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IDC行业:用工匠精神来造IDC机房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5-11-2 22:59
作者:
youareman
标题:
IDC行业:用工匠精神来造IDC机房
超大规模IDC机房,做好要比大家想象的难的多
与不少朋友沟通过IDC机房的投资逻辑,不少朋友说:“不就是建个房子,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三四线城市一堆卖不出去的房子,大城市周边也有很多旧的厂房,改改就行了。”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海外巨头为什么花费巨资建设超大规模IDC机房,难道真的是钱多人傻
。
显然不是,真正符合互联网巨头的IDC机房,有数百项指标,亚马逊在中国选址时,共花费9600万美元,最后选择了中卫市,这笔开销难道纯粹是无用功,总部居然还给批了,真是难以想象这是云计算全球大哥的手笔
?
实际上,超大规模的机房,做好要比想象的难的多
。
这种思维的根源在于小本经营的思路,忘记了规模效应
毫无疑问,上述思路在小规模机房的建设时期,是完全正确的,是经济规律的自然反应。
一个机房一共就几十上百个低功率机柜,几百上千台服务器,收入几百上千万,根本不值得花费上亿美元去测试选址,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了,其他的,赚到钱再说。
但是,如果是上百万台服务器呢,规模不同,产生的效益就会完全不同,就如管理一个10万人的公司和管理100人的公司,概念完全不同。
上百万台服务器,每年光运营费用就有几十上百亿,如果能够提高效率10%,就能节省数亿费用,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半年,就能节省数十亿的成本,上亿美元的测试选址是完全值得的,这也是经济规律的自然反应。
亚马逊承诺在中卫3-5年投入100万台服务器以上,所以要慎重选址,花销不菲,这是理性经济人的自然选择
。
传统IDC厂商有这种思路根本不奇怪
中国传统的IDC厂商有这种思路根本不奇怪,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实操经验,在过去的时代,是正确的。
但是,随着数据指数增长,摩尔定律到达极限,规模将会变的很重要。
如果不能转变思路,将会被时代淘汰。已经有部分传统IDC厂商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并购扩大规模,但是,传统机房的改造还是需要下大功夫。
空气质量这个不起眼的指标,可能价值数十亿
IDC机房的选址和建设,能源,土地,气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但是不会有多少人关注空气质量,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指标,可能价值数十亿
。在“阿里云将在西南建立数据中心 服务会覆盖周边国家”这条新闻中,很多人都会忽视最后一句话:“该地区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达344天,可帮助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阿里是互联网厂商,又不是环保公司,关注空气质量干什么?阿里真的要转型吗(^-^)?
实际上,由于空气的硫化物含量过高或过于潮湿,造成“蠕变腐蚀”,会导致服务器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导致整个IT系统失效。
想象一下,在一个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下,上百万台服务器被加速折旧,简单计算,假设每台服务器成本3万,1百万台服务器价值300亿,分为3年折旧,每年价值100亿,如果只能使用2.5年,损失50亿,还不算上由于服务中断或是短期计算量不足产生的商业损失和品牌损失。如果采用环保设备处理空气,又会大量的增加成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选一个空气质量好的地区呢?有些时候,中国的机房选址会让人挺费解,当初是怎么想的,或许这也是学习成本之一吧。
中国喊的很响的“工匠精神”,实际上是极其缺乏的
“工匠精神”,在中国是极其缺乏的。
为什么造不出好的发动机,误差多了一点点,为什么没有好的材料,某元素少了一点点,实验室作出了样品,始终不能产品化,工艺差了一点点。
就是这种无所谓,没关系的态度,导致中国的产品,每样差一点点,总体差距与全球先进水平差了十万八千里。
DT时代,IDC机房就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这里差一点,那里差一点,根本支撑不起中国云计算的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逐步改进,希望国内的IDC厂商,也要奋起直追,因为你的客户比你还在行的时候,你如何生存。
时间:
2015-11-3 06:37
作者:
wangweihit
没太看懂,即使多花钱也未必做的出好机房
时间:
2015-11-3 18:36
作者:
战国君
科学没这么玄乎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