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一个入行两年的新人的一点心得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8-13 00:35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原创]一个入行两年的新人的一点心得



工作刚过两年,迷茫的时候都是在家园逛,学习了很多,也得到很多前辈的指点,最近感觉对于工作稍微有一点认识了,分享给和我一样的新人,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也欢迎前辈们指正和补充:

最近我意识到,对于我们还在摸索先行的新人非常需要思考清楚几个问题:

相同职位相同能力的人,在500强公司的收入高于在普通公司的,在朝阳行业的收入高于夕阳行业的。这是平台差异导致的收入差异。从市场角度来说,前者创造的价值多,所以收入高。从个人角度说,假如两者付出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真的只是前者更幸运?如果有心去谋求这种“幸运”,是否有办法?

相同行业相同公司,前台的收入低于董事长的,同样因为产出不同。假设这些人每天都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劳动,为什么产出就会不同了?因为他们从事的事情难易程度不同,他们的稀缺性不同。同样的职位,经验及被认可的程度越高则产出越高,因此收入相对高且有升级到更稀缺位置的机会。每个职位产出及收入的上下限不同,行行出状元,但是“难出的状元”更值钱。同样年龄的人,一个做了董事长,一个做到经理,一个只是前台,如果假设在之前的某个时间点上,他们的资源是一样的,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

同样收入的一群人,歌手、IT公司主管、SOHO店老板、职业游戏玩家、职业围棋手,假如因为他们的稀缺性一样所以他们收入一样,那么,是否同一个人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受到同样程度的训练,可以成为其中任何一个?如果不能,那么你知道自己更容易成为哪一种“稀缺资源”吗?如果知道你该如何去做?

如果想去好的行业: 好的行业,大家都知道,挤破头往里进,面临的竞争很大。一个思路是有更强的竞争力,去把握机会,这是红海思路;另一个思路是去发现还没升起的朝阳,先进去等水涨船高,需要发现机会的能力,这是蓝海思路。你有发现机会的能力还是有把握机会的能力?你手里的资源有哪些?知识背景、能力及履历、天赋、关系都是牌,什么时候出牌怎么出都是学问。最贵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最贵的资源是时间和精力。

如果想获得好的职位:除了那几个人所周知的高端职位,你是否还知道别的(蓝海)?想得到那些你知道的高端职位,你需要准备好什么(红海)?在现有的岗位上证明自己并储备好目标职位的需求,即能力、知识甚至是经验。大多数时候,这些高端职位是要从所在公司内部往上走的,没人喜欢空降的高层,怎么往上走,是一门学问,本质是获得认可。同事、领导、客户的认可,怎么获得?做的好,尤其是在关键时段和关键事件上做的好,同样的付出,这些事上做好了,更容易得到认可。怎么做的好?各行各业专业性不同,但做到这些是共通的:优秀的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和习惯培养及心态调整;积极的价值观,包括理想目标的确定及对竞争合作本质的理解;成熟的人际交往技巧,包括沟通,换位思考,针对盟友的建设性技巧及针对对手的破坏性技巧。正确的自我认知,包括自我定位及发展规划。还有一些重要的素质有必要专门强调:进取心,耐心,责任心

虽然不同成长阶段眼界是不一样的,发现机会和价值衡量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要了解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需要时间积累,成长不可逆,天赋不会变,越是重要的决定,机会成本越高。如果不能确定哪条路对自己来说更容易成功,至少大方向不能错。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明白对于生活的其它方面,它意味着什么。生活由太多的随机事件组成,不过我还是喜欢那句话,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大家最后到底HIGH不HIGH,呵呵。祝大家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幸福的生活。
     
时间:  2011-8-13 00:43
作者: skyjoyes

如果还在迷茫中的新人,建议大家去看看瑞士军刀前辈的职业咨询师——《爱问军刀,路在何方。。职业规划最牛贴?》,很适合新人学习。另外在家园里还有两篇文章是给了我很大启发的,一并分享给大家,一篇是ZTEDGER前辈的《电信业的100个随想》中的这段文字:给转型门槛上IT人的五个忠告:
      1、了解自己,顺势而为。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了解自己的核心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长。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任何性格都有适配度更高的行业、职能,因此,无需迷信星座和血型,但是要熟知自己的气质类型、职业类型。而自己的特长往往与生而俱来的天赋有关,可以看作是天赋与经历之子。因此,无论什么转型,应该是转向自己更擅长、最好也喜欢的领域当中去,顺势而为,不要在乎短期的收益,长期的收益往往更大。
     2、天圆地方,眼高手低。“地方“指的要坐得住,IT技术类人员往往加班很多,相当“坐得住”;“天圆”指的是要视野高,不能眼睛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特别是技术变革、行业变革很快,如果没有足够的视野,容易随在行业转型、技术转型中淘汰。天圆地方的要求,适用于任何行业的从业者,因此对IT从业者而言,也是应该吸纳的。与天圆地方类似的一个词是眼高手低,眼界一定要高,但是一定不辍动手、勤勉扎实。
     3、两线下注,不要将IT当成某一个行业。IT不仅仅可以细分为互联网、电信、软件、硬件等,其实具体到某一个细分行业而言,也至少包括两种内涵:你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以及该产品技术的客户所在的行业。例如,你从事钢铁行业的ERP软件开发,了解钢铁客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从事的是汽车类网站的编辑,了解汽车客户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将来多一项求职选择,对你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4、尊重技术,但是要扩展技术的内涵。太多IT技术人员,以为只有做发动机的是技术,写程序的是技术,其实不然,管理也是软科学,也是一种特殊的技术,营销本身也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认识这一点,本质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更利于自己成为“社会人”,而不是被PC绑架、只擅长与机器对话的机器人。
    5、为自己,每天多出一两汗。不管怎么转型,在哪个行业内想出类拔萃都是辛苦的,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IT人特别是中国IT人往往锻炼比较少,“白领”确实是“白领”,但是白领也意味着缺少风吹日晒和筋骨锻炼,平均寿命缩短、亚健康是普遍现象。如果多给你1000万买你10年寿命愿意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IT人用行动表示“愿意”。因此,生活未必要“苦其心志”,但是,一定要“饿其体肤”!

还有iamnetghost前辈在《通信牛人,你曾迷茫过么》帖子中的回复:
95,96年,国内第2代网民开始兴起。我因为家境比较好,有幸成为一员。
进了当时的MSCHAT(那时候还没有MSN)认识了一个在日本居住的上海人,他的母亲是位导演,父亲是国内
之前很出名的摄影师,拿过国际大奖。他母亲一个人在上海,当时我对导演这个职业很崇敬,所以我96年毕业去了上海
后,有次她家的电脑坏了,我经过他推荐,帮他母亲修了几次电脑。
那时候,我在西门子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是失败的,借着有次她关心的问我工作怎么样的时候,我向
他提了3个问题(很有趣,我的3个问题跟楼主的差不多)
1 我是个技术员,但在工作中为什么往往技术以外的事情(比如规章,合作)经常困扰我,
2 有很多工作,实际难点并不在技术方面,短时间做这种事情没问题,时间长了怎么办,这是在消耗我的青春
我以后怎么和别人竞争?
3 我自认为在大环节上把握的比较好,天津电信技术负责人(女,也是MSCHAT网友)也这麽认为,但她却不同意
我现在就设计网络构架,而总是把她以前的设计给我看,我曾经问过她,她只是一笑了之,为啥?

那位导演是这么回答我的:具体问题我无法回答,但做人我可以教你些,从你上面的话,可以看出
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错,对大方向是有一定认识,但你做人还欠缺3个方面
1 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思路,所以常常感觉工作以外的事情困扰着你的工作
2 你缺乏反思,不是反思别人,而是反思自己,所以看不出有些工作的奥妙在哪,很多时候,坚持做就是竞争力。
坚持做你才知道乐趣在哪,才知道工作中如何改进。
3 我看的出来你的思维转的很快,记忆力也很好,不过可惜,到了象我这样的年龄,你还能记忆力很好吗?
我只知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你也尝试下吧。

针对对她的解惑,我了想一个具体方案,其实总结起来就3点
下班回家坐车的时候反思今天的工作,出了那些差错,哪些坐的好,从别人身上看到或收获到上么,回家后花半小时记在本子上,明天上班前再看15分钟。
然后我很高兴的把这个计划说给她听,她说,我不要你的方案,我只要你一年后告诉我,你对这3点还有没疑惑就行了
1年后,虽然她去世了,我虽然对这些问题还有部分疑惑,但我工作方面,却有很大改观,那位天津电信的网友
去丹麦前,第一次跟我说,你把我上次设计的天津教育网核心节点的那篇设计,按你自己想法改改看,我帮你具体指导下。

非常感谢这些前辈带给我的启迪,呵呵,迷茫是一种痛苦,如果大家忍受不了这种痛苦是一定能想办法找到方向的,祝大家尽快脱离“苦海”:)
时间:  2011-8-13 08:59
作者: biyouyun

看看。不错!
时间:  2011-8-13 09:11
作者: oe01

入行的年轻人,看看不错
时间:  2011-8-14 00:08
作者: zcy_158

写的很不错!受教了
时间:  2011-8-14 00:51
作者: skyjoyes

我还在不断的学习,经验知识都很有限,有一些想法还没有验证,自己也即将需要面对一个比较大的工作方向上的抉择。如果再有什么自认为有点用的心得一定会尽快分享出来的。咱们新人尽快成长吧,有一天也能有行业前辈们的风采就好了,加油:)
时间:  2011-8-14 15:41
作者: zhangxu1i2i

恩,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人
时间:  2011-8-15 09:11
作者: jacky433

有思想
时间:  2011-8-15 09:47
作者: pxl888

原帖由 skyjoyes 于 2011-8-13 00:43 发表
如果还在迷茫中的新人,建议大家去看看瑞士军刀前辈的职业咨询师——《爱问军刀,路在何方。。职业规划最牛贴?》,很适合新人学习。另外在家园里还有两篇文章是给了我很大启发的,一并分享给大家,一篇是ZTEDGER前辈 ...

不错,挺受益的,thanks
时间:  2011-8-15 10:09
作者: skyjoyes

刚工作完,发现竟然被推荐成焦点话题了···有点不敢相信,真的很受鼓舞,我会继续努力的!
时间:  2011-8-15 11:04
作者: 90饭粒

刚刚毕业,工作一个月左右,感觉到这个阶段是挺迷茫的,,看完帖子心态有改变,受用。  谢谢楼主~
时间:  2011-8-15 14:13
作者: rly3000     标题: 写的不错


时间:  2011-8-15 15:01
作者: 家园副管01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呵呵,主要是你的原创分享给大家很受用……
时间:  2011-8-15 15:44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谢谢对我的肯定。你们的肯定让我对“多赢”有一些体会了。以我的疏浅的阅历,原本理解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多说无益,埋头去做,再接再厉:)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15 20:08 编辑 ]
时间:  2011-8-15 18:35
作者: yangwuow

谢谢分享
时间:  2011-8-15 20:35
作者: ks_txrjy

很受用的帖子
时间:  2011-8-15 23:05
作者: 田园奏鸣曲

写的不错~
时间:  2011-8-15 23:09
作者: bbf3315

分析得透切
时间:  2011-8-16 09:34
作者: db1001ye

精彩!
时间:  2011-8-16 11:21
作者: xdygzsxg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看了后很受教。要为未来做好打算
时间:  2011-8-16 16:38
作者: skyjoyes     标题: 能对别人有帮助,就继续分享吧。

     已经感到在分享的过程中,自己本身也受益匪浅了。很奇妙的体验,呵呵。有个前辈说过,真诚一点,再真诚一点,呵呵,我都已经获得启发了,就再努力一点,希望能带给需要的人启发。文章的内容还是适合新人,前辈们可能觉得没什么新意,但是自己思考出来感觉还是不一样 ,欢迎大家拍砖,闲话少说,上文以飨。
       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本质上都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市场为你付出的劳动埋单,才有收入。那么,市场愿意为什么样的人花高价埋单?按我提给自己的三个问题,貌似最理想的情况是到最火的行业最好的公司里当CEO是最赚钱的,对吧?如果时间就此静止,这确实是正确答案,可是大家一定听说MOTO MOBILITY被GOOGLE收购的消息了吧?我想前者的CEO如果不跳槽可能就得降级为分公司经理了。《财富》每年评的五百强都在变,盖茨几年前就不是世界首富了吧?
       有人看到这些会说:世事无常,过一天安稳日子算一天咯。我想这些人是比较好竞争的,因为他们会任由环境给自己定价,理论上给一个时间段就可以取代掉。几乎每个人都会担心通货膨胀,会对自己口袋里的钱变少而担忧。一部分人会对自己行业不如以前火了、工资下降了而担忧。但是真的很少听说过有人会对自己“贬值”了而担忧,只看到有人会说“现在这样没有前途,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认为这本质上不是担忧,而是抱怨,觉得外部环境没有给自己一架安全的列车,让自己什么也不多做就能“保值”。真的担忧是会害怕的,如果有人说今晚就会派职业杀手来杀你,那我想你一定是会想办法去行动的,可能现在就去公安局寻求保护,或者藏起来,再或者开始现学空手道!这不是行动力强,这是本能。在我明白这个道理前,我也是个爱抱怨的人,但是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所以试着按前辈教我的办法和自己的思考试着做点什么。我问过自己,如果现在你的公司把你开了,通信业也黄了,你拿什么谋生?我不想卖苦力也不想做“鸭”,那怎么办?都不用逼自己,赶紧就冷汗直冒的去想办法了。根据前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思考,我想的办法是,看看我现在会的技能簇,有没有能卖到其它行业的?同时如果“有幸”通信业暂时还不会黄,我能在这段时间里积攒什么资源,能把什么技能用日常和业余时间升级成精通,让自己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和不可替代,以至于其它行业都愿意为我的时间和精力埋单了?如果我练成了,“有幸”通信业还没有黄,那我想其它行业都愿意花高价买我的技能簇了,自己行业不会这么不够意思,怎么也该多给点吧,呵呵。
       我提给自己的那三个问题,其实本质上讲的是一个问题,即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使自己在“保值”的同时最好还能“升值”,或者说,如何努力减小外部环境带来的职业生涯风险,这是针对个人的资源配置,我会整理好之后分享我的思考结果。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16 17:31 编辑 ]
时间:  2011-8-17 09:51
作者: ziqiangchen

楼主工作两年就能认识得这么深刻,很厉害啊!佩服!文章很好!
时间:  2011-8-17 22:38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那些有机会在高收入行业的人,为什么这么“幸运”?是否有办法谋求这种“幸运”?
请允许我选取金融、咨询行业作为高收入行业的代表,(资源类如石油、电力等以及部分上升期的IT互联网企业可能收入更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在我搜集信息范围之内,请见谅)我对和我同年龄段的从业人员的背景、资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了解,主要信息源为从业同学、朋友,该行业的论坛及该行业公司在招聘网站上的职位信息。结果如下:

【金融业】在我了解的工作经验不到3年且从事金融业的6个人当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有4人,本科学习金融相关专业的有4人,两者交集为2人,也就是说,这些人不是科班出身就是海归硕士。这些人家境基本处在小康状态,没有“富二代”。他们的主要竞争力是自己的知识及学习能力,给我印象深刻的共性特质是既聪明又勤奋,即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均较同龄人出色。工作地点分布为英国伦敦1人、中国北京1人、中国香港1人、中国上海1人、中国深圳1人、中国武汉1人,几乎全在一线城市。他们的专业知识主要集中在投资学、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证券(基金、保险)知识及相应法律知识。专业证书考取情况不详。工作中最倚重的能力和基本能力不详。
【咨询业】很遗憾我没有在咨询业工作的同学及好朋友,但是相较金融业我对这个行业更感兴趣,所以了解可能相对更深入一些。引用一位咨询业人士的原话:“咨询行业人员组成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其他行业成功人士,因为某一方面的成功经验(管理经验),主动或者被吸引到咨询行业,第二部分则是行业自主培养。咨询行业的组成人员,有超过90%是属于这样两个群体。”咨询和金融公司很少在51JOB和智联这样的网站上发招聘信息,他们选人钟爱内推,招应届生则是在国内清华北大复旦等顶尖学府BBS上发招实习生的帖子。如果是硕士最好有业内比较认可的商学院的MBA学历。从咨询行业论坛上的面经来看,该行业对知识结构要求为管理学、经济学及相关法律,对美学、哲学也有一定要求。倚重的工作能力为迅速的信息搜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沟通、形象表达能力。可以说,一个合格的咨询师是具有公司战略层面视角的售前,他们的产品是整合加工后的信息及解决方案。最后统一分析这两个“高薪”行业人员的薪酬情况:坦率的说,如果互联网上的数据是真实的,至少在生涯的前3年,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比咱们行业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厂商给的高出多少,甚至还要少。我想这是我们所有新人容易踏入的误区,即认为一个行业薪水的峰值高于另一个行业,那么该行业薪水的平均值也高于另一个行业。当然可能你会辩解说你在高薪行业比在其他行业更有机会接近那座“最高峰”。不过就拿咨询来说,里面还有很多人是半道出家的,不一定非得在做“小弟”的时候就过去嘛,虚竹从小和尚做起不也娶了老婆,当上了逍遥派掌门、灵鹫宫主,呵呵。至于他们的能力积累,我觉得放在第三个问题里回答更好。
作了这么多铺垫,终于能回答问题了:
他们为什么这么“幸运”?
如果你同意金融和咨询算得上高薪行业,抛开拼爹等因素,我认为他们能获得这个机会的原因是他们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个人习惯等出众,聪明又勤奋,持续的把时间和精力转换为了市场上标价高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素质是“稀缺资源”,他们又有意识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更“稀缺”。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是,他们受到和我们一样的舆论影响,他们中很多在学校是精英,而类似金融和咨询这样的行业被社会定义为“精英行业”,他们会潜意识的为保持自己身上的光环而参与其中。理论上,所有人毕业时做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的概率是一样的,他们的论坛上就有人坦言,也许自己更适合别的行业。他们优秀,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业给他们了一个好的平台,而是因为他们本身足够优秀,在面对“职业错位”问题时持续的去调整和改进,并在单位时间内成长更快。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地方。
怎么去谋求这种“幸运”?
这个实在不难。从他们的行业论坛上搜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通常能获得一份详细的书单,用业余时间去掌握这些知识,再找他们行业内部的人聊聊搞清楚他们入门职业的能力需求,在那些企业有人员需求的时候找内推即可。甚至有的商学院都不收学费,你学会了知识去考试,通过了他们就给你锻炼能力和增长经验的机会,转行就顺理成章了。然而转之前,请想清楚这个过程中你耽误的机会成本。我认为一个人的竞争力是他的行业级别乘以他的职位级别,转行会使一部分知识和人脉“失效”,更需要一提的是,“职位掉级”几乎是肯定的当然这里有掉得少的窍门:我发现行业和级别均不同的两份职业竟然有对知识和能力经验要求相似度很高的,你可以去找你需要的那个“巧合”,呵呵。当然如果你不转行,而往本行业使劲,很可能升级更快,得到宝贵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希望去聪明人扎堆的地方受熏陶,一来那里竞争更激烈,二来你怎么就肯定自己行业里牛人就少呢?大家一定看过《灌篮高手》吧,还记得安西教练听到流川枫想去美国时对他说的话吗?
“你先争取做到日本第一吧!”:)

时间:  2011-8-17 22:58
作者: skyjoyes     标题: 能力实在有限

唉,原本打算一次把三个问题都写清楚,越写才发现以自己目前的信息整合能力想做到“言简意赅”实在太难。功夫不到家,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18 14:13 编辑 ]
时间:  2011-8-20 11:49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答问题二

同样年龄的三个人,一个做了董事长,一个做到经理,一个只是前台,如果假设在之前的某个时间点,他们的资源是一样的,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
这是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的版本:A、B、C同届毕业,学历含金量、家庭背景都差不多,刚工作都是白领。N年后,A出来建立了一个小公司,没上市,自己控自己的“股”,被创业团队推成了老大;B一直在一家公司,同届的其它人都跳槽了,他的部门经理也跳槽了,领导一盘算,新招人不熟悉情况,活又得有人干,论技术和资历,B是矮子里的将军,就提拔上来了。C呢在一家公司干了两年,觉得工作不符合兴趣,到第二家公司,又觉得赚的少于是再“跳”•••他好像真的很背,去的公司不是领导坑爹就是同事阴险,要不就是累的要死没有钱,或者工作枯燥还“没发展”,总之什么倒霉事都让他碰上了,就是找不到一家各方面都称心的公司,这不,同届毕业的同学都有开公司当老总的了,他还在找。不过好歹算个“老人”了,什么都懂点,办公室政治很精通,自诩没人敢欺负的“老油条”。
您一定能隐隐感到,并不是环境导致他们生涯发展的不同,那是什么决定的?

下面这个版本更加聚焦:假设A、B、C毕业时进入的是同一家公司,都从普通职员做起。我们把时间跨度设定为8年。这里有基层升入董事长的常规路线:1、从管自己到管他人,从单干到会带队伍2、从管他人到管经理,核心在识人3、从管经理到管部门,须跨层沟通;4、从管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形成自己的盈利哲学5、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得会评估资金和人员配置战略6、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能巧妙处理外部关系。(请关注,这条路线几乎是唯一的,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它)。A用8年时间经历了全部6个步骤,每个职位的任期中业绩都足够出色,他乘着“彼得原理”的电梯一路高升;B停在了途中;C很不幸,一直在原地踏步。现在我们把时间拨回到A、B、C级别第一次质变的那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领导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一年来,三人的业绩差不多,但在领导专门考察的几个月里,A、C的表现更好,于是他们得到了负责大项目的机会。机会有限,B的工作没什么变化,成了A、C的助手。然而工作内容变化后,A、C突然发现自己又成了“菜鸟”,以前做好手里的工作就行了,现在却得分管几个新进来的毕业生。这些人能力、心态和志向各异,让他们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成长成了A、C主要头疼的问题。另外,做事情得有表率了,不会的东西也得找到解决方案告诉下属···总之,A、C发现自己虽然职位和薪水都没变,工作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同样的困难,A、C各做了一个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决定:A决定把以前玩甚至休息的时间都拿来“充电”,迅速掌握新知识,适应新博弈。知识源很多,一边学一边在工作中运用、验证,慢慢他感觉“上道了”。C也很苦恼,然而他想不出什么好对策,也没有学习的打算,相反,由于工作压力加大,他养成了逃避问题的习惯,渐渐的问题越来越多,他决定告诉领导自己胜任不了。领导无奈将C和B的工作互换了。翌年新来的D、E、F中有人超过了C,剧本往设定的方向发展了。
第二个时间质变点距离三人毕业已经5年了,A和B已经成了不同部门的一把手。这时公司事业部总经理被挖走了,此职需要竞聘上岗。A和B各提供了一份报告,阐述对公司发展方向的见解。论业绩A、B差不多,然而A的强项在战略规划,B的强项在项目执行,这道题目其实是A的天赋擅长解决的,所以最终在贡献值一样的前提下,公司安排了特质更契合的A升职了。
请再次思考,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职业生涯的不同,和上一个版本的原因一样么?
同时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需要留心:如果A的特质更适合他新担任的职位,那之前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一定有那么一段时间,他面对的是他不擅长的事情,他做了什么?所有能力都和天赋相关吗?如果有个人当上了领导,他又不会用人识人,咋办?当天赋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其他力量可以渡过难关,那是什么?

面对几乎唯一的组织学上升规律,每一组“过关”需求项里,有的靠上一关的“遗产”就可以“勾掉”,还有的得发掘、掌握新能力才行。哪些能力是“万金油”关关都能用,哪些能力永远只能实践才能获得?更重要的,能帮助你掌握其他能力的“万能之源”是什么?

对于问题二,我尝试用更多更具体的问题来“回答”,也许您认为这是“耍赖”,其实我认为连续发问更能推动思维的门,给您带来帮助了吗?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22 12:54 编辑 ]
时间:  2011-8-20 12:06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答问题二

帖子审核,发重了,删掉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20 20:48 编辑 ]
时间:  2011-8-20 12:16
作者: skyjoyes

您一定看过这些定律,我想也许此时再看一遍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4、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5、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6、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这种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为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7、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8、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9、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象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10、奥卡姆剃刀定律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载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20 12:17 编辑 ]
时间:  2011-8-20 12:17
作者: skyjoyes

怎么后发先至呀,24、25之间发的帖子不见了
时间:  2011-8-22 14:28
作者: jeeb

受益了,辛苦楼主
时间:  2011-8-22 17:31
作者: zxy999999123


时间:  2011-8-23 08:52
作者: 晗霜雪

恩,很好。看来LZ是一个有心人啊。
时间:  2011-8-25 21:10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写在第三个问题之前的

这两天,我仔细反思了之前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发现自己原本的心态真的太浮躁,能慢慢改善,有运气成分在。“自己更容易成为哪种稀缺资源”,实际上是一个“求发展”的问题。然而对于像两年前的自己那样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要经历的是“求生存”的过程,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实在很重要。所以打算先写下这些,依然给需要的人,高手略过:)
你是否认为自己很有才,很聪明,而做的工作很平庸,又不利于成长?
首先“聪明”不是量化的,很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即便是真的,它也不是资源,甚至可能是绊脚石,它会误导你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过高,变得虚荣而不切实际。
傻而懒的人很少;傻却勤奋的人和聪明又勤奋的人一样多,前者还在不停的向后者蜕变;最多的是聪明而懒的人,这些人很难有好的发展:他们的聪明会带来虚假的安全感,直到这点优势耗尽;另外,勤奋的人会把又傻又懒的当“弱势群体”,而把剩下的人都当作竞争对手。
刚毕业的大学生,会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在学校的成就是非常值钱的,意识不到自己顶多算有“潜力”,却有很多亟待弥补的短板:专业技能不会,办公室的常规技能不会,职场的规则不懂,自己的天赋在哪也不知道。也许是受到媒体“XX工作几年就如何如何”风格的舆论影响太多,天天想做一些可能得积淀几十年的能力、资源和阅历才有资格去做的事情。总之,就是想要一个尽善尽美的机会,让自己不用太努力还能实现职业目标,却不考虑自己到底缺什么。
当咱们埋怨工资太低时,有没有想过这是在收钱上学,刚毕业时咱们实际的竞争力真的不值几个钱?
当咱们埋怨干的工作学不到知识时,有没有意识到,也许做的工作只是专业性不够强,对职场技能、节奏、规则和个人定位方面的裨益却一点都不会少?
当咱们抱怨这抱怨那,然后心平气和的像上大学时一样玩游戏、浪费时间,有没有意识到背后那些勤奋的人正在争分夺秒的追赶着你,而你身前的人在越走越远。
和乌龟赛跑的亲爱的兔子们,我们到底要睡到什么时候才会醒?你真以为乌龟一辈子都是乌龟么?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有自己的优势的,然而却非咱们自己理解的那种。咱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十多年来的学习生涯锻炼出来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对知识的敏感和兼容性,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咱们迅速的去掌握职场上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场规则,找到自己的定位。对办公室政治乃至人际关系的理解是要自己去多思考多体会的,在学校,没有人要求过咱们掌握这些,在社会中,却必须学会考虑别人的需求。这不是变得功利和事故,而是变得成熟。

我想,当我们摆正心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做到每天把全部时间都用有价值的事情“填满”,同时在此之前还没有变得麻木,那么我们就已经为自己天赋的种子准备好了土壤、空气和水,它将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我们的理想。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26 02:14 编辑 ]
时间:  2011-8-27 03:37
作者: iamnetghost

呵呵,我现在同处迷茫中,30多才快要做爸爸了,心中那个忐忑啊。
好了,无意中看到LZ的文章,反过来又给自己启发,哈哈
时间:  2011-8-27 11:48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哎呀,前辈现身说法了啊。  
看来有句话是真的:不是在迷茫,就是在迎接下个迷茫的路上。真是螺旋上升呐。您的经验可以帮助很多需要的人,精神力量也能传递,您看传一圈又回来了。希望您有空能再指点指点我们这些年轻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祝您早得贵子,当个好爹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8-27 11:50 编辑 ]
时间:  2011-8-27 22:02
作者: 锤子兄弟

多谢分享,虽然我后边没耐心看完。。。。。= =。
时间:  2011-8-29 21:18
作者: chin024

有价值
时间:  2011-8-30 14:15
作者: 零危

文章我已经保存下来啦,可惜我还未工作,对于很多东西思考的不够,以后再来咀嚼。如何才能让自己让知行合一,即记住好文章中的精华,又能用于生活中,而不是简单的浏览过后就忘于脑后,也是个麻烦的事。还是要拿个小本本,一点点记下来吧。
时间:  2011-8-31 23:40
作者: zhangxiangbe

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时间:  2011-9-1 09:04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答问题三

你知道自己更容易成为哪一种“稀缺资源”吗?如果知道你该如何去做?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这是一项自我探索工程,我完成这项“工程”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工作中感到不爽,觉得不适合自己,全盘否定工作和自己的契合度
二、愤怒,迷茫,无助
三、对外求助,对内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的天赋及价值观
四、在工作中验证,开始感到乐趣
五、得到答案并为之布局
我发现几乎每个刚工作的人都会经历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二步是一个分水岭,有的人会停在这里。面对问题有两个思路:
1、发现问题→ 抱怨→ 逃避→ 心态失衡否定自我→ 能力下降
2、发现问题→ 调整心态→ 考虑解决方案→ 执行→  成功→ 信心与能力提升
                                                                      ↓           ↑                 
                                                                     失败,能力提升,坚持
如果用直面问题立刻行动的习惯代替懒惰和拖延的习惯,便能进入2循环,进入阶段三。
在阶段三中,我采用的是瑞士军刀老师教的罗列过往有成就感的事、做的出色的事、内心能获得满足的事并分析的办法,确实行之有效,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我的经验是有成就感的事指向自己理想的雏形;做的出色的事指向天赋;内心(精神上)获得满足的事可归类到前两者中的某一类或交集。
我认为理想,是指达成后能自我实现的事,它是一个人一生努力也不一定能实现却又执着追求的事,是内心最本真的渴望,只有实现它能带给人终极的快乐。因此也只有它能赋予人克服惰性、改变习惯的力量。天赋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能力,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问题总是有意无意的优先使用它,使它已经完全融入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成为了浑然天成的“必杀技”。对精神快乐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也是最高层级的心理需求。只有自我实现,获得自己和他人的双重认可才能获得精神快乐。自我实现的达成途径就是完成理想。面对这个本质追求,这个人生级的“困难”,人们依然会倾向于用自己最拿手的“必杀技”来应对。所以当咱们做擅长的事情时会开心,因为潜意识知道天赋技能磨砺后有利于理想的实现;咱们知悉理想后不会再懒惰,因为潜意识知道获得真正的快乐只此一途。回想从小到大令你内心获得满足的事,必然是和理想的大方向有量或者质契合的事。
从知悉自己理想方向的那一刻起,对时间的珍惜程度就会质变。从了解自己天赋所在的那一刻起,对精力的使用效率就会质变。从明白快乐的源泉是用天赋为主要凭依朝理想努力的那一刻起,对工作的本质认识也便不是赚钱、打工了,而会将其定义为一个“验证场”--可以不断验证对自我的定位是否准确,对能力的使用是否精到的场所;一个“磨砺场”--可以不断通过做事情来培养为自己的天赋创造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辅助能力、素质的场所。
当认识到这一步,我想第四阶段也已经渡过了。
下面是我对第五步能力布局的一些思考:
每个人都有天赋,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展示。所以得拥有为自己的天赋寻找和创造展示平台的能力和素质簇。这组关键簇是由以下单位组成的:
耐心--协助完成职场中琐碎的事情。
责任心--协助完成职场中个人短期获利不明显,却对组织有利,对获得认可和锻炼能力有利的事情。
平常心--协助规避因为高调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它也是以终为始、持续进步心态的另一种表述。
沟通能力&同理心--实在不知道没有它怎么工作。
协调能力--对人为关系协调博弈能力,管理能力是它和沟通能力的结合;对事为统筹规划能力,直接相关高效与否。进度安排、项目管理能力是它和逻辑思维的结合。
观察能力&细心&好奇心--协助从不同角度获得信息。
决断能力&情绪调整能力--协助应对紧急状况。
学习能力--协助掌握新知识。
逻辑分析能力--协助分析所处格局,态势,为下一步做出打算,和观察能力结合,则能看到“势”。
这些能力在工作中使用频率和通用性极高,它们中可能某一项是个人天赋,其余能力根据职业环境和路线的不同,有所选择的在工作中运用和锻炼,能很好的为天赋出头“保驾护航”。沟通能力和责任心是必选项,不管愿不愿意,和性格兼不兼容,都得不懈锻炼,否则难有长远发展。所谓布局,就是得知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后,把其中的几项着力锻炼培养成核心竞争力,而用剩下几项技能作为绿叶和常用技能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这些能力在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培养它们可以像做稳健型投资一般,虽然可未必惊艳,却经济而实用,使自己稳步增值,无惧行业变迁的风险。
时间:  2011-9-1 09:30
作者: skyjoyes     标题: 最后

另外,我认为对于个人来说,技术类知识本身作为竞争力是有时效性的,市场瞬息万变,它们的价值波动很大,陈旧的技术可能再难用到。学习知识可以锻炼学习和逻辑分析能力,却千万别陷入把知识本身作为竞争力的误区,否则会布局过多时间精力在上面,忽视了其它能力的养成,阻断了自己的增值。

至此,已把自己这一阶段的思考全部总结完毕,接下来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的实践和验证上。如楼上说的,分享和共同进步是我珍视的价值观。我的每一点进步和心得,都源于别人对我的无私指点和帮助,真的非常感谢。写下这些文字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传承,这些浅显的经验能给需要的人带来启发我便获得最大的满足。

大家共同努力,祝大家早日获得想要的成功!
时间:  2011-9-22 20:54
作者: Liang丶伈殇

都是高手
时间:  2011-10-8 23:07
作者: kc58236582

呵呵 受教了
时间:  2011-10-9 21:51
作者: 我品唯知

写的很深刻,受益匪浅
时间:  2011-10-18 00:33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如果重要的不仅仅是“术”(此为文言文版,楼下有白话版)



前几天对近期的思考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分享给大家,期望能带来启发。
有朋友提到帖子太长看不进去,考虑到平时工作忙,时间确实宝贵,事实上我最先记下感悟也是在勘察的路上,用的不入流的文言文,发现确实能缩短篇幅,为希望节省时间的朋友直接附上原文吧,相比之下,后面的白话版冗长些,不过可能更丰富些,有时间和耐心的朋友直接看后面的版本就行。
时值勘察,偶有所得。下逢县,思农困苦,感曰:夫农,惰者三石,勤者五石,虽产优劣,农也。非不思,实不知。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虽非天命,实有不同。一曰术,二曰界,三曰性,四曰取,五曰道,凡此五者,各有所长,相辅相成,人乃不同。
术者,律也,天文地理,五车之识,非前人所不至。知其然,事循其法,小事可成,精也。故术定粗精。
界者,境界也。登高极目,方能识途,曲直、险易、深浅、非一圃之界可辨。故农者,非不勤也,不识路耳。故界定浅远。
性者,心也。中庸之道,事不力尽,术不用极。得失有法,花草皆得。心随势动,化凶险,稳也。故性定险稳,中而不庸,成事不败。
取者,勤也。识术,辨界,静性,方可为。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空有所思。汗滴禾土,不进则退,贪、惰、惧、疲,心病也。克之靠性,驱之靠勤。逆水行舟,取定进退。
道者,成事之基,利人利己,谋事天助。损己利人,非罔,智者不为。损人利己,投鼠忌器,片刻之欢,不知事已溃乎?损己损人,已坠恨痴矣。古今中外,上下千年,凡成大事者,无不顺势得道。性中方有所得,勤勉得一隅,术精得一城,界高得一方。得道者得天下。失道者,得不尝失,虚妄矣,切记。
能人异士,王侯将相,略精其一,已可齐家。各有采撷,方能见势。顺势而为,安身立命,成其所成,达也。与君共勉之。
诚谢shenhqi前辈与加勒个油兄奇文点拨,获益匪浅。
凡此文观者有感,如愿指点一二,斧正棒喝,小弟拜谢不已。
时间:  2011-10-18 00:37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如果重要的不仅仅是“术”(白话版完整版)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忙于勘察。因一个契机,突然把近期的困惑和思考融通,赶紧分享给大家,期望给需要的人带来了启发。
前段时间,我路过一个县城,听说那里遭了冰雹灾,农民的收成减半了,我想起农民整日的辛苦不输于人,突然有所感慨:农民中也有勤勉的和懒惰的,也有善于思考和富有天赋的,然而日积月累,其中优秀的人也仅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农民,也许年产量多于其它农民,可本质却是相同。他们中的佼佼者,并非不想年收入十万、百万,也不是不思考、不勤奋,实在是眼界、思路有限,突破不了,终究落了窠臼。
如此看来,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虽然不是天生命运安排,却实在有些值得思考的不同。
结合这一段时间的茫然和思考,我认为下面五个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人和人最终的差异:
第一:知识。我认为但凡经验性的、可复制、可操作的,都是知识。前人传授,自己摸索感悟,能解决特定问题,算是掌握了知识。做市场、做客户的,有和人打交道、拿信息、协调的知识;做研发的,有编程、开发的知识;做政治的有官道,做生意的有生意经。这些统归到“术”,因为都是可传承、可学习并且变成自己的手艺的。
按找前辈的教诲,自己勤于思考实践,终能精通几门手艺,无论技术类还是市场类,无论种地的还是治国的。依照事物的规律去做,小事情就可以做成,做精了。
所以“术”(知识)决定做事情的粗精。
第二:眼界。欲穷千里目,再上一层楼。眼界决定了人们做决策的格局。说起创业,也许一个农民想到的是开超市,一个白领想到的是开公司,一个高官想到的则是形成产业链。经过时间的洗涤,决策的对错、操作的简繁、影响的深浅,都有不同。一圃之地内看起来是又快又好的路子,在更高的格局上看,可能恰恰是走了弯路。
所以眼界决定做事情的浅远。
第三:心态。心态好的人,做事、用术不极端。世界上的得与失,有它遵循的平衡。看到好的一面,一花一草都能有所得。顺情势做事,不情绪化,不走极端,就不会平白多出很多麻烦,增大做成事的把握。掌握分寸又不拘于平庸,那么原本能做成的事就不会失败。
所以心态决定做事情的险稳。
第四:勤奋。知识渊博,眼界高远,心态平和,便能知道适合自己的路了。然而只有真正的走上去,点点滴滴的努力积累,才不会流于空想。做事情好像逆水行舟,不努力很快就会退步。贪婪,懒惰,害怕,疲惫等等,都是人性的弱点,需要克服,并且用习惯来驾驭。
所以勤奋决定做事情的退进。
第五:正确的价值观(道)。这是做成任何事情的基石。做创造“双赢”“多赢”的事情,会有很多人愿意协助,动用资源促成事情的成功。损己利人的,不能算错,却不是明智之举,因为那从长远看来,是“双输”的——“共赢”的机会消弭了。损人利己的,也许一开始能占到些小便宜,但却因此失掉了人们的信赖,失掉了非常多的潜在的合作机会,已经开始失败了却不自知。“双输”的事是毁灭倾向的,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往往已经被情绪所掌握,失去了理智。
从历史来看,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秉承为他人着想,同时自己获利的价值观,顺应着大势去做事情的。心态平和才能有所得,勤奋的人小有成就,知识渊博的人影响一方,境界高远的人成就事业,而真正得道的人才做成了大事。秉承错误价值观的人,即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所以正确的价值观最重要,决定做事情的成败。
我认为上面的五点,任何一点有所造诣,养家糊口已经不成问题,五个方面都很优秀,就能看到类似体制内有发展还是体制外有发展、市场的机遇等等这种极有价值并且影响深远的大势。
上面举到了农民伯伯的例子,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自己这一层面的农民呢?我苦于思索年轻时怎么做决策才更正确,发现了努力培养这五点的思路。
我想,朝这五个方向努力,顺势去做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是我们年轻人的正途。

非常感谢shenhqi前辈和加勒个油同学,你们的连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激发了我思考。希望这篇帖子能给需要的朋友带来启发,希望能得和更多朋友交流、得到指点,不胜感激。:)
时间:  2011-10-18 09:58
作者: EE99

呵呵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时间:  2011-10-18 11:42
作者: 绚烂的萝卜

楼上GG居然善用文言文,不可思议
时间:  2011-10-18 15:32
作者: GDT779

有想法的人~
时间:  2011-10-18 15:39
作者: 笑天犬

穷酸臭儒为什么不实地救国
时间:  2011-10-18 17:23
作者: txrjynancylee

楼主真的是只工作2年的新人么?
对职场方向和个人的发展见解非常深刻,非常佩服。
想当初偶毕业两年的时候真的是浑浑噩噩过日子,虽然技术上不错,但是对自己的反思实在太少。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个人觉得这是我这段时间发现最好的帖子。楼主好好加油,我会继续关注,同时也不断反省自己!!
时间:  2011-10-18 20:14
作者: squban1

我一直只是一名农民
时间:  2011-10-18 21:11
作者: coolfire20

MARK
时间:  2011-10-18 21:52
作者: Jmeimei

学习楼主了,努力中
时间:  2011-10-18 22:20
作者: skyjoyes     标题: 感谢各位朋友的回复

谢谢关注的朋友们。
鼓励我的朋友们,你们的赞许让我很受鼓舞。我只是喜欢逻辑分析,所以这方面花的心思可能多一些。你们身上一定有许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批评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善意的提醒。知易行难,多说不如多做,我都明白,我会时常提醒自己,更高效的践行。良药苦口,十分感谢!
其实,这样阶段性的思索都是有待深化的,现在的我看自己前面写的,看法都略有不同了。都说“半瓶子爱咣当”,我也问过自己如果这些都有待深化,还写不写出来,是不是虚荣。然而如果因为这些,就找理由不践行分享的原则,别的事也不用想了。
所以还会不太频繁的写出自认为有价值的想法,只是周期应该会比较长,毕竟,做比说重要。:)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10-18 22:24 编辑 ]
时间:  2011-10-18 22:51
作者: yilake

顶下楼主的看法

个人工作四年,很多想法还没有楼主深刻,但是一些经验也分享下
当楼主所描述的一些理论、布局、思考在工作中去实践 落实的时候,你会发现,周边的人或同事并没有这样的看法,比如,你考虑的共赢,可他们考虑的是踩着你向上爬,这会产生一种冲突,这个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大家的想法不同,会导致你所勾画的蓝图必须因事而变,并在该变中,抓住成长机会,当然,你本人也可能因此而变为一个你曾经不屑的一类人
可是,没有办法,难道还要教他们怎么做人吗,教他们接受自己的理论吗!!
所以,工作中,想找到一些突破的办法,不容易
时间:  2011-10-19 09:41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同意您的看法,也承认这种冲突的存在。
我的思考是:遵循“共赢”原则,和每个人交往时摸清彼此的需求,优先考虑共赢的模式并且尝试可不可行。这个工作一定会努力去做,但不代表会有成效,每个人各有所需,在特定情境下,立场相悖是很可能的。
如能共赢,自然好;如果不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过份的强势是专制,过份的退让是迂腐。坚持原则,有时恰恰表现为和相悖的价值观不妥协,如何看得失做取舍,就在心态和眼界了。
不过至少目前,小弟发现还是“共赢”的时候多,冲突的情境少。这是小弟的看法,大哥多多指教:)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10-19 09:48 编辑 ]
时间:  2011-10-19 10:01
作者: mumulinbin

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
时间:  2011-10-19 12:44
作者: yawn516

工作两年时,不知自己在干吗?写的很好,特地上来支持一下。
时间:  2011-10-19 13:44
作者: wdsp19880928

:) 支持楼主的观点的
时间:  2011-10-19 19:46
作者: Qinqilin

真的很不错,我刚毕业三个月,看了楼主贴子感悟不浅,有时间慢慢再看!
时间:  2011-10-19 19:51
作者: fqzxw

这是我近期看到的最受益的一篇文章,谢谢
时间:  2011-10-22 22:11
作者: kyang74

很欣赏文中的三个词

进取心

耐心

责任心
时间:  2011-10-23 20:28
作者: 羽化风

写的很不错,支持原创,支持经验贴!
时间:  2011-10-23 23:01
作者: 爱动我心

有所启发  值得学习
时间:  2011-11-4 18:21
作者: huangchuanfeng

赞啊!现在处于待入行阶段~得慢慢来啊~
时间:  2011-11-14 00:39
作者: skyjoyes     标题: 招聘心得与面试策略总结

近期参与了公司的招聘工作,第一次以面试官的身份参加面试,角度不一样,发现了不少新的信息。于是简要总结了面试官的工作职责和常用策略,并从面试者的角度思考了应对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红色部分代表面试官立场,蓝色部分代表应聘者立场。



&面试目的:招到能力与品质均能胜任职位的人才
&应对办法:在买方市场主导下,面试官总是一副强势姿态,其实他们对合适人才的渴望完全不亚于求职者对职位的饥渴。他们甚至比你自己还希望你具有他们想要的特质,因为他们背后也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压力和指标跟着,面试本身,是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了解这一点有利于调整心态。



&面试形式:语言互动,以不同的问题考察面试者,根据其回答采集信息并分析
&核心技巧:冷读
&详述:有限的面试时间里,面试官只能有所侧重的考察面试者的一些侧面。面试形式上是问题互动,其实面试官每时每刻都在观察面试者的肢体语言,分析其心理,以此来了解面试者的性格,长处及人品。这里最简单的技巧是如果面试者回答问题紧张、目光闪烁,则考察其是否性格内向,是则真的紧张,不是则提供信息虚假,至少有粉饰成分。适当的粉饰是聪明,过份的粉饰则影响人品评价。
&应对办法:有限的面试手段和时间,让面试官即便精通冷读,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面试者如果有真材实料,调整好心态,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别让面试官起疑、节外生枝即可。如果真想适当美化自己,最好把目标公司的“面经”研究透,并模拟面试,达到自己都相信自己的美化的地步,就像演戏还要入戏一样。要知道,眼神、手上的青筋甚至呼吸频率都能轻易的出卖你,特别的,当你感到面试官用犀利的眼睛打量你时,千万别躲,用不卑不亢的目光迎上去,直到他眼神变得缓和。如果真的碰到意料外的问题,也别有多余举动,直接侧过脸盯着固定的一点,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再说自己想不起来了,表示歉意即可。动作和语言越多,越容易出卖你的内心。



&问题类型:常规问题,案例分析,找茬
&应对办法:不同的问题目的不同,常规问题是为了全面的占有信息,针对目标职位脉络清晰重点鲜明的介绍出自己的背景,性格,特长,切合职位需求即可,面试不是友谊沙龙也不是相亲,过多的介绍只能说明自己性格外向,不见得能加分。一次没全介绍清楚也不用担心,面试官会深入的问他想了解的点,重要的是得清楚面试官为什么这么问,要获得或考察什么,合理应对即可。



下面就是面试官常用的问题及考察要点分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实并没用脱离这些框架:
1、让面试者作自我介绍
了解面试者对自己的定位,性格、长处及原则。通常如果面试者提供的信息足够则不用再问,否则可以追问相应要点,比如想进一步了解其自我定位,可以追问其职业规划;对性格收放自如的面试者,可以问问其闲暇时的安排、爱好,分析其真实性格;对长处和事业心不了解可以追问其在团队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在每一点上有疑惑都可以让其拿出证据。

&应对办法:首先得确认自己希望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就和创建游戏角色一样,把自己的性格、长处、爱好、习惯等等全都得列出来,完成配套,并且用心理暗示固化。这不是非要伪装的意思,而是让自己内外统一,获得自信,避免失态。想美化自己的,这一步更要准备充分。

2、个人工作经历
了解面试者的专业积累程度,通常做一份工作可以带给其岗位的平均能力,做技术的可以问其技术细节,做市场的可以问签得单子及成交额,通过这些指标估计他的能力状况。在岗时间、天赋契合和进取心会直接影响到其岗位能力的积累,所以考察面试者专业积累程度可以顺带了解到面试者是哪块料,上不上进。如果面试者表现的能力和其业绩不符,则影响人品评价。追加实际案例考察,可以了解到面试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天赋。
&应对办法:没有精钢钻,不揽瓷器活,如果想让面试官相信自己的经历,准备时就得把曾任职位的方方面面在心里过一遍,面试时,当你用过来人的口吻“不经意”的提到一些某个职位特有的、琐碎的事,配上你回忆的姿态,面试官很难不信任你。想粉饰的同学更得入戏哦。能力考察上想加分可能又得翻面经了,多准备几个案例吧。

3、离职原因
了解到面试者的真实需求,是来面试热身,还是打短工,还是真心想长干?有野心的人很难被一个组织所驯服,但也许这里有他想要的,得看看能拴住他多久。安于现状的人则得考察其责任心,是不是想来混日子,至少得堪用。
&应对办法:千万别说我将来想要开公司来贵公司吸取经验,也别说想试试看能不能行,面试官在你离职原因上问的越多越详细,就说明他对管理你的担忧越大。如果你表现的很有能力又很有野心,最好告诉他一些现实的“绳子”,比如你女朋友在目标职位的工作地,或者你父母、房子在那,你想跑也跑不脱;如果你真心求安稳,则提到这个的同时,告诉面试官你觉得这个职位你能胜任也想做好,也会努力往上走,总之让他觉得你有上进心,而不是来养老的。

4、找茬
考察面试者应对压力的表现及逻辑思维。
&应对办法:有时候你会感到面试官在故意刁难你,那不代表他对你不满意,其实是他在考察你应对压力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运用。不卑不亢的替自己辩护吧,那正是面试官想要的。

5、名额
一个组织中通常需要不同性格的人互补,既不能都想充老大,也不能都闷着只想干事。考虑到以前团队的架构,需要补充特定性格和能力的人才,有的人能力很不错,但是召来会影响原有架构,只好割爱。
&应对办法:最好事先了解到目标职位团队的信息,看看自己补的是狮子还是猴子的缺儿。自己新来只是一个拼图,管理者们可不想招一些拼不上的图进来考验自己的管理能力,哪怕材质再好。毕竟原有的团队架构才是基石。如果打听不到上述信息,则想办法保证自己是同类性格和特质的面试者中最优秀的那个。

最后是一些老生常谈:适当的表现出谦让和合作,会很好的给自己加分,团队精神永远是每个面试官的大爱,因为那说明你好管理。祝大家收割OFFER如探囊取物。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11-14 01:20 编辑 ]
时间:  2011-11-18 15:21
作者: zhangxu1i2i

总结得很精辟
时间:  2011-11-22 14:15
作者: YAMINGWANG

学习了
时间:  2011-11-23 22:14
作者: scuwang

马上毕业了,学习下!
时间:  2011-11-24 22:39
作者: 紫树白露

原帖由 skyjoyes 于 2011-8-13 00:35 发表
http://www.txrjy.com/attachments/month_1108/20110810_38ee4455cef167e20007Q4U0B5gQx9ZE.jpg

工作刚过两年,迷茫的时候都是在家园逛,学习了很多,也得到很多前辈的指点,最近感觉对于工作稍微有一点认识了,分 ...

时间:  2011-11-27 14:01
作者: JMwho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成长不可逆,天赋不会变,越是重要的决定,机会成本越高。

感谢楼主经验之谈,获益匪浅,拜读了。
时间:  2011-12-2 11:53
作者: skyjoyes     标题: 看市场薪酬报告有感

今早看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的全国工资调研报告,觉得有一定的分析价值,现摘抄主体如下:
    1、行业、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653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759元。
       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
       2、企业间工资差距更大。2010年调查上海某银行员工工资及奖金人均为29.66万元,员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万元,合计35.75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二者之比达3.23∶1。1990年,这一比例为2.2∶1。
       4、地区收入差距扩大。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市为66115元,最低的黑龙江省27735元,最高最低之比为2.38∶1。1990年我国地区间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比为1.84∶1。
       5、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扩大。据统计,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2010年为66.8万元,是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而部分私营企业、简单劳动者的工资偏低。2010年,城镇私营单位中的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三个行业中就业人员月均工资收入在1461元以下,不到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的一半。
       报告认为5种因素造成差距:
       其一,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有差别,这是决定工资报酬水平及工资差距的核心因素。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复杂劳动、生产流程中责任大的岗位等往往工资报酬要高一些。
       其二,商品市场及价值规律会对劳动差别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扭曲作用。比如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的员工可能工资会高一些。
       其三,人力资源市场会对工资产生调节作用,供大于求的劳动者劳动力价格会偏低,供不应求的劳动者劳动力价格会偏高。
       其四,生产要素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小。在强资本弱劳动的时代,资本要素在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的比例相对较多,劳动要素在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相对较少。
       其五,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大环境会起导向作用。一方面要反对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方面要警惕贫富分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我个人对这份报告的真实性还是有一定认同的,因为至少感性上和自己从各种渠道了解的信息相符。
       骂娘是没有意义的,抱怨是无价值行为。
       那么本着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我得到的指导意义是:
       在外部环境不发生剧变的前提下,通过打工获得绝对工资最大化的方式是:
       去上海到效益好的金融公司在“生产流程中责任大的岗位”上从事“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复杂劳动”。
       限于每个人资源不同,将这个最优解进行泛化:
       去一线城市到效益好的、核心业务在资本市场的公司,从事技术含量高、复杂的工种,并往高管职位努力,以便“在生产流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考虑到一线城市的房价、消费水平和竞争状况对机会的影响,又可以得到获得相对工资最大化的方式:
       去个人资源丰富且具有开拓前景的城市到效益好的、核心业务在资本市场的公司从事核心业务岗并需要有成为高管的机会。否则难以获得相对工资的最大化。
       这基本是个客观事实,当然这句话还可以有通信行业版:
       去个人资源丰富且具有开拓前景的城市到效益好的通信公司从事核心业务岗,最好和资本市场相关联,并需要有成为高管的机会。否则难以获得相对工资的最大化。
       也许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应和我一样:谈何容易?不过如何实现不是这篇咱们要讨论的。
       有锁就一定有钥匙。
       另外请注意,这个报告并没有全面的反应市场薪酬,实际上,完整的报告应该把大大小小的企业主的收入状况一并列进来,也许官方担心会带来太大的“坑爹”质疑以至于把自己坑了,所以和谐了。
       每个人结合自身资源现状和预期,应该会有一个最有生产力的“锁”,猴子搬苞米、壮士断臂都不是理性行为,那意味着总体资源的下降。如何用钥匙打开最优锁?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有意思的命题。

       你的思考结果是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1-12-2 12:11 编辑 ]
时间:  2011-12-2 22:12
作者: 浮华沧桑1990

写的不错,有深意、、、、
时间:  2011-12-4 01:32
作者: 暴走团团长

感谢分享
时间:  2011-12-16 11:24
作者: love3141314

我也是工作两年的人,心里也有许多的感触,确理不出头绪!!
时间:  2011-12-19 21:38
作者: wangzhouwei

写的很好
时间:  2011-12-23 17:44
作者: 义行天下

我现在学到了很多,给了我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一些启发,谢谢您。
时间:  2012-1-9 02:37
作者: skyjoyes     标题: 价值

真是不能闲下来,忙的时候,各种不明不白的念头可以像窗台上的灰,经年累月积的再厚,只要不蹭脏了窗帘,便相安无事。可是某个日子突然闲得想倚在窗台上看看外面的景儿,才发现那灰已经足以打消所有赏景儿的兴趣了。
       事情是这样的,到家后,本想趁着将近一个月的难得假期,把之前想整理的各种“术”分别写下来,比如交易、比如市场、比如产业链。然而真动起手来才发现,它们根本就是打扫卫生的抹布和卫生纸罢了,没有清水,只能是越摸越黑,那个真正能擦净灰尘的清水,便是茫然了很久的问题,到底是绕不开了:
       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
       照例先问了度娘,百科名片的说法实在不敢恭维:
       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
       从头到尾都在说价值是哪来的,木有定义,而且这么唯物,果然被我这个亲唯心的货给PASS了。
       又看了下MBA智库百科的定义: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是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这个显然是马克思老爷的定义,放在商业背景下是可以接受的,可惜狭义了些,总不能说我吃饭的价值是因为我花了力气吞和消化嘛,显然我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下面关于价值本源的说法却显得有价值的多:
       1、价值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是由人类的主观意识来定义的。“对象”有无价值,主要在于它能否引起快感,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观念,是主观假定、主观满意、主观兴趣或占有情感的表达,因此价值只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中,而根本不存在其他的价值本原,也就是说,只有人类才是价值的最终本原。
       2、价值是一种超现实的规范或理想,是上帝的创造物。事物是否有价值在于观念体系的逻辑规定,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的境界,或者是上帝赋予的。
       两种说法有个共同点:即人的主观感性很重要。也就是说,不管价值是我们意识DIY的产品,还是上帝原创,再给咱组装的;无论咱们是发射机,还是终端,都不太重要。因为对我们来说,其实都不太关心价值是怎么来的,而只关心什么样的价值让自己舒服。
       人好像就是这样,从来只关心自己舒不舒服,别的呢,以这个为标准调整。
       所以问题就在这了,我发现一直以来,从小到大一直信奉的价值观,让我不舒服了,也让大多数我的同龄人不舒服了,不仅不舒服,还很难受,几乎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
       说具体点,就像是你一觉儿醒来,突然发现你一直住的房子凭空没了。不仅如此,你的床、你的睡衣、呃,很不幸,还有你的内裤,全没了。更要命的是,你的房子原本在商业街旁,车水马龙,过往的帅哥靓妹,大佬达人,看着你一丝不挂的站在马路中央。
       我想你能明白是哪种程度的坐立不安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被灌输的念头:即100分比99分好;“三好学生”比留级生好;重点学校比非重点的要好;中国学生达人的路子是该片区最好的小学——(同左)中学——(同左)高中——清华北大复旦浙大or哈佛麻省斯坦福牛津;进入社会以后是看年薪、看车房、看爹···看¥的各种表现形式能换算出个几位数;创业的就一定比打工的牛,比打工的更懂自我实现;如果你跟我一样,突然不知哪根筋儿搭错了,对这些父母、长辈和社会孜孜不倦教诲的价值体系开始怀疑了的话,你可能会发现我上面的比喻是恰当的。
       茫然之所以比疼痛要痛苦,在于后者你知道往哪躲,而前者你却不知道。
       即便我知道自己每月的花费就那么多,还是希望收入更高。即便除了利于买房子、车子和其它凡此种种的理由外,我知道该有更好的理由。也许为了理想算更好的理由,可是真的审视起来,所谓“理想”真的不是沿着上一段的“价值大厦”的惯性来作的决策吗?
       我知道收入高一点,其实未必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可是能让我更有安全感。我不愿承认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和别人比的时候,我比你多赚100元,意味着我能多一点生存机会,可我更快乐了吗?没有,我只是稍稍觉得能歇口气而已,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飞奔向前。
      “更高、更快、更强”像一条皮鞭,像一只猛兽,像一个推进中的悬崖,像那恐怖片中从头到尾不露脸的鬼魅,始终追在你的身后,无论跑得多快都能感到颈后的凉气。
       我举目望去,好似全世界都在拼了命的跑,跑得比我慢的,跑得比我快的,甚至跑得比我快得多的,有生之年我都赶不上的。
       如果生存的意义真在于这场物竞天择的无尽较量,如果在这条道上我用尽一生也未必追的上的人,也神色慌张的和我一样惴惴不安,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我们都选错了路。
       可是如果这样是不对的,哪样又是对的呢?

   

        先哲说,智慧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能区分二者的不同”。我虽然驽钝,但至少知道哪些是我不能改变的,比如是个活人都要吃喝拉撒睡,比如水往低处流,比如在地球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比如一天有24个小时···
       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在时间上是一段,在空间上是一个移动的点,在记忆中是一些流,在情感上是很多股波动。我知道事物运行有自己的规律,而每个规律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也有自己的达成概率。我还知道凡事都是相对的,今天认为正确的,几乎注定一段时间后就会被扬弃,知道“对”是来自于“错”,矛盾是永恒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可我真是如此的惶恐,发现大家都在明知道哪里不对了的列车上疾驰向前,却摸也摸不到方向盘。我想找到一些能让我坚持和坚信的东西,像《肖申克的救赎》中,指引安迪爬出那条漫长而黑暗的甬道的光。
       如果那光照亮了我,我可以试试看能不能用它来照亮别人,如此,事业便有了。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2-1-9 03:58 编辑 ]
时间:  2012-1-11 10:49
作者: figer12345

see see
时间:  2012-1-23 00:21
作者: skyjoyes

祝大家新年快乐~~!
时间:  2012-1-30 10:59
作者: meilingtian

:) 感谢楼主分享
时间:  2012-1-30 11:00
作者: meilingtian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赞同
时间:  2012-1-31 18:00
作者: ppzb110

入行两年能写出这样的新的不错
时间:  2012-2-4 14:53
作者: opyy125689

工作半年 很是迷茫 进了个夕阳行业 准备转 看来要好好计划下了
时间:  2012-2-6 12:21
作者: lasnet

写的很好。。。
时间:  2012-2-8 21:15
作者: oceansky07

写的不错!
时间:  2012-2-11 00:29
作者: skyjoyes     标题: 信息和思考分享

之前参加封闭培训,一直没来更新,很抱歉,今天刚好有空,分享一些调研比较认真的信息,限于个人经验和眼界,不做分析,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以免误导。
通信行业转金融行业路径及前景调研
信息来源:1、某银行分行退休行长,10年以上行业经验;2、某券商营业部工作人员,一年行业经验;3、某银行投资部工作人员,4年行业经验;4、某外企投资部工作人员,1年行业经验。
几位人员共同的观点(注,均基于没有家庭背景可以依赖的前提)整理如下:
&进入金融行业,硕士背景几乎是必须,相关专业名校本科学历,有较小的几率准入,但前景一定受限。
&07年后,金融行业进入低谷期,目前任处于低潮期,业内中低层收入较低,何时高潮未知。
&金融行业属于可能十年都吃不饱饭,但来一顿就够吃十年的,赶不赶得上有运气成分。而通信行业虽然每顿不那么丰盛,但旱涝保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银行有4年行业经验的那位干脆跳到通信业龙头企业的融资部门工作,理由是这几年金融行业裁员太厉害,去实业工作规避风险,积累经验,过几年再回金融领域。相对的观点来自券商的朋友,“小年行业门槛稍低,进来卧薪尝胆,等行情来了则鸡犬升天”。
&运气好的情况下,上述人员认为实业转入金融行业的机会成本:
路径一、考研+考CFA/CPA+读研至少需要4年脱产准备,进入公司基层锻炼2年,抓住机遇快速上升2年。共需8年。
路径二、积累行业经验并自学金融知识,争取拿到CPA,CFA兼职拿非常需要天赋。当具有5-8年行业经验后可选择读MBA(考+读3年左右)或靠知识积累(0年但概率小)转入金融行业担任分析师,基层锻炼2年,抓住机遇快速上升2年。共需10—13年。
路径三、与路径二在深造前相同,但之后选择在业内担任资本运作岗位的工作。共需5—8年。
&银行分行退休行长认为创业的风险和价值均大于转入金融行业,后者的风险相对小却同样不可控。

下面是我结合自身情况的思考
&目前我既没有资本也没有冲动创业,所以我得扎实打工。
&直接转行4年失去现金流,且前景非常不明朗,这种选择属于“一时冲动”。
&边工作边学金融知识是有益的,该坚持,就当爱好了。将来用什么方式用这些知识现在不该也无法考虑清楚。
&无论具有5—8年行业经验后做什么选择,目前都得在行业内扎实的工作和学习,以期获得立身之本。
&持续开拓眼界和思考,为不确定的事情做好沉淀。

希望这些分享能对您有所启发。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2-2-11 00:40 编辑 ]
时间:  2012-2-13 21:11
作者: 凯旋人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时间:  2012-2-17 21:04
作者: motorolafeng

感觉写的太泛了,有点不懂啊
时间:  2012-2-20 01:28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回复 89# 的帖子

哦,主要过年期间确实考虑了很多方面的事情,请问你具体对哪方面感兴趣呢?如果需要我们可以试试深入讨论下。
时间:  2012-2-20 14:49
作者: wanglucyjun

很受益
时间:  2012-2-23 10:58
作者: yang01

写的很不错
时间:  2012-2-23 11:14
作者: penknife

呵呵,很high
时间:  2012-3-1 14:44
作者: 通信啊郎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时间:  2012-3-5 02:26
作者: skyjoyes     标题: 组织

最近在思考,自己期望和什么样的组织长期共赢共生,进而思考了具有凝聚力的组织特性:
1、这个组织具有强悍的竞争力,可以提供成员以“安全感”及期望,俗话说,就是投身其中“有奔头”,“前途是光明的”,“有肉吃”。
2、这个组织具有“人情味”。在各种维度的竞争中,却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悲悯”和“关照”。一方面强调成员对外和对内的价值最大化输出,一方面却又不完全的抛弃弱者,也不致对手于绝境。
3、这个组织的构成不是僵化的,会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在一定时期内会坚决的贯彻原则,而在外界环境剧变时,又能迅速的建立新的原则。
4、这个组织具有某种不可动摇的信念,是以无论组织的形态和竞争力如何变化,其生命力却得以保存。其竞争的目的也从单纯的击败对手,升华为用“胜势”与“悲悯”同化对手。

简而言之,物质层面上,组织具有在残酷竞争中胜出的竞争力,可赢利给成员以安全感和期望。
精神层面上,组织又具有某种信念和“范儿”,以便诚服成员,同化对手。

同时有几个感触,原来一直以为各种组织宣称的“原则”真是“原则”,不可动摇,实际上那只是策略,组织真正的生命力和原则在于其“信念”与“范儿”。同时强调这些“信念”和“范儿”是建立在强有力的竞争力上的,否则只是镜花水月,是迂腐。

我想,这些应该是考量一个组织是否有前途、值得投身其中或投资的关键点,希望能带给您启发。
时间:  2012-3-5 17:52
作者: sdbz1989     标题:

顶啊顶啊顶啊
时间:  2012-3-13 17:16
作者: jvjvzhilian

看了 确实受益良多
时间:  2012-3-17 09:44
作者: 手握天下

精彩啊 啊 ....新人受益.....
时间:  2012-3-18 03:50
作者: skyjoyes     标题: 关于心态调整

最近我更新了自己的工作职能,碰到一些预期外的困难,适应新角色和环境也需要时间。没有以前得心应手了,我有些小失望,不过也发现了心态调整对工作的帮助真的很大,甚至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非常需要。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失望的时候,重新变得积极主动,是对自己负责和快乐的必经之路。
下面是我的分析总结:
&失望的原因
如果说担忧和畏惧是未知的风险带来的情绪压力,那么失望则来自于对现状的不满——结果未达预期。目标越重要,期望越高,未达成的失望越大。
所有的失望无论一开始是否针对他人,最后都会变成对自己的失望。所以一旦失望归结于他人是没有意义的,专注对未达预期的目标反思是最有效的。
&目标落空的反思
通常目标落空都由以下单一或多个原因导致:
1、预期过高
2、预期合适,但执行力不够
3、客观原因
关键分析:目标未达成是既成事实,调整心态最好给自己一段时间,并且不要有太大压力、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来分析原因、目前情况下的损失和收益。注意,分析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收益,是非常关键的。失望时我们都会全盘的否定最终结果,而事实恰恰是我们已经有收获,只是比预期的少而已,这种心态非常重要。另一个关键心态是,不要忽视了,其实任何时候机会都存在,我们只是失去了在一个时间点上达成的机会而已,钻到牛角尖里是一叶障目。
&相应对策(与落空原因一一对应)
1、价值衡量及目标调整
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机会永远存在,反倒是我们重新衡量目标价值的机会很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并非贬义,很可能葡萄真的是酸的,但是当初没发现。不过同时,如果评估完后发现目标仍然有意义,则作目标拆分,先完成自己能做到的部分,再逐步达到全部。
2、加强执行力
关键分析:执行力不够通常是由于不够重视或者懒惰,这时该给自己加压,并且让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乐于去做。
3、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关键分析:偶然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如果真是客观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导致了执行失误,那么下次尽量计划再缜密些。切记如果不是自己压力过大,不要将原因归结到客观里,在我看来,即便真是客观原因,如果自己还能抗压,那么归结到自己身上倒是激励的好办法。

综上,成长的过程其实总是伴随着接受挑战——失望——达成——超预期——寻找新挑战的过程,所以每当失望产生,其实告诉了我们已经在新的成长路上,迅速调整好心态,往下一步骤推进,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适应了这个过程,甚至开始享受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 本帖最后由 skyjoyes 于 2012-3-18 04:09 编辑 ]
时间:  2012-3-20 15:51
作者: prcboot

日三省乎己。支持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