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480|回复: 0
打印

谁比谁聪明?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03-8-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10 15:3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


--------------------------------------------------------------------------------

中国计费网 (2003年8月8日)  来源:ChinaByte  

作者:李亚斯



    猪圈里圈着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一个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按一下按钮,8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须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和小猪各吃到4个单位;若两猪同时到,大猪吃到5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在这种规则下,如果小猪是理性的,或者他足够聪明,小猪肯定不会主动选择“按”的战略,因为它不出去按开关的话,在大猪去和不去的情况下,小猪能够分别得到4个单位和0个单位的食物;但是如果它选择了按开关,则在大猪去和不去的不同情况下,小猪只能获得3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食物,因此,小猪不参与按开关绝对是最优的选择。如果大猪也绝顶聪明,它肯定能够猜到小猪的想法,但是它只能去按,否则连一点食物都得不到。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结局。
  ——摘录和改编自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之智猪博弈

  聪明小猪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等着大猪出去取食,从而分得一杯羹。但是累了半天的大猪会甘心于这种结果吗?自己辛辛苦苦拿来的东西平白要分给别人,他会不会这样想:“老子块头大,身体壮,绝食几天,不把你小猪饿死,也要你得个营养不良永远长不大,那以后的食物我就可以一个人独占了”。这是大猪的如意算盘,也是对小猪的必杀技,如果让它得逞,那么这个养猪场的主人损失就大了:好不容易弄来一只小猪就这么没了,靠大猪小猪兴旺发达光大养猪业的希望不是破灭了吗,所以主人就会对大猪打、骂、鞭、笞,还不行就把大猪大卸八块分成了几个小猪实现平等竞争(真正的“猪”当然不行),以督促大猪消极怠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大猪骂骂咧咧干活,不时使点小动作;小猪战战兢兢取食,抓紧偷吃猛吃使自己长大能与大猪抗衡。在智猪的世界里,大猪、小猪、主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电信产业中的互联互通,以大猪类比主导运营商,小猪映射电信竞争者,电信监管者作为主人,与智猪博弈颇有相似之处:谁都很“聪明”,谁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三者之间的利益得失也是互联互通中矛盾不断的根源。

由来已久的互联矛盾

  从中国电信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者之后,互联互通矛盾从来没有停止过。从1994中国联通打破中国电信产业垄断局面开始,中国联通与当时主导运营商的移动通讯的互联互通障碍,固定通讯的互联互通障碍,193长途互联矛盾;到后来的中国铁通全面进入固定通讯时遇到的障碍,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短消息互联姗姗来迟,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之间兰州事件,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之间的无锡事件,中国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的旋律中一直夹杂着互联互通矛盾这个杂音。可以说,绝大部分事件都是主导运营者挑起的,这中间有对新竞争者快速成长本能的恐惧,也有对利益不平衡的不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互联冲突都起因于“大猪”使小动作,“小猪”偷吃猛吃也会损害“大猪”的利益。今年年初,江苏吉通因拖欠应付给江苏电信的互联互通费用被江苏电信告上了法院,与此同时,江苏吉通却在IP卡市场上大打价格战,其IP电话卡甚至以2折、3折低价销售,对其他运营商的IP卡销售产生严重冲击。

  在历经了多次分拆和重组之后,目前中国电信产业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四大公司为主的电信格局,各个公司之间运营规模接近,但是在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之间,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之间,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之间的互联冲突仍然层出不穷,源源不断,根本原因是新市场格局,老互联规则,各个运营商之间的利益仍然没有平衡。

为什么联而不通

  电信市场引入竞争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福利,同时改运营者压力和动力去改进技术、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从而在整体上达到利益最大化是各国电信改革者的共识。而互联互通既是竞争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合作的基础条件。电信产业是规模经济特别突出的网络产业,规模越大,每用户的成本就越低,每个用户获得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就越大。按照经典的梅特卡夫定理,网络的价值等与网络节点的平方,具体到电信网络,网络价值等于用户数目的平方。A2+B2<(A+B)2,两个网络互联之后的总价值大于两个独立网络价值的相加,这是谁都懂的道理,也是为什么需要互联互通的一个重要理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短消息互联互通所激发消费高潮就是对此理由的最好注解。

  互联互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给竞争者的发展创造环境。各国政府在电信市场争相引入竞争,向一个或多个新进入者颁发许可证,如果竞争公司不能将其自身网络与提供普遍服务的公众电信运营者实现互联,那么这些竞争公司根本不能与公众电信经营者竞争。实际上竞争者重建类似公众电信运营者所拥有的网络需要及其巨大的投资,几乎没有一个新进入的竞争者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竞争公司往往将其最初的投资限制在建设主网的某一部分或者利润较高的业务,如美国、英国、日本早期的竞争公司只建设部分长途通信设施,并仅仅在全国的某一地域进行建设,而国内的早期竞争者中国联通则专注于移动通讯。但是为了吸引用户,竞争公司又不得不提供大范围的服务,这就只能通过将其长途光缆接入主网的本地网来实现。而这些本地网是公众电信运营者所拥有的。简单地说,互联互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竞争的先决条件。

  中国的电信监管者不是没有努力来促进互联互通的实施。98年以前,中国电信产业的主要监管者邮电部与原中国电信原为一家,因此当时中国电信互联互通的小动作邮电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互联互通质量就无从谈起。98年国务院重组成立信息产业部以来,电信监管者与各个电信运营保持了大致相当的距离,处于相对超然的位置,对之后促进互联互通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国务院领导明确要求确保电信等重要行业的正常运转,强调要重点整治阻碍互联互通等问题。为此,信息产业部也将解决互联互通不畅作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硬措施”,加大协调和处理力度,确保网间通信畅通。

  但是,互联互通关键在于分配互联互通给互联方带来的经济利益,最大的障碍点在此,最大的激励点也在此。经济利益分配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网间结算机制,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单纯强调外部惩罚的“硬措施”恐怕也很难真正解决问题。事实上,近年来,为解决互联互通问题,监管部门虽然制定了不少办法,但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不可能只靠监管的“硬措施”去“堵”,真正迫切需要做的是确立公平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正向激励机制去“疏”。

公平的互联互通?

  中国目前的本地网间结算价为0.06元/分钟,这6分钱的结算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又是一件永远也说不清楚的事情,或许就是在很久以前各运营商懵懵懂懂的时候拍脑袋出来的。从国际比较来说,日本2.37美分/分钟、墨西哥2.60美分/分钟、美国1.57美分/分钟,中国在全世界具有电信竞争的国家里处在倒数的位置。英国电信2001年来自其他运营商的网间结算收入所占的比重为17%,韩国电信则达到了24%,法国电信这个比重超过了9%。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去年的网间结算费收入分别为3.6%和3.3%,这也是一个很低的数字。

  制定网间互联结算价格的基准有很多种,以资费为基础,以成本为基础,以运营效率为基础,以国际比较为基础,以收入分成为基础,以运营商直接谈判为基础,甚至当运营商规模相近时,互不结算。各种方法各有其道理,在我国现在则是以资费为基础,在电信资费没有与成本紧密相联,以零售资费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折扣来确定互联费简单易行,避免了大量成本核算的复杂程序,但是当现行资费为偏离成本的政策性资费时,由此确定的网间互联费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和补偿网间互联所发生的成本。而多数电信业较为发达、电信体制较为成熟的国家,原来基本采用基于历史成本的完全成本分摊法,现在则采用或计划采用前瞻性的国际电信联盟、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推荐的长期增量成本法来进行互联资费结算。

  怎样的结算机制是公平的机制,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清楚,各国都在摸索电信网络互联结算机制,但是,有一点可以比较清楚,中国电信产业目前的结算机制不能算是公平合理的。过低的结算价格使得运营商有了恶性价格战的基础,而这种企业间低水平同质业务、替代业务的出现和价格竞争反过来又加剧了互联互通矛盾。

结语

  一个公平合理的结算价格应该能够基本体现互联双方对于通讯服务的贡献,引导运营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进行质量竞争和差异化竞争,而不仅仅停留在价格竞争之上。信息产业部今年7月份将颁布《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与《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强调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指导结算价格和未来的资费价格,有效引入激励,使用经济手段推动解决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结算杠杆的利益导向效应,改变原有的结算不科学的局面,这是一种可喜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引入“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指导结算价格和未来的资费价格”结果应当是适当提高未来的互联结算费用,适当降低面对消费者的资费价格,因为资费提价将遭遇消费者极大的阻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移动通讯产业的利润率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国移动的利润率已经是世界第一,(引自2003年财富杂志))。这种互联结算价格的变动更多的是在各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变动。从短期来看,提高互联结算费用(特别是移动与固定之间)将互联利益从移动运营商向固定运营商转移,而移动与移动、固定与固定之间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移动对于固线的替代是世界范围内不可更改的趋势,移动资费的下降将进一步凸显移动通讯对固定通讯的替代和分流,固定运营商依靠互联费用这块“救生板”不可能阻止未来增长的减缓甚至倒退,如果提高互联费用“催生”出移动通讯资费单向收费,从远期看,这种替代性服务的打击很可能是非常沉重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调整结算机制能够调动主导电信企业对互联的积极性,保障新竞争者顺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观电信市场 “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局面,从而改变智猪博弈,“大猪”“小猪”将不会主要把精力放在做互联互通小动作的“小聪明”上,而是放在提高质量、改进效率,改善服务的“大智慧”上,这样才是对消费者、监管者、主导运营商和竞争者共赢的结果。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23:03 , Processed in 0.27131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