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LTEKPI各类指标详解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7-5-8 09:09
作者:
koolboy
标题:
LTEKPI各类指标详解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目的是对LTE的性能指标进行分类及解释,为LTE KPI分析工作提供指导。
1.2 术语和缩写
无
1.3 本文书写约定
本文每个性能指标都是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组织的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指标意义
指标定义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a)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性能指标名称”是指每个性能指标的中文名称。
b)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统计时间粒度”一项,是指后台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数据的记录。如果该粒度与前台采集的时间粒度一样,则直接把前台的数据保存为一条记录,如果后台的粒度大于前台的粒度,则把前台的数次采集数据进行合并后作为一条记录保存。合并的方法有多种,看采集的对象,如果是单纯的累加则累加前台数次采集的结果,如果是采集的测量量(比如发射功率),则进行平均值计算后作为一条记录保存。
c)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统计区域粒度”一项,在无线侧,统计粒度是按照eNB或cell进行数据统计。
d)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取值”一项,表示该指标的取值建议,可能不同的无线环境下取值有所不同,需要按照具体的场景列出。
e)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意义”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对于无线网络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能够衡量什么。
f)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定义”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说明。
g)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用到的计数器说明”一项,所填的是进行计算该指标时所用到的计数器以及相关的说明。
h)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备注”一项,所填的是其它字段所没有解释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2 无线关键性能指标
2.1 覆盖类指标
2.1.1 RSRP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RSRP - 载波
指标意义
RSRP是衡量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率的重要指标。RSRP是一个表示接收信号强度的绝对值,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移动台距离基站的远近,因此这个KPI值可以用来度量小区覆盖范围大小。RSRP是承载小区参考信号RE上的线性平均功率。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无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无
备注
路测获取数据
2.1.2 RSRQ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RSRQ - 载波
指标意义
实际系统覆盖情况由RSRQ确定,RSRQ定义为小区参考信号功率相对小区所有信号功率(RSSI)的比值。对于LTE系统来说,当系统覆盖范围、用户数、边缘速率等网络要求确定后,我们基于链路预算和业务模型设定的小区参考信号EPRE就为一个常数,其他信道功率基于此值设定。所以,获得参考信号RSRQ,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确定小区其他信道的SNR。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无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无
备注
路测获取数据
2.1.3 覆盖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覆盖率 - 小区
指标意义
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反映了网络的可用性。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F=RSRP≥R且RSRQ≥S,
其中:RSRP表示下行导频信号接收功率;SINR表示接收导频信号的信号质量;RSRP≥R和RSRQ≥S表示是否满足条件,R和S是RSRP和RSRQ在计算中的阈值。如果RSRP≥R和RSRQ≥S都满足,则F取值1,若有一个不满足或都不满足,则F取值0。计算之前首先排除测试中的异常点,异常点指的是RSRP或RSRQ的取值远远超出正常范围之外。
该公式表示如果某一区域接收信号功率超过某一门限同时信号质量超过某一门限则表示该区域被覆盖。
覆盖率定义为F取值1的测试点在测试区所有测试点中的百分比。
注意,这里的覆盖率指的是区域覆盖率,不是边缘覆盖率,边缘覆盖率的测试较为复杂,这里不考虑。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
备注
路测获取数据
2.2 呼叫建立类指标
呼叫成功率是反映LTE系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指标。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寻呼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E-RAB指配建立成功率。UE从接收到网络发来的寻呼消息,到E-RAB指派完成,完成一个完整呼叫流程,包括主叫流程和被叫流程。信令流程如下图(参见3gpp ts 36.331、3gpp ts 23.401):
图2 1 接入信令
E-RAB指派成功后,UE即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业务,如浏览网页、ftp下载等。
2.2.1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99%
指标意义
反映eNB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紧急呼叫、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RRC连接建立。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eNB收到UE RRC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为其建立RRC连接,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eNB收到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次数和eNB收到的RRC CONNECTION REQ次数。该指标要求按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进行统计。
计算公式: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
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
备注
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包括建立原因是MT-Access和MO-Data两种。
2.2.2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eNB >99%
指标意义
反映eNB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是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eNB收到RRC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建立。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eNB收到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次数和RNC收到的RRC CONNECTION REQ次数。
计算公式: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2.3 E-RAB建立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E-RAB建立成功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99%
指标意义
E-RAB建立成功指eNB成功为UE分配了用户平面的连接,反映eNB或小区接纳业务的能力。可用于考虑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E-RAB是指用户平面的承载,用于UE和CN之间传送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E-RAB建立由CN发起。当E-RAB建立成功以后,一个基本业务即建立,UE进入业务使用过程。
E-RAB建立成功率统计要包含三个过程:
初始Attach过程,UE附着网络过程eNB中收到的UE上下文可能会有E-RAB信息,eNB要建立;
Service Request过程,UE处于已附着到网络但RRC连接释放状态,这时E-RAB建立需要包含RRC连接建立过程;
Bearer建立过程,UE处于已附着网络且RRC连接建立状态,这时E-RAB建立只包含RRC连接重配过程;
E-RAB建立成功率用E-RAB指派建立尝试次数和E-RAB指派建立成功响应次数的比表示,。
KPI计算公式:
E-RAB建立成功率=(Attach过程E-RAB建立成功数目+Service Request过程E-RAB建立成功数目+承载建立过程E-RAB建立成功数目)/(Attach过程E-RAB请求建立数目+Service Request过程E-RAB请求建立数目+承载建立过程E-RAB请求建立数目)×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2.4 无线接通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无线接通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反映小区对UE呼叫的接纳能力,直接影响用户对网络使用的感受。
指标定义
由于通常一个呼叫建立首先需要触发RRC建立,所以综合考虑接通率,需要把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E-RAB建立成功率联合起来。
KPI计算公式:
无线接通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见“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和“E-RAB建立成功率”的计数器
备注
2.2.5 E-RAB建立阻塞率
这个指标是E-RAB建立失败情况的一个子集,是否需要单独列出?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E-RAB建立阻塞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反映eNB或者小区的业务接纳控制能力和资源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E-RAB阻塞率=接纳拒绝的E-RAB数 / 请求接纳的E-RAB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参考2.2.4,要包含E-RAB建立的三种场景
2.3 呼叫保持类指标
2.3.1 RRC连接异常掉话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RRC连接异常掉话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对处于RRC连接状态的用户,存在由于eNB异常释放UE RRC连接的情况,这种概率表示基站RRC连接保持性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对网络的感受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RRC连接异常掉话率= 异常原因导致的RRC连接释放次数 /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RRC连接重建立成功次数)× 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3.2 E-RAB掉话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E-RAB掉话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反映系统的通讯保持能力,是用户直接感受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指标定义
eNB由于某些异常原因会向CN发起E-RAB释放请求,请求释放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承载(E-RAB)。当UE丢失、不激活、或者eNB异常原因,eNB会向CN发起UE上下文释放请求,这也会导致释放UE已建立的所有E-RAB。
KPI计算公式:
E-RAB掉话率=(因异常原因eNB请求释放的E-RAB数目 + 因异常原因eNB请求释放UE上下文中包含的E-RAB数目)/ E-RAB建立成功数目×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4 移动性管理类指标
1. LTE系统内切换介绍
LTE系统内切换和CDMA/WCDMA系统内切换不同,只有硬切换没有软切换,UE都是断开服务小区的通信链路后再接入到目标小区。
切换触发原因有:
a) 因为网络覆盖触发,当UE检测到邻小区信号质量高于服务小区信号一定门限,且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某一门限时,网络会触发UE进行切换;
b) 因为网络负荷触发,当UE服务小区负荷过载而邻区负荷较低,且UE检测邻区信号质量满足一定门限时,网络会触发UE进行切换;
c) 因为业务触发,当UE所在服务小区不支持UE发起的某种业务,而邻接小区支持这项业务,且UE检测邻区信号质量满足一定门限时,网络可以触发UE进行切换;
d) 因为速度触发,当eNB判断UE移动速度超过或低于某个速度,同时UE所在网络部署了高速、低速小区时,eNB将UE切换到对应小区以更好的提供网络服务;
LTE切换类型划分:
LTE切换可分为系统内切换和系统间切换,系统内切换又可根据载频配置情况分为同频和异频,系统间切换包括与所有3G系统(CDMA、WCDMA、TD-SCDMA)的切换,下面通过这些分类来全面反映系统切换性能。
2. LTE与其他系统切换介绍
在当前无线运营竞争格局下,由于牌照、运营策略等多种原因,不同运营商往往筹建不同无线技术的网络;对于同一运营商,由于网络升级的过渡性及综合业务服务质量考虑,也会筹建多种制式网络。而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全球无缝服务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同制式网络间切换非常重要。对于LTE来说,存在和3G各种制式(CDMA2000、WCDMA、TD-SCDMA)网络切换的需求,甚至也存在和2G GSM网络、B3G WiMAX网络切换的需求。系统间切换能力直接影响用户(往往是高端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
LTE网络和各种其他网络的切换过程基本相同,均通过两种网络核心网网关之间的交互完成切换信息的传递,对于接入网来说,系统间切换和系统内切换没有太大差别。
下面给出系统间切换出和系统间切换入流程,本文LTE与其他所有系统间切换均参考此流程。
从LTE网络切换到其他无线网络流程:
图2 2
从其他无线网络切换到LTE网络流程:
图2 3
2.4.1 eNB内切换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eNB内同频切换成功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eNB
指标意义
反映了eNB内小区间切换的成功情况,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使用业务的连续性,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用户可以直接感受到。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eNB内切换包含同频和异频两种情况,需要分别统计
eNB内同频切换成功率=eNB内同频切换成功次数 / eNB内同频切换请求次数×100%
eNB内异频切换成功率=eNB内异频切换成功次数 / eNB内异频切换请求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4.2 X2口切换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X2口切换成功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反映了与其他eNB存在X2连接的情况下,UE在基站间的切换成功情况,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是用户直接感受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指标定义
X2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对于每种情况,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
1.X2口同频切换:
X2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X2口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X2口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
X2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X2口同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X2口同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
2.X2口异频切换:
X2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X2口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X2口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
X2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X2口异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X2口异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4.3 S1口切换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S1口切换成功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当eNB根据UE测量上报决定UE要切换,且目标小区与eNB无X2连接,就进行通过核心网的S1切换。S1切换成功率反映了eNB与其他eNB通过核心网参与的UE切换成功情况,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是用户直接感受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指标定义
S1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对于每种情况,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
1.S1口同频切换:
S1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S1口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S1口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
S1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S1口同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S1口同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
2.S1口异频切换:
S1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S1口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S1口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
S1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S1口异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S1口异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4.4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LTE<->CDMA)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LTE<->CDMA)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反映了LTE系统与CDMA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C切换(LTE<CDM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一定程度反映出LTE/CDMA组网的无线覆盖情况。
指标定义
系统间切换针对LTE网络来说分为切换出成功率和切换入成功率。
KPI计算公式: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成功率LTE->CDMA = 1- (LTE->CDMA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LTE->CDMA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00%);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CDMA->LTE = 1- (CDMA->LTE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失败次数 / CDMA->LTE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准备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区分小区类型和eNB类型
2.4.5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LTE<->WCDMA)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LTE<->WCDMA)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反映了LTE系统与WCDMA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C切换(LTE<WCDM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一定程度反映出LTE/WCDMA组网的无线覆盖情况。
指标定义
系统间切换针对LTE网络来说分为切换出成功率和切换入成功率。
KPI计算公式: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成功率LTE->WCDMA = 1- (LTE->WCDMA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LTE->WCDMA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00%);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WCDMA->LTE = 1- (WCDMA->LTE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失败次数 / WCDMA->LTE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准备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区分小区类型和eNB类型
2.4.6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LTE<->TD-SCDMA)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LTE<->TD-SCDMA)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反映了LTE系统与TD-SCDMA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C切换(LTE< TD-SCDM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一定程度反映出LTE/ TD-SCDMA组网的无线覆盖情况。
指标定义
系统间切换针对LTE网络来说分为切换出成功率和切换入成功率。
KPI计算公式: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成功率LTE-> TD-SCDMA = 1- (LTE-> TD-SCDMA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LTE-> TD-SCDMA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00%);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TD-SCDMA ->LTE = 1- (TD-SCDMA ->LTE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失败次数 / TD-SCDMA ->LTE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准备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区分小区类型和eNB类型
2.5 时延类指标
2.5.1 UE从Idle态到Active态转换时延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Idle->Active转换时延 eNB
指标意义
此指标表示UE从idle态转换到active态的时间,直接影响呼叫(E-RAB)建立、TAU等过程的时延,是衡量用户网络接入时延感受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是LSTI定义并且大多数厂家认可的idle到active状态转换时延,从第1步到第18步。
指标定义
UE从PRACH接入到RRC重配完成之间的时间。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无
备注
建议在UE侧测量
2.5.2 Attach时延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Attach eNB
指标意义
Attach时间表示UE完成网络注册需要的时间,是衡量用户网络接入时延感受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图是Attach过程,我司定义Attach时延为第1步到第30步。
指标定义
UE从PRACH接入到网络注册完成的时间。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无
备注
建议在UE侧测量
2.5.3 用户面时延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用户面 eNB
指标意义
LSTI定义用户面时延包括空口时延、EPC时延和E2E时延三部分,是RTD时间,见下图。其中空口时延是在良好的信道质量和系统空载下测试。时延测试可采用ping方法。
指标定义
在预调度情况下,空口时延要<5ms,E2E时延要<10ms。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无
备注
2.5.4 系统内X2切换业务中断时间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系统内X2切换中断时间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此指标表示UE进行LTE X2切换过程中的用户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过长,用户会明显感受到业务中断,特别对于实时性业务,如voip。所以此指标是衡量用户感受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指标定义
系统内X2切换时延包括两个指标,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 = X2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 X2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下行时延 = X2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 X2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待定
备注
2.5.5 系统内S1切换业务中断时间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系统内S1切换中断时间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此指标表示UE进行LTE S1切换过程中的用户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过长,用户会明显感受到业务中断,特别对于实时性业务,如voip。所以此指标是衡量用户感受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指标定义
系统内S1切换时延包括两个指标,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 = S1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 S1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下行时延 = S1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 S1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待定
备注
2.5.6 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间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异系统切换中断时间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此指标表示UE进行异系统切换过程中的用户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过长,用户会明显感受到业务中断,特别对于实时性业务,如voip。所以此指标是衡量用户感受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指标定义
异系统切换时延包括两个指标,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 = 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 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下行时延 = 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 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待定
备注
2.6 系统资源类指标
2.6.1 流量指标
2.6.1.1 S1接口流量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S1接口流量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eNB
指标意义
反映S1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S1接口流量统计的是S1接口传输层IP层流量。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S1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S1接口上行流量和S1接口下行流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eNB而言。
KPI计算公式:
S1接口上行流量=所有S1接口IP地址对传输IP层发送的数据速率之和
S1接口下行流量=所有S1接口IP地址对传输IP层接收的数据速率之和
单位为bps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6.1.2 X2接口流量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X2接口流量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eNB
指标意义
反映X2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X2接口流量统计的是X2接口传输层IP层流量。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S1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X2接口上行流量和X2接口下行流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eNB而言。
KPI计算公式:
X2接口上行流量=所有X2接口IP地址对传输IP层发送的数据速率之和
X2接口下行流量=所有X2接口IP地址对传输IP层接收的数据速率之和
单位为bps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6.1.3 MAC层流量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MAC层流量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反映系统MAC层负荷情况,一定程度表示网络负荷情况以及系统处理能力。
指标定义
分为上行和下行分别进行统计,下行为eNB-->UE,上行为UE--->eNB。
KPI计算公式:
小区MAC层上行流量=MAC层接收的数据速率
小区MAC层下行流量=MAC层发送的数据速率
eNB MAC层上行流量=eNB所有小区MAC层接收的数据速率之和
eNB MAC层下行流量=eNB所有小区MAC层发送的数据速率之和
单位为bps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计算公式为:
小区MAC层上行(下行)速率=所有TTI调度的上行(下行)TB Block Size之和 / TTI总数
2.6.1.4 PDCP层流量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PDCP层流量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or eNB
指标意义
反映系统PDCP层负荷情况,一定程度表示网络负荷情况以及系统处理能力。
指标定义
分为上行和下行分别进行统计,下行为eNB-->UE,上行为UE--->eNB。
KPI计算公式:
小区PDCD层上行流量=小区PDCP层接收的数据速率
小区PDCP层下行流量=小区PDCP层发送的数据速率
eNB PDCD层上行流量=eNB所有小区PDCP层接收的数据速率之和
eNB PDCP层下行流量=eNB所有小区PDCP层发送的数据速率之和
单位为bps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计算公式为:
小区PDCP层上行(下行)流量=小区PDCP层所有TTI收到(发送)的数据量之和 / TTI总数
2.6.2 无线资源利用率
2.6.2.1 PUSCH PRB平均利用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PUSCH PRB平均利用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反映系统无线资源利用情况,为系统是否需要扩容以及系统算法优化提供依据
指标定义
分配给PUSCH的PRB使用情况。
KPI计算公式:
PUSH PRB平均利用率=统计周期内所有TTI PUSCH PRB利用率平均值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计算公式为:
TTI PUSCH PRB利用率 = 每TTI PUSCH PRB使用数 / 每TTI PUSCH PRB总数
2.6.2.2 PDSCH PRB平均利用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PDSCH PRB平均利用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反映系统无线资源利用情况,为系统是否需要扩容以及系统算法优化提供依据
指标定义
分配给PDSCH的PRB使用情况。
KPI计算公式:
PDSH PRB平均利用率=统计周期内所有TTI PDSCH PRB利用率平均值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计算公式为:
TTI PDSCH PRB利用率 = 每TTI PDSCH PRB使用数 / 每TTI PDSCH PRB总数
2.6.2.3 PRACH资源平均利用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PRACH资源平均利用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一定程度反映系统接入能力,为系统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PRACH资源平均利用率=PRACH资源使用数 / PRACH资源配置数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PRACH资源是考虑时域、频域、码域的总资源。
PRACH资源使用数是基站成功解析出Preamble的PRACH信道数,包括公共Preamble和专用Preamble。
2.6.3 系统资源利用率
2.6.3.1 处理器平均负荷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处理器平均负荷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eNB
指标意义
反映设备负荷情况,为设备是否需要扩容提供依据
指标定义
处理器的平均负荷。
KPI计算公式:
处理器平均负荷=平均负荷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2.6.3.2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最大、平均利用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处理器平均负荷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eNB
指标意义
通过统计载频发射功率最大值及平均值,估计系统在一段时间内遇到的最大下行负载以及平均下行负载, 即在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的载频发射功率的使用率。在网络规划过程中,系统按照设定的下行负载进行链路预算和容量仿真,因此统计实际网络各小区的下行载频发射功率利用率对于网络扩容规划和网络优化具有意义。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最大利用率 =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最大值 / 配置的小区载频最大发射功率 × 100%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平均值 =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平均值 / 配置的小区载频最大发射功率 × 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最大值是统计周期内(如15分钟)各采样点(如10ms)中最大的,小区载频发射功率平均值是统计周期内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
2.6.3.3 寻呼拥塞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寻呼拥塞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间接反映了无线侧寻呼信道的资源利用情况,是用户可感受的指标之一。
指标定义
寻呼拥塞率主要指eNB由于资源限制原因导致寻呼消息发送失败的情况。
KPI计算公式:
寻呼拥塞率=寻呼记录发送不成功次数/寻呼记录应该发送次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寻呼记录成功发送次数和寻呼记录应发送次数根据UE数进行统计。
2.6.3.4 上行误块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上行误块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PUSCH信道误块率是反映无线接口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行很多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的依据,影响着系统的切换、功控、接纳等方面的性能。该指标体现了网络覆盖情况,还体现了组网干扰状况,是网络规划质量和相关算法质量的一个间接反映指标。
指标定义
统计周期内收到的上行传输块CRC出错的比例。
KPI的计算公式为:
上行误块率=(收到的上行传输块CRC错误个数 / 收到的上行传输块总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 =
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 =
备注
此处传输块是指完整TB块,不是码块分割的块。
2.6.3.5 RLC层下行重传率
性能指标名称 统计时间粒度 统计区域粒度 指标取值
RLC层下行重传率 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Cell
指标意义
表征了业务信道RLC层下行重传率。下行重传率反映了用户的实际数据传输效率,重传率高,则用户的实际效率就低。下行重传率是系统重要质量指标,是网络优化的重要工作。下行重传数仅对AM模式有效
指标定义
KPI计算公式:
小区RLC层下行重传率 =(小区下行RLC层重传块数 / 小区下行RLC层传输总块数)×100%
用到的计数器说明
备注
仅统计Data,不统计信令。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