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请教:V5接口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4-15 18:09
作者: NetVampire     标题: 请教:V5接口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


最近在琢磨V5UA的东西,有几个地方不大清楚,望大家不吝赐教
1、V5涉及接入网的概念,可我一直不明白接入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东,听人说AN并不是一个物理实体,是有很多终端通过多种媒体连接到本地交换机(LE)的这样一个逻辑概念,请问是这样的吗?V5标准定义在AN和LE之间,那么如果在接入网侧没有一个汇接设备,又是如何在AN侧形成2M链路以及V5第三层信令的复用的呢?

2、IETF的V5UA起草稿以及国内V5UA征求稿中定义的结构是:本地交换机与信令网关相连,通过V5UA将V5信令透明传送至MGC,由MGC对V5消息进行处理。但在未引入软交换之前,本地交换机负责处理V52接口的消息,进行控制和管理;那么在引入软交换后,对V5信令的处理控制全由MGC来处理并指示LE进行具体控制,那么在原有的交换机中是否应将其对V5接口的处理模块屏蔽掉呢?



时间:  2005-4-16 02:05
作者: NetVampire

没人知道吗?

时间:  2005-4-18 17:12
作者: hxqgyy

现在的各种接入网基本都是采用V5接口,软交换都是通过中继网关或中继模块来实现与PSTNR的对接.下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利用V5接口从网络边缘向NGN演进

  软交换进展缓慢
  应该说,软交换的设计初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然而软交换产品的部署却进展缓慢。在中国,软交换网络全部是试验网,没有一个商业网,概括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网络资源现状是当前软交换系统部署迟缓的主要原因
  虽然从理论上讲,软交换的性价比要比程控交换机高,但在现有交换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去重复建设软交换无疑是一种浪费。在带宽资源现状下,基于统计复用的VoIP技术节省通话成本的优势很难再吸引运营商,这也是为什么现有的“IP电话”仅仅只是每分钟三毛钱长话的代名词。打破垄断、建立有效竞争环境,重点在于低成本地建设接入网,然而软交换通常采用的NNI接口,并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这一市场目标。
  客观来说,软交换系统是一个技术推动型产品,而不是需求推动型的产品,这是软交换系统部署迟缓的主要原因。
  2、软交换的系统成本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软交换里面实现了大多数交换机的功能,软件功能的复杂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而运营商是否愿意为这些他们已经拥有的资源重复付费呢?
  另外,通常情况下,软交换机只实现了基本的交换功能,而不具备更多的业务提供能力,单独并不能够实现PSTN端局交换机所支持的全部业务,要做到和PSTN交换机的功能相当,还需要其它的设备配合,这些附加设备又抬高了整个软交换系统的设备造价。
  3、新业务成熟度欠缺,尚在演示阶段
  虽然软交换系统提供的API,从理论上讲,具有快速的业务生成、配置和汇接能力,然而这些业务API,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PARLY ,并不成熟,并不像SIP/MGCP/H323等控制信令或者RTP/RTCP等媒体传输控制协议这样成熟和标准。
  API的不成熟,意味着在某个软交换产品生成的业务,也只能适用于特定的软交换机,设备的无关性,业务的互通性、汇接性差。因此,并没有将开发新业务和应用产业化,形成一条良性的产业链。另外,而厂商开发的屈指可数的新业务,也由于大多属于演示的范畴,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价值。
  4、老业务的兼容性对业务的接受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NNI接口,使得既有业务访问不便,需要做大量配置,一些智能业务甚至通过软交换机不能访问。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存在问题,用户需要接受复杂的拨号计划,需要改变拿起电话就拨打电话号码的传统习惯,有些细节的改变将对业务的接受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黑猩猩和人的DNA只相差不到1%。
  5、软交换网络和PSTN的不对等地位与理论设计相差甚远,演变过程是逐步渐次的
  麦卡啡定律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和用户的平方成正比,软交换网络不可能单独成网,必须要和PSTN互联互通,以利用PSTN的用户数来提升本网络的价值。在面对着尽管技术落后,但用户数目巨大的PSTN网络时,软交换网络怎么看都处于一个从属位置,属于PSTN网络的一个接入网。随着软交换网络的用户数目增多,逐步演变成为两个对等的网络,最后,PSTN网络成为软交换网络的接入网络。
  这种演变过程和ARPA NET和NSF NET的关系演变类似。然而要想从接入网变为对等的两个网络,必须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现阶段,尽管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软交换在网络中的应用地位就是:PSTN网络的一个接入网。
  综上所述,使用NNI接口,重新实现PSTN交换机的绝大多数功能,缺乏业务快速生成、配置、汇接机制,以较高的成本不能快速满足市场对接入的需求,是当前软交换系统这种技术推动型产品和功能形态的主要弊端。
  利用V5接口实现分组化
  要改变软交换系统不适合目前网络现状和运营商实际需求的问题,需要对软交换系统的功能进行重构。此时PSTN和分组网络之间的接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常见的UNI接口包括:PRA和V5。由于PRA在容量、性能、容错等方面较差,因此考虑使用V5接口。
  结合终端的不同设备形态和IP网络所引入的新特性,本方案可以开展丰富的业务,例如城域/广域CENTREX 等,并在多种场景下应用。
  1、高起点的发展
  通过将宽带城域网和PSTN网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运营商在内部,可以合理布置组织结构、降低管理和生产成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资本性开支,提升投资回报率。
  由于采用标准化的VOIP技术,相对于PSTN网络来讲,具有技术领先的特点,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将TG变更为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平滑地向下一代网络演进,使得现有投资可以长期使用,演进的过程对最终用户是透明的,用户和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2、高起点的竞争
  网络独立:利用自身现有的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实现窄带接入,将使渗透方不再依赖被渗透方的网络,可以独自开展本地业务、长途业务和智能业务,并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业务丰富:在基础话音业务方面,具有许多PSTN所不能实现的业务和业务特性;除话音业务外,使用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还可开展及时短信、多媒体通信等差异化增值业务,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
  部署灵活:终端设备的种类和产品形态丰富,有几百甚至上千端口的AG设备,也有单端口的IAD设备,可以随用户的规模来部署和建设,投资和网络规模呈线性增长,初使投资的门槛比较低。
  快速抢点:组网简单、建设周期、建设成本有效降低可以使运营商迅速开展业务,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出现,不断推出新的业务。
  3、方案缺陷
  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QoS、地址规划。
  实时媒体和数据对网络QoS要求不同,实时媒体流主要关注时延、抖动,而不太关心丢包。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在IP网络上,目前还很难做到整网QoS,因此,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在目前的现状下,我们可以通过对二层和三层报文进行分类的方法,来提供DiffServ ,以提供一定QoS保证。在目前骨干网络已经有许多是基于MPLS,且带宽已经不再是瓶颈的情况下,IP网络上传送话音已经接近PSTN的质量,城域网上的话音的MOS分数可以达到4.0左右。
  由于IP地址短缺,地址规划的工作变得比较困难,当大量部署需要固定IP地址的终端设备时,有时甚至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IPV6大量部署前,采取的策略有两种:1、部署专用的VOIP网络,然而这种方式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将INTERNET上的资源和业务紧密结合的能力,有些业务甚至不能够开展。2、和现有PC上网的策略类似,将终端设备放置在NAT构成的私网后面,但TG仍然部署在公网上,使用NAT设备作地址收敛节省IP地址,然而该设备在降低了对IP地址需求压力和便于地址规划的同时,阻碍了业务的端到端连接,可以考虑的措施是在增加一些媒体中继设备,完成公网与私网的映射。
  现有的网络处理器技术可以使一个网元,在时延很低的情况下,支持几万路到几十万路的并发话音流。这种方案还可以解决目前网络中已经广泛部署的NAT设备的业务穿透问题,因此,在IPV6广泛部署以前,是解决地址规划问题的一个较好选择。
  可持续性发展和未来展望
  利用了一些标准技术对软交换体系的功能进行了重构,逐步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具体演进策略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接入分组化阶段
  TG通过V5接口连接PSTN和宽带城域网,利用宽带城域网实现窄带接入功能,开展基础话音业务,发展话音用户。
  该阶段,分组话音不会对原有IP网络和PSTN网络产生任何影响,业务的使用方式和PSTN的使用方式完全一致,并可以利用IP网络的特性,提供诸如:城域/广域CENTREX ,固话号码漫游、亲情号码等PSTN网络不易实现的业务。
  本地交换分组化阶段
  在TG中增加简单的交换功能,本地交换由TG来完成,长途交换仍然由PSTN来完成。
  当IP网络上的话音用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TG中增加交换功能,可以提高交换的效率。同时可以在路由中增加到其它TG的路由,使得同城的IP网络内部可以进行话务的交换和传输,逐步将以部分业务流量从PSTN网络中分流出来。
  在IP网络上,增加标准的网元设备,例如:会议桥、流媒体设备,可以提供电视/电话会议,IP CALL CENTREX 等企业业务。
  对等网络阶段
  使用NNI接口和PSTN网络相连,将控制和交换功能从TG中移到通用服务器中。进入软交换的实质性部署阶段。
  该阶段,TG蜕变成为媒体网关或者信令网关,交换由软交换来完成,长途交换依赖于网络结构,可以由软交换网络实现,也可以由PSTN网络实现。
  在继续开展好企业业务的同时,利用软交换体系的开放API,逐步建立开放的业务体系,提高业务生成、配置和汇接能力。
  核心网阶段
  PSTN网络退化成为以IP网络为核心的接入网络。
  网络的融合、业务的融合,IP网络作为骨干网络,拥有了完整的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和接入层,所有的交换和业务流的传输基本都由IP网络实现,PSTN网络成为核心网络的接入网络。
  通过V5接口,利用IP网络来实现窄带接入的功能,对于打破垄断,创造有效的竞争环境,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激活沉淀资产,提高运营商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降低电信业务的社会服务成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IP的特性,基于分组的话音的业务特性比PSTN更有优势、也更有竞争力,使运营商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参与竞争;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将需求与市场相结合,渐次向NGN演进的能力,使得运营商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时间:  2005-4-19 16:47
作者: NetVampire

这篇文章之前也看到过,不过主要是讲软交换的部署和网络演进策略
对于我的两个问题,还是没有答案哦
时间:  2005-4-20 14:15
作者: lijf2


时间:  2005-4-20 18:01
作者: 汇思义工

以下是引用NetVampire在2005-4-15 18:09:00的发言:
1、V5涉及接入网的概念,可我一直不明白接入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东,听人说AN并不是一个物理实体,是有很多终端通过多种媒体连接到本地交换机(LE)的这样一个逻辑概念,请问是这样的吗?V5标准定义在AN和LE之间,那么如果在接入网侧没有一个汇接设备,又是如何在AN侧形成2M链路以及V5第三层信令的复用的呢?


2、IETF的V5UA起草稿以及国内V5UA征求稿中定义的结构是:本地交换机与信令网关相连,通过V5UA将V5信令透明传送至MGC,由MGC对V5消息进行处理。但在未引入软交换之前,本地交换机负责处理V52接口的消息,进行控制和管理;那么在引入软交换后,对V5信令的处理控制全由MGC来处理并指示LE进行具体控制,那么在原有的交换机中是否应将其对V5接口的处理模块屏蔽掉呢?

问题1:兄台的问题很混乱,最好先来点实际的认识,华为、中兴、UT等都有实际的接入网产品,找个机房参观一下。
你所说的问题在V5的国标里都有答案;
问题2:LE就是本地交换机,在做为C5应用时,和软交换是网络同一层次的东西,要么用LE,要么用软交换;要提供V5接口,2者都需要内置国内PSTN的协议实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0 18:02:1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0 18:02:47编辑过]


时间:  2005-4-22 22:22
作者: sun0414

第二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

问的更直白一点,接入网的V5接口能直接和网关相连么?
时间:  2005-4-25 18:37
作者: NetVampire

以下是引用汇思义工在2005-4-20 18:01:00的发言:
问题1:兄台的问题很混乱,最好先来点实际的认识,华为、中兴、UT等都有实际的接入网产品,找个机房参观一下。
你所说的问题在V5的国标里都有答案;
问题2:LE就是本地交换机,在做为C5应用时,和软交换是网络同一层次的东西,要么用LE,要么用软交换;要提供V5接口,2者都需要内置国内PSTN的协议实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0 18:02:1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0 18:02:47编辑过]

谢谢兄台的回复!
可是俺没有机会参观电信机房哦,对于接入网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一个大致的概念。
还请多多提点。
时间:  2005-4-25 18:39
作者: NetVampire

以下是引用sun0414在2005-4-22 22:22:00的发言:
第二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

问的更直白一点,接入网的V5接口能直接和网关相连么?

按照标准来说,应该和网关相连,该网关设备应该同时集成了信令网关与媒体网关的功能单元,以分别处理V5链路中的承载通路和通信通路。
偶是新手,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
时间:  2005-4-25 21:21
作者: nocturne

哦,路过看过
时间:  2005-9-6 11:30
作者: kokoke

关注中
时间:  2005-9-6 12:55
作者: 骑马行天下

1、早期的用户终端是直接通过铜缆接入到交换机的,可想而知,用户线侧没有收敛,铜缆传输距离也有限(直到现在,这种接入方式仍然存在,叫做非V5)。随着网络演进发展以及光传输的兴起,就产生了把用户终端通过接入网收敛拉远,接入网内部可以通过传输组可靠环网。按照官方解释就是,AN是指LE交换端口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和传输媒介的总和。用户终端-(铜缆)-ONU-(2M线/光纤)-OLT-(2M/光纤)-LE



2、你可以这样理解,软交换机是替代PSTN交换机的,但是软交换系统中分为如下几个组件:MGC、MGW、SG。。。,这样,V5的话路通过MGW接入,V52信令通过SG接入,由SG终结掉2层转化为V5UA消息,然后通过IP接口发给MGC,MGC剥掉UA报文头,取出V5的3层及以上的协议报文进行处理。

时间:  2005-9-9 23:20
作者: 蛛丝马迹

好贴,顶一下
时间:  2005-9-13 19:29
作者: madaha

行天下兄是正解。不过这里的中继网关口只是起IP和TDM适配的作用吧,V5的消息还是要LE来处理的,V5信令只是用户线信令。是不是这样?
时间:  2005-9-14 13:54
作者: 骑马行天下

非也。V5的消息软交换同样可以终结处理。
这种情况下V5用户相当于是软交换下带的用户。号码等资源在软交换上配置。
时间:  2005-9-14 17:07
作者: 风一阵吹

顶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