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Pv6代表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但今天全球IPv6的发展还主要是由政府和学术机构在积极推动,其商业驱动力还不足够强烈。这是因为现实存在的庞大IPv4网络与应用要演进到IPv6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过程。另外随着IP地址规划的日益科学化以及NAT应用的日趋广泛,IPv4地址空间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目前互联网所面临的安全和QoS两大主要问题,IPv6依然未能圆满地解决。虽然有了IPv6,能更广泛地开展P2P(peer to peer)应用和满足大量机器上网对地址的需求,不过目前还难以找到只有IPv6能提供而IPv4提供不了的杀手级应用,如何将IPv6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应用突破和业务创新"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IPv6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打开了一扇大门,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IPv6商业模式尚需探求,IPv6技术、标准和设备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美国由于是IPv4的发源地,因此无论在地址资源和商业应用方面都占据了先天的优势。1992年美国政府主导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研究和1996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设立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NGI)中均包括IPv6研究项目,研究和开发IPv6的主要组织如IETF、6Bone等都在美国。但是,由于全世界70%以上的IPv4地址为美国所占有,平均每个美国人可得到10个IP地址。由于既没有地址短缺的忧虑,又很不愿意改动花费亿万美金构建的IPv4商业网络体系,所以在IPv6发展初期美国对于IPv6并不是很积极,主要是以世界IPv6研究、协调中心的面目出现,在IPv6的商业化推广方面的力度远没有欧洲和日本大。但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态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2003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题为"IPv6"的备忘录,做出了在美国军方正规划实施的"全球信息网格(GIG,Global Information Grid)"中全面部署IPv6的重要决策,并投巨资支持,计划到2008年,在整个国防部的网络之间和内部网络中完成向IPv6的过渡,这标志着美国一改以往对IPv6的冷淡态度,并积极付诸具体行动。思科、Juniper、微软、苹果、HP、IBM、Sun等各主要厂商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均已提供IPv6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