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9-2-22 12:02
作者: 杨学志     标题: 【原创】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无线通信产业已经发展了四代,目前正处于5G产业化前夕,是当下到一个最热的话题,5G如何发展,前景如何,是各个方面包括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以及政府都非常关心的。另外,中国已经启动6G研究的消息也见诸报端,未来无线通信产业如何发展,是不是会继续有6、7、8、9G,也引起了大家的关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

无线通信产业是由需求和技术两个轮子驱动前进的。早在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就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其中的核心技术是频率复用和切换。基于这一概念,贝尔实验室于1978年研制出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AMPS),这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AMPS是一个模拟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复用技术,主要技术手段是滤波器,容易受噪声的干扰,语音质量较差。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技术,并采用TDMA和信道编码技术,使得通信系统向宽带化发展,语音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其中欧洲制定的GSM系统非常成功,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蓬勃发展,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产业界制订了3G标准用以实现移动互联网。3G采用了高通公司开发的CDMA技术。CDMA一度被认为是一个神奇的技术,高通公司宣称CDMA的频谱效率可以达到AMPS的18倍,但是实践表明这个观点太过于浮夸了,CDMA存在自干扰问题,其频谱效率只比GSM高10%左右,并且3G的主流标准WCDMA的系统设计过于复杂,导致部署成本比较高,所以一直无法替代GSM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采用了OFDM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CDMA的技术缺陷,并且简化了系统设计,成就了一代成功的移动通信系统。OFDM如何克服CDMA的缺陷,具体可以参考我的《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

如果我们稍微总结一下,可以发现,1G发掘出了移动通信的巨大需求,但是采用了比较落后的技术体制,因此长不大。2G进行了数字化革命,从而获得巨大成功。3G是为了新出现的移动互联网需求而诞生,但是在技术上走了弯路,全球的3G业务都不是太成功;而4G回归了正确的技术路线,目前4G业务蓬勃发展。

随着4G的成功商用,按照无线通信十年一代的发展规律,产业界开始了5G的研发。按照业界目前的一般口径,5G在2020年左右开始规模商用。中国政府已经为5G分配了500MHz的频谱,三大运营商也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商用实验,商用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很多人认为5G牌照会在年内(2019)发放。
对于5G的讨论,也要从技术和需求两条线来讨论。

无线通信技术体制

无线通信产业基本上可以用“端管云”三个字进行概括。 端就是终端,包括电脑, PAD,手机等。云就是存储在网络上的内容,如新浪、百度、淘宝的数据中心,而管就是连接终端和云之间的这条通道。
端管云

这条管道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终端到基站(或者路由器),这段是无线通信,也叫空中接口;另一段是基站到云,是有线通信。 云都是挂在因特网上的,因此因特网是这条管道当中必经之路。 移动通信有核心网,基站首先挂在核心网上,再连接到因特网。核心网主要是起运营支撑作用,比如身份的识别,计费等等。 而另一个体系是大家都熟悉的WiFi,没有核心网,路由器是直接戳到因特网的。 这就构成了两大生态体系,也就是传说中的CT和IT,它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贯穿无线通信产业的走向。

在无线通信产业当中,空中接口这一段的产值,包括终端和基站,占绝大部分。如果做一个类比,通信网络可以类比人体的循环系统或这神经系统。 骨干网的部分可以类比中枢神经或者主动脉,虽然容量很大,但是只有几条。骨干网络的销售额不大,但是占据战略制高点;而空中接口部分相当于神经末梢或者毛细血管,数量庞大,占据无线通信产业的主要市场份额。

有线网络现在都光纤化了。光纤的发明是基于高锟的理论,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光纤的容量大,成本低,彻底改变了人类通信的面貌。最早的光纤线路的速率只有45Mbps,后来以令人乍舌的速度发展,目前一根光纤已经可以达到1Tbps。 而光纤要比同等长度面条便宜,这是真正的高科技。 早期光纤只用于骨干线路(比如北京和上海之间),随着成本的降低,目前光纤已经入户了。 由于光纤的存在,有线网络的主要工作在于怎么组织和利用光纤的容量,如IPV6,SDN等等,基本上是逻辑性的工作,总体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空中接口部分就比有线网困难多了。在有线通信当中,信号在一个精心制造的介质里面传播,无论是铜线还是光纤,信号质量非常好,随便搞搞就能达到很高的速率。 而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就恶劣得多得多。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快,还受到建筑物、山体、树木的阻挡,很多时候需要经过反射或者穿透障碍物才能达到接收机。 并且,无线电波不是规规矩矩地沿着规定的路线走,会走到不希望的地方,造成对他人的干扰。 但是无线通信有一个好处,就是摆脱了线的束缚,可以拿着手机随便走,这种便利性是有线通信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尽管挑战很大,无数的研究者前仆后继,攻克无线通信当中的道道难关。
网络分层协议

刚才说的这些事,背后是网络的分层结构。比如上图就是一个网络的7层协议模型,非专业的读者不必深究,只需要知道网络是分层工作的就好了。 最底下的一层叫物理层,其他的可以和合并起来叫高层。 物理层是处理物理信号的,比如电或者是光,就是如何把信息转换成可以用来传输的电信号或者光信号。 物理层解决的是通信能力的问题,或者是带宽的问题。有了这么多的带宽之后,怎么组织和利用是高层要做的事。

这个和邮政系统非常类似。 物理层相当于运送信件或者包裹的方式,可以是马车,汽车、轮船、飞机,这提供了运送的能力。但是寄信的时候,我们要在信封上写通信地址,要跑到邮局交给柜台,后然分拣打包装车,到了目的地后要有邮递员送到收信地址,这些都是高层做的事情。

所以大家能看出来,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在物理层。当然高层也必不可少,但相对来说可以变化的空间不大。 如果说我们的邮政系统比以前先进,主要不是体现在邮局的布置上,而是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前是马车,现在改飞机了。虽说邮局也进步了,比如装了玻璃柜台,或者信件实现了机器分拣, 但不是主要的因素。

光纤是现代通信网络的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物理层技术。高层技术当中大家最熟悉的是IP协议。IPV4获得广泛应用后,虽说存在一些问题,试图通过IPV6去解决。但是IPV6经过二三十年也没有取代IPV4,就是因为高层技术相对简单,改进的空间不大。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

同样,空中接口的核心技术也在物理层,每一代移动通信是由这些核心技术所定义的。这些核心技术,也就是《通信原理》课程里面的知识。
3G核心技术

空中接口的核心技术可以分为5个大类,分别是调制、编码、多址、组网和多天线。 比核心技术更基础的是基础理论,包括电磁理论和信息论。 如上图所示。

大家都知道,高通公司开发了CDMA技术,并且成为3G三大标准( 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核心技术,从而一跃成为芯片业巨头。 上图所示的是WCDMA的核心技术。高通的贡献主要在多址和组网两个领域。

虽然普遍认为高通开发了CDMA技术,但是CDMA并不是高通发明的,发明人是好莱坞艳星海蒂.拉玛。CDMA技术的标准接收机叫Rake接收机,也于195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发明。 实际上由于当时普遍认为CDMA的保密性好,一直应用于军事通信。 而高通解决的是CDMA的民用问题,这在当时是普遍不被看好的。

高通解决CDMA民用有三招,分别是功率控制(Power Ctrl)、同频复用(UFR)和软切换。 功率控制解决远近效应,同频复用提升频谱效率,软切换解决切换连续性。 这构成了高通CDMA的技术体系。 这里只简要介绍一下,技术人员可以参考我的书《通信之道》。因为UFR并不是专利,所以高通其实在CDMA上就两个核心专利,其中软切换专利获得美国专利局的授权还载入了高通发展史。

3G在编码领域的主要进展是采用了Turbo码,这是法国电信所资助的教授发明的,是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它首次充分逼近了香农在1948年所提出的信道容量。

在多天线领域,Alamouti编码应用到了广播信道多编码。因为广播信道在整个业务当中的比重并不大,所以这个编码的作用相对重要性低一些。但是这个编码是多天线技术领域的里程碑,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调制是最基础的通信技术,没有之一。因为基础,所以稳定,一直到现在的5G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以看出,高通在3G的多址和组网两个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当然,在把核心技术工程化的过程当中也建立起由几千个专利组成的专利组合。 凭着这些专利和芯片的联合运作,收取了大量的高通税。

其实从现在的眼光看,Turbo码和Alamouti码是更重要的核心技术。但这两个核心技术在法国电信和ATT这样的大公司里面,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机制,只是收了一些专利费,没有形成象高通这么大的商业。
4G核心技术

到了4G之后,CDMA技术被OFDM技术所取代。主要的原因是CDMA存在自干扰的问题。高通的功率控制和软切换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但采取的方法是在CDMA缺陷的基础上进行补救,但是怎么补也补不彻底。

而OFDM从根本上克服了CDMA自干扰的缺陷,使得频谱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这些补救措施也就没必要了。 所以在4G时代,高通的技术体系被摧毁了。 采用OFDM技术带来了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导致了三个创新的出现,这就是我在华为提出的sOFDM和软频率复用(SFR)以及爱立信提出的SC-FDMA技术。 我在华为还提出了随机波束赋形(random beam forming)技术,解决了非常火热的循环延时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的严重缺陷。 在调制和编码领域仍然采用了3G的方案。

可以看出,华为在4G的核心技术上已经取代了高通。 但是很可惜,由于华为公司的跟随基因,无法发挥手上的专利核武的威力,还要向高通交钱,也只是向苹果收了点小钱。 但是华为因此避免了专利核武打击,加上华为在产品上的优势,所以华为日子过得很好,在4G时代成为第一大设备制造商。
5G核心技术

5G标准已经制定完成了,盖棺定论后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首先调制这块还是没有变,太基础了,想变也变不动。

因为联想投票门的事情,编码这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相比于3G/4G采用的Turbo码,5G采用了LDPC和Polar码。 这两个码都是鼎鼎大名,是Turbo码之后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性的技术。 但是由于Turbo码已经比较接近香农限,虽然这两个码更接近,但是对系统容量的提升已经不大,大概是1~2%左右。

多址这块,对于5G三大场景之一的eMBB这块没有变,还是采用了OFDM。其中爱立信提出的SC-FDMA 从4G的必选项变成了可选项,这是因为它相对于OFDMA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

多址这块NOMA有很大的热度,一度被公认为5G的必选技术。5G标准的早期,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支持这个方向。 但是经过我的论证,NOMA比OFDM的增益严格为零,这是用信息论严格证明的。 所以NOMA既复杂又没增益,属于技术退步。

另外华为还推了F-OFDM,与sOFDM正好相反。sOFDM的思想是所有的带宽所有的环境都用统一的参数,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F-OFDM强调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参数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 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增益,反而丢失了规模效应这个大西瓜,也属于技术退步。

组网方面没有听到什么消息,工作假设应该还是同频复用。SFR和CoMP都是组网方案。SFR非常简单,不需要标准化。 CoMP虽然一度被认为是更先进的技术,但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标准工作和产品开发之后,已经是失败了。

多天线这块最响亮的就是massive MIMO,号称可以成百倍地提升系统容量,从媒体上看几乎可以是5G的代名词。 MIMO这个理论1995年提出,已经23年了。它所揭示的对容量的巨大提升致使它一直是学界和工业界的热点。 但是这个技术一直到4G都不是很成功。这个技术有个特点,一演示就成功,一实用就趴窝。 记得20年前我还是小白的时候,在电信展上就看到厂家演示空分复用,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实现两个用户的同时通信,还互不干扰。 在一个选择的场景下MIMO技术是很容易演示成功的,但是在复杂的实际环境中所涉及的问题的难度,是两个数量级的差别。当然MIMO是一个有潜力的领域,但是其实用化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MIMO的问题还在于,虽然能够提高容量,但是要增加设备,有成本的。 其实MIMO最朴素的应用就是古老的三扇区天线,一个全向小区分割成三个扇区,容量在理论上增加了三倍,这就是MIMO的原理,虽然说是古板了一点。 所以粗暴一点,搞个9扇区,12扇区,也就是mMIMO了,这个华为已经有产品了。 这和是不是5G没关系。

综合来看,5G相对于4G来说,几乎没有技术进步,在一些地方还退步了。 比如说NOMA,F-OFDM,还有为了保证短时延而采用的自包含结构。

还有,5G采用了更高的频谱。在中国是3.5GHz,还好一点。美国用了28GHz。频率越高覆盖越小,这是无线通信的基本知识。所以同样的网络覆盖, 比起4G的2.6GHz,3.5GHz的投资要高出50%(我也是看来的,看起来合理),而28GHz实现覆盖就是开玩笑了,花5倍的银子也是正常的。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5G比4G没有进步,成本会更高。

5G需求

5G的需求,大概可以用高速率、低延迟、大连接来概括。

大家知道,4G设计当初的速率目标是100Mbps,随着技术的演进,4G Cat 11的速率已经达到600Mbps。5G进一步把速率目标提高到1Gbps以上。为了满足一些低延迟业务的需求,5G要求空中接口的延迟时间为1ms,而4G的这一指标为30ms左右。4G主要是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强调的是人与网络之间的高速连接,而同时连接到网络的终端的数量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而在蓬勃发展的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体都有可能有联网要求,因此连接数量会有数量级的增加,5G需要具有支持海量连接的能力。

5G最抓眼球的就是它的速率。 看新闻经常是比光纤还快,一秒下一个大片,快到把人脸吹成骷髅,等等。
但是有什么样的业务需要这样的速率呢?

虽然暂时想不出,但是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是,先修好路,自然会有车。3G、4G都是这样,微博、微信、抖音什么的,以前根本就想不到。等4G来了之后,这些应用也就有了。

很显然,这个观点首先在逻辑上就有很大的问题。 修好了路没有车也很正常啊,你就没见过没人走的路吗? 按照3G、4G的情况去推断5G,这个也不靠谱。就像你已经活了80岁,不能按此推断你还能再活80岁。2G和3G都处于带宽短缺的时代,所以形成了修好路必有车的错觉。然而到了4G之后,带宽已经不再短缺了。

还有一个流行的观点是,科技发展往往超出人的想象力,所以保守的预测往往是错误的。 比如比尔盖茨当年说,计算机640k内存应该是够了。 而现在已经是640G了,6个数量级的增长。

必须认识到,通信和计算机有很大的不同。

计算机所涉及的所有零部件,CPU,内存,硬盘,都有一个共同的源泉就是半导体工艺。 半导体集成度在近十年提高了1000倍,大家共同水涨船高。但是通信不一样。 通信需要一个受体,以目前最广泛的eMBB为例,这个受体就是人。 人是肉长的而不是沙子做的,它能够处理的最大信息速率,也就是带宽,是固定的,超过了人的带宽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一点说,我在PAD上看片,我一般看缺省的高清格式,尽管有超清格式,我一般不会主动选择。为啥? 因为我的老花眼看不出二者的区别。当然眼睛好的人还是应该能分出来的。 高清视频也就是1~2Mbps的速率,目前的WiFi,4G都远远地超出了我的需求。

当然,有人会反对。比如目前4K/8K视频很火热,有朋友跟我说,看了4K视频之后,其他的都没法看了。 我天天看高清格式视频,倒是没这种感觉了。 当然对于60”的大电视,提高分辨率还是有必要的。但是电影院的屏幕,目前还只是2K, 我认为4K/8K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用户挑电视的时候会靠在跟前看屏幕上的一小块区域,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检查,4K/8K当然要好。如果在正常观看距离上,比如2米,4K和2K会有明显区别吗? 我没试验过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下双盲实验。

即使是4K视频,速率也只有30Mbps,4G支持也不费力啊,怎么会有1Gbps的需求呢? 这就要说到虚拟现实VR了。 VR要求有沉浸式的体验。啥叫沉浸式? 在真实的场景当中,如果我们慢慢地转头,看到的景物也就连续地变化,这就是沉浸的意思。VR要实现这种效果,不光要传给你正在看的东西,没看的东西也要传给你,转头的时候要现传新视角上的数据来不及,会出现卡顿,就不是沉浸式体验了。这样一来,数据量再增加30倍,差不多就到1G了。5G的1G速率的需求就是这么来的。

VR作为一种创新的视频形式,相信能够获得一定的应用。VR的麻烦在于需要一个专门的头盔,哪怕是手机盒做的简易型的,都是不方便携带的。这么一来VR一般发生在室内,而且一般是专门用途的场景,比如房地产或者旅游景点的体验店什么的。 这些业务一般不会走移动通信,更多的是WiFi或者专线。

总是有很多朋友寄希望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业务。 虽然具体的业务会层出不穷,我们确实无法预测,但是只要最终的受体是人,人感受信息的通道就是眼睛和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还都用不上,人类进化出新的感觉器官最少也得是100万年以后的事情。人眼的带宽就确定了通信的最大速率,这是一个物理瓶颈,不管什么应用出现都是无法突破的。

从现实的情况看,WiFi的速率总是领先移动网的,即使WiFi已经提供给我们100M的带宽了,但是我门最多应用的速率还是1~2M,超出10M以上的应用非常少,也只有下载软件的时候有时会达到。所以其实4G的速率已经超出需求了,5G的高速率完全是没必要的。

人的感官能力对时延同样是一个决定因素。

时延当然越短越好,没有人会不喜欢短时延,但是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决定了短时延会造成高成本。信道编码依靠的是大数定律实现可靠通信,要达到信道容量,理论上需要无穷的时延。因此这个固有原理因素就决定了时延不能非常短。这里就不说其他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和反馈时延了。非要实现低时延也有方法,就是把效率降低,用很高的信噪比去实现很低的速率。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任总一直在说,大速率、低时延的通信技术还没有实现。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技术。

要知道人的感官时延大概是100毫秒左右,所以4G 几十毫秒的时延是比较合适的,1ms的时延对人没有意义。所以,只要有人参与的应用,就不需要低时延。比如常用的微博微信,甚至是很多人认为需要低时延的手机游戏,在WiFi上不都玩得挺好吗。

自动驾驶是被广泛误解为需要低时延的应用。你可以经常看到有文章说,低时延使得刹车距离更短,从而更安全。 但是这要基于一个假设,就是刹车指令是通过5G网络从远程控制中心传送给汽车的。 显然实际的解决方案不是这样。 象刹车这种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的指令,只能由车在本地产生,采用尽量短的回路。依靠网络传输的,是路线规划和路况信息这样的对可靠性和时延没有特殊要求的信息。Google汽车已经跑了几百万公里了,并不需要一个低时延的网络。甚至没有网络的时候,汽车也应该能跑,这是起码的要求。

基于同样的原因,象无人工厂这些工业应用也无法通过5G网络实现。5G是一个公共网络,对经济性的要求决定了它无法达到工业级的可靠性。不是说技术上做不到工业级的可靠性,而是能做到也不做,太贵了公众用不起。所有的工业应用必须用专线。 远程手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这个话题,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很高大上的技术叫“网络切片”,意思是在5G网络上切出一个高可靠性的通道出来,用来满足工业应用。 但是这实际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最薄弱的一环。如果5G网络采用统一的硬件设施,如果不想多花钱,就已经决定了这是一个民用级别的可靠性,是不可能在软件上做点工作使之达到工业级的可靠性。 就像特朗普车队,要清道、设岗,要有探路车、开道车、救护车、通信车、陆军一号这些硬东西,要花大把的银子。单靠在大街上挂几个标志是无法保证总统安全的。

虽然低时延高可靠性(uRLLC)是5G定义的三大场景之一,但是这与5G作为一个公共网络的基本特征相矛盾,是绝无可能实现的。

刚才所说的自动驾驶和无人工厂,属于物联网的例子。 接下来我们聊聊普遍意义的物联网。

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说的就是物联网。5G使我们的社会从互联网发展到万物互联的社会。

虽然普遍认为目前处于物联网爆发的前夕,但是有个问题,物联网未必是移动通信的菜。

移动通信是怎么来的呢? 起初就是人要打电话,要到处跑,不光在本地跑,还要出差,还要出国。这个特点要求移动需要统一标准,全球统一。所以要有个叫3GPP的组织,几百个公司的人一起制定这个标准,扯来扯去效率是很低的。还要搞个核心网去支持运营,运营商还要养着一大票的运维人员,这些特点就决定了移动通信会比较贵。

所以说,除非移动,不然没有必要用移动通信。 这样移动通信的客户群就很明确,一是人,二是车,另外还有野生动物。所以eMBB,车联网,野外科学考察等等,是移动通信的正经业务。

但是大多数东西是不动的。 在Wifi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很大的一块业务会被Wifi分流,比如智能家居。 并且eMBB是2C的,而物联网多数是2B的,象油田,电力公司这些大企业更倾向于自建网络,就不用向运营商交月租了。以NB-IoT为例,一个链接每年20块的资费对很多应用是很大的一个负担。 这就有了象Lora这样的系统的生存空间,成本比5G低得多。

所以,从5G的三大需求看,高速率和低时延的需求都是不存在的,物联网只有小部分落入5G的范围。

移动通信与WiFi

5G与WiFi的关系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其实是本文开始就提到了CT与IT两大生态体系的关系问题。

首先有一个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事实,WiFi承载了80%的流量,我们却不会为它付一分钱,而会为只承载20%流量的4G付月租。这是为什么?

在信息社会,手机是我们与社会连接的通道。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连接之后,丢失连接后就会感到恐慌。 很多人一有机会就查一下微信,微博,电邮,股票,彩票,生怕遗漏了重大机会,或者没能及时回复。 也就是说,随时随地与社会连接,是我们的刚需。 要满足这种刚需,需要一个广覆盖的网络,这正是移动通信的目标和功能。

在WiFi火热的时候,有些城市试图建设WiFi城市,用WiFi来实现覆盖,但是最终都失败了。 因为WiFi是由IT界设计的,生来就缺乏实现广覆盖的能力。这表现在技术方案上,就不在这里细说了。 后来IT界把WiFi升级到WiMax,试图与CT竞争,但是IT界的基因还是导致了WiMax的失败,并且导致北电破产。

由于WiFi无法实现广覆盖,它被定义为固网的延伸,已经成功渗透到了多数的家庭、酒店和办公室, 目前WiFi的实测速率已经达到300~400Mbps。 WiFi提供的是特定地点的高速率通信。路由器很便宜,二百块钱一个,用户自己买一个回来自己就能搞定,想把这些路由器集中控制起来收月租显然是不可行的。

IT与CT都试图入侵对方领地。早几年的WiMax就是IT入侵CT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这几年,也经常听到各种消息,一会儿是小扎,一会儿是马斯克,都要建全球免费WiFi,周鸿祎说他掌管中国移动,就全免费。当然都没能成功。 移动通信所要求的统一标准、广域覆盖,网归网优,客户管理,都决定了运营商是一个分层的官僚体系,与互联网基因格格不入。中国移动每年营收8000亿,够买6个360了,说免就免了,从哪能捞回来这么些钱? 用户愿意交这个钱,非不收,那叫啥呢?

反过来,移动通信能取代WiFi吗。WiFi覆盖小,高速率,成本低,使用非许可频段,决定了其免费的必然性。 移动通信要取代WiFi,也必须达到如此低的成本,并且实现免费。 这是否能做到呢? 如果4G能够利用已有的规模优势,做低成本的Femto基站,理论上有可能。 但是市场规模太小,菊花大厂看不上眼,现有的管理体制也不能适应。 而小厂很难有这个技术能力。 所以说也是比较难的。

所以说,移动通信和WiFi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移动通信能够实现anytime,anywhere的连接,能够满足用户的刚需,而WiFi便宜,无月租,满足用户高速率的应用需求,将长期共存。

5G之局

移动通信经过四代的发展之后,人们得到一个似乎的规律,就是单数代不太成功,而偶数代很成功。 经过我们的分析后发现,1G和3G,都是新的需求促成的,但是技术不太好,而2G和4G在原有的需求基础上,改进了技术,从而很成功。 1G和3G虽然不太成功,但也不能说是失败,毕竟他们是满足新需求的唯一技术。 但是到了5G,需求是虚构的,技术上并没有进步,所以必然是要失败的。

5G是目前最火热的话题。 特别是孟晚舟事件之后,美帝组团打压华为,国人已经把5G看成是中美对决的战场。

对于5G的立场,任总曾经发表过一个讲话,说5G的需求并没有出现。我心里赞叹任总真是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不为利益所左右。 后来徐直军也发表了对5G相对保守的观点。但是后来口风变了,任总为自己的讲话向产品线道了歉。后来华为发文表示要坚决打胜5G这一仗。

我们已经知道,移动通信的根本的价值在于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网络容量。如果没有覆盖这个前提,只是在局部实现高速率是没有商业价值的。 比如说大家一直谈论的可见光通信,因为覆盖小只能服务两三个人,速率太高超过了人的带宽,就没有意义了。 这个问题对毫米波、太赫兹都是如此。
虽然过高的速率没够意义,但是随着用户渗透率的提高,资费的下降,数据量每年增长30%的情况还会持续很多年。因此移动网络还需要扩容。

移动通信正确对发展方向是,保证连续覆盖的情况下以低成本提高网络容量。当然,并不是我一个人才知道这是正确的方向,实际上这是通信界的常识,2G和4G的成功就是这种模式。

5G偏离了这种模式,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这背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通信原理的创新遇到瓶颈,二是半导体工艺获得了爆炸性的发展, 三是无线产业决策链条太长。

通信技术已经发展百年,因为其战略地位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全球最强智力投入其中,但凡简单一点的创新早就发掘完了。用于Turbo码解码的BCJR算法是1970年代发明的,在我历经艰辛终于看懂之后,感叹道,这只能与魔鬼做交易才能搞得出来。 到2009年的时候,随着Turbo,LDPC,Polar,OFDM,MIMO等领域的进展并且逼近理论极限,学术界普遍感觉到物理层已经死了,再也无法创新了。 象David Tse这样的被公认为传承香农衣钵的大咖,也感觉无处可走,转行做生物信息去了。

在此同时,半导体技术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大家手上的U盘,从10年前128M变成了现在的128G。在通信原理无法获得突破的情况下,自然地走上利用强大的算力实现高速率的方向。 高算力使得采用更宽的频带,更多的天线成为可能,在通信原理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算力使得速率暴力提升1000倍是很简单的事情。 华为早就整出来115Gbps的样机了。看报道我国启动了6G研究,速度比5G高10倍,看得我真是很无奈。

移动通信产业有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点。 一般的产业都是研发产品上市,获得反馈并逐步改进,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 而移动通信要求在什么还没有之前,大家共同商定一个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做产品。 何时启动一代通信标准是战略决策,是由政治领导人和商业领导人来做出的。他们当然会咨询技术专家,但是专家们也未必懂,其中还有巨大的利益博弈,显然并不靠谱。行业认同的宏观规律是十年一代。时间一到,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就动手干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即使实际上不能干,也得创造条件干。所以我们看到5G出现了很多奇葩的技术,如全双工,毫米波,现在可见光,太赫兹也要上场了。NOMA和F-OFDM比较起来都算是好的。

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一旦启动,到产品上市之前,所有的玩家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鉴于通信产业的战略地位,政府意志也为之背书。大家都绑在这个战车上,即使有问题,在碰到南墙之前是不会停下来的。

所以5G的问题,不光是华为的问题,或者是中国的问题,美国、欧洲也都是如此。很多网友看到美帝在5G上整华为,就觉得美帝反对的东西肯定很重要。中国长期以来落后,都以美国为灯塔。但是经过改开40年,中国国力日渐强盛。而通信产业整体上已经获得了领先地位。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即使美帝也会犯错。什么铱星啊,Wimax啊,不都是美帝整的吗? 所以我们要有独立的判断,而不是被对方的判断左右。 随着商用的日益迫近,5G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最近ATT的5G造假,韩国5G被指无用,澳洲未能按计划推出5G服务,等等。希望本文能为各方提个醒,尽量减少损失吧。

因为任总的讲话,我认为华为对5G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任总最新的讲话又谈到了5G的需求没有出现。5G成功当然好,又能成为华为的产粮田,况且在舆论上华为5G已经领先友商12个月。但5G失败对华为也是有利的。因为华为有着最齐全的产品线,是行业老大,没有技术创新也就意味着现有格局的固化,华为也就能笑到最后了。当然裁员是避免不了的,这对于通信狗们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对于二线的设备商,却是灾难性的,对5G的投入无法回收,现有市场份额也会被华为逐渐蚕食。 对于高通更是灭顶之灾,3G专利过期,4G没专利,然后5G没有了,怎么收专利费?早些年嫌设备和手机不赚钱甩给别人了,现在有点傻眼。趁手上还有点银子,想收个恩智浦,也被贸易战给搅黄了。这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了。

未来之路

前面已经讲到,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在保证覆盖的情况下,用低成本的技术提高系统容量。 这背后的使能器是核心技术的突破。 这也是我近二十年的通信技术研究生涯所始终追求的目标。

尽管学界对通信原理的发展前景很悲观,但是情况正在起变化。

我在2014年发布了多级软频率复用技术(multilevel soft frequency reuse,MLSFR),是SFR技术的增强版。 理论表明,SFR可以提升频谱效率10%左右,MLSFR可以提高30%。 值得注意的,这是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前提下。 这种幅度技术进步,在最近30年的通信史上,只有Turbo码可以媲美,远远超过高通在CDMA领域的技术创新。MLSFR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组网技术的基石。

影响更加深远的,我已经在信息论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大家知道,香农在1948年创立了信息论,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这个信道容量公式:C=log(1+S/N),是指引着通信技术研究和工业发展的灯塔。

但是香农只给出了最简单的AWGN信道的容量。 无线通信的信道都是衰落信道,而衰落信道的容量香农只开了个头,后来的学者发展出了一套衰落信道容量的理论,这些可以在经典的通信原理教科书里面找到。

但是,目前的衰落信道容量理论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14年,终于提出了新的衰落信道容量理论并在2018年3月份完成了论文初稿。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基础研究的周期。 审稿的过程也非常艰苦。开始投稿了Nature,但是Nature认为满篇都是公式的稿件不符合它们的风格,还是投到应属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经过5个月的评审被拒,原因是两个评委认为论文对信息论存在误解。想想当年Turbo 码论文,评委认为存在3dB的误差。重大突破被误解恐怕是一个规律,创新者需要有这样的心里准备。 但是另外一位评委给予了全面的肯定。 当然,所有的评审意见都很容易回答,稿件修改之后再次投稿后,评审又进行了三个月,还没有出结果。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在整华为,也难保政治不会侵蚀学术道德。 不管怎么样,大家很快就能看到了。

基础理论的突破预示着无线通信产业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而中国就是这次革命的源头。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我们砥砺前行。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时间:  2019-2-22 12:17
作者: just10086

本帖最后由 just10086 于 2019-2-22 12:24 编辑

5g 已将频谱利用率发挥到极致,短期内6g也不会是什么革命性技术,根据现有技术,6g也不会是什么革命性技术,不要盲目的对6g抱太大期望。
5g虽然不是技术上的革命,但是一定能带来市场上的,社会效益的革命
这年头纯技术员思维行不通的
时间:  2019-2-22 13:53
作者: scnc001

看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但结论不敢苟同。
时间:  2019-2-22 14:17
作者: hotcake

不错
时间:  2019-2-22 14:51
作者: 阳光飞舞2018

上5g隐隐约约有当年移动被强搞3g一样,都是为了面子啊!
时间:  2019-2-22 16:29
作者: wangwenting68

看的很过瘾,大神级的文章,不评论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希望作者研究的技术假以时日证明是有效的。












---------------------------------------------------------------------------------
一建通信与广电专业资料免费获取QQ群:16298107
时间:  2019-2-22 17:27
作者: TYMING

怎么让华为的老总看到?
时间:  2019-2-22 18:35
作者: lihhcn

低延时,大带宽无法实现?
多低的延时,多大的带宽无法实现?
时间:  2019-2-22 18:50
作者: haihuang

有些地方不敢苟同,但是总体来说无力辩驳,只能坐等各位大神来踢馆,顺便马克一下几年后看看事实会不会打作者脸。
时间:  2019-2-22 19:06
作者: sxtyzs

楼主文章写得很好,文中很多观点深有同感。但政府的政绩、厂商的利益、运营商的无奈、大部分人的无知,如同当年的TD,决定了5G即使不成熟无需求也必须大干快上!
时间:  2019-2-22 20:20
作者: ddsk

sxtyzs 发表于 2019-2-22 19:06
楼主文章写得很好,文中很多观点深有同感。但政府的政绩、厂商的利益、运营商的无奈、大部分人的无知,如同 ...

同感,说得不错
时间:  2019-2-22 21:06
作者: just10086

sxtyzs 发表于 2019-2-22 19:06
楼主文章写得很好,文中很多观点深有同感。但政府的政绩、厂商的利益、运营商的无奈、大部分人的无知,如同 ...

2g 3g 4g,没有哪一代说没上马就敢说成熟的
时间:  2019-2-22 21:12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2 21:41
作者: yangjing1992

整体不错,部分结论不太苟同。
最后收尾有点奇怪,好像在说自己是救星,不过没看到楼主的论文不作评论,毕竟香农也是花了快10年时间搞出那篇经典之作,也可能下个突破在楼主这。
另外,楼主有勇气投Nature主刊,点个赞,毕竟Nature主刊上还没有出现搞纯通信理论的,一般纯公式的投Nature主刊都会秒拒(别问我怎么知道)。如果大神可以做点实验验证自己的理论,可以试试Nature Communication。最后,期待TIT上看到楼主的论文。
时间:  2019-2-22 22:06
作者: 惜缘不良人

杨博士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早前拜读过您的大作从微积分到5G,看得出您是一位理论基础相当扎实的学者,在通信行业实在可以天下为师。关于5G必然失败的见解,虽然本人也是博士,然而看得也没您这么深这么全,佩服!
时间:  2019-2-22 22:26
作者: 一人一尺走天下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到通信的小菜鸟,听完杨博士洋洋洒洒上万字的高谈论阔,我只能目瞪口呆。。。我相信时间会见证5g是一个成功还是失败。
时间:  2019-2-22 22:26
作者: 惜缘不良人

TYMING 发表于 2019-2-22 17:27
怎么让华为的老总看到?

无须,华为已经默认全世界都离不开他们了。
时间:  2019-2-22 22:28
作者: 惜缘不良人

sxtyzs 发表于 2019-2-22 19:06
楼主文章写得很好,文中很多观点深有同感。但政府的政绩、厂商的利益、运营商的无奈、大部分人的无知,如同 ...

这的确是现实
时间:  2019-2-22 22:32
作者: bubble86

好厉害,不管5g是否成功,祖国有这样的人材就是巨大的成功。不过你说的投《自然》以及很高深的理论问题,因不懂,所以无法断真伪,但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看法是一致的。另外有关网络切片,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不是工业级的稳定,总比之前4g好嘛。volte的通话质量远比微信语音好,也许5g时代两者的差距会缩小很多,这也是很大的进步呀!
时间:  2019-2-22 23:04
作者: jlt2003

我个人感觉联通这回补4G走对了,当初联通搞的3G H+ 网速不差,从我用联通号开始就一直是3G网络。1317739 我的号,一直没觉得联通信号问题。
时间:  2019-2-22 23:11
作者: uc浏览器

标记一下。
时间:  2019-2-22 23:24
作者: 野生数据

学习了 现在4g除了热点地区(火车站 机场 景区等)基本够用 5g适合热点地区覆盖 保证热点地区网速 连续覆盖靠4g了
时间:  2019-2-23 00:14
作者: lovebugzhang

本帖最后由 lovebugzhang 于 2019-2-23 00:19 编辑

技术上我等肯定不敢班门弄斧,但只谈逻辑:首先,5g并不是中国或美国哪个专家领导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而是中美欧这世界最强力的技术/市场群体的共识。接着,假设先不管未来,按目前最悲观的看法,无线通信已经不会再有大的突破,那么5G作为移动通讯的收官之战,除了高频应用,在未来2G3G设备逐渐老化后,肯定会用5G设备(规模效应)把现有的450-900低频,1800-2100中频做个大整合,这期间产生的效益,再怎么说也不会称之为失败吧。
时间:  2019-2-23 01:15
作者: pcamateur

看完楼主的“文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放了个屁,腹泻过后感慨颇多!1.片面性。每一个东西都不是完美的,要阳光看好的一面,但楼主曲解了5G并极端过分的放大了5G的阴暗面。这是不公平公正的。每一个产品,根据用户需求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不应停步不前。2.单单看到前车之鉴,听了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的想法我也是醉了。3.应践踏实地的按部就班发展,不可能隔代发展,没有四楼就想盖十楼,没有经验没有曲折,是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4.过分的夸张夸大博人眼球,这是小报记者一贯的吸睛的做法,作为一个技术论坛不应该和少数姓尚的人一样发布一些不负责任的文字。在下实难苟同,再会吧!
时间:  2019-2-23 11:36
作者: 韶光易逝

看完了文章,受益颇多,大神就是大神!
时间:  2019-2-23 11:41
作者: liubo2222

看完了文章,受益颇多。楼主是通信界的大佬,更是技术大佬。特别认同5G与无人驾驶没什么关系这个论点。另外,我一直认为现在谈的5G只是4G的升级版,在代际定义上,我认为不应该是5G。
时间:  2019-2-23 11:45
作者: liubo2222

未来是4G为主,5G为辅,45G长期并存、融合的时代,4G将是华为、中兴未来一段时间内利润的主要来源,因为5G的高成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愿意为高昂成本付费的应用。
时间:  2019-2-23 12:00
作者: dailman

pcamateur 发表于 2019-2-23 01:15
看完楼主的“文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放了个屁,腹泻过后感慨颇多!1.片面性。每一个东西都不是完美的, ...

一副阴阳怪气的样子,走好不送。
时间:  2019-2-23 13:31
作者: 韶光易逝

pcamateur 发表于 2019-2-23 01:15
看完楼主的“文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放了个屁,腹泻过后感慨颇多!1.片面性。每一个东西都不是完美的, ...

要喷人最好拿出真材实料来反驳。
时间:  2019-2-23 13:51
作者: 惜缘不良人

pcamateur 发表于 2019-2-23 01:15
看完楼主的“文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放了个屁,腹泻过后感慨颇多!1.片面性。每一个东西都不是完美的, ...

冲您这开头,综合素质可想而知,不配讨论通信。
时间:  2019-2-23 15:01
作者: hzz2323

纯属胡扯当初谁说4G没用的
时间:  2019-2-23 15:58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3 17:08
作者: Hn_南蛮书生

以后很长时间内,我想会是4G作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存在,5G是升级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使用,覆盖范围肯定不会像4G那样全面。同时,从通信原理上讲,虽然5G不是在技术上有颠覆性,他依然没有打破香浓公式,但是5G的优点在于他想在更大的领域去使用,他提出了更低的时延标准,我想这个带来的变革会是无法预料的,就像4G的出现促进了各种APP的使用,尤其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出行的便捷等等,5G带来的影响力一定会超越4G。
时间:  2019-2-23 19:07
作者: xiaoxin8

留底看后续发展!
时间:  2019-2-23 20:12
作者: wycx

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就运营商而言,甚至说上升到国家层面,因为国与国之间竞争以及爱国情操的推波助澜,都在一定程度上被绑架了,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实际上真正需要5G的应用或者说让5G大显神通的刚性需求还看不清楚!
时间:  2019-2-23 21:51
作者: 惜缘不良人

wycx 发表于 2019-2-23 20:12
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就运营商而言,甚至说上升到国家层面,因为国与国之间竞争以及爱国情操的推波助澜, ...

5G这饼画得太美了,实在的应用及市场却前景堪忧。一方面运营商被推上天量投资之路,每年新增巨额折旧;另一方面国家要求降费提速还要保证国资增值,那么,收入增长从何而来?新业务及创新业务基本是烧钱,有几个能回收?能保本?运营商这次还真是被各利益集团绑架了。
时间:  2019-2-24 02:39
作者: Angel0772

scnc001 发表于 2019-2-22 13:53
看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但结论不敢苟同。

这个楼主JJYY说了那么多...我就想知道移动4G网速不足20Mbps肿么破?
时间:  2019-2-24 02:41
作者: Angel0772

惜缘不良人 发表于 2019-2-22 22:06
杨博士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早前拜读过您的大作从微积分到5G,看得出您是一位理论基础相当扎实的学者,在通信 ...

我想知道不上5G移动4G网速不足20Mbps肿么破?
时间:  2019-2-24 10:04
作者: yukon.hua

作为普吉移动通信发展史以及5G技术的奥妙,文章写得非常好。
我私下认为在5G需求应用方面作者是不是有些保守了,另外,在5G的应用上文章缺少在政治及经济的分析,如应用的便利性,如运营商成本问题,规模量产后的成本可能低得你无法想象,还有运营的能源成本趋势,技术摆在这了,5G如何上马,除了经济性的考虑,更重要的还要看政治因素和社会效益,这才是大佬们考虑更多的
时间:  2019-2-24 10:36
作者: 114_starlight

学习了~
时间:  2019-2-24 10:56
作者: B.W.

分析得很全面,不过一切都由时间来见证好了。
时间:  2019-2-24 13:07
作者: cp01

强烈支持LZ!!!
5G除了高带宽,别的一无是处!
4G凭借低频覆盖,从运营商性价比的角度来讲完虐5G!
广大农村,山区5G完全是垃圾!
时间:  2019-2-24 16:05
作者: flexray

写的好,抽了很多傻笔的脸
时间:  2019-2-24 17:53
作者: scnc001

Angel0772 发表于 2019-2-24 02:39
这个楼主JJYY说了那么多...我就想知道移动4G网速不足20Mbps肿么破?

把自己在用基站周围的人都赶走,或者找一个没人用的基站
时间:  2019-2-24 19:05
作者: lhcnc

5G现在已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了,而是zz问题了,国家需要5G来推动转型升级,需要5G来带动工业制造升级,需要。。。。。。  这是大局,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为之让路
时间:  2019-2-24 20:18
作者: pcdiy

5g是让人用上真正的4g速度,其它的不敢说,楼主认为人们不需要高的网络速度这点明显不符合实际,你看电视只需要高清,应用也只需要1~2m的速率说明你对这方面没要求,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需要的,比如我看电视一般的高清我都不看,那画面简直惨不忍睹,手机上都能看出来,大电视更是不用说,爱奇艺不但有4k蓝光的片源,还有杜比全景声音效,这些都需要大带宽的支持,这还是经过压缩了的,4g网络更是无法满足我访问nas上蓝光电影的要求,5g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高速率,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5g上千兆的连接速率那只是单连接,wifi局域网就能实现,但是实际上几十上百人同时连,这速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觉得5g就是让我们实现在千兆局域网内上网,当高负荷情况下达到100m以上的真4g的理想情况
时间:  2019-2-24 21:26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4 21:39
作者: glinbupt

个人觉得5g需求随着各行业科技进步和发展,总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释放,比如移动物联网的需求,vr/ar技术的应用,远程控制的需求等等,无论行业专网和wifi都很难取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便利性。
不过目前5g发展主要由政府和公司推动,而不是需求推动,已经有些背离了市场,所以短期不看好近几年的5g发展,但从长期看5g不会是一个失败的技术,也将成为通信史重要的发展阶段,并且存在的时间将比4g更长。
时间:  2019-2-24 21:44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4 23:39
作者: shaoyang666

666a
时间:  2019-2-24 23:39
作者: shaoyang666

666
时间:  2019-2-24 23:47
作者: 三汪星人

Angel0772 发表于 2019-02-24 02:41:43 我想知道不上5G移动4G网速不足20Mbps肿么破?

有一点要更正,其实4G的速度已经达到百兆级别了,只是从基站送到普通用户真正使用的网络速度达不到那么高,不知道你要用达到20Mbps的速度来做什么,但是对于普通用户,4G的体验已经基本满足了。
时间:  2019-2-25 07:22
作者: 惜缘不良人

scnc001 发表于 2019-2-24 17:53
把自己在用基站周围的人都赶走,或者找一个没人用的基站

回答巧妙,提问的人还需要重温通信原理。
时间:  2019-2-25 09:54
作者: john-deng

顶顶,再讨论!
时间:  2019-2-25 10:39
作者: q9yuanjing

如火如荼的搞5G

时间:  2019-2-25 11:26
作者: man007

始终觉得国外的5G不是真正的5G,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WiMAX固定无线接入类似
时间:  2019-2-25 11:38
作者: lmzdgbzl

中国移动5G 发表于 2019-2-24 21:44
从美国跟中国征服对5G重视程度来看,5G才是关键

说不定跟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样,后来证明是美帝的阴谋,苏联老大哥上当举国之力跟进,最终被拖垮。
时间:  2019-2-25 11:47
作者: 马云的云

中国移动5G 发表于 2019-2-22 21:12
好吧,移动有钱先建200万5G基站玩着, LT继续捣鼓4G+     

我认为5G跟6G会长期并存, 6G频率太高, 5G最 ...

6G频率不会太高,6G应该是5G的优化,还是用5G的频率,只不过技术更加优化。就像4G还是用3G的频率一样。
时间:  2019-2-25 11:51
作者: peak1

与神经芯片无线互联,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瞬间融会贯通
时间:  2019-2-25 11:55
作者: boevyzbw

我认为杨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还是觉得5G的未来需求会逐步体现的
时间:  2019-2-25 12:04
作者: swzxb

感谢杨老师分享,比较认同,单数是提出技术,偶数是达成预期商用,现在正是从互联网需求升级至物联网需求阶段,5G也如同当年的3G,无论是不是商业需求有没有也要上马,这是郭嘉的意志,也是企业为了未来的布局。
时间:  2019-2-25 12:14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5 12:54
作者: 青岛刺头

目前来看,5G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积极,而且建设速度也放缓了……
时间:  2019-2-25 12:58
作者: 13787318633

总的还说客观中肯,个人也感觉目前市场对带宽的需求还没那么迫切,但是产业要发展,资本要出路,大佬要博弈,这可能才是5g最大的推动力。
时间:  2019-2-25 13:26
作者: 马云的云

中国移动5G 发表于 2019-2-25 12:14
对,频率再高就不能用了, 移动有2.6G能一直称霸下去  大带宽2.6G是最低

一般是奇数代开创新频率,偶数代完善技术和方案。

1G开创了800~900MHz,2G还是主用800~900MHz
3G开创了1800~2100MHz,4G还是主用1800~2100MHz
5G开创了2500~5000MHz,6G必然还是用这些频率,并进行完善。
时间:  2019-2-25 14:15
作者: Neal-zhaol

点赞
时间:  2019-2-25 14:40
作者: jianglinhua

更正楼主一个小错误,4G下行空口时延在没有重传情况下是5ms,而不是30多毫秒,30ms应该是整个端到端的全部时延。
时间:  2019-2-25 15:53
作者: bobcar2008

希望楼主的论述、技术能得以应用,发挥力量。
时间:  2019-2-25 16:32
作者: wisexiao

我在2014年时4G刚上不久,手机看浏览器、高清视频很好,当时我就反复问搞5G还有意义吗?但现在认为:有。现在用手机不能很好的看蓝光视频(不是很流畅),4K、8K视频就更不用说了,并且,在忙时,高清视频都很卡。因此,5G技术一定能很好支持这样的视频,这是普通消费者经常使用的一项业务,同时,其他一些业务自然随着网络的建设将陆续登场,建设5G网络是极其有必要的。
时间:  2019-2-25 16:47
作者: songdm2004

强帖留名, 鉴证历史时刻
时间:  2019-2-25 17:29
作者: 厂哥好多年

不明觉厉,期待楼主上IEEE
时间:  2019-2-25 17:31
作者: 网优入门

看看,感觉很厉害。
时间:  2019-2-25 17:37
作者: EtisaFaricom

无账号看通信人这么多年,冲着这篇文章得回一下。佩服楼主
时间:  2019-2-25 18:17
作者: post927

作为一个有幸参与到中国5G进程的通信人
期望未来越来越好

时间:  2019-2-25 19:13
作者: usaa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时间:  2019-2-25 20:30
作者: 惜缘不良人

13787318633 发表于 2019-2-25 12:58
总的还说客观中肯,个人也感觉目前市场对带宽的需求还没那么迫切,但是产业要发展,资本要出路,大佬要博弈 ...

        这次不是需求驱动建设,是利益及其它力量在力推,把5G这张饼画得过大了。
        杨博士分析得很到位,很理性。
        但,尽管注定是失败,又如何?注定失败也不代表注定会知难而退、理性止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及简单市场分析能决定的。
        利益方太强大了,强大到左右了方方面面,亦如有些机构已经默认全世界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地球就要停转。
        所以不能用纯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场通信盛宴。

时间:  2019-2-25 20:43
作者: 关心联通0001

5G,能把某家运营商拖死
时间:  2019-2-25 21:01
作者: c114niu

本帖最后由 c114niu 于 2019-2-25 21:02 编辑

人类做的好多事情都是无意义的,但还是得做,其中的原因需要从社会、经济、心理等多方面考虑。再深的就不能说了即使纯从技术和需求上讲,移动通信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毕竟现在的4G网络并不完美,好多需求确实满足不了

时间:  2019-2-25 21:35
作者: mapoo

目测目前的5G符合经济学规律,也有利于拉动内需,既然大家都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不做怎么知道是错的,杨博士自认为自己的理论很正确,为什么至今没看到你的理论被任何被商用呢?
时间:  2019-2-25 21:54
作者: 杨学志

mapoo 发表于 2019-2-25 21:35
目测目前的5G符合经济学规律,也有利于拉动内需,既然大家都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 ...

那是你孤陋寡闻。
时间:  2019-2-25 23:23
作者: 马云的云

mapoo 发表于 2019-2-25 21:35
目测目前的5G符合经济学规律,也有利于拉动内需,既然大家都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 ...

SFR一直都有商用啊。
时间:  2019-2-25 23:29
作者: njznjznjz

希望早点在TIT上看到您的杰作
时间:  2019-2-25 23:37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6 03:28
作者: flyingtele

这是菊司旧将,菊司的作风可见一斑。。。
时间:  2019-2-26 03:34
作者: flyingtele

啥都别说了,把东西放 arxiv.org 上,让大伙儿瞅瞅. 当年和 gallager等人打过交道,也没见过这等狂人
时间:  2019-2-26 03:35
作者: flyingtele

公平的说,除去最后一章的部分,老夫是agly的
时间:  2019-2-26 07:02
作者: eposmovx

lhcnc 发表于 2019-2-24 19:05
5G现在已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了,而是zz问题了,国家需要5G来推动转型升级,需要5G来带动工业制造 ...

支持这个观点
时间:  2019-2-26 07:13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6 09:25
作者: zgltzgz

我觉得5G很有用,不能只用人看视频这个初级的应用来判断人体感官的信息量接收上限。举个例子你现在放眼四顾,现实世界,这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将来vr要发展到不要实体线缆连接昂贵的硬件设备,只要一个头盔,无线连接到云端,所有画面的渲染都由云端完成后通过无线网络传到头盔。或者是ar,需要在户外移动的场景。而这些画面要达到和显示无异的程度,不管是计算机硬件还是无线网络,发展前景都差的远呢。但是对于一个喝茶看报就满足的老年人,确实没用。
时间:  2019-2-26 10:10
作者: cj9936

一代一代都是人为定的,没有谁定义一代一代要有多大的跨越,从研发、设备商、营运商、终端........到一定时间就要更新换代,尤其是国人的思维,变是主题,楼主不必太纠结4哥、5哥、历史潮流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
时间:  2019-2-26 11:58
作者: registe

一人一尺走天下 发表于 2019-2-22 22:26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到通信的小菜鸟,听完杨博士洋洋洒洒上万字的高谈论阔,我只能目瞪口呆。。。我相信时间会 ...

俺以为,5G不会象宣扬的那么成功,成功属于NG,所以3GPP应当更名为NGPP
时间:  2019-2-26 12:00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6 14:04
作者: 快乐的小绵羊

无线通信产业是由需求和技术两个轮子驱动前进的。
时间:  2019-2-26 14:59
作者: zqztx133

围观下。。。。
时间:  2019-2-26 15:41
作者: wangzl2

5G的受体应该更多是机器,比如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小的时延。
时间:  2019-2-26 16:46
作者: peak1

拭目以待
时间:  2019-2-26 16:47
作者: xscsw

大数据,大带宽可以带动周边产业链,配套的发展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5G只是一个经济基础。或许现在5G还有技术不成熟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时间:  2019-2-26 17:27
作者: commtechguy

在国内,3大运营商领导下,5G网络部署后,一定会提升物联网大发展
时间:  2019-2-26 18:19
作者: 中国移动5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9-2-27 01:13
作者: zhuguilin

话说的太满了哦。。。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