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讨论]MS-OTN、P-OTS设备形态和现状浅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9-8 10:34
作者: tanker52     标题: [讨论]MS-OTN、P-OTS设备形态和现状浅析

OTN/MS-OTN/P-OTN/P-OTS
华为 :MS-OTN
阿朗:Photonic Service Switch(PSS)、Transport Tera Switch (TTS)
Ciena:Reconfigurable Switching System (RSS)

MS-OTN:分布式分组和VC交叉+集中式ODUk交叉
P-OTN:集中式ODUk/分组/VC交叉
P-OTS:集成OTN和分组交换,全面支持SONET/SDH,集成光交叉链接 ,支持ASON/GMPLS控制平面 ,在核心/骨干网具有WDM传送功能以及波长级交叉功能 ,传送类的网络设备 。

简单的理解 ,其实各个技术的核心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承载 IP话的全业务。
但是各个公司采用的不同的技术和名称客观反映了各个设备商所针对的市场方向。
阿朗和Ciena可以说代表的是北美的技术方向,所以对应的CE的概念,他们更多的偏向switch这个理念。
中国的公司,华为偏向于多业务支持的OTN网络,分布式的分组交叉能力理解为在OTN设备上进行的多业务支持的扩展;
同样在欧洲,以诺西为代表的,仍然延续了OTN的概念,甚至在官网的宣传册上面仍然主要宣传的是DWDM的远距离传输的特性。对于多业务的支持却没有大肆宣传。
各个公司潜在的对于市场的针对方向个人觉得值得推敲。

各个公司的设备简单对比:
阿朗1870TSS  Ciena的5430设备  诺西Hit 7300 华为OSN8800(I)
阿朗1870TSS:
1600x500x300的体型,集成度已经很高了,最大4T的switch矩阵,32个有效的业务槽位,24端口的多业务兼容2.5G速率一下单盘,10端口10G业务单盘,目前发布了40G单盘。就手上掌握的产品资料,它应该是唯一的一款,全面实现了Switch概念的设备。

Ciena的5430设备:
这个设备体积很大,1956x543x600,整柜集成。 3.6T的交叉容量,非常高的单盘端口密度,单模块端口48 or 12,多业务兼容,40G单盘释放。所释放的单盘和模块其实还没有达到POTS的要求,PSLM/PTLM这2种他们定义的全面分组化的业务处理和传输模块并未释放。

诺西Hit 7300
诺西的7300,没有找到充足的资料,国内论坛和官网,发布的7300的相关资料,显示的都是它作为OTN设备的强大的功能,包括光交叉,远距离传输等等。不过它设计的单层15个通用槽位应该对于这种核心的集中式的交叉能力有很大限制,除非单盘的集成度非常高。有报道很简要的提出了7300结合7100的组合方式,7100来实现大容量的交叉,但是官网上没有给出有效的信息让我们来了解7100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所以对诺西而言,目前掌握的资料,还不明了。

华为OSN8800 (I)
我只找到了8800 I 型的资料,不知道II型会是怎么样一个结构。
对于8800I而言,严格来说应该是OTN设备,300mm深,40个业务槽位,交叉颗粒只有ODU1和ODU2,交叉能力1.28T。看论坛上面说,华为的交叉芯片是一个non-blocking的架构,不利于以太网的实现,我不理解这个 non-bloking的概念。

最后,就我目前掌握的信息,以阿朗和Ciena为代表的北美阵营,概念上全面switch化;而诺西和华为,仍然守在OTN的核心概念上。

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积极讨论,沟通交流。 有相关资料的回帖贴出来哦。

[ 本帖最后由 tanker52 于 2011-9-8 13:35 编辑 ]
时间:  2011-9-8 11:33
作者: rghost

顶啊,再来点
时间:  2011-9-8 12:43
作者: rety_xxt

不知所云,显然楼主只是了解了皮毛的信息......
网上有一篇26写MS-OTN/POTN的软文,显然戳到了28的痛处
时间:  2011-9-8 13:08
作者: cationebox

能否告知链接
时间:  2011-9-8 13:25
作者: tanker52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拜求链接
时间:  2011-9-8 13:44
作者: yanlast

mark!学习下,有啥小道消息都来啊
时间:  2011-9-8 13:53
作者: tanker52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在这里聊,只能小道消息啦!如果有大消息,别人都发布新的标准或者发布产品了。 知道消息的高手一般都不说话,逗咱玩儿。 
时间:  2011-9-8 15:50
作者: zhangh_21

根据近期的CCSA讨论,中兴的观点是在OTN设备上进行的多业务支持的扩展,即类似于在SDH上实现MSTP的功能,也就是单板级的支持多业务的OTN;而华为的观点是实现系统级的OTN,即交叉矩阵支持全业务,而不是单纯的单板支持多业务。这应该与楼主对华为的看法不一致的地方把。

[ 本帖最后由 zhangh_21 于 2011-9-8 15:58 编辑 ]
时间:  2011-9-8 16:01
作者: zhangh_21

阿朗的1870PSS设备宣称是4T交叉矩阵,实际测试结果是目前只能支持到1.6T的交叉矩阵,并且40G OTN单板很不成熟,倒是可以支持ODUk交叉和VC交叉。
时间:  2011-9-8 16:11
作者: tanker52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我就是按名字来看的了,MS-OTN麽。

看样子,你应该去参加了 CCSA,最起码有很多了解的。

多给咱讲讲吧。
时间:  2011-9-8 16:55
作者: huangpu

关键是交叉矩阵的架构
是ODU/MPLS-TP统一交换呢?
时间:  2011-9-9 13:55
作者: 优质民工

学习!!
时间:  2011-9-9 16:27
作者: STM1000

目前OTN最大的缺陷就是交叉能力不足,一个节点如果4个方向,每个方向80波10G,总带宽就是3.2T,而且40G波分也马上都普及啦,100G也要上啦,OTN看来未来主要只能用于波分的部分重要业务的使用而已。
时间:  2011-9-9 16:39
作者: rety_xxt

http://www.cnii.com.cn/index/con ... /content_908069.htm
时间:  2011-9-9 22:00
作者: songchy008

学习学习!
时间:  2011-9-9 23:10
作者: kingkang

数据业务越来越大,switch/IP化是趋势
时间:  2011-9-10 10:28
作者: ddoload

狭义MS-OTN的理解。MS-OTN是OTN多业务承载需求的自然演进,思路参考SDH向MSTP的演进。主要是对现有OTN设备板卡功能进行改造,使其能对不同业务进行更细颗粒度的交换或交叉。这种方式使得OTN在应对多业务接入方面调度更加灵活,对线路的利用率相对更高(配合ODUflex)。

广义MS-OTN的理解。MS-OTN是OTN由TDM交叉内核向完全分组化交换内核演进过程中,具备ODUk交叉矩阵,使用G.709封装的设备形态的统称。其对于TDM业务交叉和分组业务交换的模式和形态未做限定。CCSA根据这种理解对多业务承载OTN设备启动了标准化进程。

P-OTN在理解上更加多样化。第一种理解是“Packet”OTN,即分组设备的OTN化,主要指数据设备出OTN彩光接口。设备形态是对数据设备的接口进行改造,网络层次上实现IP over DWDM,设备之间进行直连或通过ROADM互联。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该构架对运营商的网络运维体系提出挑战,需要对数据网络与传输网络的运维系统进行充分整合。此外,该模式可能导致数据设备厂商对运营商网络具有排他性优势。因此,该方案并不被业界看好,目前只有少数运营商进行了局部试点。

第二种理解是Packet“OTN”,即OTN设备的分组化,主要指对现有OTN设备进行改造,使其更好的适应业务分组化的需求,其与广义MS-OTN的理解基本重合。目前,该种设备将OTN与PTN或Ethernet技术进行整合,将MPLS-TP或以太网的分组交换与OTN的ODUk电交叉集成在一个设备内。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设备的融合,减少网络中的设备类型和数量,从而可以降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多业务的统一承载。该方案是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具有较好的网络扩展性,能够兼容现有网络,与不同网络实现互通,但在逻辑上仍然面临双平面管理的问题。目前,主流设备商主要是按照这种理解来进行研发和演进,下文中也主要针对这种理解来讨论具体实现技术。
时间:  2011-9-10 22:56
作者: liqiangln

上面的兄弟中的第二种理解,其实已经解释了楼主在做多种设备的对比的最终目的。

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强项,就像华为是传统Sonet/OTN比较强势,这样在交叉设计上肯定是沿用TDM交叉,到支持分组交叉,然后到统一交叉的方向。
而Ciena的CE比较强,ALU也很早就提出了统一交叉的概念,在1850的产品中,就这么宣扬的。
而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的是如何做到统一的交叉/管理,实际上是对软件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如果管理好一个统一的交叉平面,还能实现不同业务(TDM+Packet)在一个系统中。

基于MPLS-TP的ASON是各个厂家一个共同的目的。最后还把光交叉融入进来,所以兄弟们还有几年活干。
时间:  2011-9-11 20:41
作者: ddoload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分
时间:  2011-9-12 21:16
作者: tanker52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赞。。。。

搞通信的太苦了! 就混口饭吃啊!
时间:  2011-9-15 13:42
作者: huangpu

设备都融合了,在市场空间岂不是越来越小

网络多分几层,大家才都有饭吃么

玩笑玩笑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