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的威马,已经走到了生死边缘,尽管其极力表示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但未来将何去何从还是个问号。
威马失败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够重视研发。产品核心能力上的不足,导致了企业在这场新能源汽车激烈的竞争中败北。
威马汽车,进入倒计时?
最近,创始人沈晖表示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随后转机直飞美国纽约。
2022年5月底提交上市招股书后,威马曾拉升一波销量,但几个月后便急转直下。12月,威马的月销量甚至已跌至两位数。一整年卖了不到3万台。
今年10月,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告,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于10月9日申请预重整,办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曾最被看好的新势力威马,与蔚来、小鹏、理想合称“新势力四小龙”,为何走到这一步?
至暗时刻的威马:
APP一度停服、IPO不顺...
其实,早在2021年,威马就已经显露了危机,很长时间都不怎么公布销量了。
这几年,在IPO之路上,威马汽车走的始终也都不顺利。今年9月威马汽车官方公布终止于和Apollo在港交所上市进程后,威马汽车三次冲击IPO,均以失败告终。
进入2023年后,威马汽车的经营状况更是越来越糟糕,先后曝出工厂停产、欠薪和成为被执行人等一系列新闻。
这期间,威马不是没想过自救,找到了开心汽车,签署了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开心汽车董事长林明军对于威马汽车的评价是:品牌和产品定位和开新汽车发展规划非常吻合。
没想到,开心汽车也救不了威马。仅过了一个月,威马汽车又出状况了。
前脚宣布被开心汽车收购的威马,转头就申请了预重整。
与此同时,买了威马汽车的车主,连车机系统都一度陷入死机,无法开机。不少威马车主反馈车机无法正常使用,在10月13日,威马汽车官方表示车机系统已经恢复正常。
在通告中,威马汽车提到,近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资金筹措方面的困难等客观因素,威马汽车陷入了经营上的困境。
车卖不动,让本不富裕的钱包更加“雪上加霜”。据招股书,威马汽车2019年至2021年分别亏损41.45亿、50.84亿和82.06亿元。累计亏损金额高达17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发生这么多事,威马汽车还在强调,“威马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如今一地鸡毛
回顾威马汽车的历史,这一路上,拿的钱比谁都多,起点更是比蔚小理都要高。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是吉利集团副总裁,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他在吉利最大的成绩就是一手操办了对沃尔沃的并购。
因为创始人光环过强,威马汽车一开始身后就站着一众资本大佬,包括百度、腾讯、红杉资本、上汽、SIG海纳创投、合肥国资、衡阳国资、广州雅居乐以及港资等,纷纷入局。
拿下造车资质的时间也相当早,是在2016年,此后威马在温州建设了第一个工厂,几年后又在湖北黄冈建了第二座,总产能达到了25万辆。
对于花大价钱自建工厂,沈晖表示,老老实实做实业的人就是要重资产,这意味着对用户和团队的承诺,“不会两年三年就跑掉”。
刚创立时,威马信心满满。2019年沈晖曾在威马新车发布会上喊话,“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当时说这话也有底气,毕竟这一年,威马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威马汽车2019全年销量仅次于蔚来汽车,成为销量排名第二的国产造车新势力。
有了这么多融资,威马在造车上却选择了走捷径,那就是靠“买买买”砸钱: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依赖于百度阿波罗,车机智能语音采购科大讯飞的,其他也主要是靠买买买,甚至把用户中心都外包出去了。
与此同时,在营销上,威马汽车也完全不差钱,大手笔请明星代言,张柏芝、华少、董子健等诸多明星,都曾为威马汽车站台。
殊不知,这些烧钱操作也加速了威马的危机。
到了2022年,威马的资金链压力显现,这一年几乎没有新车推出,原计划发布的威马M7至今未发布。
在北京,威马线下门店几乎全部关闭,上海近一半展厅也已关闭。一些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开始停止向威马汽车供应零部件,威马的物流合作商安吉智行物流、重庆长安民生物流,先后起诉威马汽车。
眼见压力过于沉重,去年11月,沈晖发布全员内部信,信中直言威马汽车正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沈晖在信中表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公司整体运营费用也将进行精简。员工表示已经停发年终奖和购车补贴。
还不忘发微博引用那句电影台词:“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显得格外悲壮。
可现实证明,“活下去”还要打个问号。
威马的教训,
给所有同行上了一课
威马在挣扎的时候,同时期的国内新势力不仅活下来了,还各有各的特色。
蔚来汽车在换电领域出名,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别具一格,理想的冰箱沙发大彩电,即便是哪吒、零跑等品牌,也凭借极致性价比有了一群用户。
但一提到威马,人们却想不到什么太多的差异亮点。
这一点,连沈晖都不得不承认。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的时候,沈晖坦白,没有在早期做出亮点突出的产品积累种子用户,这是需要反思的。
“威马一上来就希望造的车所有人都喜欢,希望成为大众、丰田,但仔细看,这些品牌的车都比较大众化,相对比较平庸。威马的智能化,长期来看,并没有成为核心差异化优势。”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因为不够重视研发。
彼时不差钱的威马,经常把钱拿去建厂、买生产资质,或是请明星代言人,却在造车最关键的研发上忽略了。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分别约占同期总收入的50.7%、37.1%及20.7%。三年研发开支合计28.66亿元,与“蔚小理”的投入差距较大。
时间长了,造车力的短板逐渐显露,投资人们也不买账了。
2020年,威马汽车曾在科创板完成上市辅导,并且也递交了招股书,但未能如愿,上市审核越来越严格,难度加大。2022年6月1日,威马汽车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但在6个月内未能通过聆讯,招股书已成失效状态。
这些年,拜腾、雷丁、爱驰等,这些曾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缺融资的公司,一个接一个倒下,也更说明一个道理:
造车不仅是一门烧钱生意,更是一门手艺活,光是讲故事拿钱,时间会证明,迟早撑不起新能源风口。
结语:
2015年,沈晖刚创业时,他为这家车企取名“威马”,来自德语Weltmeister,意思是“世界冠军”。
从威马到危马,其实从在不该烧钱的地方烧钱的时候,威马的现状,就已暗中注定。
其实,亏损是每家新势力车企都在面临的问题,在这场惨烈的竞争中,能够活下来的企业,都应该明白一件事: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汽车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会融资不是必杀技,唯有掌握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让品牌一招制敌。
会讲故事是车圈的常见操作,但产品不够,再多的故事只能变成噱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