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有㑽求解签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4-14 08:26
作者: s98170     标题: 有㑽求解签

问题如下:
基站问题
1. 城中村、公路隧道、地铁隧道、站台、户外、室外、室内基站覆盖方案的区别?
2. 用户卡顿,怎么区分是基站容量问题还是基站信号覆盖问题?
3. 基站连接是否会为每个连接的用户预先分配资源,而不是用户有使用网络时才分配?
4. 运营商基站建设是运营商自建,还是运营商共同使用的?(地铁集团自建)
5. 一个基站覆盖一个小区还是三个小区?(顶点激励方式)
6. 蜂窝网络的概念,每个蜂窝代表一个CellPCI标识),还是一个基站(gNodeB)?
5G问题
7. 当前5G接入网络的架构理解是怎样的?个人理解如下:从小到大:UE → Cell (AAUPCI/CI标识I) → eNodeB (DU+CU) → TA (TAC) → Core Network
8. 4G/5G底层是否具备重传机制,会导致RTT增大?(4GHARQ协议)
9. 4G/5G是否可以查看网关的ip地址、mac?(目前看不到网关,能看到中间链路的Ip
10. 深圳地铁的覆盖,5G NSA5G SA的比例现在是多少?
11. 深圳地铁5号线、2号线隧道为4G覆盖,1号线隧道为5G覆盖。5G覆盖是否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改造?如果是,一般要如何改造?
基站切换问题
12. 小区切换的几种细分场景?(个人理解:同一个基站的不同扇区切换、一个tac下不同基站切换、不同tac下切换、4g->5g切换、5g->4g切换)
13. 地铁的小区切换和高铁的小区切换是否存在不同?(基站内的小区切换、站间切换区别?)
14. 5G的技术方案是否对基站切换延时不一样:5G NSA5G SA
15. 地铁上4g->5g5g->4g切换是小区切换(基站发起)还是小区重选(用户发起)?(关心时延上是否有不同及是否有丢包)
16. 5G基站之间切换的原因?(信号差、基站拥挤)
17. 5G基站切换时,测不到瞬时卡顿的现象;5G->4G可以,为什么?
18. 切换时是否可以通过识别手机信令来感知?(如小区切换信令)
19. 为什么实测中4g切换至5g的卡顿更明显,5g切换4g瞬间不明显
20. 基站切换什么场景下才会存在切换时延?(个人理解:5G切换4G时)
21. 5G的小区切换为何感受不到时延?(地铁13号线小区切换时,无时延)


本人半路出家搞网络的,也不是做运维的,今天一朋友抛给我这些问题。有时间的朋友帮忙解签一下呀,可以有偿。


时间:  2025-4-14 08:40
作者: dfmsg

一、城中村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建筑密度高、巷道狭窄、电磁环境复杂,用户密集且流动性大。
方案设计‌:
采用高密度微基站(如分布式RRU)与街道两侧天线结合,解决信号遮挡问题‌。
通过光纤拉远技术实现多站点协同覆盖,降低同频干扰‌。
结合现有电线杆或路灯杆部署小型化设备,减少施工难度‌。
二、公路隧道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狭长封闭空间,需满足高速移动下的连续覆盖。
方案设计‌:
采用“泄漏电缆+RRU”组网,沿隧道壁铺设泄漏电缆实现均匀信号覆盖‌。
隧道出入口设置场坪站,结合定向天线延伸外部信号,确保平滑切换‌。
小区合并技术减少切换频率,提升网络稳定性(如合并6-12个RRU小区)‌。
三、地铁隧道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电磁干扰强(列车金属屏蔽效应)、高速移动、换乘站人流密集。
方案设计‌:
隧道内使用抗干扰能力强的泄漏电缆或分布式天线系统,配合RRU设备‌。
站台区域部署大容量宏基站,结合微基站分流高密度用户‌。
站厅层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如多频段天线),解决多用户并发需求‌。
四、站台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人流密集且瞬时流量大,需兼顾覆盖深度和容量。
方案设计‌:
宏基站为主覆盖,辅以微基站(如皮基站)分担热点区域流量‌。
利用站台顶棚或立柱安装定向天线,优化垂直和水平面覆盖‌。
采用多频段载波聚合技术提升网络容量‌。
五、户外/室外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如山区、平原),覆盖范围广。
方案设计‌:
城市区域‌:宏基站密集组网,通过高增益天线和电下倾角抑制干扰‌。
农村/郊区‌:广覆盖宏基站结合塔顶放大器扩展信号半径‌。
高速场景‌:采用小区合并技术减少切换,优化移动终端体验‌。
六、室内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建筑结构复杂(如写字楼、商场),信号衰减明显。
方案设计‌:
大型建筑‌:室内分布系统(DAS)结合多频段RRU,通过馈线延伸覆盖‌。
小型场所‌:放装型AP直接部署,支持PoE供电和灵活布设‌。
高密度区域‌:集中控制型AP组网,实现统一管理和负载均衡‌。
方案对比总结
场景‌          ‌覆盖核心‌        ‌      典型技术‌        ‌差异化需求‌
城中村        高密度穿透        微基站、分布式天线        解决建筑遮挡和同频干扰‌
公路隧道        连续无缝覆盖        泄漏电缆、场坪站        高速移动下的低切换率‌
地铁隧道        抗干扰+容量分流        泄漏电缆、宏微协同        应对金属屏蔽和瞬时高并发‌
站台        容量与深度平衡        载波聚合、定向天线        高密度用户分流和QoS保障‌
户外/室外        广域覆盖优化        宏基站、小区合并        地形自适应和成本控制‌
室内        信号均匀分布        室内分布系统(DAS)、放装型AP        多场景灵活部署和能效管理‌
时间:  2025-4-14 08:44
作者: dfmsg

你这不是朋友抛给你的,你这是是应聘试题吧
时间:  2025-4-14 08:48
作者: xhy133

整体还DS一下 。  
时间:  2025-4-14 08:53
作者: 移电联广塔

自己问下DS很难吗?
时间:  2025-4-14 10:47
作者: laozhu

好专业的问题
时间:  2025-4-14 13:43
作者: 不吹不黑

是个问题!
时间:  2025-4-15 08:00
作者: s98170

dfmsg 发表于 2025-4-14 08:40
一、城中村覆盖方案
场景特点:建筑密度高、巷道狭窄、电磁环境复杂,用户密集且流动性大。
方案设 ...

专业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