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士

注册:2005-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4 18:30: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卫星传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无线远程点对面传输模式,上行站  的工作状态、地面到卫星的空间环境状态、卫星的工作状态及地面单收站的工作状态均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的效果;其中上行站、上行站到卫星的空间环境及卫星的状态异常对广播电视的节目传输产生的是面的影响,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1.上行站影响卫星传输的主要因素及克服办法
  上行站的异常产生的是一个面的影响,因此上行站的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基本保障之一。影响上行站安全播出的主要因素有:
  (1)人为失误
  包括操作失误、责任心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异态并采取挽救措施、业务不过硬造成的处理不
  当或处理不及时、维护检修不到位造成的设备故障。
  人为失误是可以杜绝的,办法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细致的故障预案、令行禁止的工作作
  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
  尤其是面对当前我是小狗的疯狂干扰,卫星传输的安全播出工作必须做实做细。处理突发事件
  的原则是有效抵御干扰,减少影响、缩短停播。围绕这一原则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重在衔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主备设备之间、主备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是减
  少影响的关键。衔接程序要科学严谨,衔接手段要完善,衔接责任要明确,要求要高,管理要严格,考核要精确,对接才能准确无误,达到尽可能减少影响,缩短停劣播的目的。
  重在反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是避免重大事故的关键。反应快是建
  立在责任心强的基础上,值班三心二意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果断是建立在业务功底强的基础上,业务不熟练,技术不过硬往往延误处理时间。因此,一线值班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停播时间和影响大小。
  重在方法: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清晰的处理程序,简洁的操作步骤,简练的口令是争取时间
  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按照尽可能减少影响,缩短停播的原则,善于总结,善于积累,通过每一次停播事故改进维护流程,制定准确、简明、有效、实用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操作卡片,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有效抵御干扰,减少影响,缩短停播的目的。
  (2)设备故障
  单机设备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系统备份策略、快速故障维护来避免或缩短因其造
  成的传输中断或传输质量下降。
  上行站作为点对面的卫星传输的一个核心环节,为保证传输的不间断和高质量,需要有必要
  的系统在线冗余配置,故障情况下上行设备的主备切换是及时恢复或避免传输异常的有效手段。
  设备故障的快速恢复主要靠平时严格深入的业务培训和各种故障演练等措施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快速恢复设备或系统故障达到目标。
  (3)电磁干扰
  主要靠电磁检测、频率协调以及电磁屏蔽手段解决问题。
  常见的电磁干扰为中波干扰、短波干扰、手机机站干扰、雷达干扰、电焊机产生的电磁干扰、微波干扰等。中波干扰主要影响地球站的基带处理系统和电源系统,主要的克服措施是良好的系统或机房屏蔽及屏蔽接地;短波干扰主要影响高速数字基带系统和L波段窄带传输线路,对于采用L波段ODU的地球站,由于该种设备一般需要由室内单元馈送一个L波段的本振信号,单频本振信号往往由于受短波干扰而给整个上行系统引入强大噪声,严重影响系统信噪比指标,比较有效的措施是机房屏蔽和馈线屏蔽,或采用半钢(铜皮屏蔽)电缆;雷达干扰多表现为对卫星C波段下行信号(4GHz)的干扰,由于此类干扰信号直接由接收天线引入卫星传输系统,地球站或卫星单收站一般无法克服,只能通过国家无委的频率协调解决,如果地球站或卫星单收站离干扰较远且有一定夹角也可通过适当加大接收天线口径解决;电焊机工作时会产生高频电磁弧,较近时会对卫星接收L波段的信号产生干扰,正常传输时一般应避免电焊机在卫星接收区近距离工作;c波段卫星信号很可能受到地面微波信号的干扰,但现实中由于国家无委一般对上行站和微波信道有较好的规划,所以这种情况较少发生。
  (4)必要的值班辅助设施不完善
  尤其是对于担负多卫星传输任务的地球站,面对当前严峻的卫星播出形式,仅靠传统的人眼看、人耳听的手段发现异态、判断异态、处理异态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传统的手段不能保证所有异态的及时发现,不能保证每个具体处理人员主观综合判断的正确性,不能保证每次处理的最恰当性。面对以上问题,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对监视信号的主观评价客观化,让对一般异态的经验判断通过多点检测和科学的综合判断方法自动化,让对设备或系统的人为手动操作自动化,尽量减少安全播出对人的依赖。
  2.空间环境对卫星传输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卫星通信是一个开放的通信系统,因此通信链路易受外部条件影响。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因素很多,如通信信号间的干扰,太空天气对卫星传输空间链路的影响等。以下通过对几种常见现象的深入分析,以加强对卫星传输安全漏洞的判断和预防。
  (1)天空天气对卫星传输的影响
  太空天气对卫星传输的影响包括:对卫星的影响、对信号传播环境的影响和对地面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太阳放射的高能量粒子可能造成高轨道卫星(如同步卫星)存储器发生混乱、绝缘材料充电及因绝缘材料被击穿突发放电造成的元器件损坏;
  ②太阳活动的加强会加速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衰落、降低卫星寿命;
  ③太阳噪声直接影响卫星下行链路的信噪比;
  ④信号穿过电离层或对流层时,会因被吸收、电离层闪烁、法拉第极化旋转等降级,即使接收站的输入信噪比下降。
  (2)太阳活动对广播卫星的影响
  广播卫星为同步卫星,属高轨道卫星,距离太阳最近,受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最大。太阳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情形复杂,其离子化辐射包括低量级紫外线、x射线及太阳风,通常情况下对同步卫星不会造成影响。但在太阳风暴爆发期,紫外线及x射线流会突然增大几个量级,辐射能量也会增强,同时还会伴随着大量电子和质子,少数情况下有些粒子会积累很高的能量。这些高能量的太阳能粒子往往就成为了卫星太空仓的杀手。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会在卫星表面积累起来,在一些曲面上,或几个特殊的绝缘面之间充
  电,产生所谓的太空仓充电现象。当充电电压足够大时,卫星上的某些绝缘材料会被击穿,产生绝缘层放电,使某些PCB电路、电子器件被损坏。此外,如果在卫星仓计算机存储单元附近出现高电量的粒子,就有可能改变存储单元的状态,如由0变为1,这可能会导致系统控制程序或数据出错,触发卫星仓控制电路,产生伪指令。一般情形下,这些伪指令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偶尔也会触发使太空仓飘离地球等重大事故,几年前加拿大的Anik卫星正是因此丢失的。
  在国内就曾出现过由于电离子累积产生了伪指令,导致卫星转发器自保护关机的事例。
  此外,地球磁层可以控制太空粒子的运动,因此对处于其中的卫星通常有一定程度的屏蔽和保护作用。但对同步卫星,当太阳风及太阳系内的磁场条件足以将地球磁层靠近太阳一侧的边缘压缩到同步卫星轨道时(在太阳大爆发造成地球电离层磁暴时很可能发生),同步卫星一旦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就会完全暴露在太阳粒子辐射的巨大作用力之下。对于一些较早的靠地球磁场维持正确轨道的卫星来说,除了要遭受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流的危害之外,同时还会因此失去它们的轨道参考,这无疑是危险的。在太阳活动峰年,随着辐射加剧,这种潜在的危险会随之增大。
  (3)电离层对卫星传输信号的影响
  电离层中充满了电子,相当于一个等离子导体,当电磁信号在其中传播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当信号频率在某个特定频率之下时,会在电离层处被反射;当信号频率在这个特定频率之上时,信号将穿过电离层,但同时会受到电离层的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信号频率越高,传播路径因电离层折射而弯曲的程度越小。卫星通信的信号传播方式属于后者。但电离层并不是一个均匀的等离子层,其密度随每日不同时刻、高度、纬度、季节及太阳活动情况而改变,同时电离层还是一个色散媒体,并处于地球磁场中。这些特性决定了电磁信号在电离层中传播时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
  对于卫星通信波段的信号而言,电离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折射、散射、闪烁及法拉第旋转效应。雷达跟踪目标对电离层折射非常敏感,但如果电离层相对均匀,折射对于卫星通信却影响不大。电离层色散效应会引起信号延时,对宽带通信还会产生差分延时,这对于宽带的卫星电视信号影响相对较大。以上效应正常情形下,对卫星通信不产生明显影响,但在剧烈太阳活动中,紫外线和x射线倍增,使电离层离子化程度加剧,不均匀性增强,地球磁场也因此有所改变,所以也需加以注意。
  卫星通信信号穿过电离层时,信号极化同时会受到偏转,即发生法拉第极化旋转效应,对接收系统而言,这不仅减小了正极化接收信号的强度,同时增大了反极化干扰。对于一个极化隔离度在35dB以上的接收系统,如果法拉第效应将下行信号极化旋转5度,则极化隔离度会降到约20dB。法拉第极化旋转量正比于磁场强度和电离层总离子数,反比于信号频率的平方根,因此对低频信号影响相对较大,对低仰角传播的信号由于传播路径长,影响相对较大。在剧烈太阳活动中,VHF波段信号的极化可被旋转多周,而C波段(4GHz)信号的极化旋转最多在几度之内。
  图2—3—5示意了在剧烈太阳活动中电离层中总电子数在一天之内的典型的变化情况及一个C波段卫星电视下行信号的相应的法拉第旋转情况和接收反极化信号的情况。
  由于电离层不均匀,信号在电离层中传播时,其强度会随电离层密度的不规则变化产生快速波动,即形成所谓的电离层闪烁现象。电离层闪烁会给通信信号叠加一个低频分量的噪声,越靠近两极,电离层的不规则变化越强。在两极,电离层闪烁随时出现,但夜间更强一些;.在靠近赤道区域,电离层闪烁一般在晚间出现在午夜时消失,很少数情况下才会持续到清晨。当太阳紫外线、X射线增多时,离子化加强,电离层增厚,则电离层闪烁现象加剧,有时造成信号严重衰减。因此电离层闪烁强度也随着太阳活动变化。此外,由于太阳表面辐射不均匀,因此电离层闪
  图2—3—5电离层电子数及法拉第效应24小时变化规律
  烁强度一般又随着太阳的旋转,以27天为一个周期变化。
  电离层闪烁对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均会产生影响。事实上,信号强度的波动并不是由于电离层的不规则吸收引起的,而是由于信号不同成分的相位变化不同,从而使合成信号的强度产生波动引起的。
  同步卫星通信主要考虑地磁赤道附近区域(地磁赤道南北20度范围内)的闪烁,同步卫星通信信号在地磁纬度15~20度区域内穿过电离层时,电离层闪烁现象最强。地磁赤道与地理赤道稍有差异,如图2—3—6所示。从1995年我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数据统计也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受电离层闪烁影响不明显,但南方地区的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却受到相对较明显的影响。
  图2—3—6地磁赤道示意图
  此外,通信频率越低,电离层闪烁现象越严重。军用vⅢ’波段影响最重,L波段次之,只有最强的闪烁(发生在剧烈太阳活动中)才会对C波段及其以上波段造成影响。
  (4)对流层对卫星信号传播的影响
  对流层对卫星通信链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收衰减,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对2GHz以上的信号损伤较大,且随频率增加而影响加剧。Ku波段(10~20GHz)除了对水蒸气吸收敏感外,对对流层中的尘埃也较为敏感。频率在20GHz以上的信号除了以上因素外,还会出现谐振吸收,如某些频率的信号会同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谐振,其能量会因此被吸收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1 11:13 , Processed in 0.19841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