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特邀版主

注册:2007-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3 17:3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font-005"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width="564" height="40"></td></tr><tr><td class="font-002" align="center" width="564" height="28"></td></tr><tr valign="top"><td class="font-002" colspan="2">&nbsp;&nbsp;&nbsp;&nbsp; <p><font size="2">&nbsp;&nbsp;&nbsp; 电信终端产品主要是指固定电话机、传真机、移动电话机。它们的市场主要取决于用户数量的增长情况,也就是电信业务市场的发展情况。本文在分析2002~2005年电信业务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2006年电信终端市场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信息终端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br/><br/>&nbsp;</font><font size="2"><strong>&nbsp;&nbsp; 近年来电信终端的市场发展情况 <br/></strong><br/>&nbsp;&nbsp;&nbsp; 大陆通信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分析一下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然后预备今后一段时间尤其是2006年电信终端技术和市场的趋势。下面先来了解一下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统计。 <br/><br/>&nbsp;&nbsp;&nbsp; </font><font size="2"><strong>1. 2002~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数各月净增比较 <br/></strong><br/>&nbsp;&nbsp;&nbsp; 固定电话用户数保持稳定增长:200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累计新增2 568.2万户,达到3 3743.8万户,月均新增428.0万户,比2004年月均新增414.1万户高。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6部/百人。2002~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数各月净增比较如图1所示。</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img height="303" src="http://www.cstec.org.cn/oa/file/download.asp?id=799" width="560" border="0" alt=""/>&nbsp;<br/>图1 2002~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数各月净增比较 </font></p><p align="left"><br/><font size="2">&nbsp;&nbsp;&nbsp;</font><font size="2"><strong> 2.2002~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各月净增比较 <br/></strong><br/>&nbsp;&nbsp;&nbsp; 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趋缓:2005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累计新增2 834.4万户,达到36 316.8万户,月均新增472.4万户,比2004年月均新增540.6万户低得多,总体上也低于近几年的同期水平。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8部/百人。2002~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各月净增比较如图2所示。 </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img height="277" src="http://www.cstec.org.cn/oa/file/download.asp?id=800" width="528" border="0" alt=""/><br/>图2 2002~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各月净增比较 </font></p><p align="left"><br/><font size="2">&nbsp;&nbsp;&nbsp; </font><font size="2"><strong>3.几项相关业务的发展情况 <br/></strong><br/>&nbsp;&nbsp;&nbsp; 从图3和图4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移动通信业务不断增长,固定电话业务呈下降趋势,数据通信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和宽带接入业务)不断增长,长途电话业务下降(主要是受IP电话分流的影响)。这些现象对电信终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img height="222" src="http://www.cstec.org.cn/oa/file/download.asp?id=801" width="438" border="0" alt=""/><br/>图3 2004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构成 </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img height="222" src="http://www.cstec.org.cn/oa/file/download.asp?id=802" width="438" border="0" alt=""/><br/><br/><br/>图4 200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构成 </font></p><p align="left"><br/><font size="2">&nbsp;&nbsp;&nbsp; </font><font size="2"><strong>电信终端产业的基本情况 <br/></strong><br/>&nbsp;&nbsp;&nbsp;</font><font size="2"><strong> 1.2005年主要电信终端的生产情况 <br/><br/></strong>&nbsp;&nbsp;&nbsp; 表1列出了几种重点手持机的生产数量的统计,从中可以看出,小灵通电话机的生产数量下降较多,移动电话机、电话机和传真机的生产数量都有所增长。 <br/><br/>&nbsp;&nbsp;&nbsp; 表1 重点手持机生产数量的统计(2005年1~9月)&nbsp;</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img height="287" src="http://www.cstec.org.cn/oa/file/download.asp?id=803" width="429" border="0" alt=""/></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2">&nbsp;&nbsp;&nbsp; 从核发的进网证书和标志情况来看:2005年1~10月份共核发移动电话机进网许可证750张(其中GSM移动电话机653张,CDMA移动电话机86张,GSM/CDMA双模手机11张),比2004年同期(776张)减少了2%;共核发移动电话机进网标志10 192万枚(其中GSM移动电话机9 460万枚,CDMA移动电话机703万枚, 双模手机29万枚),比2004年同期(11 031万枚)减少了8 % 。虽然下降的幅度都不大,但这却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这预示着大陆的手机市场趋于平稳。<br/><br/>&nbsp;&nbsp;</font><font size="2"><strong>&nbsp; 2.电信终端产业面临的问题<br/></strong><br/>&nbsp;&nbsp;&nbsp; 将图1、图2和表1的数字比较后可以看出,固定电话用户以年5 000多万的数量增长,而生产量是市场需求量的一倍多;移动电话用户以年6000万~7000万的数量增长,而年生产量达2亿多部,生产量是国内市场需求量的三四倍,也就是说,电信终端的产能和市场容量的差值很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出口成为大陆移动电话机制造业的一条出路。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推出,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研发成本摊比增加,企业在产业链组织上的风险增大,产品质量的风险也在增大,而产品的利润却在不断下降。因此,稳健地操控企业发展是上策,在核心技术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不断总结经验并迅速提高工作效率是关键。由于移动电话机需要随身携带并且长时间使用,而且人们对通信畅通、可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电话机自然就成为了一种使用条件“苛刻”但可靠性要求又很高的特殊产品,因此移动电话机的品牌和信誉将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br/><br/>&nbsp;&nbsp;&nbsp; 在固定电话终端生产方面,由于市场竞争以价格为主,导致固定电话机的材料成本不得不一降再降,在技术和品质方面出现倒退现象:集成电路改分立元件、受话器改纸盆喇叭、金属支架改成塑料支架,就连随机带的电话线都改短了,在这种情况下,电话机的质量和可靠性可想而知。固定电话终端的利润已达底线,产品的品质也受到成本和价格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还是要靠行业自己救自己,消费者并不希望便宜10元而购买如此低质量的产品。<br/><br/>&nbsp;&nbsp;&nbsp; 民族通信终端产业将面临设计、生产和管理三大关键考验。特别是移动电话机生产企业,依靠对大陆市场款式需求的了解和反应快速,依靠适合于大陆市场的营销渠道,依靠简单的拿来组装的快速上市方式,在2003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之后,2004、2005年市场占有率有所回落。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在核心技术、生产技术和经验上下功夫,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投入不足,产能投入过剩,没有在品牌美誉度上站住脚,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防止急功近利。 <br/><br/>&nbsp;</font><font size="2"><strong>&nbsp;&nbsp; 3.2006年电信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br/></strong><br/>&nbsp;&nbsp;&nbsp; 从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大陆电信终端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前面已经提到,固定终端年市场销售容量在5 000多万部;移动终端年市场销售容量在6000万~7 000万部。但是产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这就需要我们的产业界认真对待国际市场,了解和掌握国外的技术要求和认证程序,加大出口能力。我国政府为促进产品出口正在积极推进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范围内的检测结果的相互认可。中国泰尔实验室是指定的相互认可检测实验室,也就是说,在国内的泰尔实验室组织测试,获得检测报告,即可顺利获得进入国外市场的认证。 <br/><br/>&nbsp;&nbsp;&nbsp; 随着互联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VoIP(网络电话)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强烈的需求驱动(主要是价格便宜),使得传统语音电话受到很大的冲击。根据下一代网络发展的趋势,包括语音在内,全网由IP方式来承载已是大势所趋,因此, VoIP相关终端将是2006年的一个热点。 <br/><br/>&nbsp;&nbsp;&nbsp; 另外一个热点是3G(第三代)移动电话机。如果确定在2008年奥运会时能够使用3G移动电话机,那么在2006年开始组织3G网络的商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否则很难保证2008年能用上一个相对成熟的3G网络和业务。如果2006年能够启动3G商用计划(这取决于信息产业部什么时间发放3G牌照),将为移动终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但即便如此,2006年也很难形成市场规模。<br/><br/>&nbsp;&nbsp;&nbsp; 电信终端的品质和可靠性以及价格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要换的移动电话机还没坏”、“不想换的移动电话机总是坏”,这种现象将使消费取向形成反差。根据2005年移动电话机售后质量争议技术鉴定的统计情况,移动电话机在多方面的可靠性不能令消费者满意,特别是国产手机应在可靠性上多下功夫。<br/><br/>&nbsp;&nbsp;&nbsp; 会议电视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传输品质和功能是技术发展的重点。随着集团应用、行业应用的进一步增多,会议电视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应用者也将对会议电视系统的品质和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应用习惯和观念,“听起来很好,用起来没有兴趣”的家庭可视电话不会有很大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电话机端到端的可视电话应用的机会也不会很多,这一点已经在先期应用3G网络和业务的国家(如日本)得到验证。这一点运营商应当注意到,但是移动电话机制造商不用担心,消费者在购买移动电话机的时候,相关功能是一定要的。 <br/>固定网终端捆绑短信息业务是固定网增值的一个机会,是否能取得突破式发展,需要看电信运营商的决策和运作。在现阶段,固定网运营商应不失时机地培育自己的客户在语音业务上的数据业务,在自己已经获得的用户和现成的资源上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在固定网终端上捆绑短信息业务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br/><br/>&nbsp;&nbsp;&nbsp; </font><font size="2"><strong>对长远发展的几点看法 <br/></strong><br/>&nbsp;&nbsp;&nbsp; 信息社会对信息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商机,信息终端将向着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方向发展。应该注意到,由于信息社会对信息网络系统、功能、规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包括信息终端在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方便快捷。“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信息终端产品向节能、环保、可再利用方向发展。信息终端的发展必须考虑适应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功能、业务等)。<br/><br/>&nbsp;&nbsp;</font><font size="2"><strong>&nbsp; 1. 移动终端的发展特征 <br/></strong><br/>&nbsp;&nbsp;&nbsp; *以宽带为基础的综合业务(包括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等)将在终端上集中体现; <br/><br/>&nbsp;&nbsp;&nbsp; *智能化体现在协同身份认证、接入认证、数据加密和信息筛选等,以及终端周边的信息交互、信息助理和娱乐游戏等; <br/><br/>&nbsp;&nbsp;&nbsp; *多模制式(GSM\CDMA、WCDMA\cdma 2000 1x\TD-CDMA)终端接入;(编者注:GSM\CDMA是我们正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电话网络,WCDMA\cdma 2000 1x\TD-CDMA是我国将要建设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网络,而第一代移动电话网络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使用的“大哥大”。它们采用的技术是不同的,一代比一代先进) <br/><br/>&nbsp;&nbsp;&nbsp; *移动性是优势,无线资源和带宽是制约,人—机界面是难点。<br/><br/>&nbsp;&nbsp;&nbsp; 2. 固定终端的发展 <br/><br/>&nbsp;&nbsp;&nbsp; *将电话、宽带接入并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智能终端是固定终端发展的方向之一; <br/><br/>&nbsp;&nbsp;&nbsp; *将固定服务业务形式转化为流动游牧形式是固定网业务发展的方向之一; <br/><br/>&nbsp;&nbsp;&nbsp; *固定网转移业务可能是固定网发挥优势(宽带、可靠、安全和人—机界面舒适等),适应社会需求,重新展现魅力的一个商机。 <br/><br/>&nbsp;&nbsp;&nbsp; 统计表明,人们在相对固定环境中的时间与移动中的时间比是9:1,因此,我们有理由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固定网络的发展将走出低谷,展示它的优势和魅力。 </font></p></td></tr></tbody></table>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3 04:06 , Processed in 0.22097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