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6-3 10:14
作者: ilikemaths     标题: 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WTO,中国通信产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电信作为国家主体通信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由于电信市场的开放和资本市场的结构变化,中国电信在所经营的各个业务领域都面对同质竞争和异质竞争,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网络模式,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成本,快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业务,同时建立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共赢的商业模式。

    经过几年的技术发展,电信业界已基本认同了软交换技术将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主要技术。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通信技术可运营、可管理的特征和IP网络简单、开放、灵活的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和传统电信业务控制的集中性,通过分层的结构和开放的接口,实现语音、图像与数据的通信,并支持第三方业务开发能力,集合了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点。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尚在发展完善阶段。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从战略层面关注着下一代网络技术发展,关注软交换技术给中国电信带来的机遇和存在的风险,关注软交换技术对整个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并希望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研究与验证,最终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下一代网络演进方案。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电信于2001年初启动了“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工程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的设备厂家参与实验,通过对软交换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测试以及相关规范的制定,提高了对软交换技术的认识,为未来网络的演变、新业务拓展、新网络运营与管理,以及新电信业务运营模式、商业模式提供详细的数据与完整的思路。同时,该课题普遍提高了国内设备制造商的研究与开发水平,树立了中国在未来通信核心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2“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介绍

    “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项目属于电信技术领域重大的技术发展与创新类研究系列项目,是中国电信业界迄今为止进行的最大的一项软交换技术评估、业务实验项目,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以软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与评估,包括技术的合理性、设备的成熟性、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技术的完善措施,并对软交换设备、业务、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与验证。

    “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项目首次清晰地定义了符合电信运营的软交换体系架构,在业界创造性地提出了完整的软交换技术评估体系,内容涵盖设备规范与设备性能、协议、业务、运维与计费、业务平台API、承载网要求、组网要求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北电网络、中兴通信、爱立信、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华为和UT斯达康等主要设备制造商的软交换设备进行了全面评估,在广东、浙江和上海等省市进行设备组网和跨域的业务、运维实验。通过评估与实验,全面掌握了软交换的技术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软交换体制、设备、协议、业务和运维等方面的系列规范,从实质上推动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在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研究上的实力,全面引导了设备厂家和整个行业在下一代网技术上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如软交换技术评估体系、设备、协议、业务与运维规范、设备心跳机制、终端漫游方案、端到端QoS解决机制等已经在中国电信、信息产业部与厂家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应用,为中国在下一代通信核心技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深入了解软交换技术的机理、特性、应用条件,业务支持能力,以及对网络维护与运营模式的影响,项目组做了如下工作:(1)着重研究软交换技术原理与特性,通过参与实验室测试,加深对软交换技术的理解;(2)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业界第一套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对设备进行测试评估,了解业界技术发展水平,实际分析软交换技术的能力、优点与缺点;(3)编制各种技术规范,指导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设备技术的完善;(4)进行实际环境的业务实验,验证软交换技术在实际网络上的业务实现、组网、网络运维、安全防护、业务QoS、运营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电信的下一代网络演进方式;(5)进一步解决技术、设备、维护、运营方面出现的问题,推进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的建设和业务拓展。

    对软交换技术的跟踪研究

    2001年,组织研究人员对朗迅7R/E、爱立信Engine和华为综合交换机进行测试、研究与分析,确定以控制与承载分离、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IP化作为下一代交换网的主要特征。其后通过与多个厂家的技术交流,熟悉软交换网络的体系架构、基本功能和协议标准等。

    定义符合电信运营的软交换体系架构及建立软交换技术评估体系

    中国电信根据自身多年来网络研究、支撑和测试的相关经验,结合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电信运营商未来对软交换运营的具体需求,首次清晰地定义了可控可管理的软交换体系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软交换技术评估体系,涵盖设备规范与设备性能、协议、业务、运维与计费、业务平台API、承载网要求和组网要求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共2860个评估指标,是业界目前最完善的一个评估体系。

    软交换设备评估与实验

    经过对国内外主流软交换生产厂家设备的多轮应答、选型和初步评估,最终确定了北电网络、中兴通信、爱立信、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华为和UT斯达康七家代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通信制造厂家作为评估对象,基于软交换技术评估体系,对以上设备制造商的软交换设备进行了全面评估,其中包括单厂家设备的评估,设备一致性与互通性评估等,并在广州、深圳、杭州和上海进行了设备组网和跨域的实验,以及大范围的网络级测试和应用。

    软交换网络业务试商用

    在软交换设备评估与设备组网实验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在软交换设备上开展各类业务,检验软交换的实际商用能力和与现有网络运维体制的衔接。软交换网络试商用开展的业务包括本地用户接入、本地汇接和省内长途汇接、一号通、IPCentrex、视频电话(包括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点击拨号、点击传真、企业级统一通信等,不仅全面了解了软交换网络对现有网络的升级和替代能力,而且对软交换网络的增值业务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验证,真正实现了网络面向客户,以业务为驱动力,以及业务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第一次实现了传统固定电话网、数据网和多媒体网络的融合。

    软交换系列技术规范的制定

    通过软交换设备评估与试商用,项目组全面了解了软交换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结合电信运营商的需求,制定了完善的软交换系列技术规范,包括软交换设备的技术规范与测试规范、软交换业务规范、软交换协议规范、软交换网管和运维体制等。这一系列的规范在试验中指导了运营商的技术选择与商用,同时也引导和统一了设备厂家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实现了网络构建和设备制造中的互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构建了新的产业链,对中国电信今后的网络运营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软交换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确定

    结合商用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软交换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项目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心跳机制、终端漫游方案、软交换网络安全、端到端QoS、网络结构等解决方案等,这些解决方案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并指导了厂家的研发,真正做到业务试验来源于网络,服务于网络。所有这些研究课题,大力支持了中国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研究,促进了软交换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在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首次清晰定义了符合电信运营的可控可管理的软交换体系架构,建立了完整全面的软交换技术评估体系。编制了涉及设备性能、协议、业务、运维与计费、业务平台API、承载网要求、组网要求等七个方面的设备测试规范,测试项目达到2860项。制定了18项有关软交换网络的系列规范,补充了相关技术漏洞和未定义之处;使设备研发从厂家引导走向运营商引导,推动和确保了中国软交换通信厂商在世界软交换设备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针对软交换的新型设备和新功能,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新的网络环境的测试方法,并在项目中得到了有效验证,解决了业界的难题。在单厂家测试、一致性和互通性测试的基础上,首次从运维、业务推广和组网等实际运营的角度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验证,并通过软交换试商用考察软交换技术与现网的衔接,为全面推广软交换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边缘接入控制设备,确保软交换网络安全和业务质量,目前这项创新技术正在申报制定信息产业部技术规范。创造性地提出了设备间心跳机制、路由服务器寻址机制、软终端漫游域名解析机制、终端管理系统,推进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完整提出了业务网概念,固网与移动统一业务平台的体系架构。

    3结束语

    经过长达两年的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实验,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电信未来网络演变和发展的技术依据,应用到了各种技术决策的报告中。其中软交换设备技术规范和协议规范已经成为主流软交换设备厂家的设备技术要求,推动了中国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综合接入设备(IAD)网管规范》等已经提交信息产业部,并已被采纳,成为中国的电信行业标准。软交换测试规范也已经成为中国电信对软交换设备技术评测、验收测试的依据,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已经直接指导了广东、浙江、上海商用实验网的业务实验工作。目前中国电信软交换实验网上已有数十万用户每天在使用软交换进行通信,并有软交换网络承担了部分长途局的作用,每天存在大量的长途呼叫。各本地网和用户都反映网络运行良好,能够经受住网络病毒攻击,网络QoS评测语音质量超过移动电话的语音质量。

    [作者简介]候春雨,教授级高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发展部总监,光传输领域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电信研发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试商用实验工程总负责人。赵学军,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发展部技术管理处长,长期从事交换和信令方面研究工作,2001年开始全面负责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技术研发工作。


时间:  2005-6-3 13:10
作者: No.23

电信有很大的制约因素
时间:  2005-6-3 17:48
作者: bestfly

辛苦了,正在学习中
时间:  2005-6-5 17:29
作者: 风成秀吉

也来学....
时间:  2005-6-6 11:37
作者: bestfly

辛苦了,正在学习中

时间:  2005-6-7 21:39
作者: scayer

?不明白
时间:  2005-6-10 14:37
作者: micjake

好象在哪里看过???
时间:  2005-6-14 14:08
作者: dly11tao

第76军: 第六野战军 ^^^ 第76军 ^^^ 第228师
为什么是北电网络、中兴通信、爱立信、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华为和UT斯达康七家代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通信制造厂家呢?

时间:  2005-6-14 14:45
作者: hegg

现在这些东西还都在测试过程中,真正投入运营的还是太少了,不知道真正走向商用,还需要多长的时间?
时间:  2005-6-26 21:26
作者: feifeibb

就像3G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