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研究室
文 | kiki 谢浩
“英特尔正在进行自1968年成立以来最开创性的重组过程之一,我们正成为一家更精简、更快速、更敏捷的公司。”
这是公布第三季度季报时,CEO帕特·基辛格在财报电话会上对投资者的承诺,近几个月来,深陷泥潭之中的英特尔日子并不好过。
从推出“100亿美元成本削减重组计划”自救到被传出“卖身高通”,这家昔日的半导体制造巨头正通过一系列的转型动作,以重新赢回市场信心。
英特尔新一季季报喜忧参半——继二季度亏损16.1亿美元后,本季度英特尔公布了56年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166亿美元,当然巨亏主要源自英特尔在本季度确认了一项159亿美元计提减值费用和一项28亿美元的重组费用,这些“减负”举措短期影响利润,但长期来看英特尔“主动瘦身”的体现。
站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华尔街分析师们也对英特尔的未来表现出“乐观且谨慎”的态度。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oseph Moore指出,当前市场对英特尔的预期已经很低。对此刻的英特尔不仅需要学会管理市场预期,更需要拿出更有力的举措,以演绎自身“困境反转”的故事。
英特尔过去几个月来的自救举措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减负、外援和画饼。
所谓的“减负”即做成本优化,除了裁员举措外,就是通过出售和重组比必要的业务,来削减总体成本。其中最备受关注的无疑是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今年9月,在基辛格对内发布的全员信中,他宣布代工业务(Intel Foundry)的独立,并允许引入外部融资。
除此以外,据路透社报道,银湖资本和贝恩资本正准备竞购英特尔旗下Altera业务的股份,交易价值可能至少数十亿美元。此前基辛格也曾告诉投资者他的详细计划——在未来几周专注出售Altera的股份,同时寻求IPO,最快2026年上市。
Altera是一家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厂商,成立于1983年,2015年被英特尔收购,其最大竞争对手为Xilinx(被AMD收购)。
参考此前Mobileye分拆上市的做法,英特尔积极推动Altera独立上市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为了尽快回血,缓解当下现金流的紧张情况。
而所谓的“外援”,则是修复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芯片行业历史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基辛格一方面积极修复与台积电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和AMD联手,捍卫x86的生态地位。
图源:基辛格X平台截图
以被视竞争对手的台积电为例,英特尔和基辛格对其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基辛格上任后,强调代工业务的重要性,因此对外曾毫不避讳与台积电的竞争关系。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多年以前曾这样评价基辛格:“我见过英特尔的每一位首席执行官,但他(基辛格)已经有些自大了。”
如今,英特尔正试图扭转自己对竞争对手的“傲慢”态度。事实上,在11月初,基辛格就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闪电”会面,针对现阶段台积电3纳米产能与价格进行协商,同时还针对台积电2纳米制程与CoWoS先进封装,进一步确认外包代工的产品、规模与比重。
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基辛格就表示,台积电是一家“很棒的公司,他们创造了晶圆代工模式,给客户和我们极佳的服务,我们谈到的AI PC、Lunar Lake,如果没有台积电,我们就办不到。”
类似的话语也曾反复出现在英伟达的历史中,“没有台积电就没有英伟达”这也曾是“皮衣教主”黄仁勋的一句名言。
减负瘦身与拉外援之外,英特尔也没忘了“画饼” ——竞逐先进制程,将希望寄托在Intel 18A(即1.8纳米)工艺上,与台积电平起平坐。
英特尔首次展示了基于Intel 18A工艺打造的 Clearwater Forest处理器
在《节节败退的英特尔,“撕碎”美国芯片梦》中,我们曾提到,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是基于“tick-tock”(钟摆模式)前行,但伴随着10纳米节点的持续延期,被台积电领先后,此弊端随之彻底展露。
18A工艺则是英特尔雄心勃勃的“四年五个节点”的最后一步,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推出。在最新季报电话会议上,18A工艺被提及了二十多次,在客户方面,除了亚马逊外,基辛格表示,又有两家“以计算为中心的公司”同意使用18A工艺。
在今年,10月的联想Tech World上,基辛格还现场展示了18A Panther Lake芯片样品,并亲手将其送给了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我将整个公司都押注在了18A制程上”。 基辛格曾这么说。
尽管作为一位虔诚的修补匠,基辛格一直在试图挽救英特尔的衰落走势,但综合各个维度来看,英特尔在过去一个季度里的自救,仍然是“治标不治本”,横亘在这家企业面前的诸多挑战,仍然无法逃避。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实现困境反转了吗?
英特尔的产品依旧受到市场认可吗?
英特尔的未来能受益于AI浪潮吗?
……
就目前形势来看,上述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令人振奋的答案。
具体到代工业务侧,参考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观点,芯片制造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
这也意味着,比起削减成本、独立业务、引入投资这些边缘操作,新制程节点的推进效率,才是决定英特尔未来行业座次的关键。
考虑到当前的Intel 3产能仍旧不足,且显著晚于台积电的3nm产线,在“四年五节点”计划的最后阵地——18A上,英特尔已经退无可退,势必将要“背水一战”。
长期来看,18A能否实现顺利量产,直接关系着英特尔代工业务的最终命运,甚至影响着英特尔的未来。为了这个目的,英特尔不惜将Lunar Lake、Arrow Lake交由台积电代工,只为腾出手来,抢抓时间推进后续节点。
但结合目前已有的消息来看,英特尔的雄心依旧不容乐观。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部分客户已经开始对18A的成果感到“失望”,据知情人士透露,通信半导体巨头博通曾通过英特尔的18A工艺生产了一批一英尺规格的晶圆,但这批芯片最终只有不到20%通过了早期测试。即便与台积电的早期产能相比,这样的合格率也是偏低的。
作为参考,成熟芯片制程要求的良率一般要达到90%以上,即便是3nm这样的先进产能,至少也要达到50%左右的良率,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另一边,来自供应商侧的表态和工厂的建设细节,也进一步表明了英特尔在推进制程节点上的“步履维艰”。
有消息称,截至今年9月,英特尔的部分供应商还没能进入工厂了解情况,有供应商甚至还没拿到配套的数字软件,新建设的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就目前情况来看,能够在2025年投产已是最好的状态。
英特尔亚利桑那州晶圆厂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英特尔一再坚定地表示,18A工艺有望在2025年推出,但主流意见仍然认为,芯片厂商在2026年之前很难大批量采用18A工艺。此前一位产业链人士也向「硅基研究室」表明了类似的担忧:“大概率会延迟,可能在2026 年,良率也还是挺头疼的。”
与此同时,全新推出的Arrow Lake系列处理器的“平淡开局”,同样为英特尔的前路,蒙上了一层模糊不定的阴影。
据Mindfactory、Newegg和Amazon的相关销售数据,Core Ultra 200系列新品并未如预期那样,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Mindfactory的数据显示,在欧洲市场,反倒是老对手AMD得益于出色的价格和性能,近年来在频频攻城拔寨。
身处现实中,从投资者到英特尔信徒们,能做的事只有一个:
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AI浪潮带来的巨大机遇中。
宏观来看,AI侧的繁荣梦想,几乎也是当前阶段,支撑这家企业60倍市盈率的唯一理由。
对此,基辛格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谈及英特尔当前阶段的AI表现时,他表示:
“我们的市场份额非常突出,产品路线图和生态系统使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企业市场,因为客户看到我们的解决方案价值正在不断增加。”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市场的销量给出了另外的答案。
在全球AI产业集体试图解绑英伟达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Gaudi系列,曾经一度收获基辛格的点赞。
据海外媒体报道,在英特尔团队最初将销售目标定为5亿美元的时候,基辛格就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应该告诉华尔街,这款产品能卖到10亿”。即便是许下这样的承诺后,英特尔的雄心也仍然没有停止,6个月后,在会见投资人时,这款芯片的市场规模在基辛格的口中,已变成了“至少20亿美元”。
而在最新的三季报电话会议上,这个越吹越大的气球,最终不得不由基辛格本人亲自戳破:
“Gaudi的整体普及速度低于我们的预期,因为一系列影响,我们将无法实现2024年Gaudi收入达到5亿美元的目标。”
同一时间,据海外媒体报道,因内部策略调整与终端需求变化,英特尔预计将大幅调降Gaudi 3的2025年出货目标,按中位数计算,“至少下调了30%”。
这意味着,距离转危为安,英特尔仍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曾经的“蓝色巨人”到如今的“大象转身”,英特尔的复兴之路注定漫长。
唯一不同的是,比起昔日换帅时的踌躇满志,投资人和市场究竟还对这家企业保留了多少耐心。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