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谈一下对IMS的理解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0-8-6 01:57
作者: sdzhyq     标题: [原创]谈一下对IMS的理解

ims 其实就是高级软交换。
那比传统软交换有哪些差异呢?
传统软交换主要是实现与现网相同的语音业务,只是引入了Ip方式的接入,对于多媒体这块,其实传统软交换中并没有多少亮点。

另外就是随着移动分组的带宽提升,移动终端也会逐渐实现语音IP化,这样也需要类似固网的voip控制,只不过这个用户终端是一个移动的IP而已。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探讨。
时间:  2010-8-6 10:06
作者: sunl71

主要区别是业务和控制分离
时间:  2010-8-6 10:14
作者: nearm

我觉得IMS就是为了VOIP而生的,提供合理的计费,QoS的保证,业务的集成。
这也是演进到LTE的重要一步,以后话务可以不通过CS来走,统一通过PS来走
时间:  2010-8-6 10:48
作者: jackgejj

恩,之前一直都是CS要多于PS,之后都是PS的天下了!
时间:  2010-8-6 10:55
作者: sukhoi96

原帖由 nearm 于 2010-8-6 10:14 发表
我觉得IMS就是为了VOIP而生的,提供合理的计费,QoS的保证,业务的集成。
这也是演进到LTE的重要一步,以后话务可以不通过CS来走,统一通过PS来走


同意,以后PS就是IMS的接入网啦

[ 本帖最后由 sukhoi96 于 2010-8-6 10:59 编辑 ]
时间:  2010-8-6 16:56
作者: post927

业务和承载分离貌似R4版本就实现了,而IMS是R5版本引进的
时间:  2010-8-6 17:40
作者: nearm

原帖由 post927 于 2010-8-6 16:56 发表
业务和承载分离貌似R4版本就实现了,而IMS是R5版本引进的


R4版本是控制与承载分离,但是业务还是在控制里面的
R5引入IMS就是把业务再从控制里面分出来,这样R5的核心网就变成了3部分:业务-控制-承载,这样方便了业务的集成,是上层的上层,就不用考虑控制了
时间:  2010-8-6 17:48
作者: 爱之寻梦

IMS应该能作为以后未来的核心网,为以后实现固网和移动网整合做基础。
CS就保持现状,以后慢慢地消失了。
时间:  2010-8-6 22:17
作者: hq19851014

把固网和移网整合成一张网 就OK
时间:  2010-8-7 09:10
作者: 服务生

随时在线占用资源很厉害!
时间:  2010-8-7 16:33
作者: hyyh724886

学习了哦
时间:  2010-8-7 17:52
作者: marcotse

呵呵,我从去年开始一直做IMS项目交付。
目前IMS部署主要还是为了替代NGN,之后才能逐步融合GU。最终实现固网、无线核心网的通信网络融合。

IMS中用户多了个状态显示,可以让用户在任何地点享受到无差异服务,可以通过宽带、PS域、WLAN接入等。业务方面。
时间:  2010-8-8 07:14
作者: hyyh724886

主要区别是业务和控制分离
时间:  2010-8-8 07:56
作者: 游泳的标

实现“控制与承载分离”这样的说法,太基础,也太肤浅了
采用IP作为承载通道,实现多种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不外乎是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嗅觉、触觉。目前条件下,即便不采用IMS网络,也能够提供这些多媒体业务。
各大运营商花大价钱部署IMS仅仅是为了这个?

关于为什么要部署IMS,我的观点是这样:
1、顺利实现FMC 中国移动的固定业务虽然少,但是抢先部署了IMS,在这一点上,电信和联通同时拥有两张庞大的固网和移动网,却迟迟不对FMC有任何作为,这下要杯具了。
2、优良的业务触发机制,使得IMS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类型的业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业务的快速开发部署以及多业务的无冲突绑定。
3、采用SIP协议作为呼叫控制协议,使得IMS网络能够和互联网结合更紧密。在FACEBOOK、taobao之类互联网公司大把赚钱的时候,运营商若是不想沦为带宽提供商,目前就只有建设IMS网络。通过CT和IT的紧密结合,在整个互联网利益链中分一杯羹。
4、业务提供的统一性。IMS的用户无论漫游到任何地方,使用的始终是归属地的业务,真正实现了移动增值业务与漫游情况无关。试想:当中国移动的高端用户品牌“全球通”切换到IMS平台之后,其强大的业务杀伤力,将使“全球通”品牌傲视国内所有移动服务高端品牌。
5、有想过三网融合吗?如何在业务层面上融合?  目前看来,只有IMS能实现。
6、有想过物联网吗?物物相连哦!要让物物相连所产生的信息最终传递到用户手中,并籍此产生更高的ARPU值,IMS比现有的网络要好用的多。

就说这些了,盼斑竹给分。
时间:  2010-8-9 04:31
作者: Donix

楼上的这条最具有影响力,IMS是可以改变电信运营商在IT厂商挤压下一路颓势的“最后一根稻草”:

3、采用SIP协议作为呼叫控制协议,使得IMS网络能够和互联网结合更紧密。在FACEBOOK、taobao之类互联网公司大把赚钱的时候,运营商若是不想沦为带宽提供商,目前就只有建设IMS网络。通过CT和IT的紧密结合,在整个互联网利益链中分一杯羹。
时间:  2010-8-9 09:10
作者: Wolfwin

学习了
时间:  2010-8-11 11:47
作者: zhou_peng_jun

精辟
时间:  2010-8-22 19:16
作者: yuanbeiy

很好,学习了!
时间:  2010-9-1 16:43
作者: laozhu

仁者见仁
时间:  2010-9-4 10:53
作者: steven_hyt

原帖由 游泳的标 于 2010-8-8 07:56 发表
实现“控制与承载分离”这样的说法,太基础,也太肤浅了
采用IP作为承载通道,实现多种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不外乎是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嗅觉、触觉。目前条件下,即便不采用IMS网络,也能够提 ...


顶一下
时间:  2010-10-10 16:16
作者: moowof

分析的很不错,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也了解了一点!
时间:  2010-10-13 15:35
作者: lanway

学习了...
时间:  2010-10-22 10:59
作者: f35190672

等着用上了再说吧,期盼
时间:  2010-10-26 23:19
作者: sychbss

原帖由 游泳的标 于 2010-8-8 07:56 发表
实现“控制与承载分离”这样的说法,太基础,也太肤浅了
采用IP作为承载通道,实现多种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不外乎是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嗅觉、触觉。目前条件下,即便不采用IMS网络,也能够提 ...





虽然看不太懂,开阔了视野,感谢您的解释!
时间:  2010-11-5 22:05
作者: feng_ye

学习了,谢谢楼主!
时间:  2010-11-6 18:45
作者: 设计院新丁

偶的想法:
通信网IP化的结果,ITU-T向IETF靠拢。终端融合,网络融合,节能减排。
IMS没有切实可行的killer应用,类似于现在的3G。
所以,真正需要IMS的只有移动。有钱去弄。
现在电信、联通压力很大呀。固话萎缩,移动业务没有起色,宽带超低利润。
IMS的诸多功能,都可以用现网其他技术解决。
如果端局软交换改造完毕,IMS或许就应时而上了。现在IMS 还是理论……
核心网这个概念还是“交换”专业的。
我突然觉得:OTN / IMS /3G ,这些网络技术,受终端限制严重。
或许,视频电话业务的普及会让这些 时髦的技术踏实吧……
时间:  2010-11-6 20:53
作者: zhangchenhaoa

学习学习
时间:  2010-11-7 22:02
作者: wpbyr

学习了一把...
时间:  2010-11-8 13:52
作者: 设计院新丁

中国电信IMS部署最大挑战在于业务融合
http://www.c114.net ( 2010/11/8 09:11 )

“从中国电信试点情况来看,IMS的网络在协议、标准等方面已经成熟,问题凸显在业务层面。”

中国电信IMS 8省试点已经结束,几位受访电信运营商人士均向记者表示,现在正在准备IMS集采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进行部署,继中国移动之后,中国电信也将开启IMS商用局。

中国移动已经部署了大量IMS网络,主要将IMS用于补足其固网短板;中国电信现在有CDMA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软交换和交换机网络为固网用户提供服务,其网络具有相对复杂性。鉴于IMS对于中国电信带来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在试点之中也将重点放在了验证IMS为现网带来的业务能力提升、IMS网络演进、IMS能力开放等内容。

IMS性能背后的难题

“IMS就是一个多媒体的业务应用,无论是固网,还是移动网都能使用这个业务,IMS的特殊性则在于要对用户进行管理,要开发适合IMS的业务,做到不同业务的等级划分。”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如是表示,而对于中国电信部署IMS所面临的挑战也正是存在于IMS的这些性能的相关方面。

中国电信现网中包括大量的现网,而且有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在IMS部署过程中如何承载现有业务是中国电信面临的首要问题,华为、中兴等厂商纷纷表示。而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初期的试点工作主要也放在了IMS性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上面。另外在网络方面,QoS的保障措施尚未完善,无法根据业务的优先级灵活调度。

IMS是建立在IP网络的基础之上的,运行的仍是数据业务,IMS通过统一的IP网络进行承载,对网络的要求更高。既要保证网络的电信级标准,又要确保在不同的IP地址模式上进行承载。

IMS作为一个业务应用平台,其更多的作用仍体现在多媒体应用及各类终端的接入上面。上海电信负责IMS试点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运营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缺少种类丰富的终端产品,这对于运营商下一步发展新型的业务模式非常重要,也是运营商关注的重心。

另外上述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专家同时强调了IMS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当前设备商所提供的配套措施尚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网络管理和计费方面,需要厂商有针对性的对此开发。

难点不在核心层

“从中国电信试点情况来看,IMS的网络在协议、标准等方面已经成熟,问题凸显在业务层面。”

亚信联创的一位常驻中国移动的专家表示,IMS对于核心网来说,不过就是多增加了一个业务,增加负荷,而网络层面也只是IP地址的使用,现在中国移动承载网80%的业务仍是软交换,有充足的带宽和承载能力,没有部署QoS的必要。而浙江移动的程路同时表示,浙江移动始终保持IP承载网络的宽带利用率不超过30%,尽可能地保障IMS的业务质量。

上述上海电信的专家也明确表示,通过在上海的IMS试点,IMS的网络运行稳定,可以有效支持多种固网、移动接入模式。

另外,从各厂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运营商在核心网层面的挑战,厂商已有较为成熟的应对方案。华为相关专家表示,在中国电信的这次试点中,华为配合福建泉州电信采用IMS进行PSTN网改,通过充分的验证和实践表明,基于IMS进行话音网络改造是可行的。目前泉州电信已完成上千用户的割接,网络运行稳定,用户反映良好。

前述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专家透露,当前中国电信一直在积极研究业务融合的模式,最近一直在提的ISAG(综合业务接入网关),也正是业务融合的一个必要设备。

设备商更是将业务创新作为其IMS解决方案的核心层面进行展示。华为专家表示,华为与广东电信、广东研究院进行合作,在东莞开展彩色e家的商用试点,目前已发展上千用户。同时,后续华为将与广东电信保持合作,促使彩e达到规模商用。

上海贝尔在与上海电信、山东电信的合作过程中,依据各地网络特点,开拓了多种新型业务模式,包括视频共享、视频号百、多媒体彩铃、业务能力开放等模式。

Link:固网运营商IMS部署案例

德国电信匈牙利子网T-COM是匈牙利最大固网运营商,遇到单纯语音服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固定用户离网率高的问题,其现网部分交换机也将停止维护。目前T-COM已成功将现网部分交换机的PSTN用户全部割接到IMS+MSAN网络, 在线用户总量取得巨大突破。

马来西亚电信TM现网交换机有十几种机型,网络复杂OPEX高,其PSTN语音市场渗透率已达95%,缺乏继续增长空间,随着接入网络的改造,旧有交换机被逐渐替换。2009年3月TM采用IMS进行网络改造。除新发展VoBB用户,已于2010年3月启动现网PSTN用户向IMS的迁移。

作者:赵光磊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时间:  2010-11-8 13:55
作者: 设计院新丁

三大运营商青睐IMS 现网部署仍存五大难题
http://www.c114.net ( 2010/11/8 09:13 )
IMS是构建在分组域核心网之上、以SIP为控制协议的多媒体业务系统,是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热衷的技术,也是三网融合之路上的又一新星。

IMS网络架构及特点

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CSCF是IMS 系统的呼叫控制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在IP 传输平台上实现多个实时业务的分发,具有中心路由引擎、策略管理和策略执行功能。CSCF按其位置和功能又可分为 P/S/I 三种类型,他们在物理实体上完全可以是合一的,在实际组网时,其划分和部署需综合考虑IMS业务接入方式、CSCF的容量、能力及用户业务量需求等因素.

PDF策略控制功能(PCRF/PDF):负责实现基于服务的本地策略(SBLP),即根据从P-CSCF获得的会话和媒体相关信息来制定相应的策略通知IP-CAN,是QoS重要的功能实体。

HSS (The 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是归属网络中保存IMS用户的签约信息,包括IMS用户标识、号码和地址信息、IMS用户网络接入认证的密钥信息、IMS用户的路由信息、用户的位置信息、IMS用户的业务签约信息等。HSS针对IMS对HLR/AuC进行了扩展,HSS和接入技术无关,既适用于移动网也适用于固定网。

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实现IMS核心控制面与PSTN或PLMN CS的交互,支持ISUP/BICC与SIP的协议交互及呼叫互通,通过H.248控制MGW完成PSTN或CS TDM承载与IMS域用户面RTP的实时转换。

IMS-MGW(IMS-Media Gateway Function):完成IMS与PSTN及CS域用户面宽窄带承载互通及必要的Codec编解码变换。

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根据互通规则配置或被叫分析,为IMS到PSTN/CS的呼叫选择MGCF,从而实现MGCF路由的自动获取。

MRF:包括MRFC和MRFP,MRFC 实现媒体相关的控制功能,如放音和通知、媒体编码格式转换、Ad-hoc会议等。MRFP提供IP 网络上实现各种业务所需的专用媒体资源功能,具有资源功能、与其他实体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及提供资源本身的管理、维护功能。

AS(Application Server):为IMS用户提供增值业务,可以位于用户归属网,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其中OSA AS通过OSA Service Capability Servers而不是直接与IMS网元交互。

三大运营商IMS部署进度

国外大部分主流运营商都已部署IMS,如法国电信、Telefonica、意大利电信、T-Mobile、Vodafone、Sprint、Verizon、Cingular、Softbank、NTT docomo等,国内的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

中国移动:2009年在9个省份展开了IMS外场测试,并于2009年8月启动IMS集采招标工作,2010年4月初确定了各厂家的市场份额—华为整体份额占63%,主要负责广东、浙江、江苏等15个重点省份及南方基地的IMS网络建设;中兴约占16%,负责湖南、重庆等5个省市的IMS网络建设。据了解,中国移动初期重点是面向集团、政企客户,主要提供多媒体电话及Centrex等业务

中国联通:联通起步相对较慢,还未进行IMS规模部署。但近日联通刚完成第一阶段的外场测试。主要包括会话能力、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互通性测试等。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于2009年底在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福建、四川、山东、广西8个省份展开了IMS现网实验工作,在2010年7月份,打通了苏州到上海的IMS省际电话,之后又顺利地完成了各省市的互通测试,至此中国电信IMS现网实验步入尾声,预计会在近期进行招标,2010年底开展试商用,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也一直积极对IMS业务进行研究,这为后期电信开展IMS业务奠定了基础。

IMS部署面临五大挑战

对于国内的三大运营商而言,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对于移动网从3GPP规范上来说,端到端的QoS都有严格的定义,但毕竟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端到端QoS保证体系不完善。对于固网来说,起步比较慢,Tispan的相关标准工作不够完善,固网支持QoS需要改造。而且统一IMS架构基于IP承载,而IP网络的QoS尚不能满足电信级服务质量要求。

其二,业务层面的QoS服务:分组型业务和传统电路型业务在资费模式、业务模式,甚至商业模式上都有所不同,QoS策略如何统一,以及如何推出QoS差异服务,如何制定适合市场的QoS计费模式,如何对SLA进行有效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三,对于固网,IMS  QoS的实施必须与网络安全的实施以及组网结构结合在一起考虑,例如:VPN、IP隧道或NAPT/Firewall等技术对QoS的影响;IPv4承载和IPv6承载对IMS的影响;IP承载对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影响等。

其四,目前移动空口资源的紧缺,用户对多媒体、长期在线等数据业务已经不是那么满意,融合将催生更多融合的多媒体业务,以及固网长期在线业务的引入将使网络满负荷运载,阻塞网络,降低用户体验满意度。

其五,IMS设想太完美,意味着管理和运营起来都比较困难。

在国内通信行业每一种新技术、新业务都要经历1~2年的探索阶段。IMS的商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业务上,运营商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外已成功的商业模式,找到适合国内的融合业务模式,找到适合自身的QoS等级划分方法。在技术上,要克服以上几个难点,尽量做到向IMS融合全业务的平滑过渡。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应该着手对下一代移动通信中IMS进行研究,减少LTE时代对IMS网络的改动,减少不必要的改造投资。

Link:IMS主要优点

控制和承载相分离:可以分布式组网,并可以独立演进。

路由功能和业务处理分离:业务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和增加的,而路由功能即实现主叫方找到被叫方的功能是相对稳定的,所有电信类业务都需要实现路由功能,因此将二者进一步分离可加速固网移动网业务的融合及新业务的引入。

接入独立:只要是IP接入,不管是固定还是无线,都可以使用IMS业务。

统一控制:便于运营商统一控制归属地统一触发业务,用户不管漫游到何地,都有一致的业务体验。

开放的网络架构:可快速灵活地部署业务,并便于细分市场,容易选择第三方部件来丰富运营商的业务。

端到端的QoS:便于运营商抵制以Skype为代表的VoIP业务(IMS支持QoS,使业务更具保障)。

作者:罗邦柱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时间:  2010-11-8 14:49
作者: suxy1210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学习了~~
时间:  2010-11-8 21:42
作者: dbl

没见到通俗的介绍!
时间:  2010-11-10 17:15
作者: htli

学习了!
时间:  2010-11-22 18:45
作者: liuguangqing

大饱眼福了?大牛就是厉害,想你们学习
时间:  2010-11-25 14:25
作者: brianc

原帖由 游泳的标 于 2010-8-8 07:56 发表
实现“控制与承载分离”这样的说法,太基础,也太肤浅了
采用IP作为承载通道,实现多种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不外乎是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嗅觉、触觉。目前条件下,即便不采用IMS网络,也能够提 ...



很深刻,学习了
时间:  2010-11-30 16:46
作者: tysg2004

学习一下
时间:  2010-12-1 16:46
作者: chen6zhen

  不得了,长见识啦!
时间:  2010-12-7 17:13
作者: bbqdx

学习了!
时间:  2010-12-15 15:57
作者: 一直是晴天

非常感谢,长知识!
时间:  2010-12-19 16:31
作者: cquptzs

长见识了
时间:  2011-1-7 21:20
作者: proware

学习了,菜鸟到现在才晓得IMS是核心网。。
时间:  2011-1-11 17:04
作者: chypdy     标题: IMS

我觉得IMS是运营商的一张牌,是对互联网的抨击啊
时间:  2011-1-12 13:36
作者: LAIQU

DDDDDDDDDD
时间:  2011-1-13 10:56
作者: tunnel

感觉现在讲IMS都是从运营商的竞争角度来说,缺少技术本身发展的系统的深刻理解。
对于某一点某一滴还是赞同,但还没有看到眼前一亮的观点。
所以只能跟帖只能探索。
时间:  2011-1-18 15:43
作者: EE99

原帖由 游泳的标 于 2010-8-8 07:56 发表
实现“控制与承载分离”这样的说法,太基础,也太肤浅了
采用IP作为承载通道,实现多种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不外乎是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嗅觉、触觉。目前条件下,即便不采用IMS网络,也能够提 ...


14楼正解,IMS为ps域而生,为新业务的部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需求的迫切性还不明显,等中远期吧
时间:  2011-1-25 09:41
作者: aqing50

终端的发展很重要。
时间:  2011-5-11 06:09
作者: bufangqi

分析的很深刻!
时间:  2011-5-11 10:32
作者: wukang66

学习了。。
时间:  2011-10-19 17:02
作者: wenliu

除了对网络的融合, 对于终端用户来讲,应该是更自由了。有点Peer to Peer 的感觉。
运营商只是帮助终端用户搭建了这个网络, 用户可以自由的通过这个网络来PUSH,Receive各类信息。
像传统的GSM,PSTN, 用户只能打个电话,这是被运营商的网络给局限死地。
但是在IMS 中,因为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接入,比如IPAD, SmartPhone,电脑, 那么在这张网络中,用户可以做很多事情。
用户可以不关心对端终端用户的能力集, 比如iphone 用视频呼叫了对方,但是对方只有Voice 的能力,那么网络可以自动像对端进行语音上的判断。 这个在原来的GSM,3G 网络里,是通过Codec 协商来完成,但是在IMS 网络中,用户能力集协商是个重要的部分。

那么用户可以在WEB 上发送短信,对方在手机终端上手到。这个也需要终端能力的支持。

核心网为了支持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为了更多的互联网业务,需要IMS网络。
时间:  2012-5-28 22:44
作者: z000df0x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讲得蛮到位的,支持一下。
时间:  2012-8-20 22:11
作者: wang4470

呵呵,现在都是很多设备商都是按照IMS+软终端的方式来卖了,IMS起来还是要靠LTE,承载PS才行,以后CT必然对IT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运营商都是国企,互联网行业五年以后的道路不太好走了,个人感觉IMS还是太复杂,网元太多,不过它可以像一个怪物一样渗透到很多领域,比如企业网里的会议系统等
时间:  2013-5-23 15:56
作者: chsh123

顶14#
时间:  2013-5-24 13:14
作者: mayabinxa

不错呀,支持分享!!!!!!!!!
时间:  2013-12-20 19:42
作者: tongxunjingang

顶一下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