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是包括NR在内的很多数字通信系统,用于将编码后比特数与实际可供传输资源数量对齐,而广泛采用的数字域处理过程。
那么具体到5G NR的速率匹配,应对的是哪些问题,5G NR的速率匹配又有哪些作用和实现形式,本文来做个简单的介绍。
这里明确一下,严谨地说,根据TS 38.212,NR中的速率匹配包括比特选择(bit selection)和比特交织(bit-interleaving)。众所周知,比特交织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深衰而进行的编码顺序的调换,并不涉及数量的改变,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不匹配”的情况下,比特选择所发挥的作用。
Vol.1 为啥会“不匹配”
一方面,根据TS 38.212,发端信道编码后会生成超量的校验比特用于可能的HARQ重传。
另一方面,以下行接收为例,终端需要根据DCI调度信息,得知即将接收的物理层传输块TB的码率、调制阶数、传输层数以及物理资源分配情况等信息,并以此来确定此次传输的实际负载(TB Size,亦称payload)。
根据TS 38.214,上述计算,首先需要确定被调度的slot中,每个PRB可用的RE数量,其计算公式粘贴如下:
可见在计算可用的RE数量时,只考虑了时域符号数、DMRS所占资源、以及高层配置的overhead(这个参数后续会说明其作用)。
但在实际传输中,可能存在更多的RE,也是不能被传输PDSCH数据的,根据TS 38.211,这些RE包括 PT-RS、NZP/ZP CSI-RS、以及其他高层配置的不用于PDSCH传输的资源。
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每次传输,由实际资源数所决定的可用的比特数小于编码比特数量。需要在传输之前将无法传输的bit扣除,以“匹配”实际资源。
Vol.2 怎么“匹配”
以下行LDPC编码为例,根据TS 38.212,实际匹配的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
发端通过将TB进行加CRC校验、码块分割以及各码块的信道编码之后,产生了C个编码后包含超量校验比特位的码块。此时发端根据实际可传的比特数G,决定每个码块可用的bit数,其原则如下公式所示,就是平均分配:
其中NL是传输层数 Qm是调制阶数、C‘是可用的码块数、Er是最后确定的每个码块的bit数。
Vol.3 对实际码率的影响和overhead的作用
上述rate matching方法,并不影响信息位比特的传输,不会改变payload,也就是说,rate matching之后,只有一定数量的LDPC校验位被影响。 因此,速率匹配之后,实际的码率,会与MCS的目标码率不同,而当slot中存在其他参考信号或存在其他高层配置的不可用于PDSCH的RE时,实际码率会不可避免的提升,导致可靠性降低。
为了避免上述可靠性的降低,有效的方法是当确知码率会被抬升之前,高层配置适当地降低payload,以平衡实际码率。
前述overhead参数(根据TS 38.214,可以取0/6/12/18)就是用来一定程度上调节PRB中其他被占用的RE。
比如在下面的3GPP制定的FR2 PDSCH测试例中(TS 38.101-4),为了抵消PT-RS对码率的抬升,保证测试码率与目标码率一致,将overhead设为6:
Vol.4 Rate Matching还能用来干啥
除了用来避免与NR本身的RS复用之外,TS 38.214中还规定了其他几种方式,取消当前传输对时频资源的占用,通过抬升码率的方式避免干扰。
ServingCellConfig或 ServingCellConfigCommon中的RateMatchPattern字段,通过一个bitmap指示某个symbol上的某个PRB不能用于PDSCH传输。 Rel-15加入RateMatchPatternLTE-CRS通过将一个LTE小区的CRS配置(v-shift,port数,带宽,MBSFN配置)告知终端,来避免DSS场景下LTE常开的CRS对NR的干扰。 Rel-16扩展了上述配置,支持了对多个不同的LTE CRS进行速率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