板,应该都来自于已投产的四条AMOLED产线。这就不免让外界产生疑问,既然这些产线已经可以为手机、平板和笔记本供货,为何还要斥巨资建设更大尺寸的8.6代生产线?


答案在于切割效率:玻璃基板面积越大,制造大尺寸面板的效率越高。也就是说,相比现有的6代线,8.6代线的切割效率更高。以13.3英寸面板为例,如果6代产线每年可以生产450万片13.3英寸平板电脑面板,那8.6代设备就可生产高达1000万片,产能实现翻番。


京东方也在公告中提及,第8.6代AMOLED生产线能大幅提升中尺寸OLED产品切割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投资本项目,京东方将建设全球首批高世代AMOLED半导体显示生产线,有望同步国际同业所推出产品,抢占高世代AMOLED半导体显示‘蓝海’的战略机遇。”


京东方所说的“国际同业”,指的应该就是韩国面板龙头三星。去年4月,三星宣布将投资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建设8.6代OLED面板产线。今年3月初,三星显示举行了8.6代IT用OLED面板设备搬入仪式,计划在年内完成蒸镀机等主要设备的安装调试。


按照三星的预期,该公司第8.6代IT用OLED产线将在2026年2月量产,而京东方的产线预计将在2026年底量产,双方量产的时间差距在一年内。而三星目前的投资规模之所以小于京东方,一大原因可能是三星的产线是由过去生产液晶显示器(LCD)的生产线改造而来。


中企步步紧逼,韩国还想做“第一”




在电视用的大尺寸OLED领域,三星之前已经布局,这次投建IT用8.6代线,则有多重考虑。


一方面是想率先开拓OLED面板的更多应用领域,形成全尺寸覆盖,守好苹果这个大客户。


长期以来,苹果在新技术导入方面走在行业前列,许多中尺寸OLED技术的开发与讨论也与苹果在中尺寸产品采用OLED面板的计划高度相关。随着华为、苹果相继将OLED应用到iPad等IT产品上,面向IT用的8.6代OLED技术已成为下一个重要战场,三星自然想抢占先机。


中国电子视象协会秘书长董敏向观察者网指出,苹果和华为是全球性消费电子领导品牌,随着两家相继发布OLED平板等产品,意味着未来领先品牌的旗舰产品一定会是OLED面板。而随着三星、京东方重金投入8.6代线,未来上游和终端侧都会全力推动OLED产品的应用。



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2年OLED笔记本面板出货量约600万片,同比增长19%;2027年OLED IT市场的占比预计将提升到23.6%。DSCC的数据显示,到2026年OLED在高端IT市场将以51%的年复合增长率提升至4400万片,IT OLE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6亿美元。


三星的另一考虑,则是想通过抢先布局应对中国厂商的步步紧逼。在液晶显示(LCD)领域取胜后,中国厂商正迅速攻向三星主导的OLED领域,其中手机用的小尺寸OLED首当其冲。


早在2019年,三星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全球市占率高达85.2%,LGD为2.7%,彼时两家韩企曾向华为P40和Mate40系列供货。然而4年过去,在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中企冲击下,2023年韩企份额收缩至56.8%,中企的份额暴涨至43.2%,双方分庭抗礼之势已现。


也正因此,在去年三星宣布将投建8.6代OLED产线时,韩媒就分析称随着中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方面压力骤增,三星此举意在应对中国面板厂商的挑战。


甚至韩国政府也表现出很大期待。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该投资计划为显示行业的“新飞跃”铺平道路;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称,三星将开拓显示行业的新未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李昌阳更宣称,到2027年,韩国显示产业将实现世界第一,并带动显示面板出口的扩大。


但随着京东方跟进对8.6代OLED产线的投资,韩国想像的市场格局能否实现,仍存变数。


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分地区来看,韩国地区份额已缩窄至46.6%;中国厂商出货份额占比53.4%,同比增加15.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8.5个百分点,份额首次超越五成;京东方、维信诺、TCL和天马份额之和已超三星。


不难想象,未来在平板和笔记本等IT领域,如果京东方、维信诺和华为甚至苹果等上下游厂商继续携手,很可能会复制手机OLED的格局演变,进一步挤压韩国面板企业的市场空间。


巨头押注,8.6代线仍是冒险一步




从行业普遍观点来看,IT用第8代OLED已经成为继刚性OLED、柔性OLED、硅基OLED、TV OLED之后,另一个崭新的行业“赛点”。但TCL华星却明确表示目前没有8代产线的投资计划,另外维信诺、天马等主要面板玩家,目前也没有明确表示会投资8.6代OLED产线。


多数玩家保持观望,首先可能是技术风险。根据行业分析,相比传统LCD在笔记本电脑上的表现,OLED寿命跟价格明显处于劣势,建设IT面板产线的技术挑战也随之升高;另外无论是IT用还是TV用,技术路线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企业的“投资选择困难”,毕竟谁都不想投产即落后。


去年底,天马在回应投资者时提到,行业上8.x代OLED产线的目标市场更多聚焦IT类产品,IT等中尺寸产品向OLED技术过渡需要一定时间,这些新线产能释放速度、放量规模、良率等短期内或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将对这些领域产品供应格局、技术规格等有一定影响。


第二大原因是投资回报难以评估。从三星和京东方来看,建设8.6代OLED产线的投资动辄数百亿元。例如,一台OLED产线的核心设备——佳能Tokki蒸镀机的价格在8000亿韩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3.2亿元),ULVAC蒸镀设备至少要5000-6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


面对高昂投资,厂商势必要权衡未来市场潜力。目前来看,尽管IT用OLED面板增速可观,但规模总量较小,再加上OLED屏幕目前大概率还是被用于旗舰产品,导致出货量会更低。即使将华为、苹果等厂商的IT产品全部换成OLED,跟智能手机的整体市场规模也无法相比。


第三个原因是,现有5.5代或6代OLED产线虽然切割效率不如8.6代线,但也能供应IT领域。例如三星目前就是在5.5代OLED产线上生产笔记本电脑OLED面板,TCL华星也布局了5.5代印刷OLED产线。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厂商对大规模投资保持谨慎也是明智之举。


“随着材料、设备等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印刷打印的产业准备度近几年得到提高,公司因此也推进了5.5代实验线的投建。但目前下游OLED中尺寸产品需求、印刷产业链成熟度和公司技术进展尚未达到大规模量产条件,公司会秉持审慎态度推进。”TCL方面表示。


但对肩负引领韩国显示产业重任的三星来说,为了应对中国面板厂商的竞争压力,即便缩小投资规模,也必须硬着头皮继续押注。而京东方近些年更是紧跟三星投资步伐,在三星2011年投产5.5代OLED产线后,京东方也在2013年投产全球第二条AMOLED生产线。


这次双方布局8.6代OLED产线,虽是冒险之举,但也给面板竞争带来更多看点,最终鹿死谁手仍存悬念。


而三星和京东方选择此时投资,也恰逢新一轮面板上行周期开启,业绩都恢复了增长。今年一季度,京东方实现营收458.88亿元,同比增长20.84%;净利润9.84亿元,同比增长297.8%。TCL科技实现营收399.08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43.71%。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3:15 , Processed in 0.1993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